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早的《市場學原理》(1933年,丁馨伯教授編著)、中國最早的商學和經濟學博士之一湯松、全國最早的土地經濟系、全國最早開辦合作經濟專業、哈耶克自由經濟學在中國的首席傳人周德偉、全國唯一獨立的國立商學院……
走進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學樓,一幅醒目的學院發展濃縮版「成績單」映入眼帘。「這只是學院百年輝煌歷史中的一瞥。
」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夏樹人向記者遞上一本厚重的《百年名校·商學弦歌——湖南大學商學100年》(以下簡稱《湖南大學商學100年》),「這本大16開、近500頁的專著,是工商管理學院的『活歷史』。」
對於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歷史,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康頗有發言權,他正是《湖南大學商學100年》的主編。
該書依據檔案文獻整理出以嶽麓書院、時務學堂為先導,以從1911年湖南商業教員講習所開始的湖南大學商科為主體,覆蓋其主幹和分支如湖南商專、明德大學、國立商學院、民國大學、克強學院、中南土建學院,以及新時期合併的湖南財經學院、湖南計專的商科綿延百年的歷史。
「現代中國有商學院名號的大學學院或獨立學院不下幾百家,但什麼是商學?一般辭書乃至專業術語工具書也難查到這個詞條。」翻開《湖南大學商學100年》,許康向記者講起了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商學始源。
許康介紹,湖南省內的商學教育萌動得從千年學府及其分支來追溯。早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撫吳榮光在嶽麓書院山長歐陽厚均、城南書院山長賀熙齡支持下,在嶽麓書院附設湘水校經堂,從嶽麓、城南兩所書院選拔高材生,以經義、治事、詞章分科試士,治事就是經世致用治政理事,此為湖南書院教學改革的先聲。
史料記載,光緒五年(1879年),湘水校經堂遷出嶽麓書院,並根據剛出使英法回國的郭嵩燾的建議,仿照西方教育制度改訂了章程;光緒十六年(1890年)改名校經書院;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學政江標引進新學,設史、算、輿地、交涉、掌故、詞章六科試士。又立輿地、算學、方言(外語)學會,進一步促進了湖南書院教學的改革。
「後來湖南大學兩位舊學出身的校長胡元倓和曹典球對辦商科最積極,都因那時受到江標的影響和識拔,轉學新學。」許康說。
當年的中國傳統手工業和商業在西方列強商品的衝擊之下黯然失色,中國社會風雨飄搖。但這也註定是一個民族圖強的時代,鄭觀應的《盛世危言》提出以「商戰」來應戰;梁啓超、李維格、熊希齡將西方經濟學理解為治生、理財之學;與時務學堂相呼應的《湘學報》更設立了「商學」專欄,還轉載英國報刊對日本商務學校的介紹。幾年後的「新政」派遣留學生,商學也是熱門學科之一。
1911年初,湖南武岡人劉希剛自日本東京商業學校學成回國,湖南撫院委任他就荷花池求忠學堂校址(今長沙荷花池路北側)開辦了湖南商業教員講習所,4月開學。
1912年,湖南商業教員講習所改辦湖南公立高等商業學校,次年改名湖南商業專科學校。青年毛澤東曾是湖南公立高等商業學校第二期學生,他在自傳中講述:「有一天看到廣告,描寫一個高等商業公立學校的優美……我斷定還是到那裡學成商業專家比較好,出了一塊錢去報名,隨後將我的意思寫信告訴父親。他很高興。父親很知道有了商業智慧的好處。我進了這個學校而且留在那裡——有一個月。」
後來,毛澤東的忘年交、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湯松,使商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彭璜、謝覺哉、易禮容等也出身該校。
湖南公立商業專門學校、明德大學商科、湖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經濟學科組成湖南大學商科、創辦商學刊物《商學會刊》和《商學期刊》……自湖南商業教員講習所發端的近代湖湘商學,開始逐漸彰顯出湘商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湖南公(省)立高等商科教育始於湖南商業教員講習所,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也發端於此。近現代所謂商學,就是工商管理之學。
1926年2月1日,由湖南公立商業專門學校、湖南法專、湖南工專合組的省立湖南大學正式成立,設辦公處於原湖南法專校內,理工兩科以原湖南工專(嶽麓書院)為校址,商科仍暫設原處(落星田)。當年11月,建築學家劉敦楨院士設計的新教學樓竣工,當年年底前法商兩科也遷來嶽麓山下。
許康介紹,1926年下學期,湖南大學選送留學蘇聯學生,有姜鳳威(即甘泗淇上將)、程大森、谷家儒及王如痴烈士等8人被錄取去蘇聯學習。
湖南大學商學系首任系主任,即是曾在明德大學任教的張渾教授,他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是與湯松、陳樸(第二任系主任,1915年獲美國沃頓商學院碩士學位)資歷相仿的湖南最早留學美國的經濟管理學家之一。
張渾於1920年8月回國,歷任明德大學、武昌商科大學、湖南商業專門學校、湖南大學、國立商學院的教授、系主任等。
「當年全國大學商科本就不多,商科教師的迴旋空間更有限,不外乎在八九所校院之間兜圈子。湘籍教授回國返鄉,加盟湖南大學自是他們的首選。胡元倓麾下的向紹軒、張渾、陳樸等都先後從明德大學來到湖南大學。」許康介紹。
全國大學商科發展之路大多不順暢。1927年4月,在第一次大革命形勢下,湖南省政府當局下令取消湖南大學,改名湖南工科大學,唯留理工兩科。法、商兩科並人長沙(第四)中山大學,農科則恢復為第一農校。
至1928年4月,湖南省政府決議恢復湖南大學,但那時學校暫停了商科,文科設政治經濟、中文、教育三系,理科設數理、化學、地質三系,工程則設土木、電機、機械三系。
兩年後,湖南大學重設商學系。1930年,湖南大學的校務會議順應社情民意,決定在文學院重新恢復商學系,並將政治、經濟兩系合併為政治經濟系。
此後湖南大學的商學發展跌宕起伏。許康介紹,1946年,全國唯一獨立的國立商學院併入國立湖南大學;1949年,湖南大學商學院與湖南克強學院商科、私立民國大學商科合併為湖南大學財經學院。
儘管學院在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被迫解體,但商學的發展並沒有因此而停滯,例如20世紀50年代中南土建學院的運輸經濟、工程管理和新湖南大學時期的工業經濟、政治經濟專業教學,以及1960年湖南財經學院的開創,在當時都是全國罕見的建制。兩校堅守著商學理想的學者們依舊苦心求索,以厚積薄發的堅韌勤懇為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全國的財經學院全部停辦,甚至撤銷。1981年,湖南大學商學教育重新回歸,1992年成立國際商學院,不久即躋身MBA(工商管理碩士)培養試點學院之列,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併,成立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和會計學院,2010年工商管理學院與原會計學院融合,組建新的工商管理學院,歷經30年的探索與發展,工商管理學院發展再上新臺階。
如今,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芙蓉學者等傑出人才陸續來儀;博士學科點與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雙葩映紅;「985」與「211」重點建設學科盡顯一流實力,研究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創新基地、創新團隊、研究成果具有國際水準;學術殿堂莊嚴宏偉,廣受社會讚譽。學院現擁有各類校友五萬餘人。
目前,學院開設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含ACCA)、等7個本科專業,連續三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擁有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已形成了一些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專業和研究方向,產出了一批優秀的學術專著、論文和專利,獲得了2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4項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年均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年均到帳科研經費超1000萬元;培養了一批卓越的學術帶頭人,形成了9個高質量的學術科研團隊。
不僅如此,該學院還與同學科領域中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美國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荷蘭Twente大學管理學院建立了合作指導博士生的關係;與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冰島、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著名大學的商學院開展了廣泛的院際合作與交流並建立密切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建了多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和課程項目;與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湘財證券公司聯合開展研究工作或互派學者交流;在MBA、EMBA和IMBA專業學位的教學方法、管理模式及學術交流等方面正積極尋求與美國知名大學的全面合作。
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楊智表示,百年來,學院名稱幾經變更、地址多次變遷,但湖南大學商學人兼收並蓄的辦學理念和矢志振興商學的崇高理想從未改變,始終堅持文化育商、理性為商,堅守著民族偉大復興的不變責任,很多老師一生並不生活在現實的商業世界裡,只生活在理想的商學境界中。
「經世致用、致知載物」的商學文化代代傳承,「理性中道、求是創新」的商學精神生生不息,湖湘文化浸潤下的院訓與院風成為了湖大工商管理人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範式與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源泉。
「我們將繼續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集古今之智慧,追管理科學之前沿,探中外之文明,培育引領時代的業界領袖,秉承上下求索之作風,興舉中華商道,致力於創造融貫中西的管理新知,崇尚知行合一與原始創新理念,熔鑄中國現代商業精神,創建中國式管理學派,樹立百年商學品牌。」
楊智表示,站在歷史新起點,學院將四海守望、植根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達而濟世,育一流人才、產一流成果、創一流品牌、出一流效益、建一流名院,成就「紮根本土享譽全球的卓越商學院」的世紀恢宏,矢志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王昊昊 解景
海報設計: 周 倩
來源:中新網
攝影:林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