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影
編輯/小影
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孩子吃得越多將來對長身體有幫助。吃得越多,營養越充足,幹事有力氣。因此,當母親還在懷孕期間的時候,婆婆都會準備各類補品和營養餐,希望肚子裡的孩子能健康成長。
民間也存在這樣的觀念,也就是孩子生出來越胖也說明孩子的智商高。因為體重高也就說明孩子發育好,連帶著必然腦子發育也就好。
小趙的婆婆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例子,在懷孕期間每天翻著花樣給小趙補充營養。這過分的食物也讓小趙常常感到難以承受,偶爾吃的過漲反而會吐。婆婆看到後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還責怪小趙對孩子不負責。
在孩子出生後,護士在給孩子稱重後發現寶寶體重超標。在得知事實真相後,醫生表示:太荒唐了。醫生闢謠,孩子出生的體重並不會暗示孩子的智力或者性格。家長一定要提前知道。
1、從嬰兒的體重可以判斷出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
對於寶寶而言,體重可以反映出他們的健康發育狀況。醫生可以根據嬰兒的體重來判斷寶寶是否處於正常發育範圍內。過輕或過重的孩子都是不健康的體現,超重的新生兒說明營養過剩,將來很有可能會患有肥胖病等問題。
2、區分孩子
新生兒生下來都長的差不多,眼睛也沒有完全睜開。但是體重不會都一模一樣,醫院護士每天要面對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新生寶寶,很有可能把彼此弄錯。體重的記錄也是一個區別孩子的標誌。
由此可知,其實體重和孩子的智商沒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孩子的智力水平主要取決於先天的基因遺傳和後天的環境影響。當然,因為先天基因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很多家長都想通過後天的培養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希望孩子將來長大後能成為人中龍鳳。
1、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
在孩子小的時候受限於自身的行動能力,但又有很強的好奇心。從書籍中可以讓孩子認識到這個世界、得到知識、受到啟發。
讀書的好處不言而喻,讓孩子從小讀書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比較能力,進一步提升思維方式。一個人的思維得到提高,自然智力也不會差。
2、父母重視早期動手經驗
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就是強調新知識的接受要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對於抽象概念的學習建立與感性經驗之上。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過度壓制他們的天性。見多識廣的孩子在將來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孩子調用知識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人腦就像一個巨大的儲藏室,人可以記住很多的信息和知識。但聰明的孩子會靈活運用自己腦袋裡的知識點,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而相對沒有那麼機智的孩子並不是說他們知識儲備不夠,而是不知道怎麼運用他們知道的知識。
要想提高孩子的這項能力,一方面是可以通過不斷學習來刺激他們的大腦,讓學習的知識點成體系地存在於腦中;另一方面是多給孩子創造一些解決問題的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調動孩子的思考力。
也會有些家長對營養品、補品能夠補腦深信不疑。但其實,根據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方式,其實用食物補智力並不是一個很可靠的方法,更多的是品牌方的廣告營銷。智商對一個人很重要,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前途更好更廣闊,家長要重視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日常分享育兒身邊事,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