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數百項重要改革成果。央廣網於近期策劃推出《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專欄,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理論表述及形勢論斷,對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精神進行深度解讀。
「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領導幹部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交往是經常的、必然的,也是必須的。這種交往應該為君子之交,要親商、安商、富商,但不能搞成封建官僚和「紅頂商人」之間的那種關係,也不能搞成西方國家大財團和政界之間的那種關係,更不能搞成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那種關係。我常在想,新型政商系應關該是什麼樣的?概括起來說,我看就是「親」「清」兩個字。」
——2016年3月4日,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的講話
在我國現階段,政商關係涉及的主體是具體而豐富的。從「政」的方面來看,既包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又包括不同級別的地方政府。從「商」的方面來看,「商」也有多個層面。以不同所有制來劃分,有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商」,有民營經濟企業為代表的「商」,還有外資或混合所有制為代表的「商」。
政商關係是企業建立、發展過程中無法規避的問題,近年來反腐取得的巨大成果、簡政放權帶來的種種便利,讓我們看到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希望。
回顧過去,可以發現,總書記一直對於政商關係有著深入、全面的思考,新型政商關係與這些思考一脈相承。
2013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表示,現在的社會,誘惑太多,圍繞權力的陷阱太多。面對紛繁的物質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談到,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要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時強調,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李君如
【專家解讀】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政府官員,都要按照市場的秩序、公務的規矩去辦事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表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不僅僅是口號,一旦要推進,就要研究並認識好一系列問題。依據「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規範政商關係要抓住機遇,敢於改革創新。
市場經濟是有秩序的,官場的行為是有規矩的,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官員,都要按照市場的秩序、公務的規矩去辦事。不按市場秩序與公務規矩辦事,是目前有些官員不作為、難作為的重要原因。
過去的話,企業家要搞項目,就會請官員吃飯,給官員送禮,塞些紅包,便能將項目弄到手。現在,這種情況不被允許了,甚至以後還要從嚴處理。不僅要依法處置受賄,還要嚴查行賄。其實之前的情況,對部分其他企業家來說,不走關係,項目辦不成,也很困惑,同時,也讓很多官員感到為難。
這回好了,習主席把這個難題給破解掉了。今後,審批項目時,請吃飯與送禮都不接受。只要是該辦的項目,政府官員就會按規矩辦事。
「兩會」期間,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上,提出了「親」「清」兼顧的工商關係。「親」即「親近」「親切」,「清」即「清白」「清正」,要求政府官員要廉政清正,清清白白,這為解決現在政商關係問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針。
之前有好多企業家叫苦連天,總書記提出「親」「清」政商關係後,他們都非常受鼓舞。 總書記3月4日提出,3月9號就被國家報刊發表,這是很罕見的現象。3月13日,浙商總會和浙江工商聯響應總書記號召,共同發表倡議書,表現了積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