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遊,來到碑林博物館,書法愛好者的天堂!

2020-12-22 東野牧者聊書法

旅遊來到西安碑林,良多感觸,散記如下,留作日後紀念,也歡迎書法愛好者們一起欣賞觀摩。

有個別圖片和標題可能張冠李戴,因為記不得了,供參考吧。

正在展出的唐朝
正在展出的唐朝詩人墓誌展

寫在前面:

西安碑林裡絕大部分字都很小,顏真卿勤禮碑、家廟碑算是大的,字徑也不過五六公分的樣子,像張黑女、元楨墓誌、上官婉兒墓誌、柳公權迴元觀鐘樓銘等都是小字,歐陽詢的虞恭公碑、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懷仁集王聖教序等都是比較小的,約2公分左右吧,還有更小的,如十七帖、某些北魏佛造像的銘文等也就是1公分左右,年代進入宋,就開始出現了大字、但似乎少了很多雅韻,多了幾分江湖氣。

觸動最大的還是北魏的造像。倒不是別人是站著看的,我是蹲著或趴著看的,而是因為那種隨手鑿刻的線條的質感,還有那超出尋常思維的、驚世駭俗的結體,有一方千佛造像居然是斜的,造像統一向右斜,文字也是統一向右斜,也太奇怪了吧!

良寬造像的起筆都是同一種鑿刻方法,我估計刻工在鑿刻起筆的時候不是兩刀完成,而是一鑿,因為兩鑿在鑿痕的接口處會有鑿痕的銜接,而細看卻沒有,這是一鑿完成的證據。那麼一鑿如何完成呢?很費解!只有一種解釋就是鑿子很特殊,應該是鑿口為V形的鋒利無比的鋼鑿,角度不同,鑿口略有差異吧。不知歷史上有沒有這種鑿刻方法,這種臆測是否準確,有待進一步求證。

石刻藝術館中的北魏佛造像:就是這個良寬造像讓我對鑿刻的技藝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良寬造像的拓片

下面這些造像的文字拙劣,貌似隨意為之,但是妙趣天成,很有意思,雖然不適合初學,當可供有一定基礎的學習者取法,因為毫無造作之感,很自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也許這就是返璞歸真的又一種呈現吧。

就是這個楊美問千佛造像統一右傾,而字勢飛動,優美天成

這方刻石的文字柔中蘊剛,很有情趣,自然中有些下意識的小放肆。

這方刻石是隸楷之間,而隸味很濃,可以列入隸書的行列。也正說明魏碑字體是隸楷或楷隸字體,而不能簡單地說是楷書或隸書。

這個圖片是否放在這裡,不太記得了。

這是石刻藝術館的一方拓片,很喜歡。

碑林中道路兩邊鑲嵌在牆裡的幾十方北魏墓誌

就是下面這個拓片,讓我對柳公權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下面是語無倫次的雜記:

碑林共有七個展室,最有吸引力的當屬第二個了。因為第二個展室的碑刻都是名氣比較大的,比如歐陽詢的,比如柳公權的,比如顏真卿的,比如聖教序等也是導遊和遊客聚集的地方,不過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路邊的幾十方北魏墓誌和石刻藝術館。

回想起參觀于右任書法藝術館的情況,大致梳理了三個學習方向:標草和章草、小楷以及魏碑。這次的西安之行觸動最大的也是這三個方面。于右任的標草是將懷素的小草成功碑化後的結果。

小楷和魏碑可以結合一下,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是入魏碑之門的便捷橋梁,可以參照並以小楷的方式臨習,對比歐陽詢的《溫彥博碑》筆畫略微粗一些。如果說小歐是以筆尖和部分筆腹寫字的話,大歐就是善用筆尖的頂尖高手,所以初唐四大家,以歐陽詢為首當不為過,可惜現在學習歐陽詢的人,僅能描摹其形,於神難求。

十幾年前在煙臺大廟買過一本遼寧博物館館藏的墓誌合集——《北魏墓誌三十種》,當時嫌它的字太小,沒怎麼理會,今天才知道,那是忠於原作的珍品,目前這本書已經絕跡,幾乎是見不到了,搬家後得翻出來可以作為小楷的絕佳範本。

另外,看了唐朝詩人墓誌展和第一展室的石經後,腦海中漸漸地有了一個念頭,那就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他們之所以為時人和後人所稱道,並不是與他們同時代的人寫字不好,而是沒有他們有特點。

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唐朝詩人的墓誌個個精美,筆法、結體等都很牛,卻為何只有隻有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人流傳千古為人稱道呢?答案除了他們的確牛逼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他們的字不同於時流,驚世駭俗,辯識度很強。就像後代的蘇軾、黃庭堅等都有辯識度非常強的特點。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的作品。

由彼及此,當代社會,有真實水平的名家的字,誰的最有特點,誰的就有收藏價值。

相關焦點

  • 西安碑林博物館:書法愛好者的天堂
    西安碑林博物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葉瑋攝影提起西安旅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兵馬俑博物館和因國家寶藏再次火爆的陝西歷史博物館。而碑林博物館卻顯得安靜許多,但如果你是一位書法愛好者,這裡就是天堂。西安碑林博物館原為陝西省博物館,建於1944年,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博物館陳列由碑林、石刻藝術和其它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
  • 西安碑林,書法名碑聖地,書法愛好者一定要到這裡朝拜
    西安碑林,藝術、書法愛好者一定要去看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西安碑林就是一座跨越兩千多年的藝術博物館,其中的石雕藝術老張在前幾期已經為大家作了分享。碑林裡面珍藏的石刻其實大部分都是書法石刻,雕像和繪畫石刻佔比很少,而且西安碑林保存著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墨寶刻碑,這些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是書法名碑聖地,更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之地。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徐(浩)、柳(公權)等等這些大書法家所書碑石及《篆書目錄偏旁字源》諸碑都保存在西安碑林,學過書法的人對他們肯定都很熟悉。
  • 去西安碑林博物館,遊客把「文化」買回家,網友擔心:別破壞文物
    去西安碑林博物館,遊客把「文化」買回家,網友擔心:別破壞文物到了節假日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都走出家門到外面去旅遊,畢竟旅遊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很多人在外出旅遊的時候,不僅僅是看那些自然風光,因為這些自然風光總會有看膩的時候。所以現在一些古城文化開始越來越火熱起來,畢竟這些古城不但有美麗的景色,還有深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西安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說想要了解一些歷史的知識,去西安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畢竟西安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長安,是很多朝代的古都。
  • 陝西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西安碑林博物館》「學習碑林歷史」
    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研學旅行《西安碑林博物館》介紹西安碑林博物館(Forest of Stone Steles Museum)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研學旅行」—執筆逛碑林1.研學對象:西安碑林博物館;2.研學目的:了解西安碑林歷史,學習欣賞書法;3.研學課程:★誦讀碑帖學知識
  • 「一號講解員」走進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林的「碑」字為啥少一撇?
    「你現在所看到的鐘是世界名鍾景雲鍾,鑄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原為唐長安城內的景龍觀(西大街)鐘樓所用,1953年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對景雲鍾鐘聲錄音,每年除夕之夜春晚把它作為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進行播放。」
  • 全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書法藝術聖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全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書法藝術聖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展示和研究古代碑石墓誌及石刻藝術品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它的形成和發展跨越了900多年的歷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成為全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書法藝術聖地。
  • 古建美 中華魂公益行動進駐西安碑林博物館,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12月10日上午,古建美 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陝西站暨西安碑林博物館公共衛生間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碑林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西安碑林博物館主辦,中國民協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古建美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
  • 文獻的聚集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坐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誌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巨大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名碑薈萃的展室裡,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精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書畫同輝的墨跡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 西安旅行經常被忽略的地方——冬日藍天帶你打卡西安碑林博物館
    來西安的朋友大都會去看兵馬俑博物館、大雁塔、城牆、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等,但是特殊的不一樣想向大家推薦一個經常被大家忽略的、特殊的、不一樣的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它是中國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首先,喜歡碑林博物館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它的地理位置,它就位於西安永寧門東邊不遠處的文昌門裡,也就在西安城牆的下邊。如果你想晚上逛西安城牆,想看西安的夜景,或是逛完西安城牆還早,不如先去碑林博物館看看。而且周邊還有很多好吃的。所以強烈建議大家將碑林博物館列入行程單中。
  • 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一千多塊。這裡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 讓駿馬飛——遊西安碑林博物館
    1914年,颯露紫和拳毛騧的浮雕被打碎裝箱盜運至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座也曾經被打碎裝箱,在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文化寶庫,碑林藏珍品 西安碑林博物館,原名陝西省博物館,建於1944年。
  • 走入西安碑林博物館:尋找碑林前世今生
    西安碑林裡的文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承載了許多年無人傾聽,因為他們都不會說話,默默等待千年,只為與懂它的人再次相遇。每一件都屬於不同的主人,都有驚天破地的故事,每一件都那麼與眾不同。今天讓我們走入碑林博物館,尋找碑林的前世今生。
  • 西安碑林博物館特色文創店對外開放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7月27日,西安碑林博物館特色文創商店對外開放,這是該館自去年4月開放「碑林文創店」以來,與陝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經營開放的第二個銷售獨具碑林文化特色的新型文創產品商店。
  • 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等恢復開放 民眾有序參觀
    【來源:中新網】【解說】3月25日,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博物館對外恢復開放。(西安市民 宋湘楠)咱們這個博物館開業的第一天,因為西安人嘛,本來對咱們這個歷史就比較感興趣。剛好這個陝博是咱們西北地區,最大的一個歷史類的一個博物館,所以今天特地帶著孩子,過來感受一下歷史。
  • 西安碑林博物館,你去過嗎?
    樹對於喜歡書法藝術的人來,西安的碑林博物館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前身是建於194年的陝西省博物館,但是西安碑林本身始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一千多塊。因為碑石眾多,形似森林,故名碑林。
  • 西安碑林博物館免費開放,預約攻略在這裡,清明節省65元門票!
    西安是十三朝的古都,悠久的歷史吸引力許多遊客,這裡沒有桂林的山水甲天下,沒有杭州的西湖俏江南,而來西安旅遊的人,也都是為了了解中國千年歷史的。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城牆、華清宮、大明宮、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等,都是比較著名的建築。
  • 西安碑林博物館:穿越時空藝術的殿堂!
    西安碑林博物館從外面看起來不大,院落卻很有縱深感,走進去時有種樹木森森的感。旅遊團一般不來這裡,所以院裡相當清靜,細細密密的綠蔭,靜默無言的石碑……在這裡好像時間都慢下來了。碑林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碑刻博物館。
  • 趙季平: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擴建改造
    西安碑林博物館坐落於西安市三學街,是在西安孔廟舊址上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佔地50畝,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書法四部分組成,設七個陳列室、六條遊廊和一個碑亭。  趙季平介紹說,西安碑林許多碑石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 九牧走進西安碑林 助力碑林藝術文化傳承
    12月10日上午,「古建美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陝西站暨西安碑林博物館公共衛生間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碑林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民族品牌九牧廚衛與西安碑林博物館籤約,向博物館捐贈一批具有碑林文化特色元素的衛浴潔具,助力博物館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
  • 第二十五屆西安碑林國際臨書紀念展開幕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12月1日,第二十五屆西安碑林國際臨書紀念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西臨展廳展出。由於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修美社臨書作品無法運送至西安,此次展覽採用作品圖片展的方式線上線下同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