[車友頭條-車友號-幫寧工作室] 他呼籲要謹慎投資,提前做好2023年經濟大調整的準備
作者 |李大開
編輯|Jane
出品 |幫寧工作室(gbngzs)
商用車已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一道奇特的風景。
2020年前10月,我國商用車產銷分別為420.3萬輛和42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5%和20.9%。其中貨車產銷分別增長25.7%和24.1%。
這其中,重卡市場更是一枝獨秀。預計全年重卡銷量將超過160萬輛,即使拋開年底各企業會有所保留這一要素,重卡報表數也有望達到150萬輛左右——這將創造中國歷史最高重卡銷量紀錄。
這種繁花勝景究竟是商用車市場的一時風景,還是長期氣候?「十四五」期間,我國商用車將呈現哪些發展趨勢?我國商用車企業應該做好怎樣的準備?
2020年12月2日~3日,在中汽諮詢主辦的2020年商用車產業高峰論壇暨中國商用車產業研究會年會上,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委員、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原董事長李大開發表「當前商用車市場形勢和機遇趨勢「主題演講,就上述問題進行剖析。
他呼籲道,2023年中國經濟將進入大調整,企業將優勝劣汰。因此,投資一定要謹慎,不要盲目擴大產能,除非是升級換代或新品創新。
以下為發言摘錄,幫寧工作室略做編輯。
01.
危與機並存
目前,國內外形勢處在「危機」狀態,即「危險」和「機遇」並存。
危險主要包括疫情復發可能、中美矛盾激化、先進產品制裁、能源短缺問題、國際貿易爭端、戰爭爆發等。但機遇也同樣很多,最大機遇是中國目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中西部發展空間巨大,還需要建設更多鐵路、公路、機場、醫院和學校。
此外,加大基建投資、加大加快內循環、加速進口替代、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新能源發展等,也都是很好的機遇。
以新基建為例,預計2020-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投資、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將帶來大量投資。其中,僅5G基站就會有500萬-600萬座,以每座20萬元計,投資規模將達萬億元以上。
國內循環方面,不僅是加大基建投資,而且是要建立完整的內需體系。推動全流程創新,發展數字經濟,改善分配格局,大幅降低個人所得稅,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構建高標準的市場體系。
國際循環方面,中國要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效產業鏈、供應鏈,圍繞「一帶一路」規劃構建合作創新網絡,穩步降低關稅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談判與制定,推動對外開放。
02.
重卡將創新紀錄
汽車產業是兼具「四大產業」特質的典型範例。
汽車是傳統產業,是優勢產業——汽車是國家經濟命脈,帶動幾十萬億元規模經濟增長。同時,汽車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汽車,也是未來產業,比如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是未來發展方向。
我國乘用車產銷自2018年下降以來,今年預計將低於2000萬輛,同比下降9%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品牌份額佔38.9%,德系佔24%,日系佔23%多,美系近10%,還有韓系和法系等。
中國品牌雖然佔比最大,但德系、日系、美系、韓系等國外品牌累計佔比超過60%。這個數字近似美國汽車市場狀況。美國三大公司僅佔美國市場30%強,最大比例是日系汽車——豐田汽車、日產汽車、馬自達、富士重工等佔比遠高於美系汽車。
因此,中國品牌要有信心。
相反,我國商用車發展良好。今年1-10月,其產銷分別是420.3萬輛和42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5%和20.9%。增長最多的是重型車,超過40%,其中90%以上甚至更多都是中國品牌。
2019年,重型車佔商用車整體銷量的30.5%,較2018年提高2.6萬輛,達到117.4萬輛。今年10月,重卡銷量達12.9萬輛,同比增長41%,已連續7個月創下月度新高。今年1-10月,重卡累計銷量達137.37萬輛,同比增長39%。
預計今年重卡銷量將超過160萬輛,估計各企業會有一定保留,報表數有可能在150萬輛左右。即便如此,這個數字也將創造中國歷史最高重卡銷量紀錄。
03.
五大趨勢
預計「十四五」期間,商用車將呈現五大發展趨勢。
一是,傳統燃油車性能提升(自動化、節能化、舒適性、安全環保等)加快的趨勢。
商用車企業外資股比放開後,斯堪尼亞已決定在江蘇獨資建廠。近期奔馳公司宣布,國產奔馳品牌卡車將在2022年生產。這將推動傳統燃油車供應,推動商用車升級換代。升級換代主要方向是自動化、輕量化、節能化、舒適性、安全環保等。
很多早已在乘用車上應用的傳統汽車新技術,「十四五」期間將在商用車上進一步廣泛應用,如AEBS、ADAS等。
制動系統方面,目前絕大多數傳統商用車仍使用鼓式制動器,而鼓式制動器在國外早已被淘汰。「十四五」期間,盤式制動器將加快發展。至於緩速器,尤其是智能液力緩速器,將在商用車上普遍應用。
目前我國商用車90%以上是手動變速器,未來AMT、AT將在貨車、客車等其他商用車上加快發展速度。
舒適性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發展方向。貨車不僅要能拉貨,能當做生產資料,還要向乘用車看齊,給司機減輕疲勞強度,增加舒適度等。
二是,整車載重加大,功率加大。
目前重卡排量以11L、13L為主,「十四五」期間將過渡到以13L、15L、16L為主。
三是,在固定場景下,純電動中重卡發展將加速。
商用車的電動化和乘用車略有不同。當前乘用車更多依靠政府補貼,而商用車更多靠效益推動。在一些固定場景,其效益明顯高於燃油車。
四是,混合動力中重型卡車將快速發展。
未來10年甚或20年,混合動力將佔據主流,達到50%以上。雖然混合動力中重型卡車是一個過渡產品,但由於過渡時間很長,所以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五是,智能化進入固定場景應用趨勢。
一些特殊用途車輛已經進入實際使用狀態。當然,在公共道路上無人駕駛還要走很漫長的路,但是在固定場景將逐漸推開。
新能源汽車仍然需要變速箱,不僅在乘用車上需要保留,在商用車上更需要保留。需要注意的是,這絕不是現在意義上的變速箱,而是自動化、智能化的變速箱。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兩擋變速箱;同軸變速箱;集成電子斷開差速器的變速器;集成雙離合器式差速器的變速器,電動機控制器變速器三合一總成;集成發動機、電動機、發電機的變速器等新型變速器。
04.
十個建議
第一,加快對新能源動力及傳動裝置的研究,匹配單電機、雙電機、前後電機等,適用各種不同車型工況要求。
第二,進一步加強輕量化。更多採用鋁鎂合金、高強度鋼等材料。
第三,高度重視混合動力汽車研發。未來20年,混合動力將佔據半壁江山。
第四,傳統細分市場專業化精製,防止競爭對手進入。
第五,注意市場需求變化,及時改變。
警惕過去產品成功的長處成為短板。比如商用車超載能力強,這是全世界公認,但隨著公路治理法規加強,隨著政府政策限定,如果還維持過去超載、超重優勢,很可能在「十四五」成為短板,因為這時優勢變成弱勢,所以要緊跟國家法規,改變商用車現狀。
第六,智能化無人化駕駛在專用車上將率先實現,比如礦卡、港口車、公交車、環衛車等。企業要提前研究相關技術,搶佔市場制高點。
第七,傳統產品性能提升不可放鬆,包括輕量化、噪音控制、新材料應用、疲勞壽命提升、維修方便性等,還需下功夫,不斷改進提升。
第八,積極主動尋找新的商機和產品,重在替代國外跨國公司壟斷的總成或部件產品。
第九,未雨綢繆,刻不容緩排查進口或被跨國公司壟斷配套外協產品的風險,儘快實現國產化。否則到時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
第十,謹慎投資。除非升級換代或新品創新,提前做好2023年經濟大調整的準備。
2023年中國經濟將進入大調整,企業將優勝劣汰。因此,投資一定要謹慎,不要盲目擴大產能,進行低水平重複建設。(文/車友號 幫寧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