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星島網」報導,9月1日,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發布歧視版迎新短片「WelcometoXGU!」。該片以校方8月31日發布的迎新短片「WelcometoHKU!」為藍本進行惡搞,藉機抹黑誣衊內地學生,並鼓吹仇恨。
通過篡改原短片字幕及圖片,該片將港大英文名稱HKU(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改為內地普通話拼音XGU(The University of Xiang Gang)。短片一開始,就誣衊內地學生是「間諜」,聲稱歡迎新一群「內地學生和老大哥的間諜們」(mainland students & spies of the Big Brother)。同時,諷刺校方以巨額獎學金吸引來的內地文科狀元成績不佳,侵犯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校方管理層立場親北京等。
視頻截圖:港大學生會惡搞片中將HKU變成XGU
有關視頻發布後,港大中央管理小組隨後發表聲明,斥責影片內容對某些學生族群不公平、帶有傷害及冒犯,指世上任何地方均會譴責,並譴責這段短片很有仇恨言論及欺凌成分,強調短片中的觀點不能代表大部分港大師生,要求影片從所有平臺下架,並向全體港大成員致歉。
香港大學臉書截圖
敷衍道歉惹眾怒
對此,港大學生會校園電視3日在貼文中澄清,聲稱影片「無意攻擊任何人」,僅為「政治諷刺及模仿」,並稱願意為剪接影片時「用字不準確」,引起觀眾誤會「致歉」,而相關製作也已經下架,並稱未來會注意「表達信息的手法」。
然而,港大學生會校園電視這番避重就輕、言不由衷的敷衍「道歉」顯然不足以平息各界的批評與質疑。
不少網友紛紛指出,「這也算道歉?一點悔過之意都沒有。」
也有網友建議,不要把港大學生會一部分人的觀點關聯到所有港大學生,應該理性看待此事。
對於此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通過社交媒體發文指出,看過視頻的的人都能明白片中明顯的意圖,是以校方及內地人為攻擊對象,諷刺及模仿只是手法,,用諷刺和模仿作為辯解理由,是香港電臺「頭條新聞」慣用的歪理,說明青年學生受到的荼毒有根可尋。
梁振英還呼籲:青年朋友們,到中國內地看看吧,在內地投資、工作和留學的歐美日韓人士比在香港的多出數倍,長期在內地居住的香港人有近三十萬之多。請香港大學學生會負責人跳出象牙塔,比較今天的香港和今天的外國社會,比較今天的香港和過去港英統治下的香港。
「反中亂港」的重要力量
事實上,不論是此次迎新風波,還是早前的修例風波,港大學生會可謂是「反中亂港」的一支重要力量。該組織雖名為「香港大學學生會」,但早就獨立於港大之外,擁有自己的「金主」。
近年來,部分亂港分子「潛入」學生會,給想從政的學生提供選舉資金支持,為想深造的學生介紹歐美高校。除了利誘,像亂港分子戴耀廷、陳雲這樣的「毒師」還利用講臺宣揚歪理邪說。
今年7月,香港大學校委會以大比例表決通過了解僱非法「佔中」發起人、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的決定,可謂懲惡揚善、順應民心。但香港大學學生會卻發起聯署,要求校方公開推翻校委會的決定,開除做出決定的委員。不僅如此,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葉芷琳還指責港大校委會「以政治凌駕學術自由」。
今年8月,香港大學學生會還曾以重金在《蘋果日報》刊登頭版廣告,抹黑香港國安法,號召以生命回報所謂「自由」。相關言論引發社會不滿,大學校友也發文批評。由於港大學生會的行為未經公開諮詢,屬於暗箱操作。廣告刊登後就引起內訌,兩名評議會成員為表達不滿,當即宣布辭職。港大學生會自以為導演一出「好戲」,不料卻成荒唐鬧劇。
人民日報客戶端評論稱,這些學生會,不僅代表不了各自成員,代表不了兩校學生,更代表不了香港年輕人。學生會的首要目的,在於更好服務同學。然而近些年來,特別是「修例風波」中,一些高校學生會被人操弄,把校園變「戰場」,甚至對持不同觀點的老師同學進行人身攻擊。當前執掌港大學生會的「嶸希閣」一批成員,就明確主張「『港獨』是香港人最理想的出路」,並據此開展活動。這不僅早已偏離學生會的初衷,更與香港國安法存在牴觸,應當引起高度警惕。
香港高校學生會滿意度僅8%
香港其他高校的一些學生會也存在此類現象。今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發出所謂「新生家書」,扭曲中大「人文精神」,煽動學生參與黑暴、繼續攬炒。2018年1月,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因不滿普通話豁免考試有難度,煽動學生「佔領」學校語文中心,粗言辱罵教職員,甚至瘋言:普通話是外語。
然而,上述言行不能代表絕大多數香港高校學生的想法。2019年,《中國青年報》就曾採訪香港大中學校的學生,雖然當天香港民間團體在社交媒體上煽動罷課,但接受採訪的香港大學生大多表示:「我更關心選課。」另據新華社報導,去年國慶前夕,50多名在港學生和香港本地市民在金紫荊廣場「快閃」為祖國慶生,據發起人所述,他們舉辦這次活動是為響應共青團中央26日發起的「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
民調統計顯示,香港各高校學生會的錯誤之舉已經讓不少在校學生產生不滿。據觀察者網轉引《文匯報》報導,意見調查機構「香港研究協會」於2019年1月在11所高校的校園內訪問逾千名學生,六成人批評所屬學生會不能維護同學權益,不少人更直言,過分政治化是學生會負面印象的主要原因。訪問中僅8%大學生滿意學生會表現,而40%人明確表示不滿意,比率較滿意者高出四倍之多。
隨著香港國安法實施,暴力行為漸熄。部分高校學生會卻依然上躥下跳,繼續鼓動市民遊行,勾結境外勢力。為此,港大教務委員會2019年通過《校園文明守則》文件,其中清楚列明,校園內任何披露侵犯個人私隱,針對特定個人或團體的辱罵、反感、淫穢及威脅性言語,誹謗或仇恨言論,均有違文明底線。校方表明會竭盡所能守護校園文明,並對仇恨言論採取「零容忍」態度。
實習生盛友又、編輯盧曉川綜合自:環球網,人民日報,海外網,觀察者網,長安觀察,中國青年報,新華社等
欄目主編:劉璐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上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