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陳大聖)在昆明,有一個交易市場24小時全天候營業,特別是到了晚上人流如織、異常繁忙。這就是鬥南花卉交易市場,全國70%以上的鮮切花都是來自於這裡。
7月7日晚,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探訪了這個亞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走進市場,撲面而來的不僅僅是鮮花的豔麗和芬芳,還有市場之大、鮮花之多、人流之密的震撼。
鬥南花卉交易市場到底有多大?記者站在市場的一端望過去,幾乎望不到邊,整個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據介紹,這個市場佔地1萬多平方米,而這只是整個鬥南花卉交易市場的一部分,把其他的交易場所算上,交易面積達到了8萬平方米。
雲南鬥南花卉產業集團總裁助理毛海鵬告訴記者,鬥南花卉交易市場2016年鮮切花交易額47.2億元,來自雲南、臨近省份和周邊國家的60.7億枝花卉經鬥南銷往全國各地,佔有國內70%的市場份額,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花卉的「市場風向標」和「價格晴雨表」。
每天下午5點開始,花卉拍賣交易大廳人頭攢動,玫瑰、洋桔梗、非洲菊等鮮切花在這裡競價拍賣,花的品質如何,價格是否划算,買賣雙方都能夠清清楚楚。
這個2015年投入使用的拍賣市場,改變了過去傳統交易模式中鮮花價格和品質不透明的弊端。在未來,他們還將拍賣的產品向其他鮮切花和盆花擴展,並由線下供貨、現貨拍賣向遠程供貨、遠程在線拍賣擴展。
不僅如此,對手交易電子結算將在2017年投入運營,實現花卉入場有質檢、可溯源、交易有電子數據記錄、出場有稽核。依託場地和客戶優勢,6年內80%的對手交易現金結算將過渡到電子結算。現貨議價、現金結算,假幣混雜、貨款拖欠、質量無監控的傳統交易模式將成為歷史。
強大的市場交易帶動了鮮花的種植。毛海鵬說,現在農戶種植鮮花的積極性很高,因為種花能夠賺更多的錢。「按照去年的行情,一畝田一年的收益超過1萬元,而種糧食才2000多元,這就是市場帶給農戶最為直接的利好。」
雲南緯度低、海拔高,與南美洲的厄瓜多、非洲的肯亞並稱為世界上三大鮮花種植基地,這裡的鮮花種類多、色彩豔、產量大,2016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132萬畝,總產值488.2億元。
如果你以為鬥南花卉交易市場僅僅只是買花賣花的地方,那你就錯了。目前,他們正在把花卉交易與旅遊結合起來,「花卉旅遊」已經成為昆明旅遊的新名片。
觀花、賞花、購花,徜徉在花海,娛樂在鬥南,感受亞洲最大花市交易盛況,體驗濃鬱的花卉文化和花街風情,已經成為遊客去昆明旅遊的一個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