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Science:實用量子計算機已近在咫尺

2021-01-08 機器之心Pro

選自Science作者:Gabriel Popkin機器之心編譯

9 月,一個周日的下午,量子計算創業公司 ionQ 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正和他們的首位受僱人——他們的新 CEO 碰頭開戰略會議。坐在馬裡蘭大學的 Physical Sciences Complex 裡舒適的皮椅上,兩位創始人正體驗著一絲文化碰撞。終身從事研究的科學家、馬裡蘭大學的物理學家 Chris Monroe 和杜克大學的電子工程師 Jungsan Kim 很放鬆,甚至在記者面前大談公司規劃。他們列舉了為什麼選擇囚禁離子(trapped ions),他們的專長將有助於打造一臺偉大的量子計算機——完美的再現性、耐久性以及利用雷射實現的良好的可控性。

公司 CEO David Moehring 是 Monroe 和 Kim 剛從美國 Intellig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ctivity(IARPA,機器之心介紹過這個項目)裡僱來的,他更為警覺。他警告 Monroe 和 Kim 不要洩露創業公司應予保密的信息——包括從風投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那裡獲得的投資額。(他樂意證實這個數字是幾百萬美元)。Kim 對 Moehring 點著頭並輕笑。「在某個時點,這個傢伙會要求我們的談話經過他的許可。」

這幾個看似不可能的合伙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確信:量子計算——旨在利用量子力學來大幅加速計算——已經準備迎來黃金時期。他們並非孤軍奮戰。科技巨頭英特爾、微軟、IBM 和谷歌正在量子計算上投入數千萬美元。然而這些競爭者們正將賭注下在不同的技術黑馬上:仍然無人知曉驅動一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需要什麼類型的量子比特(qubit)。

谷歌常常被視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該公司已經示意了其選擇:微型超導電路。其研究團隊已經打造出了一臺 9 量子比特的機器,並希望一年內擴展至 49 量子比特——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門檻。在 50 量子比特階段,許多人認為一臺量子計算機就可以成為「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這是加州理工的物理學家 John Preskill 創造的詞彙以表示一臺可以完成超越傳統計算機範圍的任務的量子計算機,比如模擬化學和材料科學中的分子結構,或解決機器學習或密碼學中的某些問題。

ionQ 的團隊並沒有被谷歌的成功所折服。

「我並不擔心谷歌會在下個月宣布遊戲已經結束,」Kim 說,「或者他們可以這麼宣布,但遊戲並未結束。」

雖然這麼說,但是 ionQ 還是有很多劣勢,他們還沒有專門的辦公室,甚至還沒有網站。這家創業公司仍然在堅持囚禁離子(trapped ions),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量子邏輯門背後的技術,這是由 Monroe 本人在 1995 年親自幫助創造出來的。使用精準調製的雷射脈衝,Monroe 可以將離子激發到可以維持數秒的量子態——這可比谷歌的量子比特維持的時間長多了。Kim 已經開發出了一個可以將離子群(groups of ions)連接到一起的模塊化方案。但是到目前為止,其中最好的成績也不過是實現了 5 個量子比特的可編程機器。

「囚禁離子現在確實有點害群之馬(black sheep)的感覺,」Monroe 承認,「但我認為未來幾年人們會蜂擁而至。」

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打造出一臺量子計算機已經不再是一些大學科學家的遙遠夢想了,現在這已經成了世界上一些最大型的公司的直接目標。而且 Monroe 及其同事也只是那些希望從中獲利的許多人的一部分。儘管在產業界玩家方面,超導量子比特可能已經獲得了領先的發展勢頭,但相關專家都認為現在要說哪種技術已經獲勝還為時尚早。「這些技術在齊頭並進地開發著,這是件好事,」加州理工的這位量子信息科學的非官方院長 Preskill 說,「因為還可能會有驚喜出現而改變現在的局面。」

在開發量子計算機的競爭中,不同的公司看中了不同的量子比特(qubit),其中每一種技術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製圖:C. Bickel/Science,數據:Gabriel Popkin,漢化:機器之心)

量子比特能秒殺傳統計算機比特得益於兩個獨特的量子效應: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量子疊加能夠讓一個量子比特的值不單止於 0 或者 1,而是在同一時間同時具備這兩種狀態,這可以實現同步的計算。量子糾纏能讓一個量子比特與空間上獨立的其他量子比特共享自身狀態,創造出一種超級疊加,每個量子比特的處理能力因此翻倍。比如,5 個糾纏的量子比特能夠同時執行 25 或 32 個計算操作,而傳統算機不得不按順序進行 32 次計算。理論上,只要 300 全糾纏的量子比特(fully entangled qubits)就能支持比宇宙中原子數量更多的平行計算,

這種大規模並行可能在很多任務上並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人認為量子計算機會革命文字處理或電子郵件。但其可以極大地加速被設計用來同時探索大量不同路徑的算法,這能夠解決的問題包括:通過大數據進行搜索、發現新型的化學催化劑、對用於加密數據的大數進行因數分解。量子計算機也可以在物理學領域被用來模擬黑洞或其它現象。

但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態是非常脆弱的。一點來自環境的輕微擾動就能將其破環——甚至對其進行觀測就會破壞其狀態。量子計算機需要被保護起來,以免受耶魯大學物理學家 Robert Schoelkopf 所說的「經典混沌之海(a sea of classical chaos)」的幹擾。

雖然相關理論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就開始萌芽,但實驗量子計算直到 1995 年才得以發展。1995 年,新澤西州 Murray Hill 貝爾實驗室一位名叫 Peter Shor 的數學家證明了運用量子計算機能有效地進行大數的因式分解,這種能力使得現代密碼學在量子計算機面前變得不堪一擊。Shor 和其他一些學者也證明,從理論上來說通過鄰近的量子比特來糾正錯誤,一直保持脆弱量子比特的穩定性是可能實現的。

突然間,一些物理學家和他們的資助人出於某種具體的原因也都開始去研發量子計算機,並且表明這個機器不會變成一大堆級聯錯誤。David Wineland 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一位物理學家,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他率先提出了雷射冷卻離子並控制其內部量子態的方法。在 Shor 的研究發布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Wineland 和當時 NIST 的另外一位科學家 Monroe 就通過用雷射控制鈹離子中的電子態的方法,建立了第一個量子機制邏輯門(quantum mechanical logic gate)。Monroe 說,正是因為 Wineland 在離子方面的研究,我們才能在早期的量子計算實驗當中就把握領先趨勢。

我們總是愛開玩笑說,等到我們有了量子計算機,我們就用它設計下一臺量子計算機。——Krysta Svore,微軟研究員

隨著世界各地政府將大把研究經費投向量子物理研究團體,其他的一些類型的量子比特開始出現了。21 世紀初,囚禁離子(trapped ion)的概念受到了另一個新概念的挑戰:由超導體製成的迴路,所使用的超導體是一種帶有振蕩電路的金屬材料,其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點時沒有電阻。量子比特的 0 和 1 與不同的電流強度相對應。迴路通過肉眼便可以觀察,不需要用到雷射,用簡單的微波電子技術就可以控制,製作過程只需要使用常規的計算機晶片製造技術。此外,迴路的運行也非常快。

但是超導體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環境噪音,即使是用來控制它們的電子設備,都能在不到一微秒的時間之內打亂其量子疊加態。但是工程技術的發展已經將迴路的穩定性提高了至少一百萬倍,所以現在它們保持疊加態的時間可以達到幾十微秒,雖然維持時間仍然比離子要短得多。

2007 年,加拿大本那比市的一家創業公司 D-Wave Systems 發布了一則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消息,它宣布研製成功了 16 個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D-Wave 研製的這臺機器並沒有糾纏所有的量子比特,在編程時也不能一個量子比特一個量子比特地進行。該計算機所依賴的是一種叫做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的技術,在這種技術當中,量子比特可以和鄰近的量子比特糾纏,交互產生一個單獨的整體量子態,而不是一系列並行計算。D-Wave 的開發者希望能夠把複雜的數學問題映射到量子態當中,並運用量子效應來找到最小值。這種技術很有前景,可有望用於解決高效航空交通路徑規劃等最佳化問題。

但批評聲接踵而至: D-Wave 甚至沒有嘗試解決那些對量子計算來說至關重要的問題,例如糾錯。但是各大公司仍對這種設備趨之若鶩,谷歌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都成為了 D-Wave 的客戶。一個暫時的共識形成了:它可以進行一些量子計算,對於某些特殊任務,它可能比常規計算機處理得更快。無論量子與否,D-Wave 讓一些公司開始展開思路。「它讓我們睜開了雙眼,」Monroe 說道。「D-Wave 的出現預示著這個市場正在形成,對於此類設備的需求已經出現。」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公司就會在量子計算之上開展自己的業務。

在對未來量子計算的賭局中,英特爾押上了最重的籌碼,它在 2015 年宣布,將對源自荷蘭 Delft 科技大學的一家公司 QuTech 投入 5000 萬美元的研究資金。這一公司致力於開發矽量子點(silicon quantum dots)研究,它也經常被稱為「人工原子(artificial atoms)」。每個點量子比特是一塊小材料,其中結構就像原子一樣,電子的量子態可以用來表示 0 和 1。不同於離子或原子,量子點不需要用雷射。

早期的實驗中,量子點由砷化鎵的近乎完美的晶體製成,但是研究人員目前已經轉向使用矽,並希望利用上半導體工業現成的大量製造設施。「我認為英特爾的心臟是由矽組成的,」QuTech 的科學總監 Leo Kouwenhoven 說道。「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擁有如此地位的原因。」然而,矽基量子比特的效率遠遠不及那些基於離子和超導體的競爭者,其第一個雙量子比特邏輯門直到去年才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者開發出來。

微軟的行動看起來更加有遠見:基於非阿貝爾任意子(nonabelian anyons)的拓撲量子比特(topological qubits)。這根本不是物體——它們是準粒子,沿著兩種不同的材料的結合處運動——它們的量子態在其運行的不同路徑中被編碼。因為運行路徑的交匯導致了量子比特的疊加,所以它們會被「拓撲保護(topologically protected)」免於塌縮,就像系好的鞋帶,即使在運動中也不會鬆開。

這種性質意味著理論上,拓撲量子計算機不需要將大量的量子比特用在糾錯上。早在 2005 年,一個微軟領導的團隊提出了一種在混合半導體——超導體結構中建立拓撲保護——的量子比特的方法,近年來微軟已經資助了多個研究團隊試圖製造這樣的機器。這些團隊的最新論文和貝爾實驗室的一項獨立研究展示了這種任意子(anyon)在特定電路中的運動方式,科學家們正在接近制出真正的量子比特,Preskill 表示:「我認為再過一兩年,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說:拓撲量子比特是存在的。」

而谷歌已經招募到了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超導量子比特專家 John Martinis。在 UCSB 的時候,John Martinis 深入研究了 D-Wave 系統的運行方式和短板。谷歌在 2014 年幾乎將 Martinis 的整個研究組都挖過去了,招募了組內的 12 名成員。之後不久,Martinis 團隊就宣布他們構造出了一個 9 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他們所構建的這個擁有 9 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至今為止依然是最大的可編程的量子計算機之一,目前他們正在研究如何對其進行擴展。為了避免所建的量子計算機是一堆雜亂線路的混合體,他們重新將該量子計算機系統構建成了一個二維的陣列,該陣列位於一塊蝕刻有控制線的晶圓之上。

在 7 月,Martinis 的團隊用 3 個超導量子比特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氫分子的基態能,證明量子計算機和常規計算機一樣具備模擬簡單量子系統的能力。Martinis 說這個結果將大家引入對擁有量子計算超能力的機器的無限憧憬之中,他的團隊現在也有科學家和工程師近 30 人。他將一年之內構建出一個 49 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的任務視為一個「不容易實現的目標」,但是他認為這個任務還是可能實現的。

與此同時,Monroe 正在和囚禁離子研究中遇到的挑戰「纏鬥」。囚禁離子的量子比特可以維持數秒的穩定,這一特性得益於真空腔和電極的作用,它們可以在外部噪聲存在的情況下維持量子比特的穩定。但是通過真空腔將量子比特隔離後會遇到另一個問題:怎麼使量子比特之間相互作用?Monroe 最近成功將 22 個鐿離子糾纏成了一個直線鏈(linear chain),但是目前他還不能夠控制或查詢該鏈之中的所有離子對——而這正是量子計算機所需要的。

當離子數目變成以前的平方倍的時候,控制總體的複雜度會增加,因此加入更多的離子是不實際的。Monroe 相信前進的辦法就是模塊化並使用光纖連接不同的量子阱(traps),每個量子阱(traps)裡大約有 20 個離子。如此一來,每個模塊裡的某些量子比特就可以充當樞紐核心,獲取來自量子比特其他部分的信息,同時也可以與其他模塊的核心進行信息分享;通過這種方式,絕大部分量子比特能夠繼續避開外部幹涉。

最近一個下午,Monroe 在馬裡蘭大學展出了他的 6 個實驗室空間。在建成比較久的 3 個實驗室,從上到下都是互相纏繞的電線和真空管。在一個巨型工作檯上,迷陣般排列的透視鏡和平面鏡形塑著雷射,並引導雷射到達(裝有所有重要的原子)鋼製真空罐罐口。頭頂上的加熱設備,保持良好的通風以及使用空氣調節系統(HAVC)是使灰塵降落的必備條件。同時 HAVC 也是穩定實驗室溫度的有效措施,雖然 HAVC 會產生持續的嗡嗡聲。「我對 HVAC 充滿愛意,」Monroe 說道。

這三個更新的實驗室相比之下顯得整潔和空曠。大多數雷射都是集成的,而不是像魯貝戈德堡光學桌(Rube Goldberg optics tables)那樣,它們是來自諸如 Honeywell 這樣公司的即插即用型組件——針對各種可立即啟用系統(turnkey system) 的原型,如果 ionQ 想要成功就要完善它們。Monroe 說:「我們現在用的雷射只有一個旋鈕,它是『開著(on)』的」。他心癢難耐地想讓 ionQ 實驗室運轉起來,這樣他就可以將高薪的研究科學家轉移到 ionQ 工作中,並能讓他們繼續完善在馬裡蘭大學已經開發出的技術——多虧一個不尋常的協議,ionQ 可以進行獨家授權並免稅。明年,他將在第一次休假期間重點建設 ionQ。他說:「流入量子研究的私人投資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筆交易。」

即使有大量資金的投入,量子計算成為一個秘密商業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的研究小組,甚至是那些隸屬大公司的仍然在展示成果和出席討論會。還說他們在宣傳技術進步方面有共同的利益,不僅僅是讓潛在客戶想到他們可以如何使用一臺量子計算機。Monroe 說:「我們都需要一個市場」。

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足夠了解量子計算,所以也就沒人能說用單獨的哪一種量子比特就能實現量子計算機。在擴展實用的量子計算機之前,每一種方面都還需要經過精心的調製細化。超導基量子比特(Superconductor-based qubits)和矽基量子比特(silicon-based qubits)需要在更大的一致性(consistency)下製造,而冷卻設備需要高效化。同時囚禁離子需要更快的邏輯門和更緊湊的雷射與光學器件。拓撲量子位也還需要被創造。

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很可能是一個混合物(hybrid),它利用超快的超導量子比特運行算法,然後用更穩定的離子內存輸出,同時使用光子在該機器的不同部分之間或量子網絡節點之間穿梭傳遞信息。微軟研究人員 Krysta Svore 說:「可以想像我們會身處這樣一個境地:有幾類量子比特,它們各自扮演不同角色。」

量子計算機實在是太前沿、太奇異了,即使是世界頂級量子物理學家和計算機工程師也不知道一臺商用量子計算機最終會是什麼樣。Svore 說:「物理學家只需要以目前的技術構建儘可能複雜的計算機,接著直面一定會冒出來的新挑戰——然後構建,學習,再重複。我們喜歡開玩笑說一旦我們有了量子計算機,我們將會用它來設計下一個量子計算機。」

延伸閱讀:

重磅 | 量子計算大躍進?D-Wave將於明年推出2000量子比特晶片深度 | MIT量子專家Seth Lloyd:量子計算更擅長機器學習,發現傳統計算無法發現的數據模式前沿 | 反向工程破解大腦算法,讓機器像人類一樣學習業界|IBM 開放量子計算平臺,開發者也能使用量子計算服務業界 | 量子計算未來布局:這18家公司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磅:我國量子霸權裡程碑!比最快超算快100萬億倍
    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lookup/doi/10.1126/science.abe8770
  • 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中國實現量子霸權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在《science》上發表了重要成果,宣誓著量子計算機「九章」的問世,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獲得量子計算領域的量子霸權。作為量子領域的一名作者,我趕緊下載了這篇論文,同讀者分享。
  • Science封面:谷歌實現量子化學模擬,迄今為止全球首例!
    8月27日,谷歌量子計算研究團隊宣布其使用量子計算機對化學反應路徑進行建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是迄今為止首次,也是最大規模的化學量子計算。其發表的題為《超導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的 Hartree-Fock 近似模擬》(Hartree-Fock on a Superconducting Qubit Quantum Computer)的成果論文,當天便登上了《自然》雜誌封面。
  • 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 量子計算機器離實用還有多遠?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 量子計算機器離實用還有多遠? 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 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陸朝陽和其他人建造了一臺量子計算機器,擁有76個光子和100種模式。其高斯玻色取樣的處理速度比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100萬億倍。
  • 潘建偉、陸朝陽團隊實現量子優越性:原型機九章登Science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2/02/science.abe8770量子優越性是指量子計算擁有的超越所有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即可以解決經典計算機不能解決的問題或比經典計算機有顯著的加速(一般是指數加速)。
  •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九章」量子計算機又有多神?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是用量子力學原理製造的計算機,目前還處於很初步的階段。相應的,現有的我們在用的計算機被稱為經典計算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袁嵐峰一直致力於科普寫作,他告訴記者,兩者的計算形式不一樣,「電腦通過電路的開和關進行計算,而量子計算機則是以量子的狀態作為計算形式。」
  • 《Science》:用光(雷射)映射量子結構以釋放其功能
    這項研究發展了一種實用的、全光學、全三維的電子結構斷層掃描技術, 證明了在環境條件下直接繪製量子材料的電子結構特性是可以實現的。( harmonic sideband (HSB)).在光譜中定位這些動量梳可以促使得到原位的關鍵鍵帶結構的超解析度斷層成像.我們通過一個全倍頻程實驗了調製光學驅動的頻率,結果表明預測得到了以臨界強度和HSBs中的頻率依賴性的超高解析度艙單.我們提出的概念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全光學的,全三維體層攝影術的電子結構,甚至是在微觀的量子材料的層面,鍵鍵層面都可以實現.
  • 【重磅】IBM發布全球首個獨立商用量子計算機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9 CES上,IBM宣布推出IBM Q System One,該系統是世界上首個專為科學和商業用途設計的集成通用近似量子計算系統。此外,IBM還計劃於2019年在紐約Poughkeepsie開設首個IBM Q 量子計算中心。IBM Q系統的目標是解決當前經典系統無法處理的被認為是過於複雜的問題,幫助開發者構建量子計算機與常規架構計算機之間的接口。
  • 別高興太早,研發量子計算機的難度你想像不到
    不過,這個特定的計算問題可以是特別設計出來的,不需要考慮實用價值。 於是,量子霸權成為了一個裡程碑式的存在。但是,谷歌公司顯然對實現量子霸權並不滿足。他們許下宏願說,一年之內,要用這臺量子計算機完成一次化合物的模擬。果然,不到一年時間,谷歌公司就把這件事兒做成了。所以,新聞一出,科學愛好者們立即就沸騰了。
  • 《Nature Nanotech.》又是石墨烯,這次對量子計算機下手了!
    光量子計算機背景介紹2019年10月23日,谷歌在Nature上發表封面論文,介紹其擁有54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Sycamore(懸鈴木)。
  • 九章量子計算機是什麼?九章比美國量子計算機快100億倍!
    就在今天,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擁有量子計算機的國家,該量子計算機的名字為九章,並且比美國谷歌的懸鈴木要快100億倍!那麼這么九章量子計算機是什麼?到底有什麼用呢?九章比美國量子計算機快100億倍今日凌晨,中國科技學術大學正式對外宣布了中國的第一臺量子計算機,該量子計算機的原型機九章構建了76個光子100個模式,並且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量子計算機「熱」了15倍!科學家將量子計算平臺運行溫度提至1...
    世界各地正在開發的大多數量子計算機只能在約0.1開爾文(-273.05℃)的極寒溫度下工作。這需要數百萬美元的製冷,一旦將它們插入傳統的電子電路,它們就會立即過熱。 目前的量子計算機最高可達50個量子比特,但科學家預計量子計算機將需要數百萬個這樣的量子比特來完成一些任務。
  • 成功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特性,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原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學家已經展示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工作原理,並成功地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的特性,結果應該在決定如何建造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造超高速和強大量子計算機的夢想再次成為焦點,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資源。
  • 量子計算機取代經典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流言:我國研製出的"九章"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霸權",已經可以完全取代經典計算機。真相: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即"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
  • 中國量子計算機的崛起
    當我們說量子計算機的處理速度要比經典計算機快許多的時候,的確,這很容易讓人誤解如果科學家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機,是否就可以取代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經典計算機。(圖片來源:Kurzgesagt )在量子計算機中,兩個量子比特同樣也有四種態(00、01、10或11)。不同的是,由於疊加態,兩個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處於這四種狀態。有點像四臺經典計算機同時並行工作。如果在經典計算機中增加更多的比特,它依舊只能在一個時間內處理一個態。但是當你增加量子比特時,量子計算機的能力就會以指數式增長。
  •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九章」確立的「量子計算優越性」有多厲害
    袁嵐峰告訴記者,量子計算機並不是對所有的問題都超過經典計算機,而是只對某些特定的問題超過經典計算機,因其對這些特定的問題設計出高效的量子算法。「對於沒有量子算法的問題,例如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量子計算機就沒有任何優勢。」
  • 「造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中國科學院
    雖然對普通人而言,量子計算機在短期內還不能發揮出巨大的效用,但本源超導量子計算機的發布,對於國內專業從事量子計算研究、關聯性量子計算研究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人群來說是重大利好,他們可以隨時使用穩定、可靠的量子計算機完成自己的量子計算學術研究,發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且短期內不用擔心「技術封鎖」、無真實量子計算機可用。
  • 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中國已掌握量子霸權,美國這次真急了
    九章量子計算機到底牛在哪裡?什麼是量子計算機?顧名思義,量子計算機是以量子的狀態作為計算形式的計算機,與之相對應的,現在公眾使用的計算機被稱作經典計算機。量子計算機與經典計算機的不同點在於計算方式不同,假設把經典計算機比作是蠟燭,那麼量子計算機就是電燈泡,二者的目的雖然都是為了發光,但是點亮方式不同、照明範圍也有差異,但是即使你不斷改良蠟燭,也永遠達不到電燈泡的效果。
  • 中國量子計算機又獲新突破
    最近看到中國量子計算機又獲新突破,查閱了四份資料,概括成七個方面,配上有關照片,供大家共享。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九章」的命名旨在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 你知道什麼是量子計算機嗎?
    01量子計算機是計算機嗎?首先,用一句話來概括什麼是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是一種使用量子力學的計算機,它能比普通計算機更高效地執行某些特定的計算。所以說,量子計算機是一種計算機,但它不是簡單的「進階版」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