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孩子的壓力非常大,一般多少都會報一些課外班、興趣班。有知識類的、體能類的、藝術類的等等。針對學齡前寶寶要不要報很多興趣班,家長們也多分出了兩派意見,一種是覺得要多給孩子報班,德智體全面發展,另外一種則是標榜快樂童年觀念,絕對學齡前的孩子就是玩,什麼都不要學,上學時7歲以後的事情。
我詢問過大概20個家長,這些家長都是在孩子小時候沒有給孩子添加過多興趣班的,有的可能就報了一個,有的甚至一個都沒有報。這些家長90%以上都反饋了後悔的經驗,表示如果可以重來,會在孩子4-5歲的時候多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這些家長大部分的想法是,孩子還小,學這些沒用,等上學了,大一點了再說。結果發現,孩子越大,越沒有時間,小時候因為沒有興趣班,大量的時間被動畫和電子產品侵佔,導致孩子最後的興趣變成看手機,打遊戲。等上學以後,課業越來越緊,在想讓孩子去上興趣班,孩子顯然對電子產品興趣更大,很多東西已經學不進去了。
我覺得孩子如何成長,應該在充分尊重每個孩子個體的情況下,因材施教。也就是說,如果家長走廣報課外班的路線時,一定基於的大前提是,你的孩子願意上,願意學。經管有時候會偷懶、會懈怠,但是整體他還是喜歡的,有興趣的。反之如果興趣班已經對他是煎熬,甚至已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導致影響主業學習的時候,請果斷放棄,快樂童年論可能更加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孩子的對象,僅為第一種孩子,就是孩子本身不牴觸興趣班,渴望多學一些東西的前提下,我們如何處理學齡前孩子興趣班問題更為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呢?
嗨媽的觀點是,文、體、藝全面發展,輕文、重體、藝輔助,4-8歲全面開花,9-10歲擇優分揀,10-12重點突破,12歲以後最多擇兩項發展。其實就是做一個減法的過程。
嗨嗨現在6歲,從3歲開始,我們開始涉及興趣班,除去必學的英語、思維、拼音孩子不談,這些屬於文化課,學齡之前我要求嗨嗨只掌握適當即可,並不佔用她主要的時間,畢竟小學開始才是學習的關鍵,學齡之前重點都是在培養思維,學齡前孩子要不要學習過多的文化知識,我們以後再出專門的文章討論,大家可以關注嗨媽,看後續文章。我們今天就僅僅討論興趣班。
嗨嗨的興趣班目前有
體育類的,羽毛球、桌球、遊泳、輪滑、馬術、體能
藝術類的,中國民間舞、鋼琴、美術
遊樂類的,樂高
文化課的,英語線下班,思維線上班,語文AI課程
可以看出嗨嗨整個興趣班是以體育類的為準,藝術的為輔,文化類的我們線下就只有一個英語,其他兩個都是線上,語文更是只有一個AI課程。
為什麼要重體?我們從5點來分析
1、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一生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沒有健康的體魄,一切都沒有意義。孩子4-8歲正是體能訓練全面開展的好時候,充分的體育鍛鍊可以讓孩子的體能、協調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有益於孩子身高發育,可以控制孩子的體重,防控近視;
2、體育課本質上還是玩的一種規則化的形式,如何讓孩子有快樂童年?我覺得不是傻玩,不管她就是快樂,關鍵是讓她玩中有所收穫,在玩中能學習到技能。體育課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學會以後就會成為終生技能,像遊泳,會遊了就是會遊了,只要不走專業路線,一般學習兩年就可以標準掌握4種泳姿,無需再學,終身受用。球類運動也是如此。
3、為今後的性格發展,朋友圈開拓,人脈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父母這一輩的我們其實童年時期所學的並不多,那時候的父母多是秉承著快樂成長的掛念,年幼的我們多是會玩跳房子、跳皮筋這種遊戲。但是成年以後,你會發現,公司各種團建活動中,總有很多身手矯健的同事,會各種運動技藝,這種在職場上其實就是輔助技能,在大家工作能力都相仿的情況下,各項技能都滿點的同事總是能更快結交到朋友或者融入團體。
4、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初中以後,孩子的課業壓力很大,如果可以有正確的渠道讓孩子放鬆身心的同時還能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同時也可以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同時大部分體育運動都可以家人互動,也增加了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5、有可能成為孩子升學贏得壹張綠卡。雖然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憑藉特長在考試中獲得加分甚至報送,但是這裡還是奉勸各位家長要放平心態,這項絕對你是送孩子去興趣班最不重要的一項。99%的孩子都不會因為興趣班成文特長生,但是全面開展的興趣班,卻能讓孩子展現出某一方面過人的技巧。給孩子學習的機會,這個技巧才有可能被發現了,如果有,一定要重點培養,但是如果沒有,家長們也不要過於執著,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以上我們分析了體育興趣班的好處以後,我們來說下文藝類興趣班,文藝類一般都是樂器、舞蹈、美術、模特、口才、聲樂等等,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需求和天賦給孩子選擇。但是還是那個大原則,培養興趣,適當放棄。畢竟中國就一個郎朗,也就一個楊麗萍。我們給孩子報班的初衷是讓孩子知道,這個是什麼?至於孩子在充分了解之後,是否還選擇,請讓孩子在8歲以後自己決定,8歲的孩子時可以明確區選擇出自己需要的東西的。
以上就是我們說的4-8歲全面開發,經過4年的體驗,孩子已經可以感受到各種興趣班的具體內容以及自己學習這些事放鬆身心還是徒增壓力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給孩子做減法,就是我們說的9-10歲擇優分揀。
9歲基本是小學3年級,文化課已經開始緊張,這個時候大量的興趣班無疑會成為孩子的負擔。一般一項興趣在學習3年左右,基本可以確定孩子是不是有興趣以及孩子天賦如何,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給孩子做綜合考量進行取捨。記住取捨一定是留下孩子既有興趣,天賦又比較好的,如果孩子非常喜歡,但是孩子在現實天賦上真的不好的項目,建議家長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因為後續學習中,孩子很有可能遇到很大的挑戰,尤其是藝術類,還很有可能會為此受傷,比如舞蹈,如果孩子學了3年,還是表現出很硬,學起來很吃力等等,即使孩子再喜歡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讓孩子面對現實,否則後面難度上來以後,孩子很有可能因為自身條件不支持某些動作而受傷。
經過篩選以後,這個階段我們給孩子最終留下的興趣班基本就控制在2-4個,而這個數量的興趣班在小學高年級來臨之前基本也還是兼顧的過來的。
10-12重點突破,這個時間正好就是孩子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家長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就要確定孩子是不是在某方面有特殊天賦,需要重點培養。而且很多學校小升初是有特長推薦的,如果有,家長就要抓住自己孩子的優勢,給孩子創造最大的興趣價值。
如果孩子確實沒有某方面是特別有天賦的,也不要緊,畢竟我們的初衷只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在這個階段給孩子們在做一次縮減考察,因為升入初中以後,孩子給興趣班的時間會更加少。這個時候給孩子保留的就是下一個階段我們說的12歲以後最多擇兩項發展。這最多的兩項,一定要鼓勵孩子堅持下來,相信一定會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一個亮點。
那有的家長要問,我們之前學的那麼多就白學了麼?
怎麼會白學?要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學習以後會終身受益的。
遊泳,學會了無論出遊或者寒暑假,都可以暢快淋漓的戲水;
桌球、羽毛球、籃球、足球,即使我們不在上培訓班,還可以在平時和父母或者小夥伴們相約PK一場,長大以後公司活動也一定有孩子矯健的身影;
舞蹈,音樂類項目,學校或者公司活動,一定會用得上哦。
有的時候我們定義一個人的優秀,真的並不是說,她某一項特別出色,而是每一項她都會一點。每一個圈子,都會有她活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