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會時不時犯些錯誤。這些錯誤在我們眼裡,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荒謬的。
但我們不能以成人的視角去審視孩子犯的錯誤。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要在合適的時機教育孩子,選錯時間點,可能會適得其反。
1)早上出門和晚上睡覺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都很清楚早晨的這幾個小時時光對一天來說有多重要。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早晨,一天的學習都會動力十足,元氣滿滿。
相反,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批評孩子,讓孩子失去了美好的早晨,一天的情緒都會很喪。
同理,晚上睡覺時也不要批評孩子。睡覺前我們一般都處在平和的狀態裡,情緒是非常穩定的。
如果這個時候批評孩子,造成情緒波動,孩子的睡眠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無法得到良好的休息,第二天會渾渾噩噩。
2)一起吃飯時
現在家長都比較忙碌,有時候甚至很難聚在一起跟孩子吃飯。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孩子,跟家長一起吃飯時突然被批評了幾句,那還吃的下去嗎?
有時候換位思考是十分重要的。破壞家庭的美好時光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了,再加上讓孩子喪失食慾,甚至會因為吃飯不開心而引發腸胃功能混亂,對健康造成影響。
帶情緒吃飯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影響嚴重,有什麼天大的事,非要在飯桌上說呢?
3)父母脾氣不好的時候
跟孩子交流時,最忌諱的就是家長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首先,孩子還小,並不能做到像大人一般的情緒管理。
在被批評時可能會哭,如果這時家長脾氣不穩定,這幾聲嚎啕大哭會成為脾氣爆發的催化劑,會傷了孩子的心,更會傷了親子關係。
其次,我們批評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改正不良問題,而不是撒火洩氣。如果不能平心靜氣的對待孩子,那不如先穩定自己情緒。
4)孩子生病或狀態不好的時候
孩子生病已經很可憐了,大多數非原則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有一個好的心情對於身體恢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何必讓孩子身體心裡都不舒服呢。
►注意批評孩子時的場合
儘量避免在公共場所或人多的時候批評孩子,孩子很小就有自尊心了,教育固然重要,指出錯誤也是理所應當。
但如果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傷害,可是無法輕易挽回的。這樣一來,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注意批評的方法
批評孩子,是指語言上的管教,而並非對孩子大打出手。打孩子的弊端我們心裡都清楚,傷害孩子、破壞親子關係,甚至會觸犯法律。
我們都想教育好孩子,但這並非是速成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除此之外,也不要用批評四歲小孩的話術去批評十四歲的孩子,年齡不同,教育方法也應該轉變。
►注意批評的內容
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到,所有事情都是對事不對人。一件事情做錯,不代表孩子沒有能力或者品行不端,不能在批評中讓孩子喪失對生活的期待和渴望。
有些家長氣急了,會對孩子說:「你看看你,這麼笨,這都不會。」這樣的言論會讓孩子自我否定,會直接導致孩子沒有自信,甚至自閉。
家長們在批評孩子之前,自己也要做些功課。首先要了解事件的具體情況,不能只了解皮毛。
其次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情來判斷事件真實性,很多事情都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能冤枉孩子。最後,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進行批評,而不是一味的發洩自己情緒。
批評,這是一個所有孩子看了都會害怕的詞彙。因為它往往意味著懲罰和丟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到,批評不是目的,改錯才是目的。
與此同時,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對待批評,這需要我們以身作則,將這些道理細化進每一次對孩子的教育中。
例如,在孩子心情不好時儘量不要嚴厲批評,可以溫柔的講道理。在孩子興奮高興時,不去潑冷水,不做「惡人」。
【木蓮媽媽寄語】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在陪著孩子共同成長。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批評孩子只是讓孩子知錯就改的手段,它不是大人的籌碼,更不是我們用來嚇唬孩子的武器。
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擁有快樂的人生,每位家長都可以成長為教育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