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幼兒園手工多 孩子忙「拼媽」
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做手工。
遇上節日,不少幼兒園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些手工,或為孩子準備一點節日裝備,然後讓孩子帶回幼兒園,與其他同學一起慶祝。不少媽媽抱怨,這些手工作業或節日裝備,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拼媽」,讓孩子和家長都糾結。
記者到多家幼兒園了解情況發現,其實孩子並沒有大人想的那麼多,家長不必太焦慮。專家指出,在平時的教育中,家長應讓孩子懂得每種事物各有特點,而不是簡單用「好不好」、「漂亮不漂亮」去看待。
媽媽煩惱:節日服裝太醜孩子不進課室
小鑫今年剛上幼兒園小班。萬聖節來臨前,小鑫班主任留言讓家長們為孩子準備一些玩具或衣服,班級將組織巡遊活動。
小鑫媽工作一向很忙,當時看到這條信息,也沒太多在意。活動前夜小鑫媽用家裡的硬紙板簡單做了一個小面具。第二天,一進教室,媽媽傻眼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都穿著非常漂亮的節日衣服。小鑫看到不肯進門。
調查:每月做手工 媽媽壓力大
不少媽媽反映,現在一到什麼節日,幼兒園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些手工。
唐女士的女兒今年也是剛上幼兒園。前幾天,她和老公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做了一輛紙質小貨車,完成老師布置的親子作業。
波子的媽媽說:「講故事比賽之類的,也得讓家長準備道具。平時幼兒園經常叫家長收集餅乾罐、用紙巾筒做昆蟲、給教具做加工等,很費工夫。」
小查的媽介紹,自從女兒進了幼兒園,自己就幾乎每個月都要做手工,這些手工在幼兒園還要進行評選,這種「拼媽」實在讓人累。
幼兒園:漂亮非目的 老師會疏導
記者就此走訪了多所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記者發現,孩子其實沒有大人想的那麼多,即使有點情緒,老師也會進行引導。
新三中附近的一家幼兒園的李園長告訴記者:「幼兒園進行這些活動,是希望家長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幼兒園老師也會提前製作一些面具、帽子,給沒有準備的孩子戴上。如果孩子有情緒,老師會婉轉地告訴他,這些衣服、面具都不是必不可少的物品。」
湖景路一家幼兒園的楊園長則表示,對這些手工作品,不會用「好」、「不好」、「漂亮」、「不漂亮」來評價,而會說「獨一無二」、「好玩」、「特別」來描述,多鼓勵孩子。
專家:引導孩子欣賞各種美
對於媽媽們的煩惱,青少年兒童心靈成長導師譚科認為,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不會想得太多。如果孩子真的糾結於此,也是家長思想的影響。
「如果媽媽經常說,這個漂亮,那個不漂亮,這個好,那個不好。那麼,孩子就會習慣性地把接觸到的東西進行對比。」譚科認為,家長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學會發現各種事物的特點,學會去欣賞各種美麗。
用這種方法進行教育,孩子慢慢就能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會偏頗於某一點。(記者 霍澤凱 張宇傑)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