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競賽知識點:海洋技術|第二屆海洋知識競賽_網易新聞

2020-12-14 網易新聞

1.海洋技術可以分為哪幾類?

海洋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大類:海洋觀測技術與設備,它包括海洋調查船、潛水器、海洋環境資料浮標、海洋遙感技術、海洋學觀測儀器;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它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技術、海底礦物資源開發技術、海水資源開發技術和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海洋工程技術,它包括海洋工程作業船、水下工程技術與設備、潛水技術、海洋環境保護技術、航海與導航定位技術等。

2.海洋技術是21世紀的內向拓展,其標誌技術是什麼?

海洋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其標誌技術是深海鑽探和海水淡化。

3.海洋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解決什麼困難?

(1)深海有很高的壓力。每10米水深增加0.1兆帕,10 000米深的海溝底上的壓力有100兆帕,連深潛器的鋼殼都會被壓碎。

(2)海水對電磁波和光波的吸收特別強。陽光只能穿透表層幾十米海水,100米以下就是漆黑一團了;電磁波難以在海水中傳播,在大氣中使用的一切通信手段在海水中就都失靈了。

(3)海水的溫度隨著深度而變。 1 000米以下溫度在4℃左右,是一個寒冷的世界。

(4)海水中溶解的鹽對大多數金屬,尤其是鋼鐵有腐蝕作用。

(5)放置在海水裡的儀器、設備的外殼必須抗壓性和水密性很好。

(6)海洋災害的威脅,如風暴潮、海浪和海冰災害等。

4.「海洋科學技術的一場革命」指的是什麼?

1978年6月28日,美國NASA發射了「Sea sat A」世界第一顆海洋衛星,此舉被譽為「海洋科學技術的一場革命」。

5.我國發射第一顆海洋衛星在哪一年?

2002年5月15日,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海洋衛星。該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用於海洋開發利用的試驗型應用衛星。通過對海洋水色要素(葉綠素含量、懸浮泥沙)的探測,為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開發和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服務。

6.人類從海豚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示?

海豚在海水中靠聲音探測目標、尋找食物、導航定位和進行聯繫。人類以海豚為師,研製出了利用水下聲波探測水中目標的儀器——聲吶。

7.聲吶有哪兩種?

聲吶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主動式聲吶由換能器發出聲波,在海中遇到目標,發生散射或者反射,換能器接收目標的回波。被動式聲吶本身不發射聲波,只是用接收換能器聽取海中某個能發出聲音的目標發出的聲波,判斷目標的方向和距離。

8.海洋調查船按其調查任務如何分類?

海洋調查船按其調查任務可分為綜合調查船、專業調查船和特種海洋調查船。(1)綜合調查船。 儀器設備系統可同時觀測和採集海洋水文、氣象、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基本資料和樣品,並進行數據整理分析、樣品鑑定和初步綜合研究。(2)專業調查船。 船體較綜合調查船小,任務單一。常見的有海洋測量船、海洋物理調查船、海洋氣象調查船、海洋地球物理調查船、海洋漁業調查船和打撈救生船。(3)特種海洋調查船。 按專門任務建造的結構特殊的調查船,如航天用遠洋測量船、極地考察船、深海鑽探船等。

9.你知道我國第一艘遠洋調查船嗎?

「實踐」號科學考察船於1969年建成,是我國第一艘遠洋調查船。

10.多波束測波儀如何大面積地測量海底的地形地貌?

用多波束測深儀可以同時發射幾十束聲脈衝,分別射向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地方到達海底,就能同時測出垂直於輪船航行的路徑上的幾十個點的水深,於是輪船每航行一條航線就能掃過一條帶,在設計下一條航線時,使下一次掃過的帶和上一次稍微重疊一點,這樣就可大面積測量海底地形地貌。

11.海洋衛星通常搭載什麼儀器?

在衛星上通常搭載著光波和電磁波儀器。光波儀器是被動的,本身不發射光信號,只是接收從海面散射回來的太陽光。電磁波儀器大部分是主動的,能發射出複雜的電磁波,射到海面上,散射一部分回來,分析散射回來的電磁波就可得到海面要素的數據。

12.海洋遙感技術有哪些優點?

海洋遙感技術的優點是有全局觀點,測量的效率非常高,幾乎能同時測出整個地球海洋不同海域的情況,還能同步測量。

13.我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是多少米?

我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是1986年研製的潛艇救援艇,能載4人,排水量35噸,最大下潛深度600米,能在水下與潛艇對接。

14.我國研製的6000米無人無纜潛水器有什麼功能?

6000米無人無纜潛水器的研製完成,使我國的潛水器研製技術登上了一個新臺階,它能按預先編好的程序航行和工作,自動避開障礙,會自行診斷故障,也能從海面上遙控,裝有攝像設備、海洋測量儀器、聲學導航設備和機械手。

15.潛水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潛水技術經歷了裸潛-通氣管潛水-重潛水-輕潛水-飽和潛水五個發展階段。

16.「的裡雅斯特」號載人潛水器有什麼貢獻?

1960年人們利用「的裡雅斯特」號載人潛水器,成功潛入被稱之為「地球深淵」的馬裡亞納海溝,記下了10 916米的深度(後來經過精確測量,這個世界最深的海溝的深度應該是11 033米),標誌著載人潛水器已經可以潛入到世界大洋的任何地點。

17.我國的海洋調查船主要有哪些?

我國的近海調查,開始時使用的是用舊船改裝的調查船,後來研製了很多專用的海洋調查船,像「東方紅」號、「實踐」號、「遠望」號、「向陽紅10」號,還引進改裝了「極地」號、「雪龍」號等極地考察船以及「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

18.什麼是全球海洋觀測系統?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GOOS)是海洋高技術的大規模集成。包括海洋遙感遙測、自動觀測、水聲探測和探查技術,以及衛星、飛機、船舶、潛器、浮標、岸站等製造技術,相互連接形成立體、實時的海洋環境觀測及監測系統。

19.用衛星遙感技術為何能探到魚群?

在探魚的技術中,主要有衛星遙感技術和聲學探魚技術。衛星上裝有光學和電磁波儀器,能從天上遙測海面的溫度和顏色,從這些資料中可以判斷經濟魚類集中的海域和數量。

20.漁網都有哪些種類?

通常用的有單船拖網、雙船拖網、底拖網、圍網、隨海流漂流的流網、放置在海底的定置網等。網孔大小視捕撈對象大小而定。現代的網都是用尼龍繩編織而成的。

21.海水淡化技術有哪幾種?

主要的海水淡化技術有蒸餾法、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

蒸餾法是把海水加熱使它汽化,再使蒸汽冷凝,得到淡水,剩下的濃鹽水另做他用。現在已經能用這種技術建造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廠,是最重要的一種海水淡化方法。

反滲透法海水淡化,是用壓力驅使海水通過反滲透膜,膜的微孔很小,水的分子比較小,可以順利地通過,而把分子較大的鹽留在膜後面。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節省能源,是近年來發展得最快、最有前途的方法。

電滲析法也是用膜把水和鹽分開的技術,但是這種膜要在電場的作用下才有淡化的本領。

22.怎樣測定海水中的鹽度?

在測定鹽度的方法中,最早使用的方法叫「重量法」,即取1千克海水,先將海水蒸乾,然後稱量剩餘物質的重量,除以1000克海水重量,所得的值即為鹽度。目前人們常用的測定鹽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使用一種叫做鹽度計的儀器進行測定,另一種是利用電化學的原理進行測定。

23.人工島建設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日本陸地狹小,不得不向海洋發展,人工島建設最多,在這些人工島上建起城市、機場、碼頭、倉庫。

24.怎樣從海洋裡採集海水水樣?

採取水樣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最常用的是採水器取樣法,就是把一系列的採水器固定在船上的鋼絲繩上,將它們開著口放入各個不同的深度,當海水樣品流入後,給與信號使採集器關閉,這樣就封存了海水,然後再提到船上供實驗分析用。第二種為水泵採水法,它是把一根塑料管放入所需的取水深度,用水泵直接採取水樣。第三種為現場提取採樣法,就是將裝有吸附劑的管子,放到海水預定深度,用泵抽入海水並使它通過吸附劑,最後進入採集器。

25.食鹽是怎樣從海水中提取出來的?

幾千年以前最古老的方法是「火煮鹽法」,就是用火把海水煮幹,得到白色的海鹽。後來又發現了「日曬法」,就是在海灘上闢出鹽田,趁漲潮從海裡引入海水,或者把海水用泵抽入鹽田,天晴時陽光把海水中的水曬乾,結晶出來的就是鹽了。還有一種方法是電滲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不需要很大的場地。

26.日曬法提取鹽有什麼局限?

曬鹽需要佔用很大面積的海岸帶,在土地資源缺乏的地方和降雨多、日照短的地方都不適用,因而我國主要的鹽田集中在河北、山東、遼寧、江蘇、天津等省市。

27.鹽田裡獲取的鹽可以直接食用嗎?

鹽田裡結晶出來的鹽是粗鹽,含有很多雜質,需要把它溶解在水中再結晶,才能加工製成供人們食用的精鹽。在加工過程中還得加進碘,沒有碘的食鹽不準在市場出售。人體缺碘,甲狀腺的工作就會不正常,造成新陳代謝混亂,得粗脖子病和克汀病等疾病。

28.怎樣從海水中提取碘?

從海水中提取碘,目前比較普遍的還是以海藻為主要原料。將海藻灰化後加入化學試劑或直接加入化學試劑,將碘溶解在溶解劑中提取出來。

29.海岸工程包括哪些?

海岸是海洋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空間利用的重點地區是海岸。為開發利用海岸而興建的海堤、人工島、海港碼頭、圍海工程等,稱為海岸工程。

30.哪個國家的海岸工程是最出色的?

荷蘭處在萊茵河入北海的河口,海岸工程是舉世聞名的,全國幾乎有1/3的土地是向海洋要來的。

31.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在哪個國家?

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比較寬,下面修建的青函隧道全長53.85千米,其中在海底的部分長23.3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32.輪船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蒸汽機出現以後,把它裝到船上作動力,開始時用明輪推進,輪船就是這樣得名的。

33.船前進的動力是如何發展的?

最早是人劃的槳。一直到公元800年,北歐的海盜船仍然是人力划槳的。用帆巧借風力,開始了帆船時代。後來又採用蒸汽或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現代的船通常都有發動機,用以驅動螺旋槳,使船前進。螺旋槳一般安在船尾,可以減小水流的阻力。

34.目前民用船的速度是多少?

目前民用船的速度一般都在10~20節之間,比較經濟。只有擔負戰鬥任務的軍艦、緝私快艇和遊覽、運動用的快艇才達到30節以上的速度。

35.海船航行速度國際通用單位是什麼?

海船航行速度的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為「節」。1節=1海裡/小時,1海裡=1.852千米。

36.現在世界上公認的空氣潛水作業深度是多少米?

現在世界上公認的空氣潛水作業深度為60米,氦氧常規潛水為120米,飽和潛水為200米。

37.怎樣開採可燃冰?

可燃冰開採的最大難點是保證井底穩定,使甲烷氣不洩漏、不致引發溫室效應。 「可燃冰」的開採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種是熱激化法,就是通過一些方法將可燃冰加熱,使其溫度升高,從而使水合物分解而開採;第二種是減壓法,即採用物理方法給可燃冰減壓,達到使之分解的目的;第三種是注入劑法,就是往可燃冰中加一些化學試劑,將「冰」轉化成氣。

38.海上鑽井平臺有哪幾種類型?

海上鑽井平臺是主要用於鑽探的海上結構物。可分為移動式平臺和固定式平臺。移動式平臺有:坐底式平臺、自升式平臺、鑽井船、 半潛式平臺、 張力腿式平臺 、牽索塔式平臺等。固定式平臺有導管架式平臺、重力式平臺等。

39.我國對大洋錳結核的最早勘探是哪一年進行的?

我國對大洋錳結核的早期勘探,是1979年 「向陽紅5」號海洋調查船進行的。

40.在海上工作,人類可以通過什麼儀器確定自己的位置?

最早使用羅盤確定自己大概在什麼地方,誤差大。後來,人們又採用六分儀來定位,它是一種通過觀測天體及岸上物體的角度來確定自己位置的儀器,但同樣存在著誤差大的問題。再後來,研製出了無線電導航定位儀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無線電波的波長與物體之間距離的關係,確定所在地的準確位置。缺點是體積大,速度慢,使用受限制。目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一種定位方法是依靠GPS全球定位系統來進行定位。

41.什麼是全球定位系統(GPS)?

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研製的一種中軌道衛星導航系統。系統的研製始於1973年,現在進入全面使用階段。衛星軌道高度約2萬千米,用戶設備通過接收4顆衛星的信號得到三維數據。若進行海上二維定位,則只需接收3顆衛星的信號。

42.深海取樣有哪幾種方式?

深海取樣,可以分為鑽探取樣、拖網取樣、活塞取樣管取樣等。鑽探取樣是在對洋底深部的巖石進行鑽探時取出樣品,消耗較大,所取的巖石樣較完整。拖網式取樣,是對於巖石塊、礦物結核而言的一種取樣法,如大洋底錳結核取樣就是用這種方法,它是用拖網船的行走而獲取樣品的。活塞取樣管取樣用於海底沉積物的採集,現在已可在水深5000米左右的洋底,在泥質沉積物中取得長20米以上未攪動的樣品。

43.錳結核的開採方法有幾種?

蘊藏在5000米深的海盆上的錳結核不是輕易就能開採出來的。日本等國做了很多試驗,總結出有三種方法比較可行。第一種方法是水力提升式採礦系統,用集礦裝置在海底把錳結核挑選、收集在一起以便採集,用高壓水泵把錳結核通過採礦管提升到採礦船裡。第二種方法是空氣提升式採礦系統,用高壓空氣泵通過輸氣管將壓縮空氣打到海底,把海底的錳結核連同水、氣從採礦管裡壓到採礦船裡。第三種方法是連續鏈鬥式採礦系統,這種方法比較簡單,效率比較低。

44.我國潮汐發電站的建設情況如何?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沿海各地區陸續興建了一批中小型潮汐發電站並投入運行發電。其中最大的潮汐電站是1980年5月建成的浙江省溫嶺縣江廈潮汐發電站,它也是世界已建成的較大雙向潮汐電站之一。中國另一座較大規模的潮汐發電站,是福建平潭幸福洋潮汐發電站。

45.目前海洋能源利用的現狀如何?

潮汐能的利用經過多年的實踐,在工作原理和總體構造上基本成型,已經進入大規模開發利用階段。利用波浪發電的嘗試不像利用潮汐發電那樣順利。波浪能很不穩定,只能與其他能源互補,才能保證用戶使用。海水溫差能目前利用成本還太高,它本身消耗的電能相當多。至於鹽差能的利用,目前還處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只是在實驗室裡做了一些模擬試驗。

46.清除溢油的方法有哪些?

清除溢油的方法有機械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機械方法是用拖網或親油的材料(如特製的塑料),在海面把油吸起來,在船上把油刮下來或擠出來,再循環使用。化學方法是在海面上噴灑消油化學藥品,使藥品與原油起化學反應清除原油的一種方法。生物方法利用一種嗜油細菌,在實驗室裡大量繁殖,噴灑到海面油膜上時,迅速覆蓋海面,把石油都吃掉。適當地配合使用這三種方法,可以把海面的溢油徹底清除。

如溢出的原油已經擴散到海邊,也要用圍油欄把油圍住,儘量不讓它登陸。萬一登陸汙染沙灘和陸地時,只能使用各種清潔機械把它清除掉。

47.我國首次海洋汙染調查是在什麼時間進行的?

我國首次海洋汙染方面的綜合調查是在1972年6月至1973年10月間完成的。調查的海域是渤海和北黃海的部分海域。當時的調查結果就已經顯示出:渤海海域最普遍的汙染就是石油,為以後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48.海藻對食品工業有什麼貢獻?

有一些紅藻類的長在海底的藻有很豐富的膠質,住在海邊的人用它熬成涼粉。它的膠質提煉出來就是瓊脂,做成粉條一樣的粉,叫做洋粉,可以涼拌著吃,也可以用它做成各種果凍、冰淇淋、糕點,或者藥品裡的添加劑、賦形劑。從另一些藻類中能提煉出褐藻膠、甘露醇等,除了用在食品工業中以外,還能用在紡織工業中。

49.什麼是海洋浮標?

海洋浮標是一種投放在海洋中的現代化的海洋觀測設施。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地收集海洋環境資料的能力,並能實現數據的自動採集、自動標示和自動發送。海洋浮標與衛星、飛機、調查船、潛水器及聲波探測設備一起,組成了現代海洋環境立體監測系統。

50.海洋浮標一般分為哪兩部分?

海洋浮標,一般分為水上和水下兩部分,水上部分裝有多種氣象要素傳感器,分別測量風速、風向、氣溫、氣壓和溫度等氣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種水文要素傳感器,分別測量波浪、海流、潮位、海溫和鹽度等海洋水文要素。

51.海洋浮標有哪些種類?

海洋浮標的種類比較多,有錨定類型浮標和漂流類型浮標。前者包括氣象資料浮標、海水水質監測浮標、波浪浮標等;後者有表面漂流浮標、中性浮標、各種小型漂流器等。

52.有人把海洋監測浮標稱為「無人浮標站」,它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海洋監測浮標具有造價低,監測資料準確、連續,不受氣象等環境影響的優勢。

53.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在哪個國家?

我國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起寧波慈谿,北至嘉興海鹽,全長36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之一。

54.什麼是航標?

航標是一種和船舶有關的交通標誌,幫助引導船舶航行、定位和標示礙航物與表示警告的人工標誌。設於通航水域或其近處,以標示航道、錨地、險灘及其他障礙物的位置,表示水深、風情,指揮狹窄水道的交通。燈塔、浮標、霧號、霧鍾等都屬於航標。

55.什麼是駁船?如何分類?

駁船運送貨物或旅客,一般沒有動力裝置,由拖輪拉著或推著行駛。按用途駁船一般分為:客駁和貨駁。按所運貨物可分為乾貨駁、礦砂駁、煤駁、油駁等。

56.為了減小船的航行阻力,人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船在水中前進時,它的外殼受到的阻力應儘量小。船殼越光滑,阻力越小,所以船的表面都做得很平整。鋼鐵船殼用平滑的焊接代替過去高低不平的鉚接,阻力可減小10%。船在海水中停泊時,牡蠣、藤壺會附著在船殼上,使表面粗糙不平,增加航行阻力,必須及時清除,在船殼表面還需要塗防生物汙損的漆。把船舶做成球形,能抑制航行產生的波浪。船頭有一個球形的大鼻子,叫做球鼻艏,可以使船航行的速度提高,而且更加平穩。為了減小渦流阻力,把船體做成流線形。在水下航行的潛水器、潛艇的整個外殼就像水滴,這種形狀阻力最小。在螺旋槳和固定在船殼外的設備外面套上光滑的導流罩,也可以降低阻力。將有機材料聚氨基甲酸乙酯,蒙在潛艇外殼上,也能使潛艇在水下減小阻力,提高航速。

57.丁壩有什麼作用?

丁壩是壩根與岸線相連,壩頭伸達或逐段延長至計劃新岸線,在平面上與岸線構成丁字形的海岸防護建築物。丁壩多成群布置,能夠阻礙和削弱斜向波和沿岸流對海岸的侵蝕作用,促進壩田淤積,形成新的海灘,達到保護海岸的目的。

58.防波堤有什麼作用?

防波堤是建在港口外側水域中的堤,主要用來防禦波浪的侵襲,維護港內水域的平穩,以確保船舶在港內安全停泊和進行裝卸作業。

59.測量潮位的儀器是什麼?

浮子式驗潮儀是利用安放在驗潮井內的浮子隨水面升降的紀錄來測量潮位變化的儀器。適合驗潮站進行長期潮汐觀測。

60.第一條海底電纜是何時鋪設的?

1851年11月,英國在多佛爾(英國)和加來(法國)之間鋪設成世界上第一條國際商用海底電報電纜。以後,各國間的海底電纜和國際海底同軸電纜鋪設,發展很快。現在全世界已鋪設的國際海底同軸電纜達100餘條,總長可達20 000千米。

61.什麼是海上城市?

海上城市是在海上建立的可容納數萬人生活、具有新型城市功能和新交通體系的居住區。海上城市從建造形式上,可分為漂浮式和大型人工島填築式兩種。由於人口劇增,陸上的居住地日益減少,英國建築學家首先提出把陸上居住區搬到海上的設想。

62.海上機場的建築方式有哪幾種類型?

海上機場又稱「海上航空港」,是建在海上的固定式或漂浮式飛機場。按其建築方式可分為4種類型。一種為人工島式,即把機場建在人工島上,如日本的長崎機場、英國的倫敦第三機場、斯裡蘭卡的科倫坡機場。第二種為樁基式,是把鋼管打入海底,機場本體支持於鋼管樁墩上,如美國紐約的拉瓜迪亞機場。第三種為圍海式,在岸邊用堤壩把一部分淺海圍起來,抽乾海水,覆蓋少量土石構築而成。最後一種為漂浮式,是利用半潛式海洋建築物的特點修建的機場,是海上機場的最新結構形式,如日本的西關國際機場。

63.如何行進海上石油勘探?

海上石油勘探,主要以地震測量法為主,採用地震勘探船、重力和磁力勘探船及飛機等,儀器安裝其上,依預定測線勘探。

64.海洋石油鑽採工程設施分為幾類?

分為人工島、固定式平臺、浮式採油平臺和海底採油裝置4類。

65.什麼叫海上增養殖工程?

利用海水功能在近海營建的動植物栽培設施叫海上養殖工程。主要結構式有兩種:一種是靠海水浮力支撐將設施安裝在海面上,固定在海底,進行垂下式養殖,如延繩浮筏、網簾浮筏、網箱浮筏、船臺浮筏及海面養殖基地等;另外一種是直接依靠海底支撐,設置動植物棲息承載物,呈立體式,如海底人工漁礁、人工藻場、人工保育場及自動化沉箱等。前者稱「養殖工程」,用於養殖魚蟹貝藻類;後者稱「增殖工程」,用於增殖海珍品。

66.海洋調查船有哪些主要特點?

海洋調查船是專門從事海洋調查研究的船隻,具有如下特定:(1)具有進行海洋觀測的專用儀器裝置、起吊設備,具有適宜海上作業的工作甲板;(2)具有分析樣品和進行資料初步整理的研究實驗室;(3)裝備有準確的可靠的導航定位系統和通信系統;(4)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操縱性;(5)具有適宜的續航力、自持力和適航性,在不同航速下連續航行。

67.如何進行海浪觀測?

海浪觀測是為了了解海上風浪和湧浪的波面時空分布及其外貌特徵而進行的觀測,有目測和儀器觀測兩種形式。主要觀測波高、周期、波向、波型和海況。波高、周期、波向由測波儀觀測,波型和海況等級,採用目視。

68.進行海浪預報需要哪些要素?

海浪預報,是指預報風浪和湧浪的要素,即預報在傳統意義上的特徵波高、周期、波向等,有時也要預報海浪譜。預報海浪,必須已知下面3個要素。(1)氣象條件,在預報海區內,各預報時刻的風速、風向的空間分布。(2)海區的地理環境,需要給出水平方向上的陸界分布和水深分布。(3)海區內海浪場的初始分布。

69.海洋能主要包括哪些?

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潮流能、海流能、鹽差能等。其皆源自太陽、月球及其他星球的引力或源自太陽能輻射。海洋能的特點是蘊藏量大,可以再生。海洋能利用最早是11世紀前後的潮汐磨坊。1966年法國建成的朗斯潮汐電站,裝機容量24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商業性潮汐能電站。

70.如何進行海洋汙染監測?

海洋汙染監測按對象分水質監測、底質監測、生物監測和大氣監測。海洋汙染監測方法可分為常規監測和遙感遙測。常規監測是指現場人工採樣、觀測、室內化學分析測試及某些相關項目的現場自動探測。遙感遙測則指利用遙感技術監測石油、溫排水和放射性物質的汙染。其主要儀器設備有:用於航空遙感的紅外掃描儀、多光譜掃描儀、微波輻射計、紅外線輻射計、空中攝影機和機載測視雷達等。此外,還有遠距離操縱的自動水質監測浮標。人造地球衛星也已經廣泛用於海洋汙染監測。

71.魚探儀有什麼用處?

魚探儀是利用魚體對聲波的反射搜索海中魚群的設備。換能器發射出的聲波遇到魚群後就會產生反射,將接收換能器接收到的魚群回波信號,經過處理,便可大致判斷出魚群的位置、範圍和密集程度。通常使用的有「垂直魚探儀」,可以探測底層的魚類;「水平魚探儀」則以探測上層和中層的魚類為主。

72.我國早期建造的鑽井平臺都有哪些?是什麼類型?

我國於1972年首次設計建造了「渤海1」號自升式平臺,工作水深33米,主要用於渤海灣石油勘探。1972年建造了用於渤海灣鑽井的「海五」號坐底式平臺,隨後在1988年先後建造了極淺海步行坐底式平臺「勝利2」號和淺海坐底式平臺「勝利3」號,用於勝利油田、遼河油田淺海海域鑽井。

73.「挑戰者」號調查船深海科學探險的意義是什麼?

1872-1876年英國皇家學會組織了 「挑戰者」號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歷時3年5個月的環球海洋考察,航程68 890海裡,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綜合性的海洋科學考察。「挑戰者」號深海探險,誕生了近代海洋科學,開始了人類認識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的新紀元。

74.中國唯一專門從事海洋技術研究的機構是哪一個?

1965年成立的海洋技術研究所,隸屬於國家海洋局,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海洋技術研究的研究所,其研究重點是海洋環境監測技術。後更名為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75.中央電視臺的海浪預報是由哪裡發布的?

中央電視臺的海浪預報是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的。

76.中國首次大洋環球科學考察是由哪艘科學考察船完成的?

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歷時296天,航行43230海裡,「大洋一號」考察船跨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任務。

77.世界上最大的客輪是哪一艘?

世界上最大的客輪是由芬蘭為美國加勒比皇家客輪公司建造的大型豪華客輪「海洋航海家」號,於1999年11月下水,船長331.1米,寬38.6米,桅高72.3米,可以容納3840名遊客和1180名工作人員。

78.「阿爾文」號深潛器的貢獻有多大?

「阿爾文」號是世界著名的深潛器之一,由美國海軍出資設計建造,1964年下水。「阿爾文」號深潛器在1979年發現了海底熱液硫化物區域,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深海煙囪」。

79.我國在太平洋中部擁有多大面積專屬勘探權和優先商業開採權的多金屬結核礦區?

2001年5月,中國大洋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訂了《勘探合同》,以合同形式確定了我國在太平洋中部擁有專屬勘探權和優先商業開採權的7.5萬平方千米多金屬結核礦區。

80.航海通用的計量海上距離的長度單位是什麼?

航海通用的計量海上距離的長度單位是海裡。1海裡=1.852千米。

81.歷史上第一口海上油井是在哪裡打出的?

1896年,美國人以棧橋連陸方式在加利福尼亞距海岸200多米處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它標誌著海上石油工業的誕生。

82.什麼是海洋生物技術?

海洋生物技術是以海洋生物為對象,綜合應用基因工程、細胞操作技術和細胞培養技術等技術手段,進行海洋生物遺傳性改造,或生產對人們有用的海洋生物產品。

83.人類最早發現並進行開發的海底礦產是什麼?

海底煤礦是人類最早發現並進行開發的海底礦產。據統計,世界海濱有海底煤礦井100多口。從16世紀開始,英國人就在北海和北愛爾蘭開採煤。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浙江省海洋知識創新競賽組委會關於開展第七屆浙江省海洋知識創新...
    各相關高校:在我省各大高校的積極參與下,第七屆浙江省海洋知識創新競賽海洋知識類大學生組競賽已完成網絡答題賽和高校組織推薦環節,共產生5名網絡答題賽優勝者和35名學校推薦選手。根據活動安排和競賽規則,選手即將展開半決賽和總決賽,為了切實保障賽程的順利開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比賽時間時間:2020年12月4日至5日。地點:浙江海洋大學。
  • 大學生競賽知識點:海洋地理|第二屆海洋知識競賽_網易新聞
    半島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一面同大陸相連,其餘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面積達300多萬平方千米,有將近1/3個中國大。亞洲地區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千米的半島還有南亞的印度半島(面積208.8萬平方千米)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約200多萬平方千米),它們分別是世界第二大半島和第三大半島。山東半島是我國最大的半島。
  • 第七屆浙江省海洋知識創新競賽總決賽落幕
    第七屆浙江省海洋知識創新競賽總決賽落幕 2020-12-07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洋節展風採 青島市第四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
    近日,由青島市教育局、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財經日報社、小海米編輯部承辦的青島市第四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決賽在青島出版集團成功舉行。  作為青島市2017年中小學海洋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知識競賽以「提升海洋強國意識,築牢海洋強國根基」為主題,旨在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配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和青島市打造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
  • 中學生競賽知識點: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
    252.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一般認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天空中的水汽與大氣共存一體。隨著地殼的冷卻,大氣的溫度逐漸降低,水汽以塵埃等為凝結核化成水滴並越積越多。空氣對流形成暴雨,最終在地上匯集成巨大的水體,即為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是酸性、缺氧的,後來經過億萬年的演變,才變成大體均勻的鹹水。
  • 喜報:第二實驗小學在青島市第六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中勇奪桂冠
    12月28日,在青島市第六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總決賽中,萊西市第二實驗小學代表隊作為我市選派的唯一參賽隊伍,不負眾望,勇奪桂冠,取得了我市在海洋教育方面歷史性的突破!青島市第六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由青島市教育局、青島市科協、青島出版集團共同組織開展,旨在挖掘交流各區市中小學在海洋教育課程、育人中的先進經驗,激發學生保護海洋、探索海洋、維護海洋權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推動全市海洋教育發展、助力「海洋攻勢」獻計獻策。
  • 青島市第五屆中小學生海洋知識競賽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青島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徐冰出席並致辭現場嘉賓  競賽創下五項紀錄  青島市中小學生海洋知識競賽是我市精心培育的海洋科普賽事品牌,已連續舉辦5屆。本次競賽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由市教育局、市科協、市出版集團聯合主辦,青島海洋科普聯盟、青島水族館和青島市科普場館協會承辦。
  • 南科大海洋系舉辦第一屆海洋知識競賽
    2019年12月17日,由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主辦,海洋系研究生會和海洋系本科生學生會參與承辦的南科大第一屆海洋知識競賽在圖書館學習書坊順利進行。工學院黨委副書記鮑傳文老師、海洋系副主任張傳倫講席教授、侯超副教授、周祐民助理教授、郭震助理教授和馮興亞助理教授作為評委受邀出席此次活動。
  • 第12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大學生組總決賽落幕,大獎決出!
    11月23日,第12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大學生組總決賽在海南省海口市落下帷幕。
  • 第二屆「保誠杯」中學生金融知識競賽在北京舉行
    中英兩國中學生展開理財知識大比拼 北京2010年8月11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日前,第二屆「保誠杯」暨首屆中英中學生金融知識競賽在中國社科院舉行,來自中英兩國的中學生就「買房還是租房」等熱點理財問題展開辯論。來自保監會、教育部、英國大使館、社科院、英國保誠集團等機構的專家和官員蒞臨現場評論與指導。
  • 福田學子問鼎深圳海洋知識競賽冠軍
    日前,第一屆深圳海洋知識競賽在深圳大學順利舉行。這是繼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之後,深圳舉辦的又一項海洋文化盛事。經過激烈比拼,最終,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學生明佳慧問鼎冠軍。本次競賽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主辦,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深圳市海洋文化藝術研究會承辦。第一屆深圳海洋知識競賽自2019年9月啟動以來吸引全國範圍2萬多名選手踴躍參與經過為期4個月的比拼9名選手脫穎而出入圍決賽
  • 大學生競賽知識點:海洋工程與技術
    89.什麼是海洋技術?海洋技術是指應用海洋科學理論和知識,在開發利用海洋過程中所形成並積累起來的經驗、方法、技巧、工藝和能力的總稱。90.海洋科學技術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 上海交大助力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舉行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是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願參加的群眾性的課外學科競賽活動。競賽目的是促進中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興趣,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為高校輸入才能突出的優秀人才。
  • 臺灣海峽及南海未來一周海況差|海洋知識競賽大學生組總決賽落幕
    11月23日,第12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大學生組總決賽在海南省海口市落下帷幕。來自廈門大學姚程成、鹽城師範學院李天森、浙江工業大學龐思晨同學分別獲得「南極獎」「北極獎」和「大洋獎」。本屆競賽由國家海洋局、共青團中央、海軍政治工作部主辦,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海洋出版社、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承辦。圍繞「保護海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競賽分為大學生組、社會公眾組兩個「賽道」,比賽題目側重於海洋生態保護知識普及,將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穿比賽始終。
  • 報考浙江海洋大學 |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海洋科學與技術綜合實驗室」、「海洋聲學與遙感應用科學技術實驗室」、「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浙海科1號」、「浙漁科2號」海洋科考船可為本專業學生出海實習、海洋調查、海上工程實踐等教學活動提供保障。建成的多個實踐教學基地可為專業人才技能訓練提供重要保障。
  • 直擊物理競賽:2012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方面輔導
    由於高中物理知識點多,難度大,導致很多人對物理產生了恐懼心理。然而,在眾多高中生群體中,總有一些人對物理的追求風雨無阻,這些人具有挑戰精神,從中能夠體會到不同的意義,他們希望在不一樣的物理賽場上展現他們獨到的風採。為此,學而思培優和高考網也對這些優秀賽手提供這樣的平臺。
  • 大連海洋大學舉辦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遼寧賽區)初賽
    為了培養人才、服務教學、促進高等學校數學課程的改革和建設,11月28日,大連海洋大學在獐子島教學樓舉辦2020年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遼寧賽區)初賽。本次競賽由遼寧省數學會主辦,大連海洋大學考點由信息工程學院承辦,大連海洋大學的225名學生參加了競賽。教務處、信息工程學院相關領導和教師參加了此次競賽活動。大連海洋大學基礎數學教學多年來藉助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平臺,培養了大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實現以賽促學。
  • 市實驗小學王澤平在青島市第七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中...
    2020年11月28日上午,由青島市教育局、青島出版集團等5部門聯合舉辦的青島市第七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網絡賽排位賽開賽!通過釘釘答題平臺,小學組和初中組獲得排位賽資格的選手展開了激烈角逐。最終,來自我校的的王澤平拔得頭籌,摘得小學組網絡排位賽第一名。
  • 雲上科學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海洋科學專題營開展參觀科考船、優秀學子訪談及海洋知識競賽活動
    8月27日、28日,在最後兩天的科學營日程中,中國海洋大學攜手中科院海洋所繼續為營員們帶來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雲端參觀「東方紅3」科考船、「科學號」考察船,海洋大學優秀學生訪談,28日下午,隨著海洋知識競賽的結束,本次2020「雲上科學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海洋科學專題營也圓滿收官。
  • 2017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預防愛滋病知識競賽答題入口官網
    大賽名稱:2017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預防愛滋病知識競賽報名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主辦單位: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友情提示:及格即可獲得優秀榮譽證書!踐行《中國遏制與防治愛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中關於「持續加強重點人群宣傳教育」以及「督促學校落實預防愛滋病專題教育任務,積極發揮學生社團、青年志願者和學生家長的作用,加強學校預防愛滋病和性健康的宣傳教育」等相關文件精神,各單位將聯合舉辦「2017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預防愛滋病知識競賽」。旨在普及宣傳防治愛滋病相關知識,提高大學生抵禦愛滋病的能力,為解決我國嚴峻的愛滋病流行形勢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