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婚姻充斥著「假性親密」?

2020-12-23 心圖騰

任何一種親密關係,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問題。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你都會突然覺得這段關係中的那個人讓你覺得好陌生。可是具體是因為什麼原因,你們之間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又說不清楚。

也許正是因為說不清楚,所以才會被稱為「問題」吧。

這種陌生感其實是一直都在的,只是當關係處於親密期的時候,雙方都不會察覺到這一事實。但當問題暴露出來的時候,關係的親密讓雙方都無法忍受當下問題的出現,彼此迴避的真實情感便會暴露出來。

百度上說,「假性親密關係」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聯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

不過比起「不作為」,筆者認為用「不敢作為」、「不敢投入」這樣的詞來形容這樣的狀態更貼切一些。從精神分析學上看,這是一種人類天生帶來的「情感防禦機制」。

因為這種機制,導致人們在親密關係中往往做到「全身心的投入」,無法在情感上做到深層次的連結,在這種前提下,對方一旦展現出陌生的一面會讓你感覺非常難以接受。

親密關係,尤其是兩性親密關係中,往往會出現「主動方」和「被動方」,在我國傳統文化語境下,「主動方」似乎總是容易更吃虧一些,因為我們默認「送上門的都很廉價」。

事實上,確實是「被動方」考慮自身會更多一些,他們有更多的顧慮,在愛情中更多地患得患失,所以無法交付自己全部的情感,而是轉而去交付「自己可以控制」的那一部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在分手後看起來好像沒多少難過,似乎很快就能展開新的戀情。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並沒有交付全部的情感,他們的內心早就無數次演練過分手這樣慘澹的結局,他們沒想過長久,而是處於一種「隨時撤退」的狀態。

這樣的狀態可以緩解他們的恐懼和焦慮,是他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但同時,人會本能地渴望真正的親密關係。

在情感中,若是想解決假性親密關係狀態,很多人會走入另一個誤區。

主動方處於極力想解決「假性親密」的狀態中,自然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另一半身上,很多時候會強加給另一半很多他們不需要的關懷,甚至會忽略自己的需要。

而本就患得患失的另一半若是習慣了這種好,為了不讓對方因為失望而將這份「愛」收回,更會去「假裝投入」這段關係。

這個時候如果「主動方」認為「被動方」已經真正投入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時候的感情實際上更加地搖搖欲墜,就像泡沫,只剩那一根戳破它的針。

在這種關係中,被動方對主動方產生心理依賴,主動方則會「依賴(甚至享受)對方對自己的依賴」。為了維持現狀,主動方更是會極力討好對方,但這種討好中總是會不自覺得帶有控制的成分。

往往付出越多,反而越覺得空虛,越覺得需要獲得點什麼彌補這種心理上的空缺。

這種控制欲最終會導致關係破裂,然而在破裂後,主動方往往會認為自己是完全的受害者,是在被對方拖累著,周圍人往往也會如此認為。

但實際上,拖累他的其實是自己的自我心理需求,這樣的表現也被稱作「拖累症」。直到分開了,他們彼此之間也不了解真正的對方是怎樣的。

拖累症患者會因「太在乎」對方的感受而抹殺自己的情感需要,甚至會否定自我、價值觀崩塌。他們會按照對方的喜好去「重塑」自己,從而把本我全部抹殺,直至遇到下一位/段可以讓其抹殺本我的人或情感。

事實上,這樣的性格塑造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主因還是家庭環境因素導致,它影響著成年後的所有事情和決定。

想要解決一段假性親密關係,最正面和積極的方法是溝通、交流、理解,而不是自我感動式的付出。

「溝通」、「交流」,看起來都很簡單,但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在摸索正確的溝通方式,他們不知道如何走出第一步。

其實,溝通是應該被引導的,選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約好一個特殊的溝通的規則。

溝通的最大難題是太在意對方的情緒,擔心自己的想法不被接受,但如果不能接受彼此真實情感的表達,便永遠無法達到真正的親密狀態。

勇敢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然向前。希望大家都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

相關焦點

  • 質愛情感言成:多少婚姻,死於假性親密關係
    這就是典型的假性親密關係。這種關係之所以讓人心累,就在於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只覺得不對勁,就像和一個「假人」生活在一起。現在不妨看一看你的關係,是不是也有些假性親密。01你的親密關係,是真是假?處於假性親密關係的夫妻,往往只在相處形式上親密,但情感上疏離。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莉莉的這些話,讓我想到了心理諮詢師史秀雄的《假性親密關係》。書中有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中國夫妻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親密。於是,婚姻漸漸走到了死胡同裡。婚姻教皇戈特曼說過:理解和接納是一段婚姻的基礎。而許多失敗的婚姻,源於既不理解對方,也不願接納對方。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呢?
  • 成年人交往潛規則:「看似親密,實則假性關係」
    所謂的「假性愛情」、「假性關係」,便是建立在這種「非情願」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假性愛情」,只是徒有愛情的「皮囊」,卻內裡空空。好像彼此之間約定好,披著各自準備好的「面具」,演著一場愉悅對方的戲。但遺憾的是,你想演戲,現實卻總讓你出戲。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情侶,只不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知道你們有沒有過一種感覺:明明談著戀愛,卻過得好像單身;明明結了婚、有了家庭,卻沒有感受到身處婚姻的幸福感。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當你想到這個你已經習慣的人有一天不在身邊,你便覺得好像無法接受。而不心動,是無論對方做了多少令人感動的事情,你都僅僅是對於事情的感動。倘若做那些事的人換成別人,你也並非不可。假性戀愛關係,只是打著戀愛的幌子,過著單身的日子。朋友圈裡有一個男生,可以說是公認的一個渣男。
  • 《假性親密關係》:如何撥開「假性」面紗,走進真實關係
    這其實就是一種「假性親密關係」,外表看上去是般配登對的兩口子,其實兩個人的內心早已千瘡百孔,想親近卻感覺陌生,想遠離卻沒有勇氣。不知道有多少夫妻正處於這種「雞肋」般的婚姻中,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熬白了頭髮,蹉跎了歲月,卻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此刻的困境。
  •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在夫妻生活中親密關係對於夫妻感情的維持可以說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不過很多的夫妻往往都認為親密關係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許多的理論裡面描述的那些安全形的關係。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說起假性親密關係,也許我們很陌生,但生活中,其實很多人的人際關係都在經歷假性親密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是隱藏在感情中,最厲害的殺手
    在《假性親密關係》一書當中,有這樣的幾句話。「戀人之所以獨一無二,就是因為他可以在所有人,都對你擺事實講道理的時候,讓你感到,他的情感是他最為關注的、最願意呵護的部分。」什麼叫做假性親密關係?原本想著步入婚姻殿堂,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卻沒想到由於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導致分手。一位行業內的自身離婚律師說,「離婚案子看多了,就能明白為什麼這些人會離婚了,多半是因為孤獨。」整日都在扮演著「夫妻」的角色,貌神合離地相處,孤獨感也就越發濃烈。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就被稱為「假性親密關係」。
  • 夫妻「合謀」,用「假性親密」掩蓋真實的情感疏離
    本章我們將分析「禁忌」帶來的情感疏離,探索假性親密關係給婚姻帶來的危害。婚姻「禁忌」導致「假性親密」:婚姻中,因為一方的「背叛」行為而導致的婚姻危機,會讓「遭遇背叛的一方」產生心理創傷,當這個「創傷」還沒有被修復時,親密關係就被中斷了,曾經相互信任的「安全連結」遭到破壞,但婚姻關係卻不得不繼續維繫,這時候,彼此的關係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背叛」這件事,就成了一個雙方都小心迴避的
  • 可能你正墮入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這個專有名詞在「GoneGirl」這部戲裡也被反覆提及,指的是關係雙方雖然形式上很親密,但實際卻在迴避真正親密地在一起。這種關係並不罕見,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自己,也許是你的父母:有一個朋友,她有一對在外界看來關係無比和諧的模範雙親。
  • 結婚5年,妻子突然消失,丈夫被逼報警:婚姻裡警惕假性親密關係
    今天我們來談談「假性親密關係」。01關於「假性親密關係」,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就是,夫妻過成舍友。看似親密地圍著彼此展開日常、費心費力地經營著婚姻,但除了談論孩子、一日三餐的話題外就只剩漫長的沉默。但事實上,並不是經歷了這些過程,兩個人的感情就會變得親密而幸福。正如史秀雄在《假性親密關係》中寫到:「真正的親密關係,是由兩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與結沒結婚、有沒有接吻、牽手和禮物等儀式無關。」
  • 看似親密,卻不交心?「假性親密關係」正悄悄毀掉你們的感情
    看似親密,卻不交心,是現在很多夫妻的現狀現在很多夫妻關係中,明明沒有原則性矛盾,卻總有一人身心俱疲,感覺壓根走不到對方心裡去,這種「看似親密,卻不交心」的關係,心理學中有個專業的名詞解釋它:假性親密關係。
  • 你是否也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認為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內心強大了,就不會有不安全感。但這其實是一種極端的想法。親密關係應當是能夠讓兩個共同成長的關係,如果一段關係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無法帶來,看似親近,卻又貌合神離,那麼並非是正常的。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
  •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在關係中逃避的假性親密關係
    明明結了婚、有了家庭,卻沒有感受到身處婚姻的幸福感。 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
  • 這三種假性親密關係,你經歷過嗎?
    文章|牛津情感許多人有過這樣的戀愛經歷。兩個人在一起感覺挺好的,就是總好像少了點什麼。有親密的舉動,心卻離得很遠。每周一次的約會,如同例行公事一般。這是有名無實的假性戀愛,形式上是親近的,但彼此的心靈卻是疏遠的。我舉輔導過的幾個學員的案例,為大家進行分析解讀,希望能引起大家對假性戀愛的重視。
  • 中年婚姻的痛點:假性親密關係,符合條件的夫妻不在少數
    如果我們去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諸多這種親密關係,比如像父母和你的關係,你和孩子的關係,這種感情一定是彼此互相呼應,就像你投到水裡一顆石子,最終它會蕩起漣漪,隨著波紋一圈一圈散開在這個池子裡。而假性親密關係,就像你投在萬丈深淵中的石子,等待你的,只有無盡的黑暗,即使你一直等待,也終究不會有迴響。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 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關係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
  • 「假性親密關係」——愛情的致命弱點
    實際上,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兩個人,可能並不親密,只是表面的恩愛。他們也像其他情侶一樣,做情侶間該做的事,牽手,擁抱,親吻,卻無法做到真正情侶間的「正常恩愛」,無法達到精神層面的相通和共鳴。這正是陷入了一種「假性親密關係」當中。
  • 被「假性親密關係」榨乾的夫妻,後來都變成了室友
    看《幸福三重奏》的時候,張國立和鄧婕那種無言默契,朗朗和吉娜的互相欣賞,陳意涵和許富翔的嬉笑玩鬧,讓人感嘆婚姻生活也可以甜得像偶像劇一樣,可他們畢竟都是生活的寵兒,在高光下生活,沒有浸染太多的煙火氣,而多數人在褪去激情與光環之後,不過是在遍地荊棘的婚姻中艱難前行。
  • 怎樣的才是假性親密關係呢?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兩人之間一種深刻、自由、有回應的聯結,它需要兩人的坦誠與理解、投入與付出。假性親密關係,則是兩人「貌合神離」,雖然形式上在一起,但卻共同選擇了迴避情感上的投入。雙方不自覺地達成協議,一起在情感上封閉自己,拒絕向對方敞開內心,也拒絕任何的付出。
  • 兩人相差多少歲適合談戀愛?別被「假性親密關係」迷惑
    有網友說「52歲的伊能靜和42歲的秦昊,這對當初讓人質疑聲最大的夫妻如今卻成為收視率頂流。」徐志摩在寫給梁啓超的信中說:「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有點像佛教中講求的「緣分」,即「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