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時刻」不要批評娃,教育要分時間點,家長們把握好分寸

2020-10-15 木蓮媽媽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會時不時犯些錯誤。這些錯誤在我們眼裡,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荒謬的。

但我們不能以成人的視角去審視孩子犯的錯誤。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要在合適的時機教育孩子,選錯時間點,可能會適得其反。

這「四個時刻」不要批評娃

1)早上出門和晚上睡覺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都很清楚早晨的這幾個小時時光對一天來說有多重要。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早晨,一天的學習都會動力十足,元氣滿滿。

相反,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批評孩子,讓孩子失去了美好的早晨,一天的情緒都會很喪

同理,晚上睡覺時也不要批評孩子。睡覺前我們一般都處在平和的狀態裡,情緒是非常穩定的。

如果這個時候批評孩子,造成情緒波動,孩子的睡眠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無法得到良好的休息,第二天會渾渾噩噩。

2)一起吃飯時

現在家長都比較忙碌,有時候甚至很難聚在一起跟孩子吃飯。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孩子,跟家長一起吃飯時突然被批評了幾句,那還吃的下去嗎?

有時候換位思考是十分重要的。破壞家庭的美好時光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了,再加上讓孩子喪失食慾,甚至會因為吃飯不開心而引發腸胃功能混亂,對健康造成影響。

帶情緒吃飯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影響嚴重,有什麼天大的事,非要在飯桌上說呢?

3)父母脾氣不好的時候

跟孩子交流時,最忌諱的就是家長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首先,孩子還小,並不能做到像大人一般的情緒管理。

在被批評時可能會哭,如果這時家長脾氣不穩定,這幾聲嚎啕大哭會成為脾氣爆發的催化劑,會傷了孩子的心,更會傷了親子關係。

其次,我們批評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改正不良問題,而不是撒火洩氣。如果不能平心靜氣的對待孩子,那不如先穩定自己情緒。

4)孩子生病或狀態不好的時候

孩子生病已經很可憐了,大多數非原則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有一個好的心情對於身體恢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何必讓孩子身體心裡都不舒服呢。

批評要講究時宜,幾個「注意」請記牢

►注意批評孩子時的場合

儘量避免在公共場所或人多的時候批評孩子,孩子很小就有自尊心了,教育固然重要,指出錯誤也是理所應當。

但如果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傷害,可是無法輕易挽回的。這樣一來,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注意批評的方法

批評孩子,是指語言上的管教,而並非對孩子大打出手。打孩子的弊端我們心裡都清楚,傷害孩子、破壞親子關係,甚至會觸犯法律。

我們都想教育好孩子,但這並非是速成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除此之外,也不要用批評四歲小孩的話術去批評十四歲的孩子,年齡不同,教育方法也應該轉變

►注意批評的內容

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到,所有事情都是對事不對人。一件事情做錯,不代表孩子沒有能力或者品行不端,不能在批評中讓孩子喪失對生活的期待和渴望。

有些家長氣急了,會對孩子說:「你看看你,這麼笨,這都不會。」這樣的言論會讓孩子自我否定,會直接導致孩子沒有自信,甚至自閉。

家長們在批評孩子之前,自己也要做些功課。首先要了解事件的具體情況,不能只了解皮毛

其次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情來判斷事件真實性,很多事情都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能冤枉孩子。最後,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進行批評,而不是一味的發洩自己情緒。

批評教育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批評,這是一個所有孩子看了都會害怕的詞彙。因為它往往意味著懲罰和丟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到,批評不是目的,改錯才是目的

與此同時,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對待批評,這需要我們以身作則,將這些道理細化進每一次對孩子的教育中。

例如,在孩子心情不好時儘量不要嚴厲批評,可以溫柔的講道理。在孩子興奮高興時,不去潑冷水,不做「惡人」

【木蓮媽媽寄語】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在陪著孩子共同成長。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批評孩子只是讓孩子知錯就改的手段,它不是大人的籌碼,更不是我們用來嚇唬孩子的武器。

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擁有快樂的人生,每位家長都可以成長為教育達人。

相關焦點

  • 又一個孩子跳樓身亡,父母管制要有分寸,這2個情況要停止批評
    @就是愛你:哎,又一個孩子跳樓身亡,現在的孩子太可憐了,家長們管得太嚴,太愛面子,苦了孩子。 生活中經常有一些孩子受不了家長的管制做出極端的行為,像這種跳樓事件已經有很多起了。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語言上沒把握好輕重,不分合適的場合對孩子展開教育,最終造成了悲劇。
  • 李玫瑾:教育孩子把握4個臺階,想要娃優秀家長別錯過3個時間點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把握18歲前的4個臺階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一直在宣傳一個理念:孩子18歲前有三個臺階,分別是6歲、12歲和18歲,其中6歲前可以分為——0到3歲和3到6歲,所以也可以說是四個臺階>,家長把握好了,養一個優秀聽話的孩子不是一件難事兒。
  • 四個時間段不要批評孩子
    生活中,總有家長會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這樣其實是不恰當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比如以下四個時間段,熙寶爸爸建議大家不要批評孩子。晨起時不批評孩子 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起就批評孩子,會對孩子一天的心情造成影響,讓他做什麼事都不得勁。就拿朋友來說,雖然孩子有錯,但朋友一個勁地在大早上數落、批評孩子,其實也有失偏頗。
  • 教育孩子的過程需要把握的分寸
    比如,用比較長的時間跨度觀察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從小到大成績很好,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在上學、考試的規則和任務下,完成度很高。走上社會,沒有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這都成了他的短板。一個沒有發展後勁是頗為可惜。為什麼會這樣?也許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他自己框定在一個好孩子的角色裡,把精力投入到一個狹窄的空間中,得到了滿意的評價。
  • 提醒家長:這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在平等交流之後,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家長必讀)
    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後再開口。✘ 四是發生直接衝突時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生直接的衝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後,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 家長在這四個時間點,儘量別批評孩子,稍有不慎對孩子的危害很大
    導讀:家長在這四個時間點,儘量別批評孩子,稍有不慎對孩子的危害很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在這四個時間點,儘量別批評孩子,稍有不慎對孩子的危害很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批評孩子,家長必須要看
    她說當時沒有覺得自己的話有問題,父母提醒孩子不要驕傲,要謙虛。而且讓他受點兒打擊,不是挺正常的嗎。難道不對?其實我們很多的父母,都喜歡做這件事,還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還有兩個時間點,也是大人最喜歡對孩子動嘴批評的
  •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許多熊孩子就是不會讓爸媽省心,一次次挑戰家長的耐心,讓家長脾氣日漸增長。有時候批評孩子確實是必要的,因為小時候自己不批評,孩子大了,社會就會替你好好教育。有些氣早生不是壞事,就看家長怎麼引導了。
  • 職場中你要想處理好人際關係,這三件事就要把握好分寸
    我們在職場中不但需要有能力,還要處理好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你在職場中就很難有好的發展。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這三件事要把握好分寸。第一件事:當自己立功時如果你在職場中給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個時候,你就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因為這個,
  • 孩子做錯事,不要在這4個時間批評他,否則事倍功半
    家長們忍不住會問,經常會忍不住要罵孩子怎麼辦?有了娃的人才知道,孩子那皮起來,真是讓人火冒三丈。適當的教育是必須的,但今天要說的是,家長要注意批評的時機,在以下四個時間段不要批評孩子,否則會帶來心理傷害。
  • 家長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如何把握對孩子教育的分寸?
    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位老師的思考。
  • 做男人的紅顏知己,要把握這4個分寸
    但女人們在做男人的紅顏知己時,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分寸,只有這樣,才能和對方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才能讓兩者達到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女人注意以下這4個分寸,才能讓兩者的關係相處的更加融洽。1,且忌過於親密。
  • 懂得「謙讓」是一種美德,孩子過度謙讓使不得,要學會把握分寸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教會孩子使用謙讓要有度,要有自己的為人底線,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得謙讓,如果不顧一切的去謙讓,不遵守自己的原則,那麼到頭來討不到好處。被你過度謙讓的人反而不會意識到你的好,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未來的生活和學習發展都有可能受挫。
  • 表揚孩子應把握好時機與分寸。
    孩子的一切活動都希望得到家長或其他成人的認可和讚許,家長對孩子的認可和讚許將會影響孩子成長的方向,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表揚孩子的時機與分寸。5歲的鎧鎧在一次故事比賽中獲得幼兒園大班級講故事比賽第一名,爸爸媽媽喜笑顏開,二話不說就帶上鎧鎧去麥當勞吃他最想吃的烤雞,還給他買了昂貴的新玩具。
  • 為人處事要學會把握分寸
    陰與陽本無褒貶之意,只是該陰則陰,該陽則陽,該互補時互補,該相滋時相滋,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既能成就大事。   為人處事,只要你動機不惡,手段不毒,心胸坦蕩,光明正大,在關鍵時刻不失分寸地耍一點「小花招」,搞一點「小名堂」,既對事業有利,又不損害他人,何樂而不為呢?
  • 育兒有難點,棍棒和賞識教育難握分寸,掌握中立性態度很重要
    有些父母在孩子耍小脾氣哭鬧,不聽話的時候往往感到無力,暴躁中就容易採取棍棒教育,以批判性的態度來教育孩子,但是結果往往並不理想。有些家長稱讚狼爸的教育方式,因為在狼爸的棍棒教育之下,四個孩子三個上北大。
  • 早住宿和晚住宿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大,家長要把握好分寸
    最近新生開學,不少家長都是早早的就開始準備開學要用的東西的,除了上學之外,孩子的住宿也是很受家長們關注的,一般來說,大部分孩子都是中學都要離開家庭開始住宿。甚至有的孩子更早,從讀小學開始就需要走讀,住宿。每一個人的住宿生活都不一樣,住宿的時間的長短也會不一樣。但是早住宿和晚住宿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很大的區別。
  • 不是所有的愛都是對的,把握好教育尺度,讓孩子學會寬容以待
    當今社會,孩子家長的溺愛而走上錯誤之路的事件時有發生,很多家長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明明在自己的呵護底下是個聽話的孩子,為什麼到了外面卻經常與他人發生爭吵,甚至打架。東東在家裡生活很幸福,他要什麼跟媽媽說,媽媽總能第一時間就滿足他。
  • 家長在這4個時間段,不要批評孩子,後果很嚴重——家長必讀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在早晨孩子出門之前,如果你批評了孩子,那麼孩子一天的心情都不會好的。在早晨的時候,最好不要批評孩子,特別是在孩子出門之前,否則的話,孩子一天都不會有好心情,不管是玩耍還是上課,都不會專心的。我們應該停止大喊大叫、怒吼扯被子。相信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有起床氣。如果孩子早上孩子不肯起床,家長可以選擇把窗簾拉開,用早上的光線喚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