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2020-12-15 荊楚網

心系海底,夢向深藍。歷經40餘天,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於6月8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

「海鬥一號」布放過程。

科考隊員在布放「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

深海雷射拉曼探針在深海熱液區原位探測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

科考隊員對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的潛標進行維護升級。

新華社瀋陽6月8日電(記者王瑩 包昱涵)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本航次中,「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了4次萬米下潛,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聲學探測與定位、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作為集探測與作業於一體的萬米深潛裝備,「海鬥一號」在國內首次利用全海深高精度聲學定位技術和機載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最深區域的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獲取了一系列數據資料。

同時,藉助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海深機械手,「海鬥一號」多次開展了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沉積物取樣、標誌物布放、水樣採集等萬米深淵坐底作業,並利用高清攝像系統獲取了不同作業點的影像資料,為深入研究探索深淵地質環境特點和生物演化機制提供了寶貴素材。

「海鬥一號」是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立項支持項目,由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國內十餘家優勢單位共同研製。自2016年7月項目啟動後,「海鬥一號」歷經兩年半的關鍵技術攻關與測試驗證,於2019年完成實驗室總裝聯調、水池試驗、千島湖湖試和南海4500米階段性海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海鬥一號」研發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於4月23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奔赴馬裡亞納海溝,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了海試和試驗性應用任務。

「海鬥一號」的成功研製、海試與試驗性應用,是我國海洋技術領域的一個裡程碑,為我國深淵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也標誌著我國無人潛水器技術跨入了一個可覆蓋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新時代。

探索神秘「蔚藍」的「利器」 

認知、探索深海首先需要探測「利器」,除了「蛟龍」號,我國還有一批自主研發的深海探測「黑科技」。

「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

新概念水下機器人

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以實現在水中滑行。這一技術讓其在水下運行軌跡呈較大「V」字形,仿佛在坐「過山車」,具有大範圍、長時間連續海洋環境觀測優勢。

作業深度:300米至7000米

連續工作時長:幾十天至幾個月

航行範圍:幾千公裡

任務:將收集到的海水溫度、鹽度、濁度、含氧量,以及海流強度和運動方向等數據,實時回傳至陸地。

戰績:「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在東海、南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完成多次海上試驗與應用,累計海上工作6400多天,觀測距離16萬多公裡,獲得4.6萬多條剖面數據。

曬曬我國自主研發深海探測裝備

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

熱液、冷泉是近年來深海研究熱點,但要想知道這些流體的準確組分卻異常困難。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就像「照妖鏡」一般,雷射打到目標探測物上就能立即知道其含有何種物質,以及各種物質的濃度如何。

「一照」即知「何方神聖」

戰績:

藉助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我國科學家已獲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在南海首次觀測到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揭示深海「倒置湖」神秘現象……

潛標

實時獲取深海「脈搏」

海洋實時觀測數據長期依靠衛星遙感和浮標。在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建立過程中,我國科研人員突破了潛標數據無法長期穩定實時傳輸的海洋觀測難題,並將實時傳輸觀測數據的深度由1000米逐步拓展至6000米。

戰績:

2019年,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開始由北鬥衛星實時傳輸潛標數據,提高了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由20套潛標和3套大型浮標組成的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已持續穩定運行6年,服務於深海前沿研究、氣候預報和海洋環境預報等,特別是實時傳輸回的數據提高了氣候和海洋環境預報精度。

來源/新華社 製圖/方磊

相關焦點

  • 10907米!萌萌噠的「海鬥一號」刷新中國這項紀錄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6月10日報導,「海鬥一號」刷新了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在深海潛水作業過程中,科研人員測試了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聲學探測與定位、高清視頻傳輸等。報導指出,中國近年來加大了發展深海技術的力度。另據香港東網6月9日報導,「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多次萬米下潛。
  • 10907米!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近海底工作時間、聲學探測與定位、聲學通信作用距離及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來源:人民日報微博)(來源:人民日報微博)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下潛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紀錄,萬米深淵「做作業」,填補空白!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本航次中,「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了4次萬米下潛,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聲學探測與定位、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 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每經編輯:彭水萍  據新華社,歷經40餘天,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於6月8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我國「海鬥一號」全海深潛水器成功進行萬米海試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6月8日,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在航次中,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在馬裡亞納海溝,「海鬥一號」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10907米,再次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海鬥一號」創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萬米海試意味著什麼
    北京時間6月8日,中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在航次中,中國首臺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填補了中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近海底工作時間、聲學探測與定位、聲學通信作用距離及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中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中國水下機器人「海鬥一號」萬米深潛歸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瀋陽6月10日電(記者王瑩 包昱涵)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及作業深度紀錄、填補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中國首臺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
  • 關鍵技術獲得大突破,我國全海深潛器再破記錄,下潛深度1萬米
    要知道,我國已經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嫦娥號探測器早已登陸月球。而要下深海捉鱉,則需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就在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潛器突破了記錄,創造了歷史。據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發布消息稱,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鬥一號」全海深潛水器進行了萬米海試。
  • 填補空白,中國新型潛水器刷新最大下潛紀錄,創造了領域多項第一
    最近,我國一款樣子「呆萌」可愛的無人潛水器刷新了我國新的一項紀錄,據悉該款潛水器被稱為「海鬥一號」,於6月8日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了一萬餘米而且被成功回收,這款無人潛水器前前後後歷經了40多天,完成任務後搭載「探索一號」滿載而歸,這次不僅刷新了我國潛水器下水的最高紀錄,這也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裝備的空缺
  • 蛟龍號深潛7020米 創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6月24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結束7000米級海試第四次下潛試驗,安全返回試驗母船。此次下潛最大深度達7020米。就在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微博)在太空實現手控對接的時候,中國另外一個探索空間的標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已經完成深海7000米探底正從海底返回的途中。 昨天,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試驗海區,「蛟龍」號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開創了世界同類型的科學作業類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原標題: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11月10日,早上8時12分,我國「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下潛至地球海洋最深處,在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探索海洋的深度也在隨之變化,比如1986年的「海人一號」,1994年的「探索」號等,這些越潛越深的潛水器為水下定位、聲納探測、抗壓材料和機械控制等諸多領域積累了經驗。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 科技日報(頭版):10909米!我國載人潛水器創最深紀錄
    我國載人潛水器創最深紀錄科技日報 2020年11月11日 第01版本報記者 陳 瑜 過國忠 通訊員 羅錦屏北京時間11月10日17時左右,成功坐底10909米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浮出水面,之後被回收至母船。10909米也是我國載人潛水器最深紀錄。
  • 中國深海潛水器首次海試成功,未來潛水深度將達到10000米以上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有中國「海龍11000」潛水器海試成功,據新華社「大洋一號」4月1日電,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龍11000」萬米級無人潛水器通過了2000米級深水試驗,潛深達到了2605米。北京時間10時30分,「海龍11000」從母船「大洋一號」上下水,加掛浮球後開始下潛,在12時15分抵達2000米深度,隨後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測試繼續下潛,在到達2605米深度後順利回收,於14時15分順利返回甲板。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 勝利返航
    央廣網北京11月29日消息(記者朱敏 何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1月28日上午8時30分左右,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海南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
  • 「探索一號」科考船:萬米深海寫下中科院的名字—新聞—科學網
    「一次科考創這麼多項紀錄,這是奇蹟」 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於6月22日至8月12日期間,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科考活動,歷時52天,共執行作業任務84項。 而在37天的作業時間中,「探索一號」在中國海洋科技史上寫下了數個「第一次」,它的成功,縮短了我國與美、日、英等世界海鬥深淵科考先驅國家在萬米科考能力上的差距,中國深潛科考「萬米時代」就此開啟。 「在一次科考活動中能取得這麼多的世界紀錄和中國紀錄,這是一次奇蹟。」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航次首席科學家包更生感慨。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創造新紀錄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0日消息,202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當天,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築夢深藍」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級海試直播特輯中,海南被多位嘉賓頻頻提及,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志願者、「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李波也參與直播,呼籲大家保護海洋。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此刻,深海超級戰隊正向海底萬米出徵,中國之聲獨家帶來他們的聲音,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萬米海試總指揮葉聰他是「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副總設計師、全海深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始終奮戰在深潛領域第一線,屢創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深海一號」將抵深圳 「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20海博會
    「海上大力士」振華30輪自航式全迴轉起重船、「深海巨獸」藍鯨1號海上鑽井平臺、「極地精靈」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深海精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不斷刷新人類對藍色星球的認知,守護藍色國土安全。  深海一號: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深海一號」是一艘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有全球航行能力專用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