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拍了上千張照片 拼出20米《寬窄巷子》長畫

2020-12-20 騰訊網

耗時一年多,用了上千張照片,拼湊出一張長20米、寬75釐米的長圖,200多座老建築、數十個成都民俗銅像、十數座大川名山、200多名神態各異的遊客,變臉吐火、跳拱躲貓貓兒、磨菜刀掏耳朵的成都民俗文化,組成了這張長畫《寬窄巷子》。

作者是今年62歲的成都市民郭勤,從小生活在寬窄巷子附近,見證著它如何成為一張城市名片,愛好攝影繪畫的他萌生了給寬窄巷子、成都民俗「拍」一張「全景標準照」的想法,以攝影照片為素材,國畫、水粉畫、版畫等表現形式,勾勒出了一個平面版《寬窄巷子》。

6月8日上午,在緊鄰寬窄巷子的柿子巷一小區內,郭勤徐徐地展開一幅長圖,長10米、寬30釐米,這是《寬窄巷子》的縮小版,標準版寬75釐米、長20米,正在做版權登記。

郭勤是老成都人,從小生活在寬窄巷子附近,見證了寬窄巷子變身成都地標名片的變遷,當過老師、做過廣告設計又愛好攝影繪畫的郭勤一直在想,如何能夠集中展現大成都的民俗文化、市井文化?近年來流行起來的攝影畫讓他有了靈感。

近些年流行起來的攝影畫,是將繪畫與攝影相結合,在自己拍下的場景中進行畫面疊加和物體拼接,創作出或具有油畫效果、或類似中國畫的攝影作品。

製作攝影畫,收集素材是個浩大的工程。儘管攝影畫不需要像水粉、國畫一樣精勾細勒,但所有用於創作的攝影圖片必須來源真實唯一。去年5月,郭勤正式開始拍攝寬窄巷子老建築照片。寬窄巷子是知名旅遊景點,遊客川流不息,為了拍下畫面乾淨的建築照,每天早上7點,郭勤就扛著家裡人形梯出了門,「拍之前我就去了好幾次,早上7點半以前,遊客比較少。」寬窄巷子裡建築結構緊湊,廣角鏡頭也難以拍全,人形梯在取景時起了不小作用。「冬至以後成都天亮得晚,去早了光線不好,去晚了人又多了。」

「太現代風格的不選、風格重複的也不用,最好的就是代表明清建築風格的、符合建築美學的。」郭勤挑挑選選,從800多處老建築的標準照裡選出了三分之一左右留用。

光有建築照片不夠,跳拱、鏟牛牛兒、躲貓貓兒、看西洋鏡、變臉吐火磨刀等40多個成都民俗文化和手工藝者銅像則來自小南街、春熙路等多地,為了拍一張「講故事」銅像,郭勤還特意跑了一趟大邑。「雪山的照片都是前些年拍的,重新拍完肯定來不及。」郭勤說。

有了數千張照片裡挑選出的1000張左右素材,今年1月,郭勤打開電腦,開始進行後期製作。

「攝影畫不是說堆上去就行了,也要講究近大遠小的構圖、比例。」郭勤把《寬窄巷子》分為了幾個層次,峨眉山(微博)、貢嘎山、四姑娘山等四川名山悠然在底,寬窄巷子的門牌為界,左側是窄巷子、右側是寬巷子,200個左右老建築一字排列,隔壁子、白夜酒吧、少城記憶……都在畫上找得到青磚灰瓦的原貌,成都方言、小吃、茶館元素盡數展現。

儘管整個製作創意嚴格保密,但郭勤仍忍不住與好朋友分享自己正在做的大事,妻子和好友都提出建議,既然是成都文化,沒有人,是不是顯得不夠鮮活?郭勤一想,很有道理。但這個時候,《寬窄巷子》已經進行了第四版的修改。

但仍然要改。郭勤又扛起相機去了寬窄巷子,這次專挑遊客多的周末,拍照合影的、喝茶閒談的、踮起腳從門檻往裡打望的,被他咔嚓咔嚓記錄下來,這一次又拍了幾百張。「最後選了200個人左右。」郭勤說,為了看上去更加逼真,光是給每個遊客做陰影處理、協調比例,都用了一個月。

5月20日,歷時一年的《寬窄巷子》完工,此時,已經歷經了第9版的更改。郭勤還特意給《寬窄巷子》做了500多字的長賦:一壺香茶,泡出生活文章。幾聲吆喝,唱出世間百態。白夜刊書,錄下市井碌碌,銀杏擺曳,笑看行人匆匆。鐵馬留柱,拴住歲月磨痕,古井明鏡,照映人間炎涼……

畫作完成後,郭勤已將標準版遞交四川國家版權中心登記註冊,也希望這幅畫能捐贈給相關機構展出,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張濃縮版的寬窄巷子。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於遵素

攝影、視頻 記者 王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成都市民千張照片製作出一幅20米長寬窄巷子攝影畫
    ●耗時一年多,用了上千張照片,拼出一張長20米、寬0.75米的長畫:200多座老建築、數十個成都民俗銅像、許多名山大川、200多名神態各異的遊客,變臉吐火、磨菜刀掏耳朵的成都民俗文化等,組成了這張長畫《寬窄巷子》。●作者是今年62歲的成都市民郭勤。他從小生活在寬窄巷子附近,見證了寬窄巷子成為一張城市名片。愛好攝影繪畫的他想為寬窄巷子「拍」一張「全景標準照」。
  • 你問我愛寬巷子,還是愛窄巷子,我愛你老成都的寬窄巷子
    你問我愛寬巷子,還是愛窄巷子,我愛你老成都的寬窄巷子老成都的寬窄巷子,一直被人輿論,有人說寬窄巷子已經變得太商業化了,而有的人覺得應該需要一些商業元素,小編覺得,無論是商業化還是不商業化,寬窄巷子依舊有成都的特色。
  • 寬窄巷子,寬窄文化,寬窄之間的景色
    清代儒將左宗棠題於江蘇無錫梅園的詩句:「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寬窄之間,全在我們的內心,當我們無法理解時,可以也去看看,窄自然就變寬了。寬窄巷子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區,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 成都的寬窄巷子,中國式的院落夢想
    成都的寬窄巷,由寬巷子、窄巷子 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落群組成。民間有「寬巷子不寬,窄巷子不窄」的說法,兩條250米長、8米寬的巷子,正因為有了歷史裝載的故事,寬窄的感覺在於人們的心中。
  • 旅行日記——寬窄巷子
    當遊人伴著夕陽,望著炊煙,走在黃昏中的巷子裡,一種久違的老城區市民化生活的場景一一浮現在眼前。寬窄巷子是成都惟一遺留下來的清朝古街道,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滿蒙文化的內涵,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築格局的最後遺存,也成了北方胡同文化在成都以及在中國南方的「孤本」。
  • 寬窄巷子:成都的「清明上河圖」
    夢幻寬窄巷當我的腳步踏進由清一色青磚鋪成的寬窄巷子,我似乎走進了成都的「清明上河圖」。陽光灑滿小巷,牆上爬滿綠色精靈,古樸的四合院,雕梁畫棟的屋簷,共同見證著巴蜀大地的滄桑和繁榮。翻閱史志,寬窄巷子的故事猶在眼前。清康熙五十七年,平定準噶爾之亂後選留的千餘兵丁駐守成都,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築了滿城。清朝居住在滿城的只有滿蒙八旗,滿清沒落之後,滿城不再是禁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趁機在滿城附近開起了典當鋪,大量收購旗人家產,由此形成了旗人後裔、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住滿城的獨特格局。
  • 成都寬窄巷子,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被稱作「老成都底片,新城市會客廳」寬窄巷子刻畫出了成都,卻不止於成都在成都,民間有「閒在寬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的說法三個東西朝向、平行排列的老街組成的街區既保留著「老成都」的傳統生活方式樣本也有以西餐、咖啡、會所
  • 寬窄巷子 老成都生活的底片(圖)
    成都晚報記者馬小兵 霍嘉順/繪  寬窄巷子是成都惟一遺留下來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33條清朝兵丁巷子中僅存的2條,屬合院式建築。
  • 成都寬窄巷子,我只是清晨來拍照的
    這不,第二天一早再訪寬窄巷子。寬窄巷子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之一。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
  • 成都的末日——暴走寬窄巷子!可以暴走,千萬別買東西吃小吃!爆裂...
    採耳在景區價格挺貴的,而且我當時感覺挺害怕,畢竟那麼長一根針放耳朵裡,真怕師傅手哆嗦了。總之並不推薦在景區體驗這些,眾目睽睽之下不值當。    20世紀80年代,寬窄巷子被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 文旅案例分析:成都寬窄巷子是怎麼走向成功的?
    寬窄巷子作為成都旅遊的一張名片,繼承了成都百年"慢"生活的精髓,更是對外展示了成都的特色記憶,是當地旅遊不可不去的一個好地方。 經過五六年的準備時間,基本定位內涵最終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打造"天府少城",貫穿新老成都歷史特色,表達了濃厚的人文色彩。
  • 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四川的寬窄巷子
    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而落,是清朝留下的古街,像是北京的四合院,但仔細瞧來,這就是成都的寬窄巷子。 八仙桌,老茶具,門上的雀替垂花柱,等一位老者沏一壺茶,娓娓道來一個老故事。
  • 成都人氣最佳的好地方---寬窄巷子
    來過成都遊玩的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寬窄巷子最成都,聽到這句話,你是否會覺得寬窄巷子是成都之行不可不來的景點呢?寬窄巷子寬窄巷子實際由三條街道組成,分別為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他們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有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 最有成都味道的步行街:寬窄巷子
    如果硬是要給成都貼上一個標籤,那我認為,這種標籤,就叫做:成都味道!而最有成都味道的一個地方,莫過於寬窄巷子!說到寬窄巷子,相信許多去過成都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它實在是太出名了!對於許多熱愛美食,喜歡愜意慢生活的朋友來說,來成都旅遊,逛寬窄巷子,無疑是最合適,也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這裡有最純正的成都味道!據我們百家號:圖報了解,自從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準葛爾之亂後,千餘兵丁駐守成都之後,之後的數百年,這裡便逐漸形成了一條小有規模的胡同!
  • 寬窄巷子:「成都味兒」中帶著國際範兒
    寬窄巷子步行街是成都的根脈所倚和文化符號。「不到寬窄巷子就算沒來過成都」,也是遊客們的默契所在。  如今,網紅打卡地又添新景觀!日前,作為國內首個在舊樓改造中嵌入全露天斜向中庭的美學設計空間——「寬窄匠造所」正式亮相併舉行亮燈儀式。這棟獨具特點的建築物處在寬窄巷子景區兩個主要出入口的中間地帶,是連接市井生活與旅遊景區的關鍵節點。
  • 寬窄巷子的那些花,縱橫交錯著無數小道與門面,值得收藏欣賞
    寬窄巷子的那些花成都內環西,寬窄巷子,寬巷子最寬7.5米,窄巷子最窄5.7米,兩條巷子間縱橫交錯著無數小道與門面。這些由盆花構成的「海派花境」與「老成都」相得益彰,充滿活力。隨你一起走進巷子的依然是那些植物。巷子還是舊時的模樣,夏花卻是初開的燦爛。
  • 寬窄巷子裡的「神筆」畫家,畫幅遊客美女素描,只需10分鐘
    寬窄巷子作為老成都遺留下來的一條清朝古街,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地,是成都古老又年輕城市的往昔縮影,近年格外受到國內外遊客喜愛,成為來成都必打卡旅遊景點。寬窄巷子除了匯聚成都各種美食,也不乏文藝之地,供文青們喝茶聊天聽戲的地方比比皆是,街頭或小店,還有多個為遊客的畫像之地。店鋪裡開有素描館,要畫張自己的人像,標價要貴些,一般底價不少於40元,最貴的根據尺寸要上百。不過街頭也有畫的,價格相對便宜,40元基本就能畫一張。
  • 成都寬窄巷子的前世今生裡,尋找迷失和邂逅
    去成都,少不得要去寬窄巷子。「老成都的底片,新都市客廳」。川流不息的人群,走馬觀花的過往,殊不知寬窄巷子是是用時尚來解讀傳統、以商業為載體,用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方式,滲透式的傳遞文化的載體。跳出旅遊做旅遊,「寬窄巷子,最成都!」從文化保護、精神傳承、城市營銷的角度,解讀、挖掘、定位,寬窄巷子是體現成都生活精神傳承和延續的「成都生活標本」。讀楊不易先生的《窄巷子寬生活——成都歷史文化街區復興之路》,我讀到了成都寬窄巷子的前世今生。
  • 【中紅旅】文旅案例:從寬窄巷子看文旅綜合體院落式設計
    寬窄巷子項目由三條步行街組成,且從中間用通道連通樓高1-2層,另外,在寬巷子兩端分別設置了東廣場和西廣場,步行街長約400米,寬巷子寬度也6-7米居多,窄巷子寬度為4米。日均客流量約4.5萬人次,月均客流量約120萬人次。每年解決就業3000餘人,街區消費產值超3億元,獲得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稱號。
  • 成都的網紅打卡地,吃貨們不可錯過的寬窄巷子
    「寬寬的窄巷子。窄窄的寬巷子.....」正如光頭李進唱著的那首歌,其實成都本來就是一支婉轉的旋律,被濃縮了的寬窄巷子。關於寬窄巷子,有位學者是這樣描述的:寬巷子的「窄」是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寬」是安逸生活的回憶。 寬窄巷子能成為旅居者的打卡地,是因為在這裡能讓人體驗到老成都的休閒生活,感受到成都盆地比較純粹的民俗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