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可以體現出什麼?對於沒有腎臟疾病的人,確實是會對24小時尿蛋白定量比較陌生。在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只能通過分子量較小的物質。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質一般為40-80毫克,這一含量用蛋白質定性試驗的方法一般不能檢出。患某些疾病時,蛋白質漏出增加,就可被檢出尿蛋白陽性。所以尿蛋白定性報告的結果是粗略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驗可以精確地測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
目前,全球有5億人腎臟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害,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慢性腎臟病引發心腦血管病死亡。在我國成年人中腎臟病的患病率達到10.8%,我國現有成年慢性腎臟病患者已達1.2億。發病率高、病程纏綿易反覆、醫療費用高等,都是慢性腎病帶來的巨大挑戰。
專家表示:慢性腎臟病已成為繼心臟病、糖尿病、腫瘤後又一嚴重威脅市民身體健康的全球性疾病。
24小時尿蛋白定量腎病鑑定的有效手段
腎病患者在進行檢查時,醫生通常會要求患者進行一次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有些患者對這種檢查不了解,操作中容易發生錯這就導致檢測不準確,從而失去了檢測的意義。嚴重的情況會讓醫生的診斷出現偏差釀成很嚴重的後果。究竟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的意義何在呢?
專家介紹,臨床上,判定腎病發生與否,多通過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標就是常說的尿蛋白是陰性還是陽性。如果尿蛋白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應腎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帶有幾個+。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則更能準確的反應受檢者的腎臟功能,常用的診斷指標即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發生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標,不能確診為腎病:
正常人,尿常規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範圍小於150mg/24小時.如果受檢人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高出了此正常值參考範圍,則可認為其存在腎功能損傷情況。
儘管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腎病是否發生的可靠指標,但是,單憑一次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結果異常就判定受檢者發生了腎病,這是不準確的。在臨床對腎病的發生做出確診時,通常情況下,需要重複做尿常規檢查。通過做定期檢查,患者的尿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均高於正常參考範圍,才可以判定患者確實發生了腎臟病變。
在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只能通過分子量較小的物質。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質一般為40-80毫克,這一含量用蛋白質定性試驗的方法一般不能檢出。患某些疾病時,蛋白質漏出增加,就可被檢出尿蛋白陽性。所以尿蛋白定性報告的結果是粗略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驗可以精確地測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
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可以體現出什麼?腎病早期發病隱匿,患者多無明顯症狀表現,很容易被忽視。許多人就醫時,腎病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階段,為後期腎病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所以,養成良好的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隨時關注自身的身體情況,查看有無並發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