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入伏嗎?大暑節氣和三伏天有什麼關係及區別不同

2020-12-20 閩南網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23日5時零分,「大暑」節氣將正式登場。專家提示,此時節是一年裡最熱的時候,公眾在飲食起居上,宜多喝水常食粥,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祛除暑熱待秋來。今年的大暑處於初伏,那麼大暑就等於入伏概念嗎?大暑和三伏天有什麼區別呢?

  》》大暑時間幾月幾日?

  》》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暑是入伏嗎

  大暑節氣不是入伏的標誌。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大暑離小暑有差了一個星期,時間上有時候與入伏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不能絕對性的說大暑節氣就是入伏的標誌。

大暑節氣和三伏天有什麼關係及區別不同

  大暑節氣正處於三伏天之中,所欲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不過大暑和三伏天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大暑只是時間正好在三伏天之中。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而大暑節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古書《二十四節氣解》中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這足以說明了這個節氣的炎熱程度。「大暑」期間之所以炎熱至極,是因為自入夏以來,地面上白天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多於夜間散放的熱量,熱量不斷積累,到大暑期間,所積累的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最為炎熱。

2018大暑是幾伏

  2018年大暑的時間是7月23日,處於初伏的時候。

  2018年初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時間: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時間: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所以大暑有諺語云:「大暑熱難當,知了叫不停。抓緊搞雙搶,防暑最重要。」從夏至開始,地表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等到大暑的時候,氣溫剛好升到最高。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大暑是什麼意思啊 2018大暑節氣過後過後幾天涼快一點
    明天5時00分,大暑至。太陽達到黃經120度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大暑時節常「極端的熱」,晴朗時酷熱難耐,陰雨時悶得難受 ,大暑當心中暑:主動喝水,出汗多可適當喝點鹽水;切莫貪涼,飲食清淡易消化。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大暑是什麼意思,還有隨著大暑的到來天氣還會熱多久,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大暑節氣的相關內容。
  • 俗語「小暑涼爬爬,大暑熱熟熱」什麼意思?今年大暑很熱嗎?
    摘要:俗語「小暑涼爬爬,大暑熱熟熱」啥意思?今年大暑很熱嗎?文/農夫也瘋狂進入7月中旬,入伏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像往年的話,這個時候已經是酷暑難耐了,因為在7月7日就進入小暑了,而在民間一直有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意思是說在小暑和大暑節氣這段時間都是非常炎熱的,網友們也把這個期間的天氣稱之為「燒烤模式」。然而今年在7月12日就進入頭伏了,但是入伏了之後,今年的「四大火爐」全部的集體「啞火」了。
  • 大暑養生食物有哪些?大暑吃什麼消暑?
    好不容易捱過「倏忽溫風至」的小暑,無奈又跌進「汗蒸加燒烤」的大暑。7月23日5時00分16秒,華夏大地將正式迎來一年中最熱的大暑節氣。  今年7月17日「入伏」,8月26日「出伏」,整個「三伏天」長達40天。而大暑正值「初中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為悶熱的時段。  大暑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大暑節氣吃什麼好?
    長達40天的時間裡,這樣的天氣會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帶來不利影響,高溫、高溼,容易使人急躁、沒耐心;為了降溫,有些人過多食用生冷的食物,引起消化系統的問題;如果不注意防暑,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還會引發中暑等疾病。不過,家裡的老人們也常說,伏天正是調理身體的好時節,多注意飲食和其他日常生活習慣,便可以安然度過炎夏。大暑燥熱神煩時,拿什麼飲食拯救你?
  • 節氣|大暑·三伏之中伏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公曆7月22—24日交節。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習俗喝伏茶因為在大暑這個節氣,天氣炎熱,人處於這種環境下,很容易出現中暑或者上火的症狀,所以有人就會在路邊擺攤煮一些茶水,供過路的人群飲用,這樣可以緩解預防中暑,長此以往,在大暑喝伏茶就成為了一種習俗流傳了下來。
  • 農諺:「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大暑節氣下雨真的好嗎?
    今天的16時37分將邁入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二個節令:大暑節氣,大暑節氣的來臨,也是全年度最火的時間範圍來臨,氣溫越來越炎熱難忍,高溫高低溫的氣溫每日全是淋浴著桑拿天。在此期間也是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三伏天,小暑三庚入夏,從小暑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剛開始進到初伏,第四個庚日進到中伏,立秋節氣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統稱三伏天。因為小暑和寒露中間的庚日因為年代不一樣,出現的頻次也是有不一樣,這就產生了有的年代的三伏天會是30天,而有的年代的三伏天則會出現40天,2020年的三伏天也是悠長的40天。
  • 中國24節氣|大暑 · 杜勝蘇書法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公曆7月22—24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
  • 大暑養生 不同體質人群的大暑養生經
    不同人群養生方式不同,尤其是在大暑這一節氣,更能明顯看出不同人群之間養生方式的區別,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大暑養生的話題,看一看不同體質大暑如何養生,快來對號入座吧,看一看你的大暑養生經。大暑養生大暑養生要以防暑、清熱、祛溼為目的,這樣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有害因素,避免疾病出現。
  • 入伏下個節氣是什麼 這些知識臨沂朋友要明白
    三伏天是很早就存在於我國的一個說法,今年7月17日入伏後便正式進入了三伏天,三伏天並不是節氣,但它和節氣之間也有關聯。   不過入伏不屬於二十四節氣中的任何一個,而是一種單獨的天氣現象,不過三伏天一般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始於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
  • 大暑是什麼季節,大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几几點
    他慵懶的靠在椅背上,靜靜感受夏夜的清大暑是什麼季節?大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2個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六月中。大暑是什麼季節,大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大暑有多熱?大暑是什麼季節,大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大暑有什麼習俗?
  • 俗語:小暑涼爬爬,大暑熱熟熱,啥意思?今年大暑熱不熱?
    因此早在秦漢之時,中國人便制定出了24節氣,幫助農人了解一年中大體的天氣情況,指導他們的農業生產。而由此創造出的俗語也不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小暑涼爬爬,大暑熱熟熱」。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小暑的時候天氣涼爽,那麼到了大暑,天氣一定會變的酷熱。
  • 大暑節氣已至,三伏天來襲,飲茶解暑千萬別這麼盲幹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傳統二十四節氣裡,大暑有三候。對於大暑的節氣特點,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得很到位,「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燻蒸其中,最為溼熱。」大暑,再加上三伏天,苦夏漫漫,高溫酷熱是近段時間來的天氣主題。高溫、悶熱、潮溼的溽暑時節,哪怕是靜坐在室內,也會感覺到非常的悶和熱。
  • 2020年小暑到了,卻不是入伏第一天!你知道哪一天才入伏嗎?
    然而這一天卻不是入伏第一天。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可以免費洗桑拿。
  • 今日大暑!2020大暑具體時間幾時幾分?大暑習俗由來盤點 大暑飲食...
    今日大暑!熱浪滾滾、萬物蒸煮,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今天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是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
  • 大暑是24節氣 夏天最熱的三伏天
    特別是大暑前後幾天裡,滾燙的季節,有無法躲閃,從早到晚一直都是火辣的氛圍。今年的大暑終於要把最酷熱的天氣推上高潮時始。【2】大暑是24節氣裡,夏天最後一個最熱的節氣。《二十四節氣解》裡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也正是農民田間裡的莊稼、山坡上的植被,在那瀰漫溼氣的蒸發下,出日拔萃。
  • 農村俗語「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有許多和節氣相關的俗語,它們都是古人多年觀察總結出來的。而如今正值三伏天,各地的氣候也是異常的悶熱。近日,農夫就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話也是很好理解的。
  •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時間是 2019小暑節氣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時間是 2019小暑節氣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7月7日,2019年的小暑節氣正式到來。這是中國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一般來說,小暑的時間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 二十四節氣-大暑·公立/陽曆7月22日-24日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陽曆7月22-24日之間為大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頻繁、颱風。
  • 舌尖上的大暑節氣:為何要吃荔枝、「喝暑羊」?
    相對於小暑,大暑時節會更加炎熱。  這段時間的民間習俗有不少與「消暑」有關,在飲食上,一些地方還有「喝暑羊」的習慣。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之後天氣便要慢慢向秋天過渡。  大暑,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八類人群易中暑多發,大暑點養生?
    大暑帶來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我院二十四節氣系列推送,聚焦每個節氣常見的健康問題,為廣大市民朋友提供適時當季的養護建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作為最後一個夏季節氣,同時也是「三伏」之中的「中伏」,大暑時節被認為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古至今,民間各地有燒伏香,飲伏茶,曬伏姜,吃仙草,喝暑羊等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