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67歲的杜松葉穿著一件花棉襖,繫著一條紅圍巾,匆匆走在北京街頭,嘴巴裡不停地重複著影視劇臺詞,手裡攥著小抄。
與很多老人不同,她趕往的目的地不是菜市場,而是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表演班的課堂。
她活得和同齡人有些不同,她的日程裡沒有帶孫子,沒有廣場舞,也沒有麻將牌,只有做好一名大學生,學習表演和實踐表演。
「奶奶級」大學生的一天
早晨9點鐘,等候上課很久的杜松葉起身換上訓練服,和形體教室的同學們一起壓腿、抻腰。她是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表演專業的一名學生,也是北影年齡最大的學生。
「大姐,您慢點」。做動作時,老師總讓杜松葉點到為止,但是不服輸的杜松葉每個動作都是向同學們看齊。
中午12點,下課後,杜松葉趕到學校食堂吃飯,飯後就急著回寢室背臺詞。「馬上就要排畢業大戲了。」杜松葉很重視這個大戲,一有空就背臺詞,她想把裡面女性角色的臺詞都熟悉,這樣老師到時無論分給她什麼角色,她都有準備。
晚上六點鐘,忙碌一天的杜松葉又來到學校的小劇場看同學們表演的話劇,她看得興致勃勃。只能容納300人的小劇場裡,杜松葉和大多數同學一起站在過道上看完了表演。
「我每天可忙了,忙得都沒空生病。」杜松葉捂著嘴,呵呵地笑。
從「橫漂」到「北漂」
「我的那些老姐妹們都不理解,為什麼我放著家裡190多平米的房子不住,要到北京受這苦。」杜松葉雙腿交叉,坐在她北京寢室的架子床上,架子床咯吱咯吱地響。
杜松葉來自河南洛陽,退休前是當地農機公司的銷售主管。閒不住的她退休後先是參加洛陽的老年模特隊,玩「抖空竹」、唱河南戲,但這些活動都沒能留住她的心。一次偶然的機會,杜松葉去拍了一個情景劇,從此她對影視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
2015年11月,也是杜松葉退休的第二年,她決定去橫店拍戲。做一名「橫漂」。在橫店拍戲的日子裡,早上三四點起床、凌晨一兩點收工是生活常態,8個小時70元,超過8個小時每小時加10元是基本收入標準。
「老姐妹們都說我傻,別人拍戲是掙錢,我去拍戲還賠錢。」杜松葉說自己現在這個年紀,開心和健康就是最重要的,不圖錢。
後來,一位電影專家去橫店開講座,在自由發言時間,杜松葉向專家提問:「我今年64歲了,像這樣的年齡去學表演還晚不晚?」得到的答覆是:「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
這句話像是給杜松葉開了一扇窗。之後她就開始了解國內影視院校的招生情況。她和在橫店認識的朋友一起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現在兩個人也成為了北影的同學兼室友。
如今她們租住在學校旁邊的一棟居民樓中,與室友分享一塊用布圍起來,不足10平米的「臥室」。這個合租房裡一共有4戶,而她們的「臥室」就在房子的客廳裡。
「67歲成為大學生,是我的福氣」
「老伴兒和兒子都特別支持我來北京學習,」杜松葉背著書包穿梭在北京地鐵的人流中。「他們說,我能出來跑,證明我身體好,只要身體好,我開心,他們就都支持我,67歲成為大學生,是我的福氣。」
杜松葉的生活更加奔波。因為時常在大興錄節目至深夜,她只能在節目組酒店住宿。早晨就免不了站兩個小時的地鐵回學校上課。她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只要有戲演,身上就好像有著使不完的勁。
正說著,杜松葉在北京的地鐵車廂裡就眉飛色舞地念起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