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議會劇變:共和黨議員剝奪議長職務,溢出效應影響巨大

2021-01-08 犀利呱

原創:犀利呱/文

美國總統之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已成焦點的華盛頓之時,卻少有人注意到,在距離華盛頓並不算遠的賓夕法尼亞州首府哈裡斯堡,正在發生著一起註定會載入美利堅合眾國歷史的事件:

議員投票強制解除議長職務。

美國當地時間1月5日,《華盛頓郵報》和當地《費城問詢報》報導,在賓夕法尼亞州參議院會議上,共和黨人佔多數的議員們,以「選舉舞弊」為名,堅決拒絕一名民主黨人吉姆·布魯斯特當選本州參議員。

隨後,在參議員會議上,共和黨人拒絕吉姆·布魯斯特宣誓就職,並且極其罕見地與民主黨人發生了激烈的議會衝突。

激烈的議會衝突升級後,立即以極端罕見的震撼性結果落幕:

共和黨人把持的議會,當場臨時投票,依靠人數佔優的局面,一舉宣布罷免了賓夕法尼亞州州長、議會議長約翰·費特曼議長職務,宣布讓共和黨參議員傑克·科爾曼擔任議長。

隨後,「新上任」的共和黨議長,與「被解職」的民主黨議長,在同一個議會、同一個時間,主持了同一場議會會議。

在同一個州的同一時間裡,出現了兩位議會議長,這在美國建國245年歷史上,還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但最富於戲劇性的結論是,這種當場投票表決的臨時任免,擁有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效力。美國總統之爭引發的溢出效應,正在從上至下,深刻影響美國政治。

緣起:黨派之爭撕裂參議院選舉結果

造成賓夕法尼亞州這場史無前例的議會衝突的源頭,始於該州一場進行過千百遍的參議員選舉。

簡單地說,就是共和黨候選人妮可·齊卡瑞利,以極其微弱的差距,輸給了民主黨候選人吉姆·布魯斯特。

這次選舉上的差距微弱到什麼程度?

僅僅69票。

當然,如果只是以往的選舉,別說69票,哪怕只有1票的差距,雙方也都會認可。

但受今年疫情影響,該州此次參議院選舉中許多選票是郵寄實現。這就和如今的美國總統之爭中最重要的爭議因素郵寄選票,產生了高度一致性。

這成為了選舉前就埋下的一大隱患。

共和黨候選人敗選後,立即就抓到了一個「重大把柄」:

300多張郵寄選票中,沒有寫上日期,而這是按照賓夕法尼亞州選舉相關法律要求必須具備的要素。

敗選的共和黨候選人齊卡瑞利,立即選擇了與共和黨總統川普一致的套路,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

法庭必須認定那300多張選票無效

但法院最終的裁定結果是,所有選票有效。但隨後再度提起的上訴過程,仍在進行中。

可1月5日賓夕法尼亞州議會2021年第一次會議按期舉行,民主黨人當仁不讓地安排民主黨候選人吉姆·布魯斯特立即宣誓就職。

激烈的衝突就此爆發。

爆發:州議長被火線解職,「雙議長」同時舉行會議

因為賓夕法尼亞州副州長、民主黨人約翰·費特曼,也是該州議會議長,因此這位議長極力推動民主黨候選人吉姆·布魯斯特宣誓就職,試圖營造「生米煮成熟飯」的既成事實。

但關鍵時刻,本就佔多數席位的共和黨議員們終於憤怒起來,隨後掀起了一場激烈衝突。

這位民主黨議長約翰·費特曼既無法讓民主黨候選人宣誓就職,也不可能同意共和黨候選人宣誓就職,因此只能試圖被動採取拖延策略。

美國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一幕就此出現。

議會中的共和黨議員們,以前所未有的超高效率,提出了罷免民主黨副州長費特曼議長職務,同時任命共和黨參議員傑克·科爾曼擔任議長的臨時動議。

這項共和黨議員的臨時動議,隨後又以驚人的超高效率,在共和黨人本就佔據多數席位的議會投票中,順利通過。

至此,一個上午的時間,賓夕法尼亞州副州長、議會議長魔幻般換人,完成了由民主黨向共和黨轉變的過程。

「秒當議長」的共和黨人傑克·科爾曼,甚至還頗有興致地發表了一番「就職演講」:

「這樣一個新角色是我畢生榮耀,我將不再僅僅只是賓夕法尼亞州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更是整個州參議院的領袖。」

而幾乎是一秒之間「被解職」的原副州長、原議長約翰·費特曼,很顯然無法接受這一魔幻般的結果。

最後的局面,就形成了兩位議長,在同一個議會中、同一時間裡,同時進行兩場會議。其熱鬧非凡的場面,前所未有。

根源:副州長夫妻都是反川普派,對立情緒醞釀已久

看似鬧劇一般的議會衝突,但實際上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的這一幕,在很早的時候就以種下了深刻的因果關係。

在賓夕法尼亞州,副州長約翰·費特曼是一個堅定的反川普主義者,這既有其黨派因素,也有其家庭因素。

早在去年11月30日,這位副州長就極其高調地面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公開聲稱,他希望川普競選團隊就賓州選舉結果問題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以便這個問題能在全國層面得到解決。

當時,這位副州長親口說了一句讓川普支持者極為暴怒的話:

「我希望他們(川普)向最高法院上訴,這樣他們就會像在賓夕法尼亞州一樣一敗塗地。」

然而,這位耿直的副州長忘記了,他是在一個共和黨議員佔多數席位的州,他在整個美國大選期間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並且,大選結果出來之後,眾議員邁克·凱利在內的共和黨人,就已經向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阻止該州選舉結果的認定。

雖然法院駁回了這些共和黨人的訴求,但對立的種子早已埋下。

至於這位副州長的妻子吉賽爾·費特曼,也曾經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憤怒地表示,自己在購物時遇到了一名婦女,對她進行種族侮辱,並一直持續到她回到自己車上。

副州長妻子自己就曾在推特上公開承認,自己曾經是一名「無證移民」。而川普任內的一大「政績」,就是在美墨邊境樹立起一堵高牆防止移民入境美國。此舉再次刺激川普支持者。

正是這種「前塵往事」,導致了副州長約翰·費特曼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與佔多數的共和黨人處於一種緊張關係,也為此次的「臨時奪權」奠定了一定基礎。

曝雷:兩黨曾經聯手參與非法的幕後政治交易

隨著共和黨人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進行的這場近乎「議會政變」的臨時投票,如今的賓夕法尼亞州議會議長已經易主,更重要的是,隨之而來的事就是對之前的參議院選舉進行顛覆。

已經有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人在推特上透露,最新擔任議長的共和黨人傑克·科爾曼,已經行動迅速地開始「履職」。

而這位新議長履職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所有參議員選舉結果進行逐一認證,很明顯這位新議長會努力尋求推翻之前不利於共和黨的選舉結果。

更糟糕的事實是,經過這一場「議會政變」,許多之前根本不會被披露的「議會政治交換」內幕,已被各路勢力披露出來。

原來,不知道是民主黨心虛,還是共和黨軟弱,這場本不該發生的「議會政變」之前,兩黨私下達成了一場實質上非法的協議:

暫時先讓民主黨候選人就職,如果法院判決結果是共和黨候選人獲勝,再由這位民主黨候選人自動辭職,由共和黨候選人就職。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這樣幕後政治交易是違背美國基本法律的非法交易。

並且在具體操作上,屆時當事人是否會主動辭職,新的候選人以怎樣的名義和程序就職,都是一個法律空白。包括以非法程序就職和卸職,還會引發一系列司法危機。

換言之,這只是一場絕對不能見光的幕後交易,一旦曝光,兩黨都有涉嫌違法的嫌疑。但不幸的是這一切如今已經暴露。

因此,在這場「議會政變」中,看起來目前是共和黨佔優,但實際上從長遠看,兩黨都是輸家。

影響:微妙而心照不宣的時間節點安排

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這場「議會政變」,註定還會在後續的時間裡深度發酵,更微妙的是,此事或將給正在華盛頓愈演愈烈的總統之爭帶去一系列難以評估的巨大影響。

從1月5日起,華盛頓就已經擠滿從全美各地趕赴而來的川普支持者,當晚的局部衝突已經爆發。

至於白宮方面,也已發布川普1月6日的官方總統行程:

川普將於上午10:50出發前往白宮南草坪,在所謂的「拯救美國集會」上發表講話。

至於川普個人方面,1月5日晚,他已專門發布推特:

「我將於東部時間明天上午11時在(白宮附近)橢圓形公園舉行的『拯救美國集會』上發表演講。早點來——東部時間早上7時會開門。(會有)擁擠的人群!」

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白宮還是川普本人,都已經開始將行程發布,開始了時間精確化推演,精確度已經到了分鐘級別。

這種細微但深刻的變化,明顯與以往出於安全或其他不確定因素而對具體時間模糊化的表述不同。

這意味著什麼?

這實際上與1月6日即將發生的一系列大事的時間線是高度吻合的,川普和他的團隊,顯然已經反覆推演過當天的每一個細節。

按照美國聯邦選舉相關法律,1月6日的重頭戲將會在美國國會大廈發生。

屆時,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將舉行4年一度的聯席會議,所有參議員和眾議員將會合併一起共同見證美國新任總統的正式誕生。

參眾兩院的聯席會議,將會在1月6日下午1時舉行。而川普在白宮召集的「拯救美國集會」將於1月6日上午11時舉行。

需要指出的是,白宮與國會的直線距離僅有約1600米,一個標準的散步距離。

從上午11時到下午1時,中間整整隔了兩個小時。並且,川普在推特上還著重強調了「早點來——東部時間早上7時會開門」。

這種反覆提醒時間的方式,展示了川普的潛臺詞。

焦點:拜登總統選票認證之路多曲折

除了時間上的微妙,1月6日在國會大廈即將發生的事情,也與1月5日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進行「議會宮變」有著高度相似性。

當天國會聯席會議召開後,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彭斯,將會主持會議。除了主持,他還有一個原本只是儀式性的職責:

按英文字母順序,逐個啟封全美各個州的選舉證明,然後交給由參眾兩院選出來的4名計票人,正式開啟選舉人票認證過程。

無論彭斯是否會阻撓這一過程,都已有上百名議員(包括參議員和眾議員)公開宣布會對選票認證過程提出「反對」。

各位呱友不要忽略了「反對」這一詞。

根據《美國選舉計數法》,這個「反對」在那個特殊的時刻,是真正意義上的「司法反對」,具有完全合法性並且必須予以最正式的法律程序的對待。

如何以最正式的法律程序對待?

1、只要有1位參議員和1位眾議員在一份反對文件上簽名,整個國會聯席會議必須立即中斷清點和認真選票過程。

2、即刻在國會聯席會議上啟動「議會辯論」,時間理論上不會少於兩小時。

3、辯論結束後,立即在全體議員範圍內進行投票表決,以明確是否採納這種「司法反對」。

只有完成上述這一切法律程序後,國會聯席會議才會重新繼續進行計票。然而,一旦下一個州的選票又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則會再一次從頭至尾進行一次這樣的法律程序。

美國歷史上這種反覆質疑選舉結果的案例,在美國各級議會上並不鮮見,儘管真正推翻結果的案例尚未出現,但2020年大選的特殊性以及國會外可能出現的抗議人群,註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個認證過程。

展望:221年前的歷史有可能重演

1月6日的美國最終選舉認證結果,不僅有可能受到賓夕法尼亞州「議會政變」的影響,還有可能會重演1800年那場著名的超長選舉結果的影響。

1800年美國總統大選甚至被有些人稱為「1800年革命」,之所以如此,是因此那次的大選隨後導致了美國當時的大黨「聯邦黨」的解散。

當年,時任總統是聯邦黨的約翰·亞當斯,挑戰者是當時的民主共和黨託馬斯·傑斐遜。

當年複雜的政治博弈不表,單說選舉人票結果:亞當斯獲得65票,傑斐遜獲得73票,另外一個政壇大佬艾倫·伯爾也獲得73票(那時總選舉人票與今天不同)。

因出現了相同票數,於是開啟了眾議員投票。但是,根據當時的一系列規定,投票結果無法決出勝選者。

怎麼辦?

繼續投票!

於是,從1800年2月11日,這場史無前例的投票持續到了2月17日,歷經了整整半個多月,次數達到36次投票,才終於決出了勝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那場投票持續時間太過於漫長和誇張,即便是在那個通訊並不發達的時代,也已經造成謠言滿天飛、陰謀論盛行的不利局面。

當年,各方的鐵桿支持者,喊著「捍衛憲法」、「保衛美國」的口號,全副武裝一股腦地湧入華盛頓。

所以,當年那一批反覆35次投票都無法決出人選的議員們,其實都是在無比倫比的巨大壓力中,在各路支持者的包圍下,完成的最後票決。

當年華盛頓那一幕與如今華盛頓那一幕如此相似,不由得讓人感嘆,歷史總是如此具有驚人的相似性。

轉眼221年過去了,如今的華盛頓正在遭遇1800年時酷似的場景。

坐在美國國會大廈的議員們,是否能夠頂住相同的歷史性壓力,做出無愧於心的選擇,考驗的不僅僅只是議員們的意志和智慧,也考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未來。

前文回顧

◆史無前例:10名美前防長聯名反對武裝政變,大選或進入街頭政治

◆戰略逆轉:日本科學家大規模倒流中國,武力從未實現日本興盛

◆美航母從伊朗撤回國,戰時總統無望,《川普衛冕戰》故事正終結

◆自食惡果:拜登效仿4年前川普,上臺首日將凍結其「午夜法規」

◆美國「禍水西引」:法國騷亂肇始者竟成美國《時代周刊》年度衛士

犀利呱提示

您可以將這篇文章轉發給您能想到的某些群。

呱友想吃什麼國際瓜,不管是熱湯還是冷飯,只管留言提出。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不滿民主黨獲選人就職 賓州參議院內共和黨「另立中央」
    為達成目的,共和黨人不僅大鬧州參議院,還極為罕見地投票解除了副州長約翰·費特曼(John Fetterman)議長職務,還臨時「另立中央」選出共和黨議長。事件很快引起巨大爭議,上了推特熱搜。《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這是一場「醜陋的權力遊戲」。費特曼回應說,美國目前「正處於一個危險時刻」,州長湯姆·沃爾夫(Tom Wolf)也指責共和黨稱,他們正「破壞民主進程」。
  • 美國檢察官:聯邦調查局探員搜查數位共和黨州議員的辦公室和住宅
    1月8日,周五,美國田納西州聯邦檢察官證實,聯邦調查局探員搜查了數位共和黨州議員的辦公室和住宅。美國田納西州中部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發言人大衛·博林證實,搜查對象包括田納西州州前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格倫·卡薩達、共和黨州眾議員羅賓·史密斯和卡薩達的前幕僚長凱德·科林斯。
  • 芬蘭議會
    三、議員選舉與議會的產生凡年滿18歲的芬蘭公民均有權參加全國大選和全民公決。擁有選舉權且不處於被監護狀態下的芬蘭公民均有被選舉權。現役軍人不得當選議員。內閣監察長、議會司法監察專員、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法官以及最高檢察長不得擔任議員。如果議員當選總統或被任命為上述職務,則其議員職務從當選或任命之日起自動終止。
  • 臺灣屏東縣議會爆賄選案 議長等十名議員遭起訴
    中國臺灣網10月2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屏東地檢署2日偵結屏東縣議會議長賄選案,以違反「選罷法」、賄賂等案件,起訴包含議長周典論等10名議員,及廖秋東等3名涉案的業者。
  • 法國議會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除被剝奪選舉權的人外,凡年滿18周歲的法國公民都享有選舉權。凡年滿23周歲的法國公民均可當選國民議會議員。如該國民議會議員在地方上任有職務,其還可以領取一定數額的津貼,但該津貼不能超過基礎津貼的二分之一。國民議會還向議員提供5837.
  • 瓜伊多翻欄杆爭搶議長職位,委內瑞拉新議長:他已是過去式了
    同日,瓜伊多前盟友、反對派議員帕拉在議會宣誓,正式就任新一屆議長,委總統馬杜羅對其表示支持。瓜伊多宣稱這是一場「議會政變」並質疑選舉結果。對此,馬杜羅表示,瓜伊多已經被他自己領導的反對派「逐出議會。」馬杜羅「意料之外」的盟友據委內瑞拉電視臺報導,委反對派議員帕拉在5日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內部投票中勝出,正式就任新一屆議長。英國路透社稱,帕拉與瓜伊多二人原是反對黨盟友,去年12月,瓜伊多稱要調查帕拉及其他國會議員的不當行為,並指責他們與馬杜羅政府有金錢往來,而帕拉曾批評瓜伊多缺乏領導能力。
  • 親民黨高雄市議員:議長不投民進黨,有條件支持國民黨
    高雄市議會敲定7月31日補選議長,不過又傳國民黨內部整合有聲音,身兼高雄市議員的民眾黨高雄市長候選人吳益政19日在美濃受訪時說,現在要投的話,不會投給民進黨;國民黨沒團結好,若願意公開承諾兩條件,願意支持國民黨。
  • 意外落選臺南市議長 民進黨開除5名跑票議員
    中國臺灣網1月1日消息 去年11月底「九合一」選舉,臺南市民進黨籍在任市長賴清德輕鬆贏得連任,議會議員選舉也贏得多數。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卻意外輸掉臺南市議長選舉,跑票爭議掀起黨內權鬥。  綠營議員在臺南市議長選舉跑票,民進黨中評會31日經6小時討論,決議將沒有遵守一致性投票及接受監督的5名議員全數開除黨籍。民進黨中評會主委劉世芳說,第二波「漏網之魚」至少還有1人,已請市黨部續提供證據,讓中評會處理。
  • 密西根州議會被持槍包圍,議員嚇懵:這是人身威脅
    當時,示威者就曾持槍衝進州議會大廈,正在開會的議員們瞬間就被嚇懵了。事後,許多回過神的議員都抱怨自己受到了威脅。但由於密西根州是一個開放攜帶槍枝的州,根據該州法律,居民可以在議會和集會上攜帶槍枝。 儘管新冠肺炎已經在美國奪走了近20萬人的生命,但現場的示威者少有戴口罩的。
  •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餘波難了:柯文哲被市議會「封殺」
    據臺灣「中央社」17日電 臺北市議會17日中午舉行黨團協商,會後議長吳碧珠宣布,17日下午不邀臺北市長柯文哲赴議會備詢,最快18日上午請柯赴議會針對波卡爭議道歉,再進行質詢。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引起爭議,柯文哲原定15日與16日赴議會進行施政報告與質詢。但15日柯文哲首赴議會作施政報告就被國民黨議員強力杯葛,16日又因悠遊卡公司遲交公關卡流向名單、名單不完整引起藍綠議員不滿。最後因國民黨議員徐弘庭諷刺柯文哲與悠遊卡董事長戴季全有「特殊性關係」,導致柯文哲憤怒捶桌、藍綠議員衝突,議會提早散會。
  • 密西根州議員威脅證人,被眾議院委員會撤職
    據密西根州眾議院議長辦公室透露消息,該州民主黨眾議員辛西婭·詹森(Cynthia Johnson)已經被剝奪了在州眾議院監督委員會(House Oversight Committee)內的職務,目前正在接受調查,原因是她對川普(川普)的支持者進行威脅。
  • 伊朗伊斯蘭議會議員憤怒高喊反美口號:美國去死!
    在伊朗全國為遭美軍空襲死亡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蘇萊馬尼將軍悼念之際,當地時間5日,憤怒的伊朗國會(伊斯蘭議會)議員們在議會大廳高呼起了這一口號。 伊朗伊斯蘭議會議員高呼反美口號,圖源:伊朗ISNA通訊社   「今日俄羅斯」(RT)報導稱,在伊斯蘭議會議長阿里·拉裡賈尼發表講話後,議員們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聚集在議會大廳中央,高呼
  • 民進黨議員臨場退黨當選議長 臺南綠營分裂這次真的鬧大了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在12月25日臺灣地方議會舉行的正副議長選舉中,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在內的「六都」議長,全被國民黨或無黨籍拿下,民進黨全軍覆沒。無黨籍斬獲臺南市與嘉義市議會,香港中評社關注了臺南這場特殊正副議長選舉,特別是民進黨籍原任副議長郭信良,臨場宣布退黨當選議長。
  • 英國議員大鬧議會:抄起女王權杖就走
    海外網12月17日電 據英國《獨立報》消息,16日,因不滿議會批准通過對《內部市場法案》的修改,一名英國議會議員在會議現場大喊大叫,拒絕坐下,隨後一把奪過「女王權杖」,試圖將其帶出大廳,最終被攔下並被逐出議會。目前他已被下議院停職。
  • 英國議員對議會不滿,一把奪走「女王權杖」
    12月16日,蘇格蘭民族黨一名議員因不滿議會批准通過對《內部市場法案》的修改,在現場抗議並拒絕坐下,他隨後一把奪過「女王權杖」試圖將其帶出大廳,最終被攔下並被逐出議會。「女王權杖」象徵王室權威,若沒有它議會不能通過任何法律。
  • 英國議員大鬧議會被停職
    據英國《獨立報》消息,16日,因不滿英國議會批准《內部市場法案》修正案,一名議員在會議現場大喊大叫,拒絕坐下,隨後一把奪過「女王權杖」,試圖將其帶出大廳,最終被攔下並被逐出議會。目前,他已被議會下院停職。
  • 高雄市議會被爆成奢華度假村:議員洗1次桑拿花1萬
    原標題:高雄市議會被爆成奢華度假村:議員洗1次桑拿花1萬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高雄市議員蕭永達痛批議會預算編列浮爛,給議員提供三溫暖、烤箱、健身房、遊泳池、別墅等等,感覺就像是議員專屬的度假中心。而且1年水電費就要1082萬元(新臺幣,下同),加上其它名目如議員父母的生日禮金,1年下來就超過8億7千萬,比臺北市議會多了2億。
  • 高雄議會LOW LOW秀 臺北市議員爆出驚世夫妻檔
    高雄市長韓國瑜(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5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市議會備詢時,「時代力量」、民進黨市議員花招百出,讓韓國瑜窘態倍出。其中,民進黨籍議員、前議長康裕成,設計詢問方式,迫使韓國瑜頻頻站起、坐下。
  • 吉爾吉斯議會在阿卡耶夫辭職問題出現嚴重分歧
    離境出走莫斯科的阿卡耶夫4日在吉駐俄羅斯大使館正式籤署了提前辭去吉爾吉斯斯坦總統職務的聲明。以議長捷克巴耶夫為首的吉議會專門委員會5日晨即將這一聲明帶回吉首都比什凱克。但是,5日、6日吉議會先後以從莫斯科回來的議員需要休息、議會大廳電視轉播設施需維修為由,兩次推遲召開審議有關阿卡耶夫辭職問題的會議。  7日,吉議會正式開始討論阿卡耶夫的辭職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