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
6月25日《中國青年報》刊發的《視頻聊天網站緣何成毒品「專賣店」》的文章,報導了警方偵破的一家名叫「CF聊天室」的網站為吸毒者販賣毒品的案例。報導提及的「CF聊天室」總部位於美國,官方伺服器也放在國外,但我國警方發現,國內也曾有類似功能的視頻網絡聊天平臺,吸毒人員通過視頻聚眾吸毒。
近年來,個別網絡聊天室和快遞業配合,儼然組成了毒品交易的「新型鏈條」。
早在2016年12月,蘇州市公安局就接到線報,有一個叫「名流匯」的視頻網絡聊天平臺存在利用平臺聯繫買家販賣毒品的情況。日前,蘇州市人民檢察院公布了這起案例。
蘇州警方根據平臺登錄IP位址、社交媒體聊天記錄、物流等信息,先後在四川、重慶、吉林、山東、浙江、廣東、河北、江西等地抓獲平臺涉案人員十餘名,揭開了這個視頻網絡吸毒平臺的神秘面紗。
據介紹,「名流匯」平臺表面上看是個普通的視頻網絡平臺,但實際上是一個「癮君子」的聚集地,而且是一個極具特色和嚴格規定的癮君子群體。
據辦案人員介紹,吸毒人員需先經熟識的「吸毒圈」內朋友介紹進入QQ群,申請加入平臺後,管理員還要對新進人員「吸毒身份」進行驗證,也就是吸毒人員在平臺上通過視頻,向管理員和其他會員直播自己吸毒的過程,在通過上述吸毒視頻驗證後,最終成為一名平臺會員。
此外,平臺內有嚴格的等級管理制度,處於平臺頂端的是平臺設立者,其擁有平臺最高的管理權限。其次是平臺管理員和技術員。
據辦案人員介紹,這個普通用戶,類似於網路遊戲的角色一樣,由高到低分為督查、站長、官方、土豪、帝君、超級小遊客、首富,高級別的會員相比於級別較低的會員,擁有更多的權限,比如踢人出房間、觀看私聊內容等。所以想要擁有更高級別的會員是需要在平臺內花錢購買的。
平臺內設有多個虛擬房間,平臺會員可以自由選擇進入房間。各個虛擬房間會有一名房主,由房間的房主負責房間內的日常管理,房主一旦發現有會員不吸毒,會將其踢出房間或封掉IP,禁止其進入平臺。
辦案人員介紹,該平臺不僅為吸毒人員提供了聚眾吸毒的場所,而且還是買賣毒品的銷售網絡。從現有查明的事實來看,平臺所衍生出的毒品交易次數多達上百次,交易毒品數量上千克,以致於該平臺發展成為了一個龐大的毒網。
2017年4月,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檢察院提前介入該案偵查。同年6月,公安機關相繼將10餘名犯罪嫌疑人提請批准逮捕,後吳中區檢察院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販賣毒品罪等罪名批准逮捕8人、定罪不捕1人。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檢察院先後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販賣毒品罪等起訴8人,成功打掉了涉及全國18個省份、600多名癮君子的網絡集散地。後吳中區法院、蘇州市中級法院對平臺人員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販賣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至死刑(緩刑)不等刑罰。
據蘇州人民檢察院相關工作人員稱,該案網絡平臺涉及的衍生毒品犯罪泛濫。在傳統犯罪與網際網路相結合滋生新形式犯罪的態勢下,通過理清關係、鎖定關聯性,成功對犯罪分子以相應毒品犯罪予以了定罪處罰,依法發揮了檢察機關在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方面的法律監督職能。
該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對利用網絡平臺聚眾吸毒行為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進行準確定性,並遵從立法本意,從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刑事可罰性三方面,評價了行為人的行為達到該罪「情節嚴重」的入罪標準,正確理解和適用了法律條款。
據了解,該案系公安部督辦、全國首例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的吸販毒系列案件,被寫入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全國人大報告的工作報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