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至,又到了一年中水上安全事故的高發期。
點擊播放 GIF 0.5M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溺水身亡的兒童高達3萬多人,佔我國兒童意外死亡的近40%
7月11日,遼寧臺安縣7名小學生自髮結伴到遼河某河段遊泳,其中6人溺水死亡。
當地媒體報導稱,死者均為當地某小學學生,剛參加完期末考試,其中有一對為雙胞胎兄弟。官方通報顯示,截至12日7時10分,6名溺水學生全部找到,均無生命體徵。
每次看到這些溺水事故,都讓人覺得心痛不已!
然而兒童溺水死亡,
除了孩子私自到危險水域遊泳,
還有一種情況是:
家長不知道孩子溺水而導致的死亡
01 離奇的溺水事件
你相信有這樣的溺水事件嗎?
帶孩子去遊泳,周圍都是成年大人,泳池邊配有好幾個專業的救生教練,可孩子就在你視線範圍內溺水。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存在。
在芬蘭一個遊泳館裡的淺水區,一個8歲的男孩頭扎在水裡,沒有呼喊,沒有劇烈掙扎,周圍有三四個大人抱著孩子正在玩耍,甚至還有一個大人就這麼定定的看著他,卻沒有人發現他已經陷入險境。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開始男孩還尚有意識,一直在水中掙扎。可周圍的大人沒有人注意到他,只以為他在玩水。
點擊播放 GIF 1.4M
男孩試圖遊向泳池邊緣位置,但一直未能抓住岸邊。
點擊播放 GIF 1.3M
這期間很多人從其身邊經過,都沒能發現異常。
點擊播放 GIF 1.4M
甚至有一個女子望了手腳划動的他一眼,但並沒有發現不對勁,她以為他只是在練習憋氣。
點擊播放 GIF 1.5M
最後,男孩逐漸失去意識,緩慢地沉入水底……
點擊播放 GIF 1.2M
終於在4分鐘後,有一名女子經過,及時將孩子救起來,小孩最終脫離生命危險。
事後有記者採訪當時周圍的大人們,他們說自己並不是見死不救,而是根本不知道這個孩子溺水了!
「我們以為他只是在潛水,這裡是淺水區,他只要一站起來就能把頭冒出來。」
「他沒有喊救命,沒有撲騰,只是不停划動手腳,完全看不出任何異常,大家都以為他在自己玩!」
同樣的事件還發生在福州,一個年輕媽媽吳女士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去母嬰店的小型遊泳池遊泳。
因覺得工作人員給的背心式泳圈太松,吳女士給女兒換上了坐式兒童遊泳圈。
點擊播放 GIF 1.3M
女兒伸手去拿水裡的球時,不慎從泳圈翻下去,而此時吳女士並沒有注意到水裡的異常,背過身在玩手機。
點擊播放 GIF 1.6M
女孩在水下靜靜掙扎,同樣也是沒有哭喊沒有呼救,等到吳女士發現孩子時,她已經因為缺氧太久失去了意識。
點擊播放 GIF 1.8M
在這起事件中,固然有媽媽照看不當,太過粗心的因素,但這麼一個小小的室內遊泳池,應該還有工作人員在看管,我們看到鏡頭右邊的不遠處也有一個大人,卻沒有人發現孩子的溺水,因為孩子根本沒有哭鬧掙扎,拍打水花。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會發生,家長帶著孩子去設施設備救生員齊全的遊泳中心玩水,但依然會發生溺亡事件。
為什麼孩子落水時不是我們常識中認為的會大聲呼喊、劇烈掙扎?
點擊播放 GIF 0.3M
02 對孩子溺水的誤區
曾看過這樣一個真實事件:
一個周末的下午,寶媽Z和朋友約好了帶孩子去遊泳池遊泳,孩子們在水裡嬉戲,她們在岸邊愉快的聊天,眼光時不時瞟一眼水裡的孩子。
忽然間,Z媽媽眼光異樣盯著泳池中央,大喊:「小Z(她的孩子)!!!你還好嗎?」
小Z站在泳池裡,一半的頭在水面外,眼睛是睜開的,好像沒有聽到媽媽在喊她一樣,沒有任何回應。
小Z媽迅速跑到泳池邊,發現小Z的眼睛是睜開的,但眼神迷茫。泳池很深,她很小,看起來她是站在水裡的。
小Z媽媽不斷焦急的在岸上喊她女兒,女兒一直沒有回答,但是手在微微的划動。
正當大家以為孩子只是在玩水沒有聽到時,A媽媽二話不說,衣服鞋子都來不及脫就跳入了水裡,把孩子抱出了水面。經過一番心肺復甦,小Z猛地吐出一大口水,像打嗝一樣,隨後開始哇哇大哭。
眾人這才知道,原來她是溺水了!
當時泳池裡有好幾家大人,都離她不遠,一個爸爸走到小Z媽媽身邊對她道歉:「對不起,我是離她最近的,但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出了什麼事情,我是背對著她,沒有聽到任何呼救,她看起來真的不像溺水了。」
僅僅幾秒,從Z媽媽喊小Z到小Z被朋友A火速抓出水面,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
A媽媽真的是英雄。
她慶幸地說,前兩天看到了「孩子溺水是什麼樣的」文章,她讀了才記住了,沒想到那麼快就用上了。
絕大部分人關於溺水都有一種誤區:溺水的人會呼救,會揮手大喊,會使勁撲騰,總之,會發出求救信號,吸引周圍人的注意。
其實,人真實的溺水狀態完全不是如此,尤其是孩子。他們不會呼救,他們不會使勁撲騰,他們也不會揮手。和電視劇裡描述孩子溺水會大聲呼喊的畫面截然不同。
點擊播放 GIF 0.2M
浙工大遊泳館的教練金彥說:
「對沒有概念的人來說,可能就是想他到底在幹嘛,沒有任何掙扎,沒有任何行為,這種情況也非常多的,並不是大家印象裡面掙扎呼救。」
孩子溺水的真正狀態,就是不會呈現什麼異常狀態。
為何會如此?
浙江某醫院醫生解釋說:「一般情況下,人溺水時會緊張,肌肉變得僵硬,喊不出來,根本無法掙扎和呼救。」
真正的溺水並不是好萊塢大片裡那樣的戲劇性,沒有掙扎,沒有呼叫,也沒有平躺。
孩子溺水很多時候是立在水裡安靜的死去,大人就在身邊而渾然不知。
點擊播放 GIF 0.2M
03 孩子溺水的真實特徵
美國每年兒童死亡最多的是車禍,第二就是溺水。溺水不僅僅是在湖水海水裡,很多是在室內泳池,甚至還有自己家的澡盆。
對於溺水者的表現,網友們也現身說法,表示溺水的時候真的無法呼救,也無法揮手求救!
在這裡小編想給大家總結一下孩子溺水時會有的大致特徵,家長們可以收藏起來對照看,有時候你以為他們在玩水,其實正站在水裡死去!
1、溺水的孩子不會呼救。溺水時,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間沒有時間呼氣、吸氣,加上呼救,而且往往一呼救水會進到口裡,造成嗆水,更加危險。
影視劇裡溺水者一邊呼救一邊沉浮,這些都是假的!
2、溺水的孩子也無法揮手求救。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向下壓,好讓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則可能會將手臂前伸。總之,他們無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動,或把手伸向救援設備。
像圖上這種一邊大哭一邊雙手伸出水面求救的動作也是假的,真正溺水者的動作是這樣的:
他只會小幅度在水下揮動手臂,為的是儘可能把身體送到水面上,呼吸到更多氧氣。
有時你看到孩子半個腦袋在水面,手臂小幅度的揮動,不要以為他們是在玩水,更有可能已經遭遇溺水!
3、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怎麼回事。
4、溺水的孩子在水中是直立的,沒有踢腿的動作。他們首先會嗆水,嗆水過程中,孩子會撲騰,會在水裡起伏。這個過程很短暫大概也就20-30秒,父母如果細心,觀察到了,迅速把孩子救上來就會沒事。但超過了30秒,孩子就會慢慢沉下去。
點擊播放 GIF 0.7M
所以,在這裡提醒家長們,帶孩子出去玩水時,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安靜的站在水裡,喊他也沒回應,就要趕緊衝上前查看情況,必要時求助專業的救援人員。
04 乾性溺水
還有一種特別的溺水,你可能根本沒聽過。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個10歲的小男孩,有一天和媽媽在泳池玩了一上午,之後兩個人走路回家。
回到家以後,小孩洗了澡,表示很困,於是早早就睡下了。
1個小時後,媽媽看小男孩時,發現他口吐白沫,她試圖叫醒孩子,可是孩子已經完全沒有反應。
她趕緊將孩子送到醫院,經過搶救以後醫生宣布孩子死亡,死因是「溺水」。
還是在美國,另一個小男孩和父母去遊泳,晚上回家之後,小男孩說自己肚子疼,肩膀也疼,上吐下瀉後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死因也是「溺水」。
這裡的溺水,不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的「溼性溺水」,而是很少見的「乾性溺水」。
在人發生溺水的初期,人體會下意識的產生喉部的痙攣,關閉氣道,這可以減少進入肺部的水的數量。但大部分人的這種痙攣只會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如果沒有被及時救上岸,水就會進入肺部,窒息死亡,形成典型的「溼性溺水」。
但有很少一部分人會一直封閉氣道,因此他們死亡的原因不是因為肺中進水,而是因為氣道一直封閉無法換氣窒息死亡,這就是所謂的「乾性溺水」。
換句話說,孩子是受到了驚嚇,自己把自己給「憋死」的。
「乾性溺水」的比例在溺水身亡兒童中只佔1%,因此家長也不要過於驚慌,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避免讓孩子受到驚嚇嗆水,如有嗆水及時排出,安撫孩子的情緒不要讓他持續處於驚嚇中。
2、如果遊泳回來後孩子有嗜睡、上吐下瀉、肩膀酸痛的症狀不要大意,及時送醫。
點擊播放 GIF 0.8M
05 孩子溺水後如何搶救
孩子溺水窒息後,最易受損害的是腦細胞,缺氧的時間和程度直接影響搶救效果。
缺氧4至6分鐘時腦神經元會發生不可逆的病理改變,超過12分鐘則成活率幾乎為零。
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溺水,家長要第一時間判斷情況,如果情況嚴重要立即撥打120急救。接下來留給家長的處理時間也只有黃金4分鐘,抓住了黃金搶救時間,就相當於抓住了孩子即將消逝的生命!
不同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1. 如果還有意識,呼吸、脈搏正常:立即讓孩子的胸腹部趴在你的腿上,輕拍背部,讓孩子把水吐出來。
2. 如果意識不清,有呼吸,有脈搏:要先清理口鼻異物,保持側臥位,打開氣道,讓異物和水流出,緊急撥打120。
氣道打開要做到:一手按住其額頭向下壓,另一手託起其下巴向上抬,標準是下頜與耳垂的連線垂直於地面。
3. 如果已昏迷,無呼吸,有脈搏:應先抬起下巴,打開氣道,進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復後,保持側臥位,等待120救援人員。
4. 如果已昏迷,無法喚醒,無脈搏,無呼吸:要即刻清理口鼻異物,抬起下巴,打開氣道,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交替的心肺復甦術,同時等待120。
心肺復甦要做到:「用力按、快速按、足夠深」,至少100次每分鐘,連續按壓30次後,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壓與呼吸比例30:2循環進行。
切記:在120來臨前,千萬不要停止心肺復甦!
如果是溺水造成的缺氧窒息,要先開放氣道,再做人工呼吸,然後做胸外按壓。
給寶寶做人工呼吸時,要用嘴巴覆蓋住口鼻,採用口對口鼻吹氣方式。
也不要只顧控水,而錯過最佳供氧和恢復心跳的搶救時間!
另外,網上流傳的「倒掛控水法」並不可靠,不僅難以排出嗆入肺裡的水,還可能會讓胃裡的水和食物殘渣誤吸進氣管,加重危險。
父母是孩子的「守護神」,有一技傍身,才能更有力量保護孩子。花幾分鐘學會心肺復甦術,關鍵時刻能救孩子一命。
暑假來臨,家長們都會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陪孩子時請放下手機,全方位關注孩子的動向,願每個孩子都能平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