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江蘇省道德模範、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徐振理的事跡

2020-12-16 中國軍網

第三屆榜樣戰友徵文丨萬水千山尋英烈 一片丹心鑄軍魂

——記江蘇省道德模範、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徐振理的事跡

題記:2020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活動,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舉行,總書記緩步走到序廳,深情地向抗戰英烈敬獻花籃!徐振理看到這一幕, 心情無比激動,感慨萬千,不禁聯想起2015年9月11日,自己把歷時5年挖掘,來自河北省的、寄自江蘇省阜東縣(今濱海縣)的新四軍阜東獨立團郝濟民團長家信捐贈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也是在這個序廳舉行了莊重的捐贈儀式。2016年9月3日,徐振理受邀,專程從家鄉濱海趕到北京參加這封抗戰家信展覽的開幕式。

一、位卑未敢忘己任,蓽路藍縷傳薪火

徐振理是江蘇省道德模範、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

他總說,濱海縣是個小地方。是的,從地圖上看,濱海是江蘇省鹽城市的一個縣。他總說,他是個小人物。是的,他是鄉鎮民政辦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他總說,他做的都是「小事情」。「位卑未敢忘憂國」,就是這樣一個小地方的小人物,幾十年不懈努力,為烈士尋找親人,為烈士英靈尋找安放歸宿,還原了一段段被淹沒的歷史和人物。他做的是一件讓烈士安息,讓親人安心,讓人民心靈安慰的大事,令人感動。

緣於對家鄉紅色熱土的痴愛,淳樸慈善的家風傳承,曾經軍旅生涯的執念,「解甲歸田」數十年來,他信仰在胸,紅色傳情。 濱海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新四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她。徐振理在工作中了解到,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無數先烈的英靈,有許多烈士至今沒有找到親人,而親人又在幾十年不懈努力,苦苦追尋。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讓他自覺地扛起了為烈士尋找親人、傳承鄉野紅色基因的艱巨責任,一幹就是幾十年。

圖為:2015年9月11日,徐振理捐贈新四軍阜東獨立團郝濟民團長家信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隆重舉行,2016年9月3日正式展覽。左一為徐振理。

幾十年中,他走遍了家鄉鄉村田野,考證烈士墓葬;走遍了本地的檔案館、紀念館,查閱史料;聯繫海內外新四軍後人、志願者數百人,交流紅色信息;他還三次走進央視《等著我》節目,為新四軍老戰士找到戰友、找到救命恩人、找到了烈士犧牲地和墓地。

他先後為本縣12位烈士補發證書,有3位仍在辦理之中,為51位烈士找到親人,為121位烈軍殘復人員修建新房300多間,為10位復員軍人遺孀找到證據辦理生活補助,為2位外鄉新四軍老兵補頒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他的《一部〈家史〉揭開日軍濱海燒村暴行》、《新四軍24團創建在天賜場》等重大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共兩黨、八路軍、新四軍抗日史空白,他將挖掘的數百萬抗日史料開辦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紀念館 ,為海內外數萬參觀者義務講解。創辦「鹽城—常州紅色文化傳遞驛站」,應邀到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黨校、中小學校、工廠、農村、黨政機關、部隊等單位宣讀抗戰論文、宣講家鄉抗戰歷史。他的研究論文和挖掘的抗戰文物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江蘇省檔案館、新四軍紀念館等文博、檔案館珍藏展覽。中央、地方、軍隊、海內外主流媒體、學術刋物廣泛報導了他的紅色研究成果和先進事跡。

徐振理跨越千山萬水,為英烈尋找部隊、戰友、家鄉、親人、墓地,一直行進在尋找路上。迄今為止,濱海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 他挖掘的文物7處,其中紅色文物6處。

沒有文憑、沒有職稱、沒有專業崗位,但有一顆火熱執著的心。在部隊,屢獲嘉獎,後因染上B肝,帶病回鄉;到地方,竟遭遇車禍,左腳致殘,雙目重影。多少次案頭熱水成涼茶,多少次灶頭藥罐冒煙竟不知。他憑藉不屈的信念,以一己病殘之驅,耕耘家鄉紅色熱土。他為英烈尋根,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卻竭盡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在紛繁複雜的史料論證和為英烈尋根過程中,沒有一次是點對點的如願完成,他經歷了曲折和艱難,也見證了傳奇,常常是淚水汗水一起往下流!

小地方、小人物、做小事情的徐振理, 雖然年屆花甲,依然「目中有光、胸中有火、腳下有力」,他始終保持一名戰士的衝鋒姿態,無悔地奉獻著生命中的光和熱。

2019年11月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被中國文物基金會授予第十一屆「薪火相傳~紅色基因傳承者」傑出個人榮譽稱號。

他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那些看似枯燥的數字,每一個都是他用炙熱的感情和千辛萬苦換來的,晶瑩剔透,熠熠生輝!

二、耳濡目染 做紅色基因的傳承人

徐振理出生於1961年春天,他出生的房屋是1938年6月侵華日軍火燒後糊牆框重新翻蓋的, 他上小學的徐丹小學也是侵華日軍燒毀重建的,操場上曾經流淌著侵華日軍殺害我同胞的鮮血;他上中學的秉義中學是以抗日烈士戴秉義命名的;他的爺爺是抗戰時期村、鄉財糧員;他的外公是淮海戰役中累死的民工;他母親的嫡親表叔是三烈村之首的抗日烈士孫志登;八路軍、新四軍、家鄉民眾的抗日故事在他稚嫩心田播下紅色種子,他是聽著抗戰故事長大的。

2005年秋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前夕,位於北京市蘆溝橋的抗戰「雕塑園」,邀請駐京百位抗日將軍召開座談會,徐振理的族中爺爺、原海軍政治學院副院長徐平將軍應邀出席。會議期間,老首長們觀摩了抗戰雕塑園內用石鼓銘刻了侵華日軍在戰爭期間犯下的一件件罪狀。徐平將軍聯想到家鄉江蘇省濱海縣天場鎮徐丹村,曾經遭受日軍殺人放火之害。座談會結束後,他老人家就打電話委託徐振理把史實調查核實清楚。

徐振理不負重託,經過9年的調查核實,日寇放火燒徐丹的歷史浮出水面,他都做了詳盡的記載。其中徐振理爺爺徐萬安先生在《家史》裡記錄下這一抗戰歷史。1938年6月17日,駐阜城日本侵略者和漢奸23人開進徐丹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徐振理父親徐邦石當年只有5歲,日軍放火燒毀村莊、學校的時候,他和姐姐、哥哥跟隨母親跑反到外公家,日軍撤退後,第二天早晨,他隨母親冒著餘火餘煙回到已被燒得滿目瘡痍的「家」, 突然被屋頂上餘火未熄的桁條砸中右腿,醫治了半年多,留下了巴掌大的傷疤,直到老人家去世前15天,他才把侵華日軍傷害他77年的傷心事告訴徐振理。

2014年12月13日,在開國中將、八路軍5縱隊2支隊政治部主任、新四軍3師8旅首任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家裡,徐振理〔右1〕與其夫人柏曼卿〔中〕、長子李永平〔右2〕新四軍老房東後人蔣永龍〔左1〕接受新四軍3師8旅老戰士周東葵〔左2.今年97歲〕題字後合影

徐丹鄉親的抗日壯舉,填補了國共兩黨抗日戰爭歷史的空白,把濱海縣人民抗日烽火最早點燃的地方論定在天場鎮徐丹村。2014年1月26日,《揚子晚報》整版報導《一部〈家史〉揭開日軍濱海燒村暴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等300多家門戶網站轉載了這篇文章。

為此,徐振理籌資豎立「雪恥碑」,現已成為鹽城市革命遺址紀念設施、濱海縣文物保護單位。

天場鎮抗日烈士戴秉義,於1940年冬天,和12位戰友犧牲在射陽縣大喇叭口海域,家鄉只有一座紀念碑,1992年,紀念碑損壞嚴重,是他精心維修,至今完好無損,戴秉義烈士紀念碑成為濱海縣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他還幫助戴秉義烈士兒子戴克莊找到爸爸犧牲地, 戴克莊跪在黃海岸邊大喇叭口,74年第一次呼喊「爸爸!」 (《中國軍網》發表他撰寫的《74年一聲『爸爸』》。

新四軍3師8旅首任旅長田守堯、陳洛漣夫婦就在徐振理的家鄉抗戰, 陳洛漣是他爺爺的領導又是鄰居 他記事起就聽著田守堯、陳洛漣的故事進入夢鄉。

1975年清明節, 13周歲的他和老師同學們坐著拖拉機遠行100多華裡,來到阜寧縣蘆蒲鎮「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他找到了田守堯、卻沒有找到陳洛漣,直到2011年才找到了陳洛漣親人!

2014年10月3日,受邀從濱海趕來的徐振理在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給田守堯烈士內弟、陳洛漣烈士弟弟陳學文教授等親人講述英雄夫婦壯烈殉國的壯舉。

2013年,在他的牽引下,田旅長姨侄女董峻新、董玲玲;新四軍3師8旅供給部部長伍瑞卿妻子趙鶴英烈士的侄兒、田旅長義子趙守維一家5人;濱海縣委宣傳部、人武部等志願者,從南京、濱海相約來到贛榆縣抗日山,田守堯、陳洛漣夫婦的雙方從未謀面的親人,在抗日山相認、相識。當大家向田守堯、陳洛漣、趙鶴英等烈士敬獻花圈時,突然天降大雨,鞠躬行禮只能在雨中進行,禮畢後, 紀念館領導帶領他們到史料陳列館,參觀約40分鐘步出史料陳列館,晴空萬裡,陽光普照,紀念館領導說:「我們接待過海內外很多掃墓的賓客,從來沒有發生這樣奇特的天文氣象,是老徐為這次活動操心勞累的深情感動了上天,上天以雨作淚和你們共同祭奠你們的親人!」

三、鍥而不捨,為犧牲在家鄉紅色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尋找親人和歸宿

1983年3月,徐振理退伍回鄉做民政工作,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辦理烈士換、補證,他為9名有爭議的天場籍烈士補發了證書。一個是潘吉岡村民兵中隊長潘其龍,在1943年清明節深夜,被偽軍抓捕並打斷兩根肋骨,寧死不屈。家人用80斛小麥贖回了奄奄一息的潘其龍,但因傷勢過重犧牲。徐振理走訪調查了當年一起被捕的親歷者,大家一致證實,潘其龍頂住敵人嚴刑拷打,沒有出賣同志,導致他犧牲的直接原因是偽軍毒打,徐振理據此為潘其龍補發了烈士證明書。

2015年9月11日上午,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上演了感人的一幕。新四軍阜東獨立團郝濟民團長家信捐贈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郝濟民烈士的外甥、河北省的仝建軍先生,向中國抗戰館捐贈了1945年郝濟民從鹽阜抗日根據地阜東縣寫給父母的家書。促成此次捐贈的人就是徐振理。郝濟民烈士是河北省正定縣北孫村人,1936年參軍,曾經在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參加平型關大戰,後隨八路軍5縱隊司令員黃克誠開赴蘇北鹽阜區。在1942年至1945年期間,他曾4次給家中父母寫信,信分別是從原阜寧縣東坎鎮(今濱海縣)華峰商痁、阜東商店、益三寶號、益三商店寄給家人。1945年後和家中失去聯繫,一直尋找無果。直到2015年3月,郝濟民烈士外甥仝建軍先生等10位親友首次從河北省來到蘇北尋找親人,在徐振理的幫助下才有結果。家鄉烈士陵園、文博單位一直跟蹤徵集烈士的4個信封和3封信,烈士親人捨不得捐贈。經徐振理動之以情的提議,烈士親友一致同意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捐贈郝濟民烈士家信1封,2016年9月3日正式展覽。

天場鎮天溝村無名烈士合葬墓無名、無碑、無人看護。鎮裡計劃為烈士修墓、立碑。鎮裡委派他調查史實、擬撰碑文,他先在烈士墓周邊村莊調查,然後到縣有關部門、阜寧縣黨史、民政、烈士陵園等單位查閱史料,認定,是1945年4月24日─26日,在阜寧戰役中犧牲的新四軍三師八旅29名無名烈士,徐振理在碑文深情寫下「您的名字無人知曉,您的業績永留人間。」現已成為鹽城市革命遺址紀念設施、濱海縣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4月5日,左腳車禍致殘85天的徐振理,拄著雙拐在自己創辦的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紀念館為曾經在天場抗戰的新四軍3師8旅、今陸軍某旅官兵講解。

迄今為止,濱海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 經徐振理挖掘的就有7處,其中列為紅色文物6處。

2012年3月25日,曾經在天賜場抗戰、在天賜場結婚的新四軍3師8旅首任政委、開國中將吳信泉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主辦單位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安排他在主席臺就座並代表鹽阜鄉親作大會發言。吳將軍家人向他籤名贈送了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吳信泉畫傳》,在畫傳中他找到了一張照片中有8旅首任旅長田守堯和吳信泉,而畫傳沒有注釋田守堯在照片中位置,黨史、軍史專家、畫傳編著者、吳信泉三子吳皖平對他說:「《吳信泉畫傳》編著完成後,我們全家有一個遺憾,田守堯叔叔和我父親作為新四軍3師8旅首任旅長、政委,竟然沒有在一起的照片,是你幫助我們全家完成了這個心願,不僅找到了田叔叔和父親在一起的照片,還作了補正,我們全家感激你!」2015年10月8日,他考證1940年8月,八路軍5縱隊14位將領合影中,作者把吳信泉誤釋為張天雲,為此,他把這張照片發給吳皖平。10月9日,吳皖平發給他信息「這張照片從未見過,真是太珍貴了!不知出自何處?後排左4不是張天雲,而是吳信泉。其他人有待仔細考證辨認。看來你總是會創造奇蹟啊!這次給你記特等功!」這張14位將領合影中同時有八路軍5縱隊2支隊(皖南事變後改編為新四軍3師8旅)司令員田守堯、政委吳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副司令員常玉清,是目前為止發現的8旅4位首長唯一一張合影。2019年3月, 《吳信泉畫傳》第二次印刷,在第40頁增補了這張照片。

2012年3月25日,曾經在濱海抗戰的八路軍5縱隊2支隊政委、新四軍3師8旅首任政委、開國中將吳信泉將軍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徐振理髮言

徐振理在研讀新四軍3師8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敵工科劉能毅、敵工訓練班女學員李春華、供給部科長解舜臣史料時發現,他們四人有一個共同的經歷——新四軍3師8旅辛蕩敵工訓練班,於是,他於2013年2月底專程到鎮江,拜訪解舜臣烈士遺腹子解抗。2013年4月20日,應徐振理之約,90歲高齡的新四軍女戰士李春華從北京、解抗一家從鎮江來到濱海,當解抗把當年蘇北區黨委〔新四軍3師黨委兼〕敵工部負責人高原、王央公代表組織寫給烈士遺屬一封慰唁信的原件呈奉李春華審閱時,李春華對證遺物,認定解舜臣是8旅辛蕩敵工訓練班同班同學,72年抗日戰友陰陽兩隔重相認, 現在慰唁信刻錄於濱海縣烈士陵園。

2014年12月12日,他在北京終於找到了給解舜臣烈士親人書寫慰問信的王央公兒子王東建。2017年11月3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了這封慰問信, 解抗和王東建在慰微信前留影。2019年4月14日,新四軍3師8旅敵工科長滕杲女兒滕東山和丈夫郝建平從深圳、北京、轉道連雲港到達濱海,尋訪滕杲戰鬥足跡辛蕩村新四軍第3師第8旅敵工訓練班遺址、新四軍第3師第8旅旅部遺址、新四軍第3師第8旅紀念館、新四軍第3師第8旅情報機構——阜東商店、解舜臣殉國地。滕杲就是解舜臣的戰友,慰問信就是滕杲傳遞的,在徐振理的引薦下, 滕東山和丈夫郝建平專程到鎮江和解抗一家會面。

2017年4月3日,《新華日報》發表《建湖籍烈士蔡學良,忠骨棲何處?》發出徐振理3年尋找的呼喚。在建湖、漣水、阜寧、濱海四縣誌願者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5月17日, 《新華日報》發表《蔡學良烈士生卒地找到了!》。

2018年4月3日上午,徐振理策劃的新四軍王育才烈士命名的王育才中隊成立。在王育才中隊命名儀式上,王育才烈士生前部隊——新四軍第3師第8旅第24團、現在的陸軍31695部隊代表周士慶副連長為「王育才中隊」授旗。

2018年9月3日,徐振理策劃的濱海抗戰老兵聯誼會暨濱海康達醫院抗戰老兵醫療兜底零付費啟動儀式舉行。

2018年9月29日,徐振理策劃的濱海縣人民檢察院和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籤署關於共同做好英雄烈士保護協作意見,並召開新聞發布會。

2019年5月30日,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實驗小學,徐振理和該校創辦的「鹽城—常州紅色文化傳遞驛站」成立儀式上,徐振理孫子徐少童向爺爺敬獻紅領巾。

2018年11月,為濱海縣樊集3座烈士墓考證確認15位中4位烈士姓名:白銀山連長、楊德海連長、徐法道副連長、劉玉龍副教導員,其餘11位烈士姓名有待考證中。為15位3座烈士墓撰寫碑文,豎立墓碑。2019年4月5日,《揚子晚報》「2800多村民為11位烈士找名字,村裡幾代人為烈士守墓守了76年」。

2019年5月30日,在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實驗小學成立「鹽城—常州紅色文化傳遞驛站」,6月17日《學習強國》作了報導。

幾十年中,這樣的事例多的不勝枚舉

四、為尋找烈士後人,三上央視「等著我」

2019年7月21日20時,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等著我」節目中首播《耄耋老人七十六載尋找英雄父親遺骸》,幫助老人全家6代人完成76年心願的是徐振理。

2019年6月21日,徐振理到廣西忻城馬泗烈士陵園考證濱海籍新四軍老戰士辛立珍烈士犧牲地和墓地。2019年7月21日,央視《等著我》首播「從牙牙學語到耄耋老人,76年他仍在等父親回家!」。

當年4月底, 他接到本縣新四軍後人79歲辛道香和77歲辛道鳳兄妹尋找父親辛立珍烈士犧牲地、墓地的請求。接到尋親請求後,他首先翻閱了相關資料,了解到辛立珍1943年12月在家鄉阜東(今濱海)參加新四軍,先後由蘇北輾轉東北、天津等地作戰,一直打到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曾經榮立戰時大功一次,建國後在廣西剿匪。隨後他聯繫到了廣西、北京等地誌願者和辛立珍烈士生前部隊廣泛徵集、考證史料,同時發現烈士證和眾多資料上的辛立珍烈士家鄉地址、姓名等18處信息有錯誤,在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組的指導下, 他和全國多地誌願者以及新四軍烈士、將士後代緊密合作,終於找到在廣西忻城縣馬泗鄉椅子山上,一塊由「115師司令部、政治部」1950年7月20日豎立的墓碑上,記載著344團3營考洞剿匪戰鬥12位烈士們的英名,辛立珍的名字鐫刻在第一列第一位、部隊番號、戰鬥日期、戰鬥名稱、犧牲戰友、匪首姓名和濱海烈士史料、忻城烈士史料、生前部隊史料,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辛立珍烈士犧牲地廣西忻城縣大塘鎮新村村考洞屯羅慶彰家老宅、安葬地忻城縣馬泗鄉烈士陵園。6月21日, 徐振理和烈士3位親人由北京飛抵廣西,來到辛立珍烈士犧牲地、墓地, 辛道香老人雙手捧起一抔墓土,小心翼翼的放入紅布,79年來第一聲呼喚:「爸爸!跟我們回家!」

2017年4月16日,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等著我》播出《在我命懸一線之時,一位孕婦從刺刀下救我性命》,濱海縣87歲的新四軍老戰士王飛吼,尋找自己13歲時作為兒童團長, 在書寫抗戰標語時,遭遇日軍的襲擊,生死攸關之際,素不相識的孕婦「劉嫂子」救了他,據說「劉嫂子」生下孩子後含恨而死,他要尋找救命恩人的後人。在《等著我》 節目中, 王飛吼不僅找到「劉嫂子」後人,還在鎮江市找到20年前去世的「劉嫂子」。5月4日,中央電視臺再一次派出團隊前來採訪,5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以「日軍刺刀下被救74年苦尋恩人:恩人已離世老人尋找恩人子女」為題做了跟蹤報導。11月23日,央視《夕陽紅》播出《離家的母親》,幫助王飛吼老人完成心願的還是徐振理。

2017年2月23日,央視《等著我》主持人舒東、導演高莉莉和徐振理在濱海採訪劉嫂子在日軍刺刀下勇救抗戰少年王飛吼的故事4月16日,央視一套黃金檔《等著我》首播徐振理、王禮生挖掘的「在我命懸一線之時,一位孕婦從刺刀下救我性命」央視第二、第三次派記者前來採訪, 5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 11月23日,央視《夕陽紅》連續報導。

其實,早在2014年12月16日,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等著我》播出《戰友朱子龍送的神奇照片成為一生的護身符》, 91歲的南京阜寧籍新四軍老戰士王博夫給主持人倪萍老師拿出18人殘損老照片,並說這是他的護身符。原來,這張照片是新四軍3師8旅和22團、23團、24團四支宣傳隊,於1941年5月,在江蘇省阜寧縣二區辛蕩村舉行「五卅」預賽大會拍攝的,幾年後,他的戰友朱子龍無意中在一個老鄉家中撿到的,看到上面有王博夫後就轉送給他。73年後,這張18人殘損老照片被他考證為85人大合影,贈送照片的朱子龍子女在《等著我》 節目中與王博夫父女喜泣相擁,幫助王博夫老人完成心願的就是徐振理。

央視《等著我》 播放王博夫節目後, 新四軍3師8旅23團政治處主任陳志方小女兒陳越秀,從北京委託徐振理尋找她爸爸媽媽的老戰友韓兆軒和子女,陳越秀提供的線索是:第一、韓兆軒叔叔工作單位好象是徐州礦務局;第二、爸爸媽媽健在時他經常來我家作客;第三、韓兆軒女兒韓魯娜在新華社工作,徐振理查找沒有結果。

2015年1月,徐振理繼續尋找韓兆軒信息,發現韓兆軒曾經是江蘇省三河閘管理處領導,徐振理立即打電話給新四軍後人、原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戴元峰同志,請他在江蘇省水利系統尋找韓兆軒信息,經戴元峰同志查證,得知韓兆軒老首長已去世,他幫助找到在揚州的韓兆軒兒子韓建淮同志,2月15日,戴元峰同志轉告徐振理韓建淮電話號碼,徐振理立即打電話給韓建淮同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說「父親韓兆軒,祖籍河南省濮陽縣,1937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秋轉戰蘇北,曾任新四軍3師8旅23團政治處主任陳志方警衛員、23團警衛班長、後任8旅警衛隊長跟隨張愛萍、李雪三等8旅首長,在蘇北抗戰5年,建國後與張愛萍、李雪三、陳志方家常有往來,父親生病期間,張愛萍將軍關懷備至,父親去世後,張愛萍將軍為父親題寫墓志銘。二姐韓魯娜確實在新華社巴黎分社工作。至於這張85人合影照片一直沒有聽說過,我們家更沒有這張照片。」得到確切信息後,徐振理當即通知在揚州工作的新四軍3師8旅24團陶河團部房東蔣光鼎次子蔣永龍同志,當天中午,蔣永龍帶著85人大合影來到韓建淮家中,交流新四軍史料,暢敘八路軍、新四軍與鹽阜老區的魚水情誼。

遠在法國的韓魯娜,聽到父親在鹽阜區神奇照片的故事,非常感動,4月,她回國探親,22日來到揚州的韓魯娜,在徐振理的聯繫下,與北京的陳越秀通上電話,這對離別20多年的老姐妹又在電話裡見了面,這也更加激發韓魯娜追尋父輩抗日足跡的強烈願望,在弟弟建淮、妹妹建華和蔣永龍同志陪同下於4月28日來到濱海,他們先後來到「新四軍3師8旅抗戰紀念館」、新四軍3師8旅天場旅部、新四軍3師8旅24團陶河團部、1941年8旅「五卅」預賽大會85人合影的辛蕩村等地尋找父輩抗戰足跡。

2015年5月23日,開國中將吳信泉長子、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吳皖湘在父母親結婚地—江蘇省阜寧縣天賜場〔今濱海縣天場鎮天場村〕取土,徐振理陪同。

在天場鎮,韓魯娜、韓建淮姐弟接受徐振理贈送的1941年5月新四軍3師8旅「五卅」預賽大會85人合影照片和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出版《新四軍重建軍部以後》一書中韓兆軒撰寫的《陳家港戰鬥追記》影印件等抗戰史料。

在「新四軍3師8旅抗戰紀念館」,徐振理告訴韓魯娜二姐,85人大合影中,8旅宣傳隊隊長王曉雲的遠在荷蘭的兒子王阜鎮和在石家莊的兒子王阜村, 於昨天晚上共同確認父親王曉雲在照片中的位置,韓魯娜和王阜村通了電話, 王阜村說:「我們家和鹽阜區有著莫大情緣,父母親為了紀念他們在鹽阜區的五年抗戰生涯,為我們兄弟起名字時,名字中都帶一個『阜』字,通過央視《等著我》,我們這些鐵軍後代又建立了聯繫,我相信,通過徐振理和我們的努力尋找,85人大合影中還會有更多的人物被確認,我們這些新四軍子孫後代還會不斷的從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前往鹽阜區、前往濱海尋根、尋源、尋『家鄉』。」

2015年9月,王阜鎮從荷蘭專程回國, 8日下午, 王阜鎮和王阜鄉、王阜村三兄弟,自駕汽車專程從石家莊來到天場,請徐振理帶著他們重走父母抗戰路。

2014年6月7日,南京阜寧籍新四軍老戰士、曾經在天場抗戰的王博夫率領四代17口人從新加坡、南京、揚州、鹽城、阜寧等地前來尋根。當年12月16日,央視《等著我》首播徐振理為他挖掘的《戰友朱子龍送的神奇照片成為一生護身符》

2019年5月29日,新四軍3師8旅23團政治處主任陳志方、宣傳隊長王靜的女兒陳越秀和先生邱五元,夫妻駕駛汽車從北京來到鹽阜尋根,在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紀念館85人大合影前仔細查看父母親和大姐陳小徵的影像,久久不願離去。

五、創辦展館,紅色基因傳四方

徐振理用挖掘的幾百萬抗戰史料精品,建成「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紀念館」, 經過一年半的布展,於2014年底對外開放,6年來義務為海內外數萬觀眾講解。

今年100歲的揚州大學濱海籍八路軍、新四軍女戰士周潔學曾兩次參觀紀念館, 之後又帶領35多名離退休老黨員來館舉行了主題「訪濱海抗日根據地、憶阜東戰友生死情」的「最佳黨日活動」。他撰寫《95歲抗戰女兵回鄉尋戰友》,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2016年唯一「史料一等獎」。

2018年10月16日,開國大將、新四軍3師師長黃克誠兒子黃熙率領3師後代56人前來參觀,多位新四軍後人在父母史料展品前泣不成聲一步三回頭!

天南地北的新四軍老部隊、新四軍將士、親屬、烈士的後人們,因為有他的牽線搭橋,建立了聯繫,有的新四軍老戰士不顧耄耋年歲,甚至百歲,遠行數千裡到鹽阜、到天場尋找自己或父母抗戰足跡。為了摸清新四軍在家鄉的紅色脈絡,他跑遍大半個中國,信息延展到海內外,印證眾多抗日將士與鹽阜老區、與天場的深厚情緣。

2018年10月16日,徐振理〔中〕策劃新四軍3師老戰士欒毅華〔今年96歲〕和開國大將、新四軍3師師長黃克誠之子黃煦在濱海縣會面。

因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徐振理被聘任為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研究所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獲得鹽城市雙擁工作先進個人、首屆「鹽城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當選江蘇省口述史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會員。獲評「江蘇好人」、首屆、第二屆江蘇省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授予江蘇省道德模範。

編者按

江蘇省道德模範、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徐振理,雖然年屆花甲,依然「目中有光、胸中有火、腳下有力」,他始終保持一名戰士的衝鋒姿態,無悔地奉獻著生命中的光和熱,傳承紅色基因。因為八路軍、新四軍、家鄉民眾的抗日故事在他稚嫩心田播下紅色種子,耳濡目染 他要做紅色基因的傳承人。他鍥而不捨,為犧牲在家鄉紅色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尋找親人和歸宿。為尋找烈士後人,三上央視「等著我」。為了摸清新四軍在家鄉的紅色脈絡,他跑遍大半個中國,信息延展到海內外,印證眾多抗日將士與鹽阜老區、與天場的深厚情緣。他創辦「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紀念館」展館,使紅色基因傳遍四方。因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徐振理被聘任為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研究所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獲得鹽城市雙擁工作先進個人、首屆「鹽城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當選江蘇省口述史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會員。獲評「江蘇好人」、首屆、第二屆江蘇省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授予江蘇省道德模範。作者基於對紅色傳承人的無比敬仰,不辭辛勞,撰寫長達上萬字的生動文章,用詳實的材料佐證,為我們樹立了又一位榜樣戰友。戰友的事跡感人,作者的真誠和傾心挖掘更加令人敬佩。

——弦歌悠揚

作者簡介

柴英,現任銀河悅讀網總編輯。軍隊退休幹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海澱作協會員。1974年插隊,1976年入伍,在空軍服役三十年,榮立三等功3次。愛好文學,堅持業餘文學創作和新聞報導,文字見諸於《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空軍報》等軍事報刊、收錄《寫在彩虹上的報告》、《小小說選編》、《那時的軍營那時的我》、《綻放的軍花》等多種書籍,出版個人文集《愛美的女兵》一部。

相關焦點

  • 來賓市2020年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事跡
    來賓市2020年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事跡 2020-12-14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全國道德模範林秀貞事跡,培訓志願者
    衡水市愛心志願者協會經市民政局審批,正式成立於2016年6月2日,協會在名譽會長林秀貞、會長王明晨的帶領下,以「自願為社會服務」為宗旨,力所能及去幫助身邊的孤老、殘疾、貧困家庭等需要幫助的人,舉微博之力為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做一份貢獻。
  • ...的遺願,勇鬥歹徒身中數刀...這幾位道德模範用他們的事跡感動廣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庭銘 文/圖)11月25日下午,第六屆四川省道德模範事跡巡講報告會(廣元站)在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成都市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傅豔、川煤集團芙蓉公司敘永煤礦黨群工作部副部長龔志敏、德陽市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團長劉春香、廣元市城郊中學老師李博厚等4位道德模範走上前臺,向廣元市部分市直機關黨員幹部代表、市教育系統師生代表、川煤集團廣旺公司職工代表、志願服務者代表共計800餘人講述了各自的動人故事,獲得臺下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 哈爾濱市開展道德模範事跡巡講、「故事會」巡演活動
    10月27日,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哈爾濱廣播電視臺、市文聯組織召開的「德耀中華」哈爾濱市道德模範事跡巡講、「故事會」巡演活動(進機關)在工人文化宮啟動。本次巡講巡演活動首場走進機關,在機關中廣泛開展道德模範事跡宣傳和「傳幫帶」系列活動,通過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促進機關文明建設和城市文明的進步,讓模範的事跡成為鼓舞人們奮力前行的旗幟。
  • 扎魯特旗中小學學習「第四屆道德模範」先進事跡
    道德模範是時代的道德標杆,引領著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導向。為弘揚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質,更好地發揮道德模範引領作用,加強全旗各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
  • 向道德模範致敬 株洲舉行道德模範頒獎典禮
    按照從嚴把關、優中選優的原則,經過群眾推薦、材料審核、徵求意見、群眾點讚評議、評委投票、社會公示、市文明委審定等評選程序,市文明委決定,授予黃詩燕等10名同志株洲市第六屆道德模範榮譽稱號,授予顏珍紅等10名同志株洲市第六屆道德模範提名獎。頒獎典禮現場。
  • 唐山工人醫院開展道德模範人物先進事跡宣講活動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劉天培 靳春萍)近日,唐山工人醫院依託道德講堂活動舉了「喜迎十九大愛崗敬業做貢獻」道德模範人選先進事跡宣講活動。  道德講堂上大家一起觀看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獲得者之一--「除夕守夜人」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盧海的事跡視頻,並由醫院醫技藥學黨支部的劉璐同志宣講了醫院推薦的唐山市第六屆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CT室主任李欣同志的先進事跡。
  • 中科護聯攜手北京新四軍研究會,開啟居家護理新徵程
    10月16日,北京中科護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與北京新四軍研究會 「敬老服務,守護健康」的籤約儀式在北京順利舉行。中科護聯CEO華佳,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張曉龍會長、顧問劉華蘇及常務副會長王小戩、秘書長楊抗美等革命前輩們參加了籤約儀式,這也是中科護聯在重陽節前為敬老、愛老服務做出的一份努力!
  • 鎮江市領導走訪慰問道德模範典型
    春節來臨之際,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曹當凌、市政府副秘書長朱金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顧小俊一行,帶著市委、市政府的濃濃關懷,走訪慰問了江蘇省道德模範 、「江蘇好人」、「鎮江好人」、鎮江大愛之星的代表家庭
  • 【臥龍區道德模範事跡展播】(3)助人為樂模範張文祥
    助人為樂模範張文祥成為一名傳播文明交通的「金牌講師」,榮登2018年度「河南好人榜」;2018年,被評為南陽市優秀志願者;2019年,被評為南陽市模範志願者、河南省優秀志願者。原標題:《【臥龍區道德模範事跡展播】(3)助人為樂模範張文祥》閱讀原文
  • ...背後是不平凡的堅持和勇毅」——全國道德模範感受本屆候選人事跡
    原標題:「那些平凡的名字背後是不平凡的堅持和勇毅」——全國道德模範感受本屆候選人事跡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陳懷祥 毛振華 張東波 王國銀 王妤) 「那些平凡的名字背後是不平凡的堅持和勇毅」——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的先進事跡感動著社會各界,前三屆評選出的全國道德模範李素芝、孔祥瑞、莊仕華、王文珍也說出了他們心中的感受
  • 第五屆「長沙市道德模範」先進事跡:他們見義勇為、助人為樂
    榜樣力量,道德標杆。近年來,長沙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湧現出一批事跡突出、品德高尚、群眾認可度高、示範引領作用大的先進人物,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樹立了道德標杆。日前,長沙14人獲得第五屆「長沙市道德模範」稱號,長沙發布將陸續推出他們的優秀事跡。
  • 宜賓市第六屆道德模範事跡巡講報告會走進興文||今日快報
    宜賓市第六屆道德模範事跡巡講報告會走進興文||今日快報 2020-07-08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湖北武警醫院官兵學習全國道德模範王爭豔事跡
    「全國道德模範」王爭豔作報告。 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人民武警報》報導(張光安、王雲可、謝定安)12月29日下午,武警湖北總隊邀請「全國道德模範」王爭豔到醫院作先進事跡報告,激勵廣大醫護人員事業心和責任感。  王爭豔同志是武漢市江岸區後湖街金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中共黨員,今年10月被評為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走進鮑山街道曲家莊村
    12月15日晚,第7屆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小分隊基層巡演走進鮑山街道曲家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舞臺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曲藝名家們用多種多樣的曲藝形式,飽含深情的表演,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生動再現了全國道德模範們的善行義舉,傳遞了道德模範的榜樣力量。
  • 「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事跡引社會強烈反響
    本報訊 日前,2013年度 「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事跡經各媒體報導後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她表示,受到道德模範的激勵,她會忘掉委屈,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熱情,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在道德模範中,許多簡單樸實的話語讓人記憶深刻。於正才老人說:「人落水了,碰到就得救。」這句話一直在浮山新區居民王賽賽心中響起。她說:「這句話讓我們意識到英雄壯舉並非一時衝動,而是長期的社會養成。
  • 學習道德模範 傳遞正能量
    南昌新聞網訊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一步在轄區居民中宣傳、學習道德模範先進事跡,近日,銀湖管理處金沙社區開展了道德好人和身邊好人事跡巡展主題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前來參觀的居民熱情高漲、絡繹不絕。
  • 我縣舉行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暨第六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
    12月17日上午,我縣隆重舉行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暨第六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4名先進人物講述親身經歷,11名道德模範接受表彰。縣領導李鎮江、彭方建、熊檢華、周義軍、李愛佳、宋華、張亞玲、餘建新、甘文偉出席。從單位到家只有26分鐘車程,而這對曾任新泉鎮黨委書記的曾維光而言,這26分鐘是絕不能被耽誤的時間,他以《回家的路有多遠》為題,為大家講述了一位基層公務員的心路歷程。
  • 【道德模範故事匯】助人為樂:王強——2020年橋西區道德模範基層...
    【道德模範故事匯】助人為樂:王強——2020年橋西區道德模範基層宣講雲展播 2020-07-01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跡簡介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公告       現將湖北省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予以公示,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公示期一周。對候選人的意見,請於2017年6月29日前通過電話、郵寄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