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團隊《納微快報》:受貽貝啟發的氧化還原活性導電...

2020-12-14 騰訊網

導電水凝膠通常是通過將導電納米材料或本徵導電高分子摻入到水凝膠骨架中來製備的。然而,導電納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CNT)或銀納米線等,具有在水凝膠形成過程中容易團聚的缺點,這種團聚阻礙了導電通路的形成。因此,基於導電納米材料的複合水凝膠通常具有較差的導電性。傳統的導電水凝膠通常組織粘附性差可能導致不穩定的電信號檢測和高的界面電阻,同時該類水凝膠組織親和性也有待提高。因此,製備同時具有粘附性、導電性、韌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導電水聚合物基水凝膠仍然是其在生物醫學工程應用的研究難點和重點。

受貽貝粘附蛋白氧化還原反應的啟發,西南交通大學魯雄教授團隊出了一種用於製備導電、氧化還原活性、親水性導電聚合物/磺化木質素納米顆粒(CP/LS NPs)的通用策略,並將該納米顆粒作為納米填料,用於製備導電水凝膠。這種導電納米顆粒是通過乳液聚合的方式製備的,其中磺化木質素不但作為模板與導電高分子進行纏結形成納米顆粒,而且對導電高分子進行摻雜從而提高其導電性。與目前報導的導電納米顆粒相比,CP/LS NPs 具有以下優點:由於使用生物相容性磺化木質素作為導電高分子的摻雜劑,CP/LS NPs 複合形成的導電水凝膠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細胞親和性;由於磺化木質素中親水性基團的存在,CP/LS NPs 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能夠在水凝膠網絡中均勻分布並形成良好連接的導電通路,因此基於 CP/LS NPs 的水凝膠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類似於貽貝粘附化學,由於導電聚合物能夠促進木質素分子上的兒茶酚/醌基之間的相互轉換,因此 CP/LS NPs 具有氧化還原活性並使木質素上的酚羥基大量存在,從而賦予 CP/LS NPs 摻雜的水凝膠良好的粘附特性。該論文以「Mussel-Inspired Redox-Active and Hydrophilic Conductive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Adhesive Hydrogel Bioelectronics」為題在線發表於《Nano-Micro Letters》(IF=12.264)。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甘東林和碩士研究生帥濤,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魯雄教授謝超鳴副教授

【圖文解析】

圖一:CPs/LS NPs的導電粘附機理

圖1. 親水性、氧化還原CP/LS NPs在導電粘附水凝膠中的作用機理及其應用。(a).水凝膠的導電粘附機理。左:磺化木質素作為一種通用的摻雜劑,摻雜導電聚合物(PEODT、PPY、PANI)(b).將導電納米顆粒引入水凝膠中使其具有高導電性、粘附性。i:納米顆粒可以與水凝膠網絡形成非共價相互作用,並在水凝膠內部構建導電通路;ii:粘附導電水凝膠在生物電子中的應用。

圖二:納米顆粒的製備以及性能表徵

圖2.CP/LS NPs的製備以及表徵。(a).磺化木質素和導電聚合物/磺化木質素納米顆粒的製備。(b)~(d). PEODT/LS、(c) PPY/LS和 (d) PANI/LS納米顆粒的形貌和分散性表徵。(e)~(g) PEODT/LS、PPY/LS和PANI/LS納米顆粒XPS分析。

解析:CP/LS NPs能夠在水溶液中穩定的分散,並保留大量的酚羥基官能團。

圖三:導電水凝膠的粘附性能表徵。

圖3. (a).不同納米顆粒製備的粘附水凝膠在不同基體表面的粘附,如皮膚、金屬、玻璃、塑料以及組織。(b).PEDOT/LS-PAM水凝膠在不同基體上的粘附強度。(c). PEDOT/LS-PAM水凝膠在豬皮上的反覆粘附強度測試。(d). 水凝膠和不同基體的粘附機理. I. 配位鍵.II. 共價鍵. III. π–π 相互作用. IV. 氫鍵.

解析:CP/LS NPs能夠賦予水凝膠良好的粘附性,使其可以在粘附在不同物體表面,如金屬、塑料、玻璃,新鮮組織等。另外,由於CP/LSNPs中兒茶酚/醌基可以形成動態氧化還原平衡,因此能夠賦予水凝膠持久可重複的粘附性能。

圖四:LS與CP的比例對CP/LS-PAM水凝膠粘附性的影響

圖4. (a)~(c)不同CP和LS的比例對CP/LS-PAM水凝膠在不同基體上粘附性的影響

解析:CP/LS-PAM水凝膠的粘附強度可以通過 CP 與 LS 之間的比例來調節。如圖4 所示,PEDOT/LS、PPy/LS和 PANI/LS 水凝膠最佳粘附強度的 CP 與 LS 的比例為 1:1、2:1 和 2:1。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CP 與 LS 比例較低時,納米顆粒體系中不能給產生足夠多的電子以維持兒茶酚/醌基之間的氧化平衡。其次,CP與LS的比例過高時,可能導致兒茶酚基團不足以賦予水凝膠強粘附性。

圖五:PEDOT/LS-PAM水凝膠導電性及其應用

圖5. (a)不同水凝膠的電導率。(b)不同PEDOT/LS納米顆粒含量對水凝膠導電性的影響。(c) 不同EDOT和LS比例的水凝膠電導率。(d) 將PEDOT/LS-PAM水凝膠連入電路並點亮LED燈,檢測水凝膠拉伸對LED燈亮度的影響。(e) PEDOT/LS-PAM水凝膠作為電子皮膚。通過測量電流變化來檢測水凝膠的拉伸應變。水凝膠作為生物電極用於測量(f) 肌電信號和(g) 心電信號。

解析:由於LS對導電高分子摻雜提升導電聚合物的導電性和水分散性,能夠在水凝膠中形成連結的導電通路,賦予水凝膠優異的導電性。另外,CL/LS NPs摻雜的水凝膠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水凝膠還可以作為自粘附肌電圖和心電圖的檢測電極。並且能夠準確的接受 ECG 和 EMG 信號。

結論:本研究提出了了一種製備親水,氧化還原活性和生物相容性CP / LS NPs的的通用策略。CP / LS NPs被用作納米填料,用於構造導電和粘附水凝膠。CP/LS NPs由於具有良好水分散性,能夠在水凝膠網絡中的均勻分布,大大提高了水凝膠的電導率。摻有CP / LS NPs的水凝膠具有長期和可重複的粘合特性,這歸因於納米顆粒的鄰苯二酚/醌基團的動態氧化還原平衡。同時,CP / LS NPs增強了水凝膠的機械性能,這歸因於納米增強作用以及NPs與化學交聯的PAM網絡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水凝膠具有良好的導電性,粘附性和機械性能,被用作柔性和粘附性應變傳感器以及用於監測生物信號的生物電極。與以前的簡單共混相比,這種原位形成納米結構的策略開創了將CPs應用於水凝膠的新途徑,以用於柔性和粘性生物電子設備。

全文連結: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請注意,儘管DOPA具有出色的附著力,但它也容易受到有害氧化的影響。取而代之的是,貽貝通過進化含有高水平硫醇基團(2mol%)的mfp-6抑制DOPA的氧化還原化學反應,即使在氧化環境中也能維持持久的附著力。因此,對貽貝蛋白及其相應殘基的細緻操作對於獲得理想的溼粘著力至關重要。圖1.貽貝啟發的化學與水凝膠融合的潛在優勢和應用。
  • 上海交通大學主辦、電院承辦的英文學術期刊《納微快報》 影響因子...
    上海交通大學主辦、電院承辦的英文學術期刊《納微快報》Nano-Micro Letters 最新 IF 指數為:12.264。《納微快報》Nano-Micro Letters 最新 CiteScore 指標為:12.9。
  • 城市快報頭版:天大團隊成功合成「貽貝仿生多功能蛋白材料」 醫用...
    城市快報 2019年10月24日 第01版本報訊(記者 從竹 通訊員 焦德芳 焦全穎)近日,天津大學張雷、齊海山團隊成功合成「貽貝仿生多功能蛋白材料」,該材料同時具備高黏附、抗菌汙、「貽貝在海洋中隨處可見,它們大片大片地黏附在海水下的巖石、船體、纜繩、漂流瓶等固體表面上,既不受海洋中汙物和微生物侵蝕,又能對抗風浪的衝刷」。天大團隊受貽貝黏附特性的啟發,採用生物合成的方法成功製備出「貽貝仿生多功能蛋白材料」。目前,該「超級塗層」已經申請國家專利,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化學通訊》和《應用材料和界面》。
  • 我校魯雄教授團隊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魯雄教授為通訊作者,韓璐博士和閆力維為共同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Chem. Mater., 2018, 30 (16), pp 5561–5572,影響因子高達9.89)上報導了其課題組在導電水凝膠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37:25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ean-Philip Lumb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
  • 耶魯大學Pfefferle & Batista團隊JACS:三氧化二鐵對催化甲烷氧化反應及過程中間體和反應機理的研究
    Batista通訊單位:耶魯大學論文DOI:10.1021/jacs.0c07179圖文摘要成果簡介近日,耶魯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Lisa Pfefferle教授團隊和化學系Victor Bastista
  • 搶鮮評測:貽貝粘蛋白抗氧化功效到底有多久
    近來,貽貝粘蛋白成分的護膚品頻頻被身邊人提起。浩瀚美麗的大海,給人們許多啟發,而在護膚品的發展上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很多護膚品都是在新鮮海洋成分的加入下聲名鵲起。海洋護膚是一大潮流,如今還有一種神奇的海洋成分備受關注,那就是貽貝粘蛋白了。
  • 第四章 氧化還原反應與氧化還原滴定法教案
    二、氧化還原反應1.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劑和還原劑是同一物質的氧化還原反應,稱為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某物質中同一元素同一氧化態的原子部分被氧化、部分被還原的反應稱為歧化反應。2.氧化還原電對和半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中,表示氧化還原過程的方程式,分別叫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統稱為半反應,每個氧化還原反應是由兩個半反應組成的。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在導電聚合物儲能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導電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CPs)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儲能等領域。本徵態導電聚合物導電性差,通過摻雜可大幅提升其導電性。傳統的導電聚合物摻雜劑(如硫酸根離子、萘磺酸根離子等)不具備電化學活性,這使得電極材料中存在大量非活性物質。以β-萘磺酸根摻雜的聚吡咯為例(摻雜度為37.5%),其摻雜劑質量佔聚合物總質量的50%以上,嚴重降低材料的比容量。
  • 檢測細胞內氧化還原變化研究獲新進展
    6月1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韓克利研究員所帶團隊在模擬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中心構建用於檢測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變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方面的系列研究工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 現代工學院周豪慎團隊研發出500 Wh·kg-1鋰電池...
    昨日小南推文畢業照·青春的交匯點 | 從此,你成為了校友近日,南京大學周豪慎教授研究團隊提出一種穩定的、大容量的基於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的正極材料體系,該體系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氧化鋰(Li2O)與過氧化鋰(Li2O2)之間的可逆轉化實現電池的充放電過程。
  • [專題輔導]氧化還原反應的習題常見錯誤
    例題1、下列關於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被氧化的物質是氧化劑  B、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C、電解質溶液導電過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D、元素由化合態轉化為游離態時,該元素一定被還原  [錯誤解答]選B、D。
  • 美國科學家加深氧化還原流電池研究使其更商業
    導讀:美國的科學家稱需要進一步研究,深入了解提高氧化還原流電池中電池電壓的動力學穩定策略,使其更接近商業可行性。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分析了氧化還原流電池(RFB)商業可行性的挑戰和機遇,並認為充放電堆中電解質和電極之間的電子轉移動力學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維清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目前,碳材料,過渡金屬氧化物和導電聚合物等材料由於具備出色的電學、力學性質,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的製備。其中,分子剪切技術和超分子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分別解決電極材料能量密度低和力學性能差的問題,已經成為目前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石墨烯可做導電膠水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石墨烯常見的粉體生產的方法為機械剝離法、氧化還原法、SiC外延生長法,薄膜生產方法為化學氣相沉積法。由於其十分良好的強度、柔韌、導電、導熱、光學特性,在物理學、材料學、電子信息、計算機、航空航天等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 上普學術|貽貝啟發的天然雙網絡水凝膠及在生物3D列印中的應用
    貽貝的啟發近日,清華大學孫偉教授、彌勝利教授、郭忠偉博士在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發表了一篇關於受貽貝啟發的天然雙網絡水凝膠及在生物3D列印中的應用研究:Mussel-inspired naturallyderived
  • 科研研究成果項目推介 | 石墨烯導電墨水成果展示
    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對接,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將科研項目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起來,不斷增強高等院校與園區內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交流,唐山·創新中心已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博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係,積極搭建技術交流服務平臺,為企業推薦優勢項目,推動成果落地並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 氧化還原反應
    口訣:升失氧氧還原劑,降得還還氧化劑(化合價上升,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得到氧化產物,在反應中做還原劑;化合價下降,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得到還原產物,在反應中做氧化劑)。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可能是同一種物質,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也可能是同一種物質,如歧化反應和部分歸中反應。
  • 西南交通大學舉行微納米生物技術團隊研究成果捐贈儀式
    9月24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學生命學院微納米生物技術團隊研究成果捐贈儀式及抗疫故事分享會在綜合樓148會議室舉行。西南交通大學副書記桂富強,中邦集團總經理吳宏軍,校工會主席鄭江、副主席李煜宏、喻碧君,生命學院書記葛永明、副書記趙鋼鋒,孟濤教授及團隊成員,組織部、合聯處、科研院、後基處、校醫院、教代會青年教職工委員會領導,以及各二級部門工會骨幹青年教師代表等出席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