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蘭
編輯/蘭蘭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張穎和徐靜住在同一個待產室,而且兩人年齡相差不大,所以這兩個肚子孕婦成為了好朋友。
張穎的的分娩時間比徐靜早一天,生下來一個八斤大的胖小子。生產過程中由於孩子過大,無奈只能將順產轉為剖腹產。而徐靜的嬰兒在第二天早晨也順利出生,由於嬰兒不大,分娩進行地非常順利,3小時內徐靜就從產房出來了。
張穎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羨慕地說:真的很羨慕你,嬰兒的體重不重,生孩子很順利。
但徐靜卻搖搖頭說:我羨慕你才對吧,我的寶寶只有5斤重,你家寶寶都8斤誒,我聽過來人說,孩子的體重的大小就暗示著其智商的高低。
在許多人的心中,尤其是老年人,只要生出來的孩子不是巨嬰,那麼孩子的體重越大,他們就認為這個孩子就越聰明。
一般而言,新生兒的正常體重通常在5~8斤這個範圍內,如果胎兒的重量未達到5斤,則表明該兒童體重偏低,這種嬰兒被稱為低體嬰兒。如果胎兒的重量超過8斤,則說明該嬰兒超重,被稱為巨型嬰兒。無論是這兩個裡的哪種嬰兒,都有患病的風險,所以並不是嬰兒越重其智力就越高。
英國理查斯博士從這個角度進行了研究,並統計了3900名新生的體重和成年孩子的智商水平,後來發現嬰兒出生時體重越重,孩子的智力就越差。 之後,又有一些科學家發現最聰明的孩子出生時的體重約為6公斤。這項研究的結果推翻了體重與智商成正比的說法。
孩子的智力雖然是天生的,但是其思維能力卻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慢慢鍛鍊的。
1、 理解能力訓練
理解能力是指理解某些東西的能力。人類獲取知識的過程必須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而理解能力需要在童年時期就循序漸進地培養和發展。只要孩子如果孩子理解能力較強,以後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具有非常強的核心優勢。如果將來孩子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優秀的理解能力可以為孩子打下堅實的思維基礎。
所以說父母在家裡可以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問孩子這是為什麼,讓他多想一點,多動動腦筋,養成喜歡問問題和樂於思考的好習慣,通過這種方式,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而逐漸加深了對事物的認知。
2、 判斷能力實踐
其實鍛鍊孩子的判斷能力用不著去專業的教育機構學習,父母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裡教孩子。比如說可以在孩子看繪本的時候,問孩子這幾個兔子有什麼不同,在家長的指導下,孩子可以分辨出他們的顏色不同,接下來再讓他們自己辨別,那他們肯定就會回答正確啦。認識生活中的其他東西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有一點需要家長注意,單純地給孩子講解不行,還有加上實踐,可以帶孩子親眼去看看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不同。
3、概括能力訓練
概括能力要求孩子在不同事物之間基於相同屬性將其歸納同一類別,此外還要從相似事物中讓女兒概括出一些性質概念。家長可以讓自己的女兒尋找麻雀,蝙蝠,蜻蜓和飛機的共同點,顯而易見,女兒很快就說出了他們都會飛的共性,或者還將不同的顏色歸為幾類,讓女兒將其概括為幾個色系等等。
總而言之, 新生兒的體重與其智力不存在所謂的正比關係,人們的智力其實都沒有特別大的差別最重要的是後天的學習與努力,希望上面幾條訓練孩子思維能力的方法能夠幫到各位家長。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關注我,將持續分享育兒知識,與家長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