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摘自朱自清《背影》
每年6月的第三個周日是父親節,是一個感恩父親的節日。作為精神科醫生的「奶爸」們,對於父親的角色,又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準爸爸的自我修養
孕育新生命是一件神奇而美妙的事情。妻子懷胎十月,準爸爸應積極融入到孕育的全過程中,準媽媽會更有幸福感。那麼在妻子孕期,準爸爸能做些什麼呢?
1.創造舒適的外部環境
懷孕期間,孕婦的生活環境對胎兒有很大的影響,惡劣的環境甚至有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發育障礙,準爸爸可以為孕媽創造相對舒適的環境。同時,準爸爸要嚴格要求自己,調整作息,儘量適應孕婦的生活節奏。尤其注意的是務必要戒菸,因為二手菸會嚴重影響孕婦、胎兒的身心健康。總之,在這段特殊時期裡,準爸爸要把孕婦的安全舒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共同參與母嬰課程,陪同孕媽產檢
準爸爸可以儘量陪同妻子參加產前課程,多學習孕期及生產知識,能夠更好地了解準媽媽及胎兒的情況,做好胎教工作。孕媽在孕期需要定期產檢,特別是孕晚期,孕媽活動可能更加不便,這時準爸爸如能陪伴左右,不僅在體力上能夠分擔,在心理上對孕媽也是一種支持與陪伴。
3.主動承擔家務,細心照顧孕婦
可能很多男同胞平日生活中都習慣依賴妻子的照顧,但孕期女性因為精力和體力大不如前,這個時候準爸爸可以主動承擔起家務責任。孕期由於激素水平變化,會有不同程度的噁心、便秘、尿頻、潮熱、黃褐斑等,這些也可能導致孕媽心情煩躁,準爸爸的細心照料,既能緩解孕媽身體不適,又能改善孕媽的心情。
4.隨時待命,為迎接寶寶出生做好準備
當孕媽進入孕九月以後,準爸爸要隨時待命,工作上安排好時間,以備準媽媽需要時可以隨時陪伴。準爸爸還需要協助孕媽準備好待產包,帶齊雙方的各種證件,提前聯繫好住院手續及熟悉住院環境、組織安排家人值班送餐等所有相關事宜,讓準媽媽無後顧之憂。
相信很多男同胞們跟我一樣,尤其是初為人父,一開始都是懵懵懂懂的。作為第一次過父親節的新手爸爸,目前還在從不斷犯錯中認識新的問題,還在不斷地學習成長。感恩能夠參與到新生命的成長,陪他/她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段時光。(範滕滕)
父親在兒童心理成長中發揮的作用
初為父母,對於寶寶的心理髮育,以及面對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經歷挫敗並由此產生經驗。在此想重點與大家探討1-3歲兒童的心理成長曆程,尤其是作為父親我在其中的體會。
1.養育寶寶的點滴及作為父親的感受
養育的過程並不總是順利的。作為父親,我的態度也並不總是積極的。寶寶滿1周歲前總是在找媽媽,我覺得寶寶跟我不親近,當我和寶寶單獨在一起時她會大哭大鬧,我採取了很多辦法似乎都不奏效,這讓我更加不願意參與。
這時媽媽的引導就非常重要:如果只有得意或無端指責,會加重父親的牴觸感。我的愛人總在說「你看爸爸多喜歡你啊」「你看寶寶多在意你啊」「我希望在你到家以後我多承擔家務,你能花更多的時間陪寶寶」,妻子的引導讓我感受到了肯定和鼓舞。寶寶10個月後,我逐漸能感受到寶寶跟我的互動,這成為一種正反饋,讓我願意花更多的精力陪伴她。
在1975年有兒童心理學家將父親描述為「被遺忘的對兒童發展有貢獻的人」。直到70年代中期,父親還被看做「只是一種生物學意義上的必需品,在兒童的社會性和情緒發展中作用甚微」。忽視父親早期影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親與嬰兒互動的時間比母親要少。其實父親對新生兒的關注並不亞於母親,而且在孩子1歲前,父親同嬰兒的交往也在不斷增加。大多數婚姻幸福的家庭,父親都會更頻繁地與子女相伴,也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子女。
夫妻關於養育的理念也會有所差異。母親總是不自覺給予寶寶更多的愛,在我看來,2-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習慣和性格形成非常重要的階段,不合理行為要及時糾正,細節方面要及時鍛鍊培養。
我家寶寶1歲多時還穿尿不溼,我對此並不認同。有一次在寶媽值班時,我引導寶寶脫掉尿不溼,蹲著排便,而且整晚都不戴,通過觀察她的反應猜測她的排尿意願。令我興奮的是,我成功了!此後寶寶會在相對固定的時間主動要求排便,而且享受這個過程,家裡囤的幾箱尿不溼也沒有了用武之地。經過這種互動,我們都感覺到寶寶更加勇敢了。
發展心理學觀點認為,如果父親擁有積極的撫養態度,對幼兒需求敏感,並且性格外向、對人友善,又願意花很多時間陪伴幼兒時,嬰幼兒便會對父親形成安全型依戀。那麼父親和母親的區別在哪裡呢?研究發現,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媽媽更喜歡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孩子說話,安慰他們,與他們一起玩像捉迷藏一類的遊戲;而爸爸則更願意給寶寶有趣的身體刺激,玩一些不同尋常的遊戲。儘管大部分嬰兒在不舒服或害怕時喜歡和媽媽在一起,但是爸爸往往是他們更喜歡的玩伴。
2.兒童心理成長中涉及的主要認知功能
語言的發育是很多家長特別關心的問題。語言學家認為,語言發展來源於生理成熟、認知發展和不斷變化的語言環境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父母要注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重視交談的重要性,以更平等的姿態與孩子交流,通過逐漸豐富的語言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父親對兒童的社會性和情緒發展有怎樣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雙方都有安全型依戀的兒童會更少表現出焦慮和社會性退縮,面臨入學挑戰時適應性也更好。與父親是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童年期和青春期表現出更好的情緒與自我調節能力和更強的與同伴交往的社會能力,更少出現問題行為和犯罪行為。
可見,對於兒童發展的許多方面,父親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每個兒童都有獨特的遺傳基因和特定的成長環境,氣質會有差異,作為養育者,尤其是父親一定會有自己特殊的體會。希望您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探索您自己的為父之道。(陳超)
父愛如山,內斂而厚重。老爸們很酷,不喜歡把愛掛在嘴邊,但父愛一直在看不見的地方守護。感恩每一位父親對家庭、對子女的付出。
老爸們,節日快樂!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歉。
作者:陳超 範滕滕
單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