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因為艾力的文章而去看了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時間規劃局》,看完覺得非常有趣。
影片背景設置在未來世界,所有人在活到25歲時,會永遠停留在那個年齡段,並同時開啟一年的倒計時。
每個人不遺餘力的工作去獲取時間,爭取讓屬於自己的時間更多一些,而時間一旦歸零,人物則立刻死亡。
生活中我們嘴上總是掛著時間就是金錢,卻從沒真正看重過這句話。
而在這部電影裡,時間不光代表著金錢,還代表著生命。每個人都為了那一兩個小時而拼命地活著,但凡鬆懈一時,等待的,便是死亡。
電影用一種虛構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02
影片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奔跑。
主人公威爾因為早上起床晚了些,不得不跑著去工作地點;主人公母親因為無法支付交通費用,只能向家的方向奔跑,最後時間歸零倒在了同樣奔跑來找她的兒子身上;結尾時男女主人公在時間僅剩幾秒的時候奔跑著去警車續時間......
他們為什麼奔跑?
因為他們時間不夠用了,他們不跑著去爭取時間,等待著的只能是死亡。
有著死亡威脅的他們總是顯得格外珍惜時間,因為他們沒有退路。
但我們不一樣,我們有退路。我們雖然總是嘴上嚷嚷著奮鬥,嚷嚷著努力,嚷嚷著追趕時間。實際上有退路的我們,能做到珍惜時間的實在是少數。
我們可能前一天信心滿滿地做了一個規劃表,上午學英語,下午看書,中間再練練寫作。可是睡了個懶覺,起床就12點了,心想:上午的計劃是來不及了,乾脆今天休息,明天再開始計劃吧。
於是興高採烈地打開電腦玩著吃雞遊戲,累了再刷刷微博朋友圈,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或許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還會懊悔一下自己怎麼又浪費了一天的時間。但已是晚上,為時已晚,只能明天努力吧,便安然入睡。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你荒廢了時間,總有那麼一天,時間便會把你荒廢了。
03
影片以25歲為分界點我認為是值得我們深究的。
25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齡之一,這時的你離走出校園,混跡社會不過兩三年時間。是繼續保持著剛走出校園的天真與衝勁;還是被社會磨平了稜角,每天跟著大部分人一樣白天朝九晚五,晚上抱著手機度日,整天渾渾噩噩,不知所措。
影片規定25歲的人必須忙碌起來,拼盡全力去生活,不然只能看著時間慢慢歸零,直到在某個陽光燦爛的白天,突然就倒在了街上。
而現實生活中卻沒有人會去逼你,站在二十多歲的人生道路上,我們面臨著許許多多的選擇:奮鬥或安逸,看書或刷微博,學習或玩遊戲,珍惜時間或浪費時間。
這麼多的選擇,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決定,值得注意的是,為我們二十多歲做出這些決定而買單的,是今後三十多,四十多的我們乃至我們的整個後半生。
04
影片裡主人公的「一天哲學」思想,我也認為挺有趣的。
在影片後半段,男女主人公到處搶劫時間銀行,但給自己充值的時間總是不多不少,僅僅一天。
主人公威爾說:我只要一天,一天時間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即使後來威爾差點因此死掉,他也還是保留了這個習慣。
「一天哲學」給我的思考,就是做一件事情別給自己太過寬裕的時間,那也是浪費時間。
聽過一個有意思的例子,一位大學教授給兩批同樣水準的學生布置了同樣的一個論文作業。他給一批學生的時間是一星期,而另一批學生只有八小時的完成時間。
最後的結果是哪怕第一批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查閱資料,完成論文,論文質量也不會比第二批學生好到哪裡,甚至還差了一些。
因為太多的時間會使你麻痺,缺乏緊張感,等時間的期限一點點到來時,反而會使你更加手忙腳亂,完成的質量也更差一些。
所以我們要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對待,給自己施加壓力,去追趕時間。
05
看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時》頗受啟發,與你分享。
他把每天的時間揉碎了再重新組合併做了個表格,這樣混亂的時間便有了各自的意義。
她認為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17個醒著的小時,按半小時劃分,一天可以安排的時間便是34份。
而以半小時劃分的原因,是因為半小時是我們大部分人完成工作一部分的時間,半小時足夠了。
把時間獨立分開來安排事情,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空閒的時間還是有很多。並不是朝九晚五後,一天的時間便沒了,你可以利用剩餘的時間,有條不紊地來安排自己讀書或學習。
我們常看到一些成功人士,一邊叱吒職場,一邊各地旅遊,沙灘上曬日光浴。不是他們的時間比我們的更多,是他們比我們更會利用時間。
06
電影結束,還有幾個細節令我思考。
女主人公看到男主人公的第一眼便被其吸引了,她說:在富人區,沒人奔跑過,只有你在跑。
她的人生有著充足的時間,不出意外,她可以獲得永生,富人區所有的人都基本可以永生。所以他們的生活總是慢條斯理,享受生活,不為時間所頭痛。
可是親愛的你,我們沒有幾百,幾千年的時間可以任我們揮霍。人生匆匆數十年,我們能奮鬥的又有多少時間呢,二十多歲我們能奮鬥著,三十多,四十多,到了五十多呢?
不是每個人都是宗慶後,褚時健,哈蘭·山德士上校......
不說成功與否,二十多歲的你至少要找到能夠為之奮鬥的路並前行著,別過了奮鬥的年紀,只剩嘆息與懊悔,只能在出租房內,咒罵著,房價物價漲這麼快,還給不給人活路。
生活不會給予我們那麼多時間,我們需要奔跑著去追趕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