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達吽小鎮紅了

2020-12-19 廣西日報

本報記者 廖慶凌 通訊員 韋 哲

達吽小鎮是大化瑤族自治縣規模最大的移民安置點,「達吽」是紅水河壯語音譯。

達吽小鎮以美食為媒,將易地扶貧安置與新型城鎮化、旅遊有機結合,目前已成為河池市最富創意、遊客最多、人氣最旺、就業最方便的安置點。「每天晚上達吽小鎮都會出現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的景象,『夜經濟』日益紅火。僅今年國慶黃金周,安置點就接待遊客10萬人次。」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龍文介紹,目前,該安置點搬遷群眾3206戶1.4萬人,其中貧困戶2231戶1.01萬人,目前已穩定脫貧1601戶7276人。

達吽小鎮真的紅了。

A 最富創意的安置點

近日,全媒體河池採訪行10多名記者剛踏進達吽小鎮,一群身著豔麗瑤族民族服裝的青年男女載歌載舞前來敬酒。「他們都是幸福家園藝術團的成員,一共36人。」大化移民安置局局長陸生善介紹,「他們幾年前分散居住在各鄉鎮的大山深處,如今搬遷到這裡通過就業、創業變成新型市民,他們組建了文藝隊,經常登臺演出也有一筆收入。」

楊龍文坦言,大化為搬遷群眾尋求立命之本、發展之道、致富之舉,找準「長壽門戶 康養大化」這一發展定位,將古江安置區作為大化城區4A級景區的關鍵節點、大化旅遊產業發展與康美美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與基點加以建設。配套建設120棟騎樓,融合布努瑤建築風格、新型城鎮化建設要素,挖掘人文底蘊、銅鼓文化、長壽文化、生態食材、特色美食,建設美食廣場、美食步行街、酒吧街、風情購物街、達吽閣及其他配套基礎設施,促進「產、城、人、文、景」五位一體有機結合,打造中國康養旅遊美食天堂、世界唯一布努瑤特色小鎮。

「達吽小鎮是極具前瞻性的安置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最關鍵的問題是解決群眾搬遷後的生存與發展問題,達吽小鎮建設在這方面考慮得很周到。」今年9月,著名軍旅劇作家劉正軍到大化採風時說。

B 人氣最旺的安置點

「不論是來大化乘船覽勝紅水河百裡畫廊,還是登高俯瞰七百弄山海奇觀,每一批遊客都會來達吽小鎮品味美食、體驗民俗文化,為小鎮的發展帶來生機。」大化達吽小鎮運營中心程卿說。

大化還依託「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中國綠色食材基地」及眾多名宴名菜,以「美景+美食」贏得眾多美食店到小鎮營業。另外,濃鬱的民族文化氣息和獨特的布努瑤族風情如春風撲面,令人神往。

「美景美食各人愛,布努風情引客來。進門要喝三碗酒,友誼之花日月開……」在達吽小鎮唱起山歌跳起舞、端起酒碗敬嘉賓的風情表演頻頻進行。

據了解,從今年7月下旬至今,達吽小鎮美食廣場常常燈光搖曳、舞影婆娑。這是大化旅投公司推出《達吽夜、布努情》民族風情表演常態化的結果,彰顯布努瑤神秘的文化魅力,讓更多遊客了解大化,親近大化。

C 就業最方便的安置點

大化著眼旅遊、美食、健康養生產業發展,在小鎮美食街建設騎樓120棟,在美食廣場周邊安置樓一樓開設商鋪173間,在慢街開設鋪面213間,並實行「免二減一」政策,即免交2年的物業管理費,第3年減半收取物業費,促進搬遷群眾創業就業。目前已有150多家商戶入駐營業,其中搬遷農戶自行創業19家。

江南鄉發瑞村六念屯貧困戶藍富林,因為家鄉自然條件惡劣,家裡貧窮,妻子離家出走。2017年,在幫扶幹部的引導下,藍富林帶著老人和孩子搬遷到古江安置區,住進120平方米的樓房。依託參加培訓掌握的美容美髮技能及政府提供的平臺,他在小鎮開辦「發舞臺」,月收入三四千元。「樓上住宿,樓下營業,孩子讀書也方便,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的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藍富林喜不自禁地說。

與「發舞臺」相隔不遠,是百馬鄉永靖村六七屯搬遷的村民李桂成及妻子開辦的「鑫燦百貨」,由於小鎮人流不斷增多,生意日益紅火,月收入2000多元。

古江社區書記藍麗梅介紹,附近的農民工創業園創業孵化區已有企業53家,搬遷群眾上班坐上幾分鐘電車就可以了。

據統計,古江安置區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共4694人,已經實現就業勞動力3537人。

相關焦點

  • 廣西大化達吽小鎮:易地扶貧搬遷戶參與「夜經濟」
    中國日報9月20日電(記者 張怡)當夜幕降臨,位於廣西大化紅水河邊的達吽小鎮華燈初上。達吽小鎮是大化瑤族自治縣規模最大的移民安置點,「達吽」是紅水河壯語音譯,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位於廣西大化紅水河邊的達吽小鎮圖/中國日報當地居民在夜市賣油餅圖/中國日報達吽小鎮「地攤經濟」圖/中國日報瑤族青年男女帶著遊客跳舞圖/中國日報「夜間經濟」的達吽小鎮圖/中國日報
  • 大化達吽小鎮7月1日將開街(圖)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哲 攝廣西新聞網大化6月25日訊(通訊員 韋哲)走進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彩旗飄揚,洋溢著喜慶的氛圍。「臺灣燒肉粽」等美食店接連掛出亮麗的招牌,不少美食店在緊張地安裝櫃檯裝飾鋪面……7月1日,達吽小鎮將盛大開街。
  • 大化達吽美食小鎮即將投入使用
    10月12日,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美食小鎮施工現場,搬運車、挖掘機、攪拌機來回穿梭聲音不絕於耳,拆除外架、安裝亮化美化、清洗外牆……建築工人在忙碌作業,施工建設如火如荼(如圖)。    該美食小鎮是大化縣30年縣慶重點項目之一,位於大化縣易地扶貧搬遷與城鎮化結合試點工程二期古江安置區西側。
  • 全國30多個民族特色美食將亮相大化達吽美食小鎮
    眾多商家紛紛搶先進駐大化達吽美食小鎮。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哲  攝眾多商家紛紛搶先進駐達大化達吽美食小鎮。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哲  攝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哲  攝廣西新聞網大化3月28日訊(通訊員 韋哲)4月4日,大化瑤族自治縣將在達吽美食小鎮舉行中國民族特色美食大聯展暨大化三月三康養美食文化節等系列活動。「目前已有30多個民族40家全國著名餐飲品牌報名到大化參加中國民族特色美食大聯展等活動。」
  • 廣西大化:打造舌尖下的文旅特色小鎮
    「可是,旅客意猶未盡呀……」7月18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的商圈微信群十分熱鬧,大家欣喜地分享著各自的收穫。7月18日是大化瑤山一年一度的布努瑤祝著節,達吽小鎮舉行系列活動,各種旅遊產品、扶貧農副產品、各式各樣的小吃琳琅滿目,賓客絡繹不絕,生意紅紅火火。節日之外景況如何呢?
  • 河池大化:特色小鎮以美食為媒,打造最富創意安置點
    夜晚的紅水河畔,燈火通明,黑夜沒有熄滅大化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熱鬧的街道上,美食餐飲店裡傳來人們的嬉笑聲,酒吧、KTV一應俱全。老闆在熱情地招呼客人。街道兩旁林立的各種小攤,更是給夜晚添加了一抹繁華的色彩。
  • 大化:文旅復甦,美食之鄉迸發發展新動能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哲 攝熱鬧非凡、人氣旺盛的大化夜市一景。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哲 攝廣西新聞網大化7月30日訊(通訊員 韋哲)「數錢數到手發抖,收攤囉。」「可是,旅客意猶未盡呀……」7月18日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商圈微信群發的帖子,目前不少人還在轉發。
  • 廣西大化: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 助力脫貧"加速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土特產品有七百弄雞、紅水河魚、大化紅皮花生、大化紅皮花生油、旱藕粉、大化北景銀魚、大化火麻油等,「康養福地、美食之鄉」 「北有滿漢全席,南有壯瑤大席」等大化名片逐步打響。7月26日,「來自革命老區的報告——2019年全國網絡媒體廣西行」採訪團來到大化瑤族自治縣奇美水城景區和達吽小鎮,賞大化奇石,覽紅水河旖旎風光。
  • 廣西大學生「大化研學遊」直通車開進大化
    6月30日上午,廣西大學生「大化研學遊直通車」活動啟動儀式在廣西藝術學院、廣西財經學院和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隆重舉行。大化瑤族自治縣地處廣西西北的紅水河中遊,是「紅水河上的明珠」和首府1小時經濟圈中重要的「少數民族首府民族生態衛星城」,發展研學旅遊的條件得天獨厚。大化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巖灘湖光山色景區、紅水河百裡畫廊景區、蓮花山佛教聖地、達吽小鎮等4A級景區。大化還擁有大化、巖灘兩座國家級大型水電站。
  • 全國民族特色美食大聯展在大化舉行(組圖)
    廣西新聞網大化4月5日訊(記者 覃錚 通訊員 韋哲)4月4日,2019年「壯族三月三·大化嘉年華」文化旅遊暨全國民族特色美食大聯展系列活動開幕式在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舉行。來自全國32個民族的82家餐飲品牌企業進行了特色美食集中展示,共築盛大的民族特色美食盛宴。
  • 廣西河池大化瑤族自治縣創新開展旅遊扶貧
    如今,已經建成扶貧養殖場148個,帶動或參與的貧困戶達2900多戶。大化七百弄山羊、白玉薯也相繼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產品」認證。目前全縣已擁有「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達20多個,品牌效應凸顯。
  • 「夜▪大化」大化瑤族自治縣旅遊產品發布會南寧舉辦
    達吽小鎮  中新網廣西新聞9月19日電(林豔華 劉亞剛)「夜▪大化」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旅遊產品發布會19日在南寧市三祺廣場灕江書院舉行,發布會除了對大化資源進行推介外,還針對南寧市民及在邕大學生特別推出「大化輕奢度假兩日遊298套票」和「大化背包客兩日遊199套票」兩款產品。
  • 「夜大化」大化瑤族自治縣旅遊產品發布會
    9月19日下午,大化瑤族自治縣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廣西紅水河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廣西宏泰成集團、南寧戰略營銷策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在南寧市三祺廣場灕江書院舉行了「夜大化」大化瑤族自治縣旅遊產品發布會。本次發布會共有近80家媒體及各大旅行社參加,除了對大化資源進行推介外,針對南寧市民及在邕大學生還特別推出了「大化輕奢度假兩日遊298套票」和「大化背包客兩日遊199套票」兩款產品。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區藉助「食」經濟脫貧
    在號召全縣開展消費扶貧之後,大化縣堅定不移地推動七百弄雞產業壯大發展。如今已經建成七百弄雞扶貧養殖場148個,帶動或參與的貧困戶達2900多戶。七百弄雞為何能夠涅槃?關鍵在堅持品質至上、健康安全的理念。
  •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
    長壽門戶 康養大化  一、基本情況  大化瑤族自治縣成立於1988年10月,由當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河池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以及南寧地區馬山縣的邊緣結合部組成,全縣幅員面積韋榮勁 攝  大化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區位優勢明顯,扼守南寧、百色、河池三市的結合部,公路距廣西首府南寧市僅1小時的車程,同時受到廣西國際旅遊「金三角」環繞輻射,是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目的地和紅水河國際山水生態旅遊帶的聯動發展區。根據區位、資源、歷史、文化、民風等因素,大化的縣情特點可概括為「二地五區七鄉」。
  • 廣西大化打造全域旅遊新一極
    ,深入利用和挖掘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想方設法做活「山、水、食」文章,全力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縣城4A級旅遊景區、達吽美食小鎮、紅水河百裡畫廊、巖灘湖光山色景區……創新的思路和開拓的做法不僅帶動並輻射了紅水河流域旅遊大區域,撬動了旅遊與脫貧致富相結合的大產業,也開啟了大化各民族團結奮進共創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 大化:花甲老人齊登臺 載歌載舞迎重陽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陶釗 攝廣西新聞網大化10月23日訊(通訊員 陶釗 周美豐)10月22日晚,大化瑤族自治縣老幹部局、老體協在達吽小鎮共同舉辦迎重陽聯歡晚會,老同志們用嘹亮的歌聲和曼妙的舞姿歡慶自己的節日。
  • 在廣西大化,吃一天能胖幾斤?
    大化縣因在紅水河上修建水電站而成立,西南山區「高峽出平湖」,天地之間的廣闊水域,盡數成為魚的樂園,而紅水河中的味道,自然也從大化、巖灘電站之間15.6萬畝的水域中生發,散落在紅水河畔的達吽小鎮裡。以紅水河壯語「達吽」命名的達吽小鎮,迎來了乘船覽勝百裡畫廊的遊人,送走了登高俯瞰七百弄山海奇觀的食客,可謂聯結起了整個大化的味覺細胞。
  • 《明日方舟》吽原型是什麼
    在明日方舟手遊中吽原型究竟是什麼呢?在明日方舟手遊中吽的原型相信還有不少玩家好奇的呢!那麼不清楚的話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精英化材料一覽-技能介紹 明日方舟吽原型分析介紹 外文名:Hung 原型: 狛犬(こまいぬ),鎮門石獸隨佛教傳入日本後的本土化產物。
  • 大化文旅產業突破「寒冬」旅遊打卡勝地恢復人氣
    4月29日,大化水岸廊橋景區開園暨大化「夜經濟」重點項目竣工儀式在該縣紅水河遊客服務中心主題雕塑前廣場舉行。圖為活動現場。大化縣委宣傳部 提供大化景觀新地標「水滴」雕塑。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育錦 攝遊客在達吽小鎮網紅打卡地拍照。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覃文軍 攝廣西新聞網大化5月6日訊(通訊員 覃文軍 韋育錦 張廷帝)疫漸消,花已開,夏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