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中醫安坐小診所 專攻「疑難雜症」堅守傳統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上世紀90年代,從醫院退休後的王鳳霞在北京市西城區租了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作為自己的診所。在近20年時間裡,她運用自己高超的「火針」技術,治癒了3000餘例西醫至今束手無策的婦科疑難雜症。如今,小診所周圍已變成了有「中國華爾街」之稱的北京金融街,各大金融機構總部的豪華大樓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把王大夫的小診所襯託得更加破舊。然而,已75歲高齡的王鳳霞大夫仍舊安坐小診所,繼續堅守一個老中醫「懸壺濟世」的傳統與責任。

  又一個專攻「疑難雜症」的中醫傳奇

  或許是因為只能在被西醫擠壓的空間中生存,在人們的印象中,中醫的出名,似乎總是與「專攻疑難雜症」有關。

  現年52歲的劉女士5年前檢查出患有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這種病俗稱外陰白斑,被患者稱為「最折磨人的病」,許多病人無法正常生活,嚴重者發生癌變。至今,醫學界仍未找到治癒它的良方,被認為是婦科疑難頑症。

  「鑽心地癢,有時候就用牙籤扎。」劉女士說,上班的時候更加痛苦,坐立不安,不時往廁所跑。由於是隱私部位得病,劉女士不好意思看病,病情變得嚴重,「當時真痛苦,就想一死了結」。

  目前西醫對此疾病的診療方法是手術割除增生、物理治療或是用含激素的藥物塗抹,但這些方法都無法根治,病情會反覆發作。

  劉女士尋訪各大醫院,給出的答覆均是手術切除,但無法根除。後來經王鳳霞3個多月的「火針」治療,劉女士的病症已基本消失,目前屬於鞏固期。「王大夫拯救了被宣判『死刑』的我。」劉女士說。

  記者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部得知,中國尚無對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進行全國性普查,只有2007年在重慶地區的統計顯示發病率達到了3.75%,與國外的普查數據相當。據中心副主任李利敏介紹,這種疾病被認為是婦科疑難頑症,現代醫學至今找不到致病原因,也無法找到治癒它的良方。

  然而迄今為止,王鳳霞已經治癒3000餘例外陰白斑,留有病例資料的有1260例。

  火針療法來之不易,傳承更難

  王鳳霞出身中醫世家,早期學習西醫,先後供職於鐵道部三局醫院和北京椿樹醫院。她醫術高明,眾多患者慕名而來,但是很多婦科頑疾還是難住了她。她決心對這些讓婦女「生不如死」的疾病進行攻堅。西醫行不通,她就轉向中醫,最終發現了奇蹟般的「火針」療法。

  「火針」是我國一種古老的針灸方法,專門治療疑難雜症,在明代形成成熟的治療體系,由於種種原因,火針在清朝後期逐漸衰落,只在民間有少數流傳。

  新中國成立後,現代火針療法的創始者、北京針灸學會會長賀普仁重新從古籍中挖掘出這項技術,並在治療的病種以及火針材料方面作了很大發展。與普通的針灸療法不同,火針是將針體燒紅,藉助火針的熱力刺入人體相應的穴位和部位,以祛除疾病的針刺療法。在進行治療時,火針的溫度要達到600~800攝氏度。

  王鳳霞經過百般努力,找到了賀普仁,向他學習火針技術。火針配合她熟悉的西醫解剖學,讓她如魚得水。

  1993年~2002年,王鳳霞的火針治療外陰白斑論文在一些專業學術會議上獲得了認可。但這並不能拯救王鳳霞面臨生存危機的小診所。來找王鳳霞看病的病人絡繹不絕,但由於王大夫恪守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信條,不收掛號費,每次扎針只收20元材料費。碰上窮困無力支付治療費的病人,王鳳霞就免費義診,所以收入並不高。2009年,小診所的房租由以前的400元漲到2000元,王鳳霞無力承擔。目前,她的30名患者自發湊錢為王大夫付房租。

  王鳳霞有很多機會賺大錢。臺灣臺南醫院的齊院長曾邀請她坐診,他勸王鳳霞:「你現在每天只能吃饅頭,只要你來我們醫院,我保證你兩三年就可以買樓房。」王鳳霞沒有答應,她說:「我捨不得我的窮姐妹。」

  75歲高齡的王鳳霞憂心的是火針的傳承。她曾經收過兩個徒弟,但因為他們對西醫的解剖學不甚了解,離開了王鳳霞無法獨立操作,沒有成功。自己的技術能夠傳承下去,是她目前最迫切的心願。

  「王鳳霞們」需要更多平等競爭的機會

  在民間,像王鳳霞這樣身懷絕技的醫生大有人在,通常他們被冠以「民間中醫」的稱謂。但與出身正規醫院、有行醫資格的王鳳霞不同,他們中的不少人雖然醫術能夠得到群眾的認同,但由於通不過種種以西醫內容為主的資格考試而被劃入「非法行醫」行列。王鳳霞所希望的「以師帶徒」的傳承方式,也曾經備受質疑。

  2007年,我國推出了《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對民間醫生的準入做出調整。其規定,師承人員跟師學習滿3年後,可以向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申請參加出師考核。出師考核合格後,師承人員在醫療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並考核合格後,就可以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此外,對那些依法從事傳統醫學臨床實踐5年以上,並且掌握獨具特色、安全有效的傳統醫學診療技術的人員,可以申請參加確有專長醫師資格考核。

  「從這個《辦法》的出臺可以看出國家開始重視民間中醫的保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外事司原司長、中國民間醫藥協會會長沈志祥說。

  沒有人能否認民間中醫是一個寶藏。我國曾發起三次被稱為醫療「技術革命」的民間中醫向國家「獻方」活動。第一次在1958年,當時貢獻出10萬多獨家秘方。以後的兩次出現在1971年左右、1982年左右。「雲南白藥」、「片仔癀」等著名中成藥都是在這三次「技術革命」中湧現的。

  據中國民間醫藥協會所做的「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各類民間中醫醫療機構約佔全國醫療機構總數的15%以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事業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說:「正因為有民間中醫藥的存在,才使得部分被西醫宣布得了『絕症』的患者仍然有康復存活的希望。」 該調研組建議,應注重中醫藥屬於應用學科的性質特點,改變片面強調學歷不重實際才幹的人才選用方法,為民間中醫藥創造平等競爭機會;人才培養要側重鼓勵師承教育的發展,強化臨床實踐;要利用適量政府資源對民間中醫藥從業人員開展繼續教育。(李文 張淼淼)

相關焦點

  • 支持有資質的老中醫開診所 名老中醫開辦診所享有權利
    支持有資質的老中醫開診所 名老中醫開辦診所享有權利時間:2016-02-27 10:25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支持有資質的老中醫開診所 名老中醫開辦診所享有權利 中醫是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逐漸發展。
  • 冒充著名老中醫傳人 大連市一診所被查處
    作為中醫傳統世家、我國著名中醫周鳴岐的兒子同時也是周家醫術傳承人的周昇平,活了66年,還真不知道自己家族還有一個名為周瑞君的醫術傳承人。  周昇平告訴記者,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就有人向其打聽一個叫周瑞君的人,「說是我們周家的孫子,也就是我的侄子,但我根本不認識這個人。」
  • 「老中醫」楊繁,專治各種「疑難雜症」
    12年騰訊工作經歷,成就了同事口中的「老中醫」,專治各種資料庫領域「疑難雜症」,「望聞問切,藥到病除」。不僅如此,他還是同事眼裡的「江湖百曉生」,通曉各種前沿技術,堪稱資料庫領域「百科全書」。他就是我們今天大咖訪談錄的主角
  • 山西鼓勵名老中醫辦中醫診所
    近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    按照《意見》,山西省將放寬社會辦醫準入,下放設置審批權限,縮短審批時限,鼓勵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支持退休醫師到基層開辦個體診所或執業;允許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的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在鄉(鎮)及村開辦只提供經考核合格的傳統中醫診療服務的中醫一技之長診所,或在鄉(鎮)及村設置的中醫門診部或中醫診所執業,只提供經考核合格的傳統中醫診療方法
  • 「神醫」坐堂小診所調查:讓糖尿病人吃發功西瓜
    原標題:「神醫」讓糖尿病人吃發功西瓜小區裡的中醫診所屢見不鮮,其中不乏一些專家級的老中醫。但有些中醫診所打著傳統中醫的旗號,宣稱能治包括癌症、糖尿病在內的各種疑難雜症,前來治病的患者多稱這些大夫為「神醫」。
  • 實用貼|愛醫,學醫的蝸系青年們,王三診所招人啦!
    「蝸系青年」指在這樣一個選擇和機遇眾多的時代,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堅守初心的人。「蝸系青年」的幸福原則,就是只背自己想背負的東西,然後朝著自己專注的目標去努力奮進,也不會因此錯過沿途的風景,會努力估計一條單線上的方方面面。
  • 趙樹堂中醫診所「安家」繁華古街巷
    (邱天 攝)  3月6日的濟南春風和煦,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在濟南的大街小巷時,位於寬厚裡的趙樹堂歷下區寬厚裡中醫診所已經悄然開門了。這是一家怎樣的中醫館?為何選在歷下區的老街區開這樣一家診所?歷下區衛計局負責人談道,近年來,緊緊圍繞「首善之區」發展定位,堅持健康歷下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作為工作發展的生命線。
  • 杭州94歲國家名老中醫楊少山從醫75年還在坐門診
    再不到兩個月,全國名老中醫
  • 瑞雲國醫堂中醫診所今日盛裝揭幕
    中醫世家打造溫馨就醫養生之所    瑞雲國醫堂坐落於陳貴鎮小雷山名勝風景區山腳下,醫院佔地40餘畝,醫療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所傳承百年、突出中醫藥優勢,集醫療、養生、保健、康復、科研為一體,面向全省及周邊省市百姓服務的傳統中醫民營機構。  「瑞雲」二字,取自於懸壺濟世87載的老中醫張瑞雲的名字。
  • 民間老中醫 也有大作為
    —記四川省資中縣球溪鎮甑子壩村衛生室名老中醫鄧扶正在四川省資中縣球溪鎮甑子壩村,有這樣一位優秀的民間老中醫,他擅長中醫藥治療闌尾炎、肝硬化和各種疑難雜症,多次被評為優秀民間中醫;他從醫數十年,潛心鑽研,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雖已年過七旬,但每天都堅持接診近50名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求診患者
  • 哈爾濱出臺政策鼓勵知名老中醫開辦診所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哈爾濱3月17日電(記者強勇)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近日推出政策,鼓勵具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知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中醫館以及中醫腫瘤、骨傷、婦科、兒科等中醫專科醫院。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了解到,根據出臺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將鼓勵知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門診部等機構;支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特色突出的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養結合機構;允許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
  • 河北邢臺大愛老中醫義診10年 開4萬張免費藥方
    老中醫魯春山在給病人看病    核心提示  溫馨家園有一個中醫診所,每天眾多患者來這裡排隊看病。坐堂的是個老中醫,名叫魯春山。  他出身中醫世家,義務看病十年,用八代祖傳的草藥秘方治癒疑難雜症千餘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精神矍鑠,每天義診5小時的老中醫,三十年前曾是難症克隆氏病的患者。  克隆氏病患者的夢  把祖傳中醫繼承下來  今年67歲的他,仍然精氣神十足,每天5個小時為患者義診,難以置信他就是一個克隆氏病患者。
  • 「每帖中藥處方不超過20元」——老中醫汪彩明速寫
    原標題:「每帖中藥處方不超過20元」——老中醫汪彩明速寫 「最貴的中藥處方每帖不超過20元,最便宜的中藥處方每帖只要一兩塊錢。」這是記者在高安市藍坊鎮藍坊村汪家村民小組汪彩明診所看到的情景。 身為「江西省首批民間名醫」的他,有一手中醫治疑難雜症的「絕活」,讓全國各地的患者慕名而來,年門診量達1萬多人次。 11月11日下午,記者見到汪彩明時,他正給從豐城趕來的患者診病。診所門外,停了七八輛小車,有外省牌照的,也有臨近樟樹、奉新等縣市的。 難以想像,汪彩明這個老中醫,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開的診所竟然如此紅火。
  • 傷康創口護理診所受青睞,助力傳統診所蛻變
    為更好地覆蓋線下市場,傷康已與多家診所開展合作,共同打造新型特色診所——傷康創口護理診所。在不改變原有診所的業務基礎上,增加創面護理特色專科,藉助傷康溼性癒合再生修復技術,可拓展更多急慢性傷口患者。擺脫傳統診所普遍同質化的經營模式和地域限制,以創口護理為特色招牌「輻射」更廣的區域。
  • 海寧百歲老中醫依然熱心當村民的健康顧問
    紅光滿面,精神矍鑠,燒飯做菜都自己動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筆者很難相信面前的這位老人已經101歲了。老人名叫殷保霖,是海寧市的一位老中醫,家住海寧市袁花鎮河溪街一幢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老式樓房裡。殷保霖很關心國家大事,他訂了好幾份報紙。每天,老人都會坐在臥室的窗戶前讀報。
  • 走進和安堂國醫館,收穫一份健康
    和安堂國醫館也重新「揚帆起航,名醫助力,疑難雜症,統統消散」。  廣東和安堂醫療集團始建於2015年,是華南地區的一家致力於醫療診療與中醫養生的醫療機構,是一家綜合性大型醫療產業集團,轄下有8家直屬分院。
  • 允許離退休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和多點執業
    允許離退休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和多點執業 2018/03/05 00:18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4960
  • 名老中醫工作室:揚傳統文化 展中醫風採
    商丘新聞網訊(記者 許楊 胡坤)在商丘提起中醫,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商丘市中醫院,而在中醫院裡讓許多人慕名而來的科室,莫過於名老中醫工作室。   商丘市中醫院名老中醫工作室的八位老中醫可是工作室的金字招牌,無論是呼吸方面還是肝腎風溼方面,以及脾胃肝膽,他們幾乎涵蓋了內科所有範圍,每個人都是身懷絕技,身手不凡。
  • 山東省名老中醫名單公布!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人社廳、省中醫藥管理局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山東名老中醫、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和山東基層名中醫的評審工作。 評審最終確定了山東名老中醫10名、山東名中醫藥專家80名(其中50歲以下中醫臨床人員24名)、山東基層名中醫120名。
  • 一個民間老中醫的執著追求想
    來源:人民網   成為一個名醫很難,尤其想做一個民間知名的老中醫更難。中醫需要傳承和發展,人們可以通過這個民間老中醫所走過的風雨路中,感受到一個老中醫的堅守、執著、奮鬥和艱辛。  一個民間老中醫的執著追求  近日,筆者慕名來到位於南安市洪瀨鎮區的「惠世堂」診所,探訪一位遠近聞名的擅長治療風溼病的老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