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者盡吾心

2020-12-17 清華大學新聞網

 為人師者盡吾心

——記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李國鼎先生

 

  李國鼎先生於194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曾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建系、工物系、工化系和環境系,是我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以及核環境工程領域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學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曾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二、三屆常務理事,北京市政府第三屆政府顧問和原國家環境保護局核環境評價專家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等職。

  責任二字  畢生擔當

  1911年,正值「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李鴻章)之際,一紙「庚子賠款」,清華大學在時局動蕩中應運而生。歷經百年滄桑,滌蕩歲月斑駁,清華大學嬗變為中國頂級學府,「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精神歷久彌新。

  1921年,距離武昌起義打響的第一槍過去10年後,李國鼎先生出生於武昌一戶書香門第,自幼於私塾蒙學,每日清晨,伴隨著「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朗朗書聲,大同之理想逐漸根植於心。李國鼎先生以民生為己任,以責任為擔當,少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復員後返回清華),畢業後作為環境工程教育創始人陶葆楷的助手留校,遂開始一生之學術徵程。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他參與創建了清華大學市政工程、環境工程與核環境工程專業,並見證了環境學科從給水排水施工教研組發展為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環境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學院的歷程。

  幾與清華同齡的李國鼎先生,以及他與清華超過一個甲子的故事,堪稱清華百年的一個縮影,亦是清華之精神的最佳註腳。這正如清華老校長梅貽琦的一句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乃有大師之謂也。」大時代賦予大使命,大使命鑄就大擔當,當國家興亡,民族安危懸於一線,同誕於戰亂顛沛之中的清華大學與李國鼎先生,全然將自身前途繫於祖國需要。

  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在戰火紛飛、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歲月裡,師生休戚與共、艱苦辦學,以名師雲集、水平高、學風好而蜚聲海外,為百廢待興的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創造了「戰時高等教育體制的傑作」,實為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偉大奇蹟。

  如此奇蹟,具化於一身,正是為無數像李國鼎先生般的清華學人所創造。為了響應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李國鼎先生一生曾三易專業。早年為發展國家的給水排水事業,他講授給水排水工程施工課程,下工地,編教材,理論聯繫實際,與學生們同勞同住,教學效果得到一致讚譽。20世紀50年代末,他響應國家大力發展核工業的需要,調任清華大學實驗化工廠負責籌建03教研室,從事放射性和廢水處理的科研與教學。從零開始,他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團結了一批立志獻身於我國核工業「三廢」治理的青年教師、職工和學生,建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實驗室,開設了包括技術基礎課、專業課在內的一系列課程,承擔了國家急需的科研任務,提出了處理低活度放射性廢水的「三段」流程,填補了我國的空白,培養了我國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第一批尖端人才。20世紀80年代初,他為了推動國家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協助陶葆楷先生建立了國家環保局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親自領導了核環境工程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的建設,在清華大學建立了我國唯一的核環境工程博士點。

  曾記否,1914年,梁啓超先生在清華,以「君子」為題做演講,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自此,學校將此八字尊為校訓。李國鼎先生說:「人與人,抑或一代人與一代人是歷史過程,像鏈條般環環相扣,你想走也走不開,想斷也斷不開;又似一場無休止的接力賽,每個人都在固定的跑道上持棒前奔,你的能力強一些,就跑得遠一些,後面的人就快一些。人就是這樣,既是可有可無的,又絕非可有可無的。對我來說,人生之責任感,是我畢生的擔當。」如是淡泊風骨、質樸坦誠,卻獨具泱泱大師之風,李國鼎先生,用自己的一生闡述了清華之精神。

  春風化雨 終生難忘

  清華園大禮堂的草坪前,日晷在風雨中挺立數十載,上面刻著清華校風:「行勝於言」。

  65年的教育生涯中,李國鼎先生始終恪守著身教育人之原則,這同他自幼受到父親李敬如傳統教育的薰陶是分不開的。少年時離家求學,家庭教育似乎漸行漸遠,然而在李先生心中,近代學校的開辦,其實是公共政府承擔了家庭教育的責任,或者說是傳統家庭權力外化的直接表現。因此,對於李國鼎先生而言,每個學生都像是自家的孩子,尤有甚者,比自己的孩子還要盡心盡力。

  魯迅先生曾寫道:「在人生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樂。」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青年人的態度。李國鼎先生對學生的用心莫不如此,亦師亦父。乃至其弟子憶往昔,點點滴滴,潤物細無聲;每念及,溼潤眼底,滋潤心底。

  清華大學現任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是李國鼎先生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文革期間,國內高校只「紅」不「專」,時為試驗化工廠主要負責人的李國鼎先生卻竭盡全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環境。在李國鼎先生的鼓勵下,郝吉明堅定志向繼續深造。有人前來打擾,李國鼎先生就想方設法為他「打掩護」。正因如此,在後來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中,郝吉明以極其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1978年,郝吉明得到了出國深造的機會,需要列印大量的出國申請材料。李先生不顧舊傷,用顫抖的手,在自家的英文打字機上一個字一個字為他敲打所有申請材料。對郝吉明來說,師恩永遠定格在李國鼎先生不辭勞苦地騎著自行車前往他家向他報告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的那一幕,定格在他夜半燈前為學生敲打申請材料的背影中。

  作為李國鼎「文革」後的第一位博士生,中國環境科學院副總工程師宋乾武始終記得,自己的碩士畢業論文、博士畢業論文都是李國鼎先生一遍遍修改的。他的博士論文,李國鼎先生甚至親自動手修改了3遍。80年代,清華大學規定所有論文都要手寫,李國鼎先生則嚴格要求他的學生書寫工整。宋乾武寫不好「β」,李先生就不厭其煩地手把手教他,直到他學會為止。宋乾武讀博期間,因長期從事放射性研究,患上了藥物中毒性肝炎。李國鼎先生多次前往醫院看望他,給他帶補品,還幫他申請勤工助學補助,為他解決了他經濟上的後顧之憂。感動不已的宋乾武發奮圖強,帶病所做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對宋乾武來說,師恩永遠定格在李國鼎先生手把手教他寫下的一個個雋永的「β」,定格在李國鼎先生趕赴醫院探望他時溫暖慈愛的笑容中。

  袁偉波認為自己和李國鼎先生冥冥之中似乎有種緣分。1981年八九月間,清華大學秋季入學時,袁偉波站在人潮中,感覺自己如此平凡,似乎要被這潮水淹沒。就在那天,二號樓旁,一位老者走向他,和藹地問道:「你是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的新生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後,老者熱情地說:「來,我給你介紹一下2號樓。」袁偉波永遠也想不到,一位老者,素昧平生,卻能夠給予他這樣一位初入校門的青澀晚輩如此的關懷,帶著他遊覽校園,悉心講述這裡的歷史,甚至到兩人分開,老者都未透露自己的姓名。袁偉波多方打聽,才得知這位老者就是李國鼎先生。5年之後,袁偉波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李國鼎先生的碩士研究生。後來,袁偉波申請出國留學,卻由於各種程序不流暢,申請暫時卡在一個環節。李國鼎騎著他的破自行車,和袁偉波一起與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交涉。對袁偉波來說,師恩永遠定格在李國鼎先生穿越人潮走向他的那一幕,定格在他風塵僕僕地騎著破自行車趕去交涉的那一幕。

  李國鼎先生說:「鼓勵學生樹立信心超越老師,社會才會有進步,才會有發展。這也是培養學生的終極目標。」而今,耕耘數十載,桃李滿天下,眼見他的孩子們一個個成長成為環境事業的中堅力量,清華園裡簡樸的老房子裡,李國鼎先生,快意而滿足。

  2011年4月23日,清華大學迎來建校百年華誕。坐落於校園東南隅的環境學院院館——中意環境節能樓裡,李國鼎先生為之傾注畢生心血的環境學院為他召開了九十華誕慶賀會。新老環境人齊聚一堂,中國環境事業薪火相傳,環環相扣的勝景令人欣喜。居中落座的李先生熱誠平易如故,若一朵淡香的花,悄然開放,餘韻悠長。

  李國鼎先生的學生、國家環保局總顧問張坤民在《國華水木,鼎實春秋——李國鼎先生九十壽誕憶錄》中深情寫下:「清華育我,我愛清華;恩師教誨,終身難忘。」以此作結,足表全體之心意矣。

供稿:環境系 編輯:露 英

 

相關焦點

  • 【吾寫吾心 ·學生專欄】敬畏的動力 · 王必棋
    得知這個消息的我興奮不已,以致晚自習的英語考試都沒能靜下心來。我把兩張試卷做完後,連檢查都沒檢查就交了上去。然後我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老師一面批我的卷子。一面不時的抬頭看我,許久,她才說了一句:「你是不是光想著回家了?」        就這麼一句話,我的心猛地一震:完了,一定是沒考好,聽老師的語氣,明天上課要挨「批鬥」了,唉……我邊想著,邊加快了收拾東西的速度。
  • 吾心為愛 簡介
    在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快遞哥竇立國,受客戶邀請參加了一次「為河北貧困地區的困難戶送糧食」的公益活動。
  • 中考前後,吾心飛揚......
    歲月無痕,歷程為證——吾心飛翔......勇於面對成長的挫折,吾心飛揚......還記得中考前的最後一課,一個平時不善表達的男孩,用他那沙啞的聲音,詮釋了【分別】的含義,闡明【再別】的真諦。相信我的孩子們,你們一定會銘記於心蘇軾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至今還在世界漫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彰顯了師生魅力!時光會記住——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 雙子座:過盡千帆皆不是吾心所愛,弱水三千隻有你知我冷暖
    過盡千帆,皆不是吾心所愛,弱水三千,只有你知我冷暖。願往後餘生,我們可以相愛相守,不離不棄。01有時候,這生活和愛情就像在跟你捉迷藏一樣,越是急迫,越是渴望,似乎越是遙遠。總有那麼一段時光,是自己一個人在孤獨的前行,沒有同伴,也不被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力量。
  • 【吾寫吾心 ·學生專欄】成長的風向標 · 沈亞琦
    如果您喜歡,就點擊上方藍色的「吾寫吾心」關注吧,謝謝!
  • 師德談 ┆③ 師德,為人師者的初心
    師德,為人師者的初心安陽市第六十三中學 莫俊峰近日,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規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主體責任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明確師德底線,建立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明確教師職業行為直接責任;落實學校及負責人規範教師職業行為的教育、監督責任;落實教育主管部門監管責任。
  • 每日一詩丨吾心歸處是吾鄉
    濃厚的鄉土情結,讓人們不論身處何方,都忘不掉心中最溫暖的地方,吾心歸處是吾鄉。
  • 我心歸處即吾鄉
    到家了,心就安了。從進入大興機場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已踏上故鄉,我一直覺得機場並不屬於起始地,而是屬於目的地,屬於我們想去的地方,進入機場就相當於到了遠方。我心歸處即吾鄉,既是家,也是家中的老爹老娘。我們長大了,父母逐漸變成了小孩子,以前是我們依偎著父母,現在是父母依偎著我們,沒有了年輕時的責任,他們的想法無非是一家人能夠待在一起慢慢變老。
  • 「吾心為愛」快遞哥竇立國捐贈萌萌書屋
    承德市旅遊局駐十二號村工作組自駐村以來與社會各界愛心組織積極聯繫溝通,通過與承德人民廣播電臺溝通聯繫,了解了「吾心為愛」公益項目,並與項目發起人竇立國取得聯繫,把十二號村小學情況做了介紹,希望「吾心為愛」公益項目能把愛心帶到十二號村小學。
  • 王陽明:吾心乃萬物一體,吾念即萬法治天,此方為人生大道矣!
    格物致知他的「心學」強調吾心乃萬物一體,吾念乃萬法治天。他的這兩個思想又該如何具體解釋呢?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陽明「心學」的指導思想,他認為世間萬物都在自己心中,吾心即世界,吾心即宇宙。他的這種思想歷來被學者認為是主觀唯心主義的體現,但是筆者認為陽明先生的「萬物一體」思想中還夾雜著部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因為從他時代和身邊環境出發,身邊的局限性定會影響他的部分認知。
  • 【吾寫吾心 ·學生專欄】成長的足跡 · 韓曉超
    八、微信投稿:mfj15847385158    郵箱投稿:1653408975@qq.com                         《吾寫吾心》微信公眾號
  • 【吾寫吾心 · 學生專欄】致故人的一封信 · 李姍姍
    八、微信投稿:mfj15847385158    郵箱投稿:1653408975@qq.com                         《吾寫吾心》微信公眾號
  • 不二情書:秭歸秭歸,此心安處是吾鄉
    不二情書:秭歸秭歸,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0-05-08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碧藍航線吾妻(猉)立繪 吾妻圖鑑介紹
    碧藍航線的第二期科研船是很多玩家期待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碧藍航線吾妻(猉)立繪,也是吾妻圖鑑介紹,喜歡吾妻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學鼻祖——陸象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萬物皆備於我,宇宙中存在著「理」,作為學者就是要「明此理」。不可自暴自棄自屈。「學茍知道,六經皆我註腳」。「自形而上者言之謂之道,自形而下者言之謂之器,天地亦是器,其生覆形載必有理」。「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而愚不肖者不及焉,蔽於物慾而失其本心;賢者智者過之,則蔽於意見而失其本心。」只有聖人,「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 碧藍航線吾妻(猉)獲得方法 吾妻怎麼獲得
    碧藍航線的第二期科研船是很多玩家期待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碧藍航線吾妻(猉)獲得方法,也告訴大家吾妻怎麼獲得,喜歡吾妻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 人生逆境時 蘇軾勸你學學柔奴 萬裡歸來顏愈少 此心安處是吾鄉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蘇軾友人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
  • 為人師者德育人生-師德徵文
    為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有教育的想法是基本條件,有教育的想法才會願意將自己的所擁有的知識、經驗傳授給他人,繼而享受這種過程,更加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是做一件事的本源,而享受過程得到樂趣便是堅持一件事的動力。二、師者,是由被教育者轉變為教育者的。
  • 《碧藍航線》吾妻有什麼技能 吾妻猉技能及陣容推薦
    導 讀 碧藍航線的第二期科研船是很多玩家期待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碧藍航線吾妻(猉)技能介紹,也告吾妻技能說明
  • 《哈爾的移動城堡》:明追流火,暗淌心淚,汝心吾物
    關於蘇菲「當某天你變成了一個九十歲的老太太……」蘇菲是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卻有一顆蒼老的心。對於這世界上的大多數事情保持漠然和無所謂的態度,包括她自己。他甚至接受了荒地女巫和沙麗曼的狗進入自己的城堡,也終於有了一個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的理由。在最後的戰爭中,哈爾說:「我已經逃避得太久了,現在終於等來了一個我願意誓死守護的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