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實驗室
致未來·C-Talk演講大會
第2期:「瘋狂」實驗室
將於2019年9月17日正式亮相
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原始創新的基地
本期邀請了13位在國家基礎研究、
技術開發和科技攻關中承擔重要使命的
國家頂尖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共同分享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話題涉及航空、智慧機器人、新金屬材料、模式識別、可靠性、載人深潛(蛟龍號)、高超聲速、氣候變化 、氫能源、天眼(FAST)
共同探討前沿技術及其在航空領域應用前景
領略新技術之美激發創造靈感
促進跨界融合 引領創新發展
會議內容
主持人:
李東升
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
常務副主任
張志雄
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
新技術探索研究中心主任
《航空大數據,智慧預測未來》
王鵬通用電氣航空集團工程部
中國區總經理
《十的負九次方:航空安全與人為因素》
大型客機人為因素適航審定實驗室
揭裕文中國民用航空
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
副主任
《無盡的前沿:模擬飛行的今生與未來》
民用飛機模擬飛行國家重點實驗室
付琳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ARJ21型號副主任師
C919型號總體總師助理
《工業4.0之利器:複合機器人》
智慧機器人實驗室
曹其新 上海交通大學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所長 教授
《模式識別與智能感知》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劉成林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副所長
《大海星辰,可靠性護航》
可靠性與環境工程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何晶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副教授
《深海鋼鐵俠,「蛟龍」潛深淵》
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劉開周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研究員
《讓每一口呼吸都定量》
氣體氣味綜合檢測企業實驗室
張慶 上海瀚海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創始人 董事長
《鍛鋼鑄鐵,築就飛行的脊梁》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王輝 北京科技大學
副主任 副研究員
《高超聲速飛行氣動實驗平臺》
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韓桂來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氣候變化重塑世界》
季風系統研究中心
魏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副主任 副研究員
《「氫」裝上陣——FC航空混合動力系統探索與實踐》
氫燃料電池系統開發實驗室
韓立勇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公司
動力系統部主任
《放眼深空,對話宇宙》
天眼工程
姜鵬 天眼(FAST)總工程師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博導
嘉賓介紹
王鵬
通用電氣航空集團工程部中國區 總經理
《航空大數據,智慧預測未來》
全面負責通用電氣航空集團在大中國地區工程領域的工作,參與制定和推動集團在中國地區飛機項目、採購、發動機服務和數位化業務的戰略發展。在他的帶領下,GE航空中國工程團隊從零開始,成功建立發動機系統設計團隊,參加ARJ21、C919、AG300和CR929等飛機項目,建立發動機短艙、吊掛、發動機外圍構型設計和分析能力,使得飛機和發動機系統集成能力成為GE航空中國的一個優勢能力;不斷推動中國供應鏈發展,提升地區航空製造能力、並且由機加工向原材料發展和特種工藝能力建設;建立GE中國航空大數據分析能力,制定大數據技術和產品研發的發展戰略,領導中國團隊活躍在航空發動機大數據分析和應用領域的最前沿;王鵬建立GE中國航空服務工程體系,現在GE航空已經在中國建立了航空發動機的全壽命周期研發和支持能力。王鵬先生於 2012年榮獲GE航空全球化貢獻獎,於2014年和2016年兩度獲得GE航空工程部年度優秀獎。
揭裕文
中國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 副主任
《十的負九次方:航空安全與人為因素》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飛機總體氣動設計、性能操穩、試飛及適航審定、人為因素等。現任中國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副主任、中國民航TA600型號合格審定委員會成員和型號合格審查大組組長、C919飛機型號合格審定委員會成員和型號合格審查大組組長。曾在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飛機設計研究所先後擔任飛機設計工程師、副主任、型號副總設計師、專業副總設計師;擔任ARJ21-700飛機試飛性能組副組長;擔任龐巴迪C系列飛機同步認可審查大組組長。多次獲得省部級獎、獲航空重點型號研製個人二等獎、民航中青年技術帶頭人、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
付琳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ARJ21型號副主任師
C919型號總體總師助理
《無盡的前沿:模擬飛行的今生與未來》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用飛機控制律設計及驗證,飛行品質設計及驗證,飛行試驗和飛行模擬試驗、CCAR25部適航取證等。參與研製中國民用飛機ARJ21和C919兩大型號,國內首次按民機適航要求完整走完試飛和適航取證全過程,成功攻克民機失速、最小操縱速度、結冰、大側風等高風險科目試飛中出現的技術難題。付琳女士曾榮獲中國商飛公司頒發的ARJ首飛先進個人二等功榮譽,獲省部級獎項1項,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項,獲中國商飛公司和飛機設計院先進個人、傑出青年英才和科技進步獎若干。
曹其新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所長 教授
《工業4.0之利器:複合機器人》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工業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常委,日本電氣通信大學與宮崎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機器視覺、泛在機器人技術、移動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以及農業機器人研究。相關成果發表了(EI&SCI)論文13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0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項5項;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指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2017和2019年連續三年指導學生分別獲得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恆星杯」畢業設計大賽的金獎和銅獎。
劉成林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副所長
《模式識別與智能感知》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研究興趣包括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文字識別與文檔分析等。在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合著英文專著一本。現任國際刊物Pattern Recognition的副主編,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Int. J.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Cognitive Computation的編委,國內期刊《自動化學報》的副主編。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模式識別專委會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委會主任,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常務理事,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IEEE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學會會士(IAPR Fellow)。。
何晶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副教授
《大海星辰,可靠性護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2012年獲得美國克拉克森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傳感器、結構損傷監測、結構可靠性及完整性評估。2013年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 可靠性與環境工程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2015-2017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土木與機械工程學院做訪問學者。負責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2017年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人才。多次受邀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振動工程會議等知名學府和國際會議上做報告。研究成果被NASA數據中心收錄。
劉開周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研究員
《深海鋼鐵俠,「蛟龍」潛深淵》
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研究興趣包括海洋機器人系統建模與仿真、水下高精度導航、自主控制、系統辨識以及海洋機器人系統的研究與開發,近年來主持和參加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及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在內的多項國家級海洋機器人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申請國家專利30餘項,獲授權專利20項,軟體著作權登記12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1項、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載人深潛英雄」等榮譽稱號。
張慶
上海瀚海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創始人董事長
《讓每一口呼吸都定量》
深耕檢測行業15載,榮獲7項專利,上海市千人培養計劃人選。帶領公司進入全國檢測行業50強,具備國家認可委CNAS、技術監督局CMA、中國船級社CCS以及中國海關CACC資質。並獲得高新技術企業、上海科技企業創新獎、315誠信服務單位、長三角地區創新標杆企業等,2016年成功登陸新三板。檢測領域涵蓋汽車、輪船、航空及航天,已獲得包括中國航天、中車集團、通用、大眾、福特汽車、寶馬等在內的官方認可。
王輝
北京科技大學 副主任 副研究員
《鍛鋼鑄鐵,築就飛行的脊梁》
2010年獲東南大學博士學位,後赴韓國金屬發泡公司(Keon FoamTECK)從事短期技術工作,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熵合金、高性能鋼鐵材料、非晶合金和多孔金屬和泡沫金屬及其複合材料的研究,涉及大尺寸高一致性孔結構泡沫鋁及鋁合金的製備和先進加工方法,泡沫鋼、泡沫鋅、泡沫鎂等多種泡沫和多孔金屬及多孔金屬間化合物等。成果應用於載人航天工程返回艙、新一代高速列車和重要國防裝備等國家關鍵技術領域,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收錄20餘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作邀請報告5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2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
韓桂來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高超聲速飛行氣動實驗平臺》
工學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學術秘書。2001-2005年就讀於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獲得工學學士學位;2005-2010年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0年留所工作,主要從事航空航天領域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力/熱特性、氣動熱防護與熱管理、激波與爆轟物理等方面的研究。
魏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氣候變化重塑世界》
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季風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青促會會員。研究方向為平流層-對流層相互作用、東亞季風和極端氣候事件。負責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俄國際合作、俄烏白國際合作、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國-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合作項目、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多個研究項目,榮獲「學篤風正」獎、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等獎勵。積極參與科普活動,擔任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理事、科教版《科學》課審稿專家及科學顧問等職務。
韓立勇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公司動力系統部 主任
《「氫」裝上陣—FC航空混合動力系統探索與實踐》
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燃料電池系統開發及動力總成,包括混合動力匹配技術、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及控制技術、綜合能量管理技術、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開發及檢測技術等。曾負責/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等多個項目研究,曾獲北京市科技獎、行業協會科技獎等。
姜鵬
天眼(FAST)總工程師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研究員 博導
《放眼深空,對話宇宙》
200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獲得固體力學博士學位。到國家天文臺工作後,被委任為FAST索網子系統負責人,為FAST順利建成解決關鍵技術問題。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201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2016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同年開始擔任FAST調試核心組組長,並被納入到FAST工程經理部;2018年,被任命為FAST總工程師;2019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北京青年五四獎章、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廣西技術發明一等獎,部分技術成果已推廣應用到國內外多項工程。
會議信息
時間:2019年9月17日 周二 9:00-17:00
地點:中國商飛北研中心國合樓1樓報告廳
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英才北一街3號
參會福利
1
幸運觀眾有機會在第十八屆北京航展體驗C919模擬飛行
2
提供午餐
3
提供往返北航班車,僅限北航人員
報名連結
進入下方連結,完成報名
並保留報名二維碼
入場時請向工作人員出示報名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