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李玫瑾育兒智慧》專欄,如果你想看更多育兒乾貨,點擊我的頭像關注。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讀書對於孩子來說,是成功的前提條件。如果有一天孩子告訴你,媽媽,我不想讀書了,我想去打工,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一,孩子不願意讀書,把這段話說給他聽。
兒子問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說,一棵樹如果只長1年,只能用來做籬笆或者當柴火燒;如果長10年,則可以用來做屋頂的椽子或者橫木;如果長20年,則用處就大了,可以用來做梁,柱子和精美的家具。
一個孩子如果不上學,7歲就可以放羊了,長大後可以放一群羊,但,除了放羊,他什麼都不會。
如果上了小學,當了農民他可以利用新技術種地,在城市裡他可以去工地打工,可以做保安,可以當小商販。
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去學習一些機械操作,模具操作了。
如果高中畢業,他就有了學習機械維修的基礎知識,當一名機修工或者修車師傅。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鐵路橋梁,建設高鐵,做更有尊嚴,又高收入的工作了。
如果研究生或者博士畢業,他就可能會創造出來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甚至改變世界的東西。
爸爸問兒子,你知道為什麼要讀書了嗎?
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說,種地,放羊,做保安,丟不丟人?
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放羊,種地,做保安不偷不搶,靠自己苦力幹活掙錢,養活孩子父母和自己,不丟人。並不是說不上學的人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也有用,只是沒有大樹用處大。
讀書少,對社會貢獻就少,賺的錢就少,社會地位就低;讀書多,對社會貢獻多,賺的錢自然就多,社會地位也高,這是一個比較公平的法則。
二,孩子不想上學,跟他一起看看這部紀錄片。
推薦給大家看的紀錄片叫《窮富翁大作戰》,這部紀錄片是香港在10幾年前拍的,雖然已經過去了10幾年了對現在還是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家長和孩子看了都會有比較大的感觸。
紀錄片講的是,他們邀請了一些社會精英,比如上市公司老闆,富二代,律師等,在一周的時間內,去體驗底層人民的生活。
在體驗之前,這些社會精英都有非常大的自信,相信自己從底層做起,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依然能夠「東山再起」,變成大富翁。
然而,當他們真的身處底層的時候,他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資源匱乏的殘酷性。
節目中有一個叫田北辰的老闆,父親是香港一代褲王,哈佛大學畢業,坐擁七百多家分店,在香港家喻戶曉。他信奉自由市場,如果有鬥志,弱者依然能變為強者。
田北辰體驗的是清潔工的工作,每天工作9小時,每日生活費50元,住在「籠屋」裡。早晨6:15坐巴士去灣仔工作,車費高達13元。8:30前要清理10多個垃圾桶,可是過了大半個小時,他才打掃了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