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產後第一周,是整個圍產期的最後一周,也是產褥期的第一周,在臨產分娩以後,產婦們不僅要忍受傷口帶來的疼痛,還需適應體內激素發生的劇烈變化,子宮及其他器官急需恢復。因此產後第一周的護理工作非常關鍵,關係到整個產褥期的恢復效果。今天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助產士為您總結了一套產後第一周產婦護理方法,希望對各位準媽媽、準爸爸提供幫助。
首先,我們在為產婦提供空氣清新、通風良好、舒適安靜的病室環境的同時保持床單位的清潔整齊、乾淨,保證產婦足夠的營養和睡眠的基礎外,重點是產後第一周產婦護理細節,至關重要。
產後活動指導
產後血虛,血液粘稠度高,容易淤血,因此產後產婦應儘早開始適宜活動。經陰道自然分娩者產後6-12小時可下床輕微活動,產後2日可在室內隨意走動,促進血液循環,推動惡露排出。會陰側切或撕裂者適當推遲活動時間,鼓勵產婦床上適當活動,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剖宮產術後回到病房,幫助產婦按摩,捏捏腿腳,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術後6小時需要平臥,不能用枕頭,以防顱內壓降低引起頭痛。6小時後要幫助多做翻身動作或雙腿屈伸動作,幫助下床活動,有利於惡露排出。
產後飲食護理
自然分娩後產婦1小時鼓勵進流質或清淡半流質飲食,以後可進普通飲食;會陰裂傷嚴重者,產後一周內進無渣飲食;剖宮產術後6小時鼓勵進流質或清淡半流質飲食,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排氣後可進普通飲食。產後一周飲食原則以開胃為主,忌油膩,口味要清淡,食物應富含營養、足夠熱量和水分。可以進食溫和的常溫水果,如蘋果香蕉等,不建議大補,不利於清腸開胃和惡露排出。
排尿與排便護理
自然分娩4小時後或剖宮產拔除導尿管後2-4小時應自行排尿。若排尿困難,必要時可協助排尿:用熱水燻洗外陰或用溫開水衝洗尿道外口周圍誘導排尿;熱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縮。以上方法均不能排尿,應及時報告醫生 。
產後1-3天不排大便,因臥床休息、食物缺乏纖維素、場蠕動減弱、盆底肌張力降低等容易發生便秘,因此應鼓勵產婦多吃蔬菜。要坐便,不要蹲便,大便時間不要太長,不可屏氣用力。
預防產後感染
產後一周內會出現大量的產褥汗,要勤換內衣褲,保持外陰清潔。用0.05%聚維碘酮液擦洗外陰,每日2-3次。大便後用水清洗會陰,保持會陰部清潔。會陰腫脹者可用50%硫酸鎂溼熱敷。有側切傷口者,健側臥位,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一般側切或會陰撕裂傷口3-5天就能痊癒,5-7天即可淋浴,但每次時間不可太久,水溫不宜太熱,不宜空腹時淋浴。
乳房護理促進泌乳
產後一周內是母親泌乳的過程,母嬰同室,做到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於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乳,刺激泌乳,乳房應經常擦洗,保持清潔、乾燥。每次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哺乳時應讓新生兒吸空乳房,若乳汁充足尚有剩餘時,應用吸乳器將剩餘的乳汁吸出,以免乳汁淤積影響乳汁分泌,並預防乳腺管阻塞。
母嬰分離的產婦應在產後6小時內開始擠奶,每日8次,擠奶持續時間20-30分鐘。穿戴合適的具有支託性的乳罩,可減輕乳房充盈時的沉重感。
如果準媽媽們、準爸爸們能提前掌握這些護理細節,可大大減輕產婦的產後痛苦,增加產褥期產婦的自我修復效果都是非常有幫助的。(通訊員 李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