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突然很想吃泡麵,冰箱又沒存貨,突然想起了小區後面有一家泡麵小食堂。貌似剛開業的那段時間都是要排隊的,作為懶癌晚期的我當然不會去排隊,自然也沒嘗試過這家的泡麵。想著過了快兩個月了,應該沒什麼人了吧。隔著一條街,看到了他,白底黑字的招牌在我們這種十八線小城市自然顯得尤為小清新。走過去,推開門,冷冷清清,只有一個女孩在櫃檯裡玩著手機,心想或許她也是老闆吧。她讓我選一包泡麵,然後讓我勾選配料,我隨意從白牆上拿了一包,畢竟都是日文、韓文,我也看不懂。
坐在店裡等待泡麵的時間裡,看著自身所處的小店面,整間店面下來包括廚房,吧檯,大概也就20平方左右吧。整體的裝修風格走的是歐美簡約路線。一扇牆上掛著各種類型的泡麵,旁邊寫著一句:嘗遍世界的泡麵,重拾你的泡麵情懷。我對著掛滿泡麵的牆看了好一會而,仍然沒有看到中國的康師傅和統一,大概這些泡麵在這麼有逼格的地方不配有它們姓名吧。
泡麵端了上來,沒有圖片上宣傳的好看,吃了一口,和在自家煮的泡麵並無二致。我粗略算了一下,一份泡麵,一根香腸、幾個丸子、一個煎蛋再加上幾片青菜,如果自家在家煮成本不到五塊錢吧。但是在這家食堂的價格卻變成了35,利潤高達700%。跟著櫃檯的小姐姐開玩笑說你們這簡直是在搶錢啊,利潤也太高了。誰知她說,本錢都還沒收回來,感覺要經營不下去了,正準備關門轉租呢。我大為詫異,前兩個月你們這邊可是要排長隊的,況且就算現在人少了,但利潤也很高啊。但她接下來給我算的一筆帳卻讓我沉默了。
她說:當初開這個店真是因為在一些小視頻上看到了這家店的火爆,而且她本身也算是一個文青,覺得這種小店確實很有格調。在她開始了解這種模式的時候也到過一些剛開業的店去體驗,排隊都要排半天。剛畢業兩年的她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再加上父母給的錢開了這家泡麵小食堂。加盟費花了16.6萬,雖說這裡面的錢包含店面的裝修設計以及第一批供貨。但是還要考慮運營成本啊,店租,服務員都是要錢的,總的來說第一個月大概花了20萬左右。剛開始的一段時間,確實在當地造成了一定的轟動。很多小年輕和學生來店裡試吃,周圍人誇她有投資眼光,照這種情形下去不出三個月就能收回成本,周圍人的羨慕讓她累並快樂著。但好景不長,這裡畢竟只是一個小城市,來試吃的人漸漸少了,也沒什麼回頭客,第二個月的人數已經降到第一個月的一半了,到了第三個月更慘都快沒人來吃了。如今她已經遣散了服務員,所有的活自己幹勉強能達到收支平衡,但這樣算下來幾乎不賺錢,自己還得免費打工。家裡人也建議她就當作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先去找個公司上班,女孩子安穩點好。
泡麵小食堂只是網紅小店的一個縮影。最近幾年來隨著網絡的發達,很多精明的小商人開始意識到,傳統的加盟開店方式已經成為過去式了。伴隨著社交網絡和小視頻的紅利,一些精明想賺快錢的商人開始去關注那些比較火爆的小店,然後開一個類似的,通過多方聯動,將小店打造成一個網絡的新風尚,也就是所謂的網紅店,它首先得暗合如今消費者的欣賞水平和情懷,口感只要過得去就行。鋪天蓋地的好評,讓一些有點小錢的文青們加入這個潮流去開加盟店,而他們自賺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加盟費,像極了前些年的微商各地招代理他們賺的是代理從他們手裡拿的活,似乎和早些的安利一樣的模式。只是現在的人講曾經的幾十塊的貨物變成了幾十萬的加盟費罷了。
相信你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小店,鹿角巷、答案茶、深夜食堂。。。。。。這些店要麼就是通過加盟費曇花一現,要麼就是各種山寨。在山寨模仿這條路上,這世界可能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像中國一樣深的精髓吧。從山寨手機到山寨遊戲,再到如今山寨一些網紅小店。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這些山寨貨,他們不僅能將正品學的像模像樣,還能在原版上實現創新。正品的蘋果只能放一張手機卡,但華強北的蘋果能做到驚人的3張卡;正版的遊戲只能通過一路打怪升級,但山寨的遊戲卻能讓你100塊錢享受到帝王服務;正牌的網紅小店需要講究程序衛生,但模仿店卻能半價的基礎上送你一個玩偶。
網紅店能走多遠?沒人知道,因為一個倒下去了會有一批站起來。只是模式卻不再是那個模式。但是請相信他的本質是不會變的,一群想賺快錢的人包裝出一個看著能賺大錢的商品賣給那些想輕鬆賺錢的人。最終賺錢的只能是那些不要臉的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