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首發於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疫情期間,在每天和娃鬥智鬥勇的雞飛狗跳中,老母親們都總結出了各種經驗和教訓,我自己也是如此。思考下來,問題核心就是一個:如何幫助孩子構建好時間觀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畏難,磨蹭……這些都是孩子們的真實寫照。其實不光孩子,大人同樣如此。所以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由咱們自身做起。這是老生常談了。那具體的解決辦法有兩個。
首先要有規劃性。從每周,到每天的安排,合理的把包括運動,閱讀,練習冊,休閒,自由時間等等都安排妥當。比如在安排的時候,要量力而行。孩子目前的能力就是做5道題,那咱們就儘量不要布置8道。培養習慣在這個時候比知識點的獲取更為重要。
其次就是要提升單位時間的效率和質量。熟悉我的讀者媽媽都知道,我有做過一個講座,叫做高質量陪娃。裡面就有提到,如何在陪伴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順便把英語,數學思維,邏輯思維,統計方法,中文識字,思考力,情商建設,社會性等等,都覆蓋到,讓孩子在低壓力中輕鬆吸收知識。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今天我找到了這套hand 2 mind出品的練習冊(整套高清pdf版,領取方式見文末)。在解決這類問題上,是絕佳工具。能夠兼顧規劃性和單位時間效率。下面給大家細細拆解。
首先出品方Hand 2 mind是美國知名的教師和家庭學習資源網站,資源相當龐大,幾乎是美國所有老師和家庭學校首選資源和教材網站之一。而這套教材就叫做teach at home,非常直觀,就是教你在家怎麼帶娃陪娃的!
適用的年齡段是4-12歲,也就是美國幼兒園GK到五年級G5. 主要內容是數學、英語和STEM。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如何用一套練習冊同時覆蓋多學科,如何在家庭學習中幫助孩子提升單位時間學習質量。關鍵是,這套練習冊有專門的一套學習計劃表!並且細緻到天!
當然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也可以參考它給出的學習計劃。更重要的是,家長可以根據學習計劃,直觀地了解到知識點的分布,可以更好的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作出調整。
GK語言和數學學習計劃表(點擊可查看大圖)
練習冊是按照美國學生在校的時長做的,以周為單位,一共是十二周的內容,每一周又按照工作日分為五天,特別方便孩子們制定學習計劃;並且每周的知識點都會以天為單位列出來,如果孩子對這個知識點很熟悉了,也可以直接跳過。
計劃時間表(點擊可查看大圖)
我按照不同的主題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
數學篇
數學這套練習冊不管是從趣味性,還是知識點難度的設置,都很符合孩子的認知。比如時間的相關問題,G1-G3都會反覆出現,並且側重點都會有不同;
G1是對時間的初步認識,簡單的整點時間;G2會讓孩子認識到具體的幾點幾分;G3就是考察孩子的計算與思維能力,讓孩子計算時長。形狀、加減乘除運算等都是逐步深入。
時間認知(點擊可查看大圖)
G1階段練習冊會從直觀的加減法入手到引入未知條件鍛鍊孩子利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G1W1是直接看圖求和,兩種顏色的圓餅加一起十幾個;到W3就是有兩個企鵝,再來幾個企鵝會有五個企鵝這種問題。當然這些都是直接看圖計算,雖然數值都很簡單,但是對1年級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種思維鍛鍊的很好的方式。
逆向思維鍛鍊,加減法認知(點擊可查看大圖)
G1還會介紹介紹大小、長短、形狀、時間、貨幣、物品分類等基本概念,初步引入倍數的概念,比如109包括幾個100,幾個10,幾個1等等。
G1部分知識點(點擊可查看大圖)
G2階段會有由易到難的語言描述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用應用題;介紹二維平面形狀及空間立體三維圖形的聯繫與區別;會利用更大的數值讓孩子加深對倍數的理解。
G2應用題和形狀示例(點擊可查看大圖)
G3會正式介紹乘除法及分數的概念。這個時候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已經有能力解決混合運算、大數值的估算、面積與周長、重量等問題,也會有更複雜的應用題出現。
根據問題描述寫出方程及答案
G4介紹小數、分數、因數、素數與合數的等等;G5講到了分數的除法、坐標等等。
分數、小數與坐標示例(點擊可查看大圖)
這套練習冊的難易程度安排的很合理,特別適合居家練習,方便家長根據孩子的程度靈活調整。
語言篇
語言的習得路徑是「聽說讀寫」,這套練習冊也完全符合這個原則。研究下來,讓我覺得非常牛的是,能把自然拼讀講的很清楚透徹,又能給孩子做好基礎寫作引導!這一點真的是很牛了。
比如GK,將字母認知與單詞發音相結合,可以讓孩子在積累單詞的同時認識字母,並且總結髮音規律,這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自然拼讀」。並且這個理念從GK貫穿到G2,包含了輔音、元音、長短音、尾音、音節、前綴、後綴、詞根等等。
拼寫練習(點擊可查看大圖)
關於自然拼讀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參考文章(零基礎也能學習自然拼讀?別坑娃了!科學掌握自然拼讀方法大公開!)
除了自然拼讀,G3開始也會加入語法的應用;會讓孩子們了解比喻、暗喻、擬人、誇張等等這些我們中文中常用到的修辭手法;也會在G2階段讓孩子接觸詞典,並且一直貫穿到G5階段,提升孩子的自學能力。
讀者群裡經常會有媽媽問孩子喜歡聽故事但不會複述,講不上來怎麼辦?這個練習冊也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其實就是寫作的入門引導了,家長們也可以參考這個思路和孩子在日常練起來,不局限於練習冊本身。
GK 階段,用who,what,where,when,why四要素,引導孩子按照「什麼人who,在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點where,發生了什麼what,以及為什麼why」這種思路幫助孩子們去理解文章。
比如這個看圖說話:什麼人(Jose and Pam)什麼時間(today)去了哪(park)看見了什麼(green tree),這樣就就能很好的幫助孩子理清思維,鍛鍊的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四要素應用(點擊可查看大圖)
G1階段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按照人物character、環境setting、事件events「三要素」去提煉文章的關鍵點,也就是咱們在小學語文中經常提到的「中心思想」;
比如下邊這篇文章:故事的開頭發生了什麼?Misha在音樂課上做了什麼?他們應該怎麼做?Misha在故事的結尾做了什麼?文章用這種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去整理文章,理解文章的思路。
人物、環境、事件 三要素(點擊可查看大圖)
G3階段,從因果關係角度思考問題,鍛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G3開始也會給出一些小主題,鍛鍊孩子的寫作能力,到G5設計的方面會更廣一些,難度相比之前更大。
我們都知道每個階段的孩子的理解能力都不同,這樣循序漸進的內容設置,完全符合孩子的成長發育。
STEM篇
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後來在其中加入了藝術Arts。
這個練習冊跟前邊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雖然也有部分按照年級進行了分類,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文件夾的命名,同一個練習冊是適合多個階段的孩子。
我們以這個為例來看一下:
首頁會有課程計劃表,然後會有創客空間的介紹:定義及目的、所需材料、家長指導以及這個活動的意義等等。
然後給到具體的一個任務:設計並製作一個微型雪橇。給出問題,讓孩子思考一下房子中的哪些物品可以製作一個微型雪橇。並且給出tip:在製作雪橇前,可以先考慮一些什麼材料易於滑動。然後引導孩子進一步的思考,怎麼給雪橇做一個下降的斜坡。
這個環節通過生活中的各種材料,根據生活搭建任務並完成;有創意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促進孩子創造性思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試錯中幫助孩子建立信心。
所以大家可以很清晰的看,這套練習冊無論從時間安排還是內容結構上,都非常合理,符合高效的原理。但又不是單純圖快,在循序漸進和某一個知識點砸實上,也做的很好。這套練習冊的電子版我們已經準備好,大家按照下方的資源獲取方式來獲得就好。
最後還想提醒大家,也是我經常被讀者們問到的一個問題:孩子讀不懂題怎麼辦?其實我們只需要想明白:練習冊,是用來一種輸入方式,增加輸入量,而不是為了考查孩子的。清楚了這個原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該讀題讀題,該引導引導。畢竟,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娃,而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好。
獲取本資源,請在公號對話框回復「702」轉發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