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學校「鐵飯碗」模式正式開啟
編制是一個奇妙的東西,編內編外待遇相差懸殊;編內最大的好處就是無論外面如何風吹浪打,編內人士照樣閒庭信步。因此,許多人努力奮鬥就為一個編制,有了編制整個一生至少不為基本的衣食擔憂了。
教師就是如此。我們日常所說的「公辦教師」就是屬於有編制的教師。雖不能過上如何奢華的生活,但基本是衣食不愁;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教師的待遇會越來越好;況且歷來就是只要進入編制,基本無失業之虞。
給教師固定的編制,目的就是為了穩定教師隊伍,發展教育事業,這是功德無量的事。但一成不變的安逸自然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由此造成一些教師的錯覺——隨便怎麼混,只要不違法,學校就拿我沒辦法;由此也造成了教師隊伍的一團死水,教師隊伍的良莠不齊。
教育部頒布「縣管校聘」政策,目的就是要攪動這潭死水,激發教師活力,讓教師有一種危機感。民間俗稱打破教師的「鐵飯碗」。現在「縣管校聘」工作已經進入實施階段,一些地方已經正式開啟打破「鐵飯碗」的行動;可以預想這項行動很快會在全國鋪開。
打破「鐵飯碗」,這五類教師直接面臨解聘
有一些地方響應教育部號召,率先試行,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河北石家莊市就是比較早的一個城市。石家莊市制定頒布了《石家莊市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這個方案明確指向公辦學校所有有編制的教師,更明確了以下五類教師面臨解聘!
1.違反師德行為的教師,學校可以直接與其解聘,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教師按規定可以取消教師資格。
2.年度考核不合格又不服從學校工作崗位調整的,或者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學校可以直接解聘。
3.連續曠工、累計曠工超過相關時間規定的,學校可以與其解聘。
4.不能勝任現有工作,學校給予不超12個月的待崗培訓後仍不能勝任,經轉崗後仍不能勝任新工作的,學校可以解聘。
5.主動提出辭職的,學校理應與其解聘。
說白了就是師德差、業務能力弱、無視勞動紀律的教師將被解聘,讓想混的人無處安身,由此帶來教師隊伍的蓬勃發展。
人們擔憂某種不良現象會流行
對這樣的政策人們還是比較歡迎的,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但隨著這樣政策的施行,人們擔心某種不良現象本來是見不得光的,現在很可能會登堂入室流行開來。
學校裡校長的權力最大,許多事情都是校長說了算;認定一位教師合不合格,校長的意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想像,教師和校長之間會形成一種怎樣的關係。校長因為掌控著教師的評定權力,久而久之會形成怎樣的一種工作作風、內心會怎樣的自我膨脹?也可以預見。
假如對校長的權力不加限制,人們深惡痛絕的某種醜陋現象在學校裡將蔓延開來,成為一種公開的常態;一旦這種現象流行,」縣管校聘「政策成為某些人打擊報復排除異己的工具,如此不僅起不到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反而會助長不正之風蔓延、嚴重打擊教師的工作熱情。
各位,你們說這種擔憂會不會隨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