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整機品牌研發和投入創新不足、產品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用戶對彩電的粘性日趨下降...據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零售規模1202萬臺,同比下降1.1%,零售額349億元,同比下降13.1%。據中怡康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彩電零售量下降4.1%,零售額下降15.7%,市場持續下滑。「量價齊降」,彩電市場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在彩電市場整體不景氣的行情下,許多昔日曾叱吒彩電行業的老品牌,似乎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存在感越來越低。曾經有著「彩電大王」之稱的長虹電視,如今在彩電圈的影響力已不復當年風採。
·長虹電視「老去」,「被遺忘」竟成主旋律
長虹創始於1958年,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1972年,長虹生產出第一臺電視機,命名為長虹電視,從此長虹品牌誕生。
在改革開放之初,長虹從日本引進了第一條彩電生產線,成為中國最早的國產彩電生產企業之一。此後,憑藉著實力及銷售策略,長虹從90年代開始一直到2009年保持了連續20年的中國銷售冠軍,當之無愧的「彩電大王」。
然而2013年前後,市場環境已經發生改變,傳統家電品牌競爭加劇,網際網路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市場競爭激烈。長虹電視已不復往日優勢,利潤下滑,彩電營收佔比持續下降。雖然之後長虹也順應行業趨勢,2013年首推「家庭網際網路」戰略、2016年發布全球首款人工智慧電視、2017年率先成立了國內家電行業的首個人工智慧實驗室;但是長虹在智能電視領域布局的速度太慢,產品推出周期久。
當長虹在自己研發的時候,市場早就開始緊追不捨,不僅康佳、創維、海信、TCL等老對手緊咬著不放,小米等網際網路企業也緊追不捨,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長虹以往的優勢逐漸喪失;其在彩電圈影響力也慢慢降低,甚至許多年輕人已經開始遺忘了長虹電視。
·CHiQ成最「無聲」的高端電視子品牌
作為長虹旗下高端電視子品牌,長虹CHiQ系列電視首次面向消費者的時間是2014年1月18日。首款CHiQ電視是一款三網融合電視新品,該系列產品主要用於長虹旗下基於家庭網際網路場景而研發的。
2015年3月發布CHiQ二代產品,2016年3月發布首款搭載UMAX影院系統的CHiQ電視Q3T,2017年3月正式推出CHiQ人工智慧電視新品Q5N和Q5A系列,2017年10月12日長虹發布全球首款搭載聲紋識別的人工智慧電視CHiQ Q5K系列。
該系列電視希望通過不同的、新穎的「玩法」,將用戶拉回電視機面前。但是如何增強用戶黏性?讓用戶拋棄手機,回歸電視,則是當下彩電行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很遺憾,前幾代CHiQ 系列電視到目前為止仍未能解決該問題。
另外,智能語音技術的辨識度、手機實時投屏電視玩遊戲等有延時等一系列技術性問題,也成為了限制CHiQ系列電視發展的壁壘。
·靠ARTIST電視救場,註定尷尬收場
2019年7月13日,長虹推出了CHiQ系列年度旗艦單品——ARTIST。該電視最大的特色是外形設計上去掉傳統電視的「小背包」,讓電視機的背面也成為一個平面。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長虹竟然把ARTIST電視的55寸標價在12999元,65寸定格在19999元75寸29999元。
難不成,長虹CHiQ系列電視有了突破性的技術進展,所以才將價格定這麼高?仔細查詢了一下相關資訊,長虹ARTIST電視分為55寸、65寸、75寸三個尺寸,它們都沒有無OLED、疊屏等新型顯示技術運用,其中,除了75寸的ARTIST擁有8K加持,55寸、65寸的ARTIST只是一臺畫質一般的4K電視。
據了解,長虹ARTIST新機機身面板採用水轉印加工工藝,使得音箱面板紋理可以模擬自然的大理石紋和木紋兩種材質,可根據家裝風格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搭配。
為了增加產品溢價,ARTIST與知名時尚品牌Swarovski的合作,力圖讓每一臺ARTIST都變成限量定製款,這是它們賣這麼貴的底氣。雖然技術不夠,顏值來湊,能為產品增加不少價值。但是消費者也不是好糊弄的,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整個彩電行業產品均價在三千左右,55寸、65寸以及75寸彩電的平均價格分別是2526元、3960元和8933元。這麼一款無突破性技術的電視賣這麼貴,很難說服消費者為其買單。
目前彩電市場整體不景氣,大屏降價是主流趨勢,彩電企業要想改變自身狀況,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突破目前技術極限。像長虹電視這樣靠ARTIST電視救場,註定尷尬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