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好奇的 騰訊醫典
「哎媽呀,嚇死我了!」生活中常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那麼,人真的會被嚇死麼?
會!
為什麼一種情緒會讓人死?受到驚嚇時,身體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01「戰逃反應機制」是什麼?
人類漫長演化中,絕大多數時間,都處在對周圍保持警惕的狀態。身體為了適應生存,這就形成了:極短時間內,身體動員全部體能來應對危險的機制,即「戰逃反應機制」。
比如:突然深陷黑暗,聽到巨大聲響,這時,你會感到全身緊繃、汗毛倒豎、心跳加速,這就是「戰逃反應」啟動了,讓你有了反應。
02.被嚇時,身體裡發生了什麼?
第一步:交感神經系統發出指令
受到驚嚇時,「交感神經」系統立刻啟動工作,迅速給內分泌器官發出指令,讓它們立即執行「分泌大量內分泌激素」的任務。
參與作戰的有:下丘腦釋放的皮質醇、腎上腺釋放的兒茶酚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這是一場「多兵種的協同作戰」。
它們聚集在一起,會讓你出現——
血壓升高、心跳加速、肌肉充血變緊張,大腦信息處理速度升高等變化。
此時,身體會進入「超負荷」狀態,為你接下來的「策略選擇」做好準備。
第二步:「戰逃反應」進入策略選擇環節,是戰?是逃?
這個決定和2個因素有關:常識和體能。
當驚嚇程度經過常識判斷:
1.不存在威脅:比如門後面冒出來一個「鬼臉」,把你嚇了一跳,結果發現是你的朋友。戰逃反應快速解除,血糖、心率、血壓逐漸恢復正常,肌肉緊張程度逐漸降低。這之後你可能只會感到疲憊、缺氧、肌肉酸痛,但,短時間後就會恢復。
2.存在威脅,但體能佔優勢:比如一隻蟑螂爬上桌子,雖然你被嚇得不輕,但可以用殺蟲噴霧滅殺它。此時你選擇的就是戰逃反應中的「戰」,動用戰逃反應啟動儲備的體能,向「威脅」發起攻擊。
極短時間內,憤怒情緒可能會取代驚嚇帶來的恐懼,讓你的攻擊性變強,此時,大腦會分泌大量內啡肽,讓痛覺暫時消失,如此一來,即便受傷也不會感到疼痛,還會大大提升戰鬥力。
3.存在威脅,體能不行:比如在野外,你突然發現幾米遠的地方有一隻蟒蛇。此時你判斷打不過,就會選擇 「逃」,動用戰逃反應啟動儲備的體能,迅速腳底抹油,逃離「威脅」,你的奔跑速度會比平時快得多。
上面3種策略之外,還有2種相對奇葩策略:
4.驚嚇超出常識判斷:大腦會「死機」,就是「嚇呆了」。 比如電梯坐著坐著,突然往下掉了10層。此時,「戰逃反應」像按下了暫停鍵,大腦僵住了,無法作出行動指令,於是你會被「嚇尿了」或者「嚇出翔」。
5.「體能」無法承受戰逃反應帶來的影響,比如被綁架的人什麼都看不見,聽見槍林彈雨從耳邊飛過,以為自己要死了,就會意識模糊、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等。於是,身體就只能「死給你看」了。
在最後的這個奇葩策略中,人就會表現為「被嚇死」。
01. 「應激性心肌病」:心臟嚇「變形」了
1990年,日本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章魚罐型心肌病」——有些人在極端情緒時,比如恐懼、傷心,心臟就會出現這種形態變化:
左心室心尖部位本應是尖角狀,此時會像氣球一樣地膨脹,整個心臟的樣子與日本漁民捕捉章魚用的章魚罐十分相似,由此得名「章魚罐型心肌病」,也叫 「應激性心肌病」。
這種疾病,女性多於男性,易發生在上了年紀的人身上。在國際章魚罐心肌病登記研究的1674例患者中,89.9%是女性,平均年齡66.4歲。
可惜,目前這個病的發病機制還不完全明確,只有研究表明:腎上交感神經受體在心臟內分布不均勻可能是原因之一。
02.受驚嚇時,腎上腺發生了什麼?
當你受驚嚇時,腎上腺這個器官會分泌一種物質——兒茶酚胺,它是一個「膽小鬼」。
受刺激時,它就要出來鬧騰,讓你的毛細血管劇烈收縮,把更多的血液送到肌肉、內臟裡。
但,這個「膽小鬼」也很謹慎,還會把血液回收到心臟和主要大血管,這是為戰或逃時需要消耗的體力進行血液儲備。
當你戰或逃時,儲備血液就登場了,它可以向你的肌肉、內臟提供能量和氧氣,助你一臂之力。
但凡事有利有弊,看上去很美的事也有危機:
大量回收的血液會讓心臟承受巨大負擔,心臟需要更多的力量收縮來泵血。
這就對你的心血管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本身就有心臟疾病,心臟會因超負荷工作而急性衰竭,嚴重的心肌缺血還會引發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總之,「嚇死了」的本質其實是:
在極短時間內,情緒的劇烈變化讓心臟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威脅到生命。
溫馨提示
1.嚇死人這事是真的,特別是有嚴重心臟病的人突然受到驚嚇,可能會猝死。
2.不要搞無釐頭的惡作劇;玩極限運動、看鬼片、去鬼屋前都請三思!心血管系統本身就有疾病的人更容易因驚嚇而受傷害,要格外注意保護他們;
3.若遇到因驚嚇而暈厥的人,需要明確TA是否出現了心臟驟停,如果確實心臟驟停,在撥打急救電話後需馬上進行心肺復甦,如果發生室顫,有條件情況下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進行心臟復律。
歡迎聯繫騰訊醫典小助手投稿/轉載合作
微信:tencent_medipedia
郵箱:txydtougao@tencent.com
審核專家:艾虎 |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Ghadri JR, Wittstein IS, Prasad A, et al.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akotsubo Syndrome (Part I):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athophysiology. Eur Heart J 2018; May 29:[Epub ahead of print].
[2]Ghadri JR, Wittstein IS, Prasad A, et al.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akotsubo Syndrome (Part II): Diagnostic Workup, Outcome, and Management. Eur Heart J 2018;May 29:[Epub ahead of print].
[3]PRASAD A, LERMAN A, RI HAL C S.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tako-tsubo or stress cardiomyopa-thy) :a mi mic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Heart J, 2008, 155:408-417.
[4]CANGELLA F, MEDOLLA A, DE FAZIO G, et al.Stress induced cardiomyopathy presenting a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ako-tsubo in Mercogliano, Southern Italy[J].Cardiovasc Ultrasound, 2007, 16:36.
[5]Sawamoto K , Hase M , Uemura S , et al.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nduced by Suicidal Neck Hanging[J].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5, 48(2):e35~e38.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