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帶娃其實也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能,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就是養個孩子嘛,以前一個人帶三四個孩子,不也都好好長大了?
但事實上,這真不是簡單的事,一個不慎可能會給寶寶造成傷害,比如身體的隱性傷害,或是心理上的不足。
你知道嗎?對很多新手父母來說,連給寶寶洗澡都手忙腳亂,錯誤頻出。
在《新生日記2》中,陳小春說錯過了大兒子的幼年很遺憾,想好好照顧二寶,於是在現場,做了由應採兒提出的「奶爸測試」,模擬給娃洗澡。
沒想到錯誤頻出,應採兒一臉嫌棄,場面著實辣眼睛。
在節目中看起來只是一場鬧劇,但在生活中如果給寶寶洗澡,千萬不要疏忽了這些小細節。
其實,這門學問還真有很多父母不懂,易犯的錯誤要避開。
比如第一步,給寶寶洗澡前的準備就很不充分,客觀上增加了洗澡過程中受涼的概率。
一.室溫準備
小寶寶的身體自我體溫調節能力較弱,因此洗澡前一定要先把洗浴間的室溫調節好,在26度左右為佳。
如果洗浴間的採暖用的是浴霸,建議室溫升上來後就關閉,以免過強的光線刺激寶寶的眼睛。
二.物品準備
1、浴盆:
選擇專為嬰兒設計的,能為家長省不少力氣,在安全設計方面也很有保障。
2、水溫計:
有些浴盆自帶此類功能,但效果不如水溫計來得直觀。新生兒的皮膚細嫩,水溫太燙會傷到皮膚,因此保持在37-39度較為合適。
建議一邊加水一邊緩緩攪動,觀察溫度計上的刻度變化,也可以用手腕內側的皮膚感受,以水溫稍有點熱度但不燙手為最適宜。
3、洗護用品:
新生兒的頭屑不多,用洗髮沐浴二合一的沐浴露就行,但一定要注意選性質溫和的,以免損傷皮膚。
此外,一次不要擠太多,也不需要每次都用,每隔兩三天用一次就行。
陳小春在節目上擠得就太多了,不容易洗乾淨,很麻煩,小寶寶也可能因洗澡時間太長而哭鬧。
按摩油(嬰兒撫觸油)和潤膚乳,二者彼此間不能互相替代。
如果寶寶每次洗完澡後都有按摩撫觸,皮膚也不是很乾燥的話,潤膚乳就可以省下了,因為寶寶身上有一層天然的皮脂,能保護皮膚。
如果寶寶的皮膚較幹,就用潤膚乳在乾燥的部位塗上一些。護臀霜也要準備好,保護小屁屁不紅、不起疹子。
寶寶的各類洗護清潔用品,一定要選擇不含香精的,以免刺激皮膚。
4、浴巾:
在寶寶洗好出來前,就要將浴巾在床上或尿布臺上鋪好,可儘快穿上,避免著涼。
浴巾要用柔軟吸水的純棉材質,讓寶寶的皮膚感覺舒服。
5、75%酒精:
新生兒的臍帶還沒脫落,洗完澡後要用酒精消個毒。
三.洗澡手法
陳小春在奶爸測試中的表現就太過粗魯了,動作也很生硬,他直接用紗布順著假娃娃的頭、眼及臉部依次擦洗。
也幸好這只是個假娃娃,否則很容易讓水流入眼睛和耳朵裡。
標準的手法應該是先洗頭髮,洗完擦乾;再洗臉,也是洗完擦乾;最後是脫衣清洗身體。洗身體時要先洗前面,再洗後面,注意腋下、脖頸及腿縫、小屁屁等易藏灰塵的部位。
最後洗好抱起時,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脖子以及腰背部,手一定要穩。因為小孩子的身體太過柔軟,脊柱發育還不完全,所以多小心都不為過。
1、全程保暖
從洗前的脫衣服開始,一直到洗完澡後的穿衣服,全程都需注意給寶寶保暖。前文說到了室溫和水溫,因此現在來說說具體的細節保暖問題。
首先脫衣服的動作要快,脫完後迅速將寶寶放入浴盆,以免拖的時間太久使其著了涼。陳小春在奶爸測試中的動作就不標準,這樣的操作會使孩子著涼。
然後洗澡的時間也不要太久,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否則寶寶會很累,也易受涼生病。
最後是洗完時把寶寶抱出浴盆後,第一時間用浴巾包裹住並擦乾水分,現在溫度低了更要注意。
2、洗澡頻率
有的家長不敢給寶寶洗澡,乾脆就不洗了;也有的每天都給寶寶洗澡,有的還一天洗兩次。
這兩種都屬於極端情況,對寶寶來說並不好,家長應根據天氣及寶寶的活動頻率、健康狀況,調整洗澡頻率。
比如臍帶未脫落前,兩三天洗一次即可,平時建議擦洗。
但如果天氣火熱,寶寶出汗較多,也可以每天洗,注意好保暖及用上專門的臍帶部防水貼就可以。
冬季較冷,每周洗一兩次就可以。但要是寶寶活動量大,室內溫度又能控制得較好,那麼每天洗也沒問題。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