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僑作曲家谷建芬:70餘年愛國情 40餘年音樂路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4日電(袁秀月)1941年的某一天,一對在日本大阪謀生的夫婦,乘坐輪船回到他們的家鄉中國。6歲的小女兒也隨他們回來,只是彼時她還不知道,回國到底意味著什麼。

小女孩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後來她成為了一名作曲家,她的作品《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燭光裡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綠葉對根的情意》《滾滾長江東逝水》享譽海內外。

谷建芬在工作中。袁秀月 攝

她就是著名歸僑作曲家谷建芬。日前,她入選「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她說,自己寫的歌能給華僑華人帶去力量,她很開心。在她心中,那句「聽你的歌長大」,就是對她最大的獎賞。

谷建芬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中新社記者 陸春豔 攝

有音樂陪伴的童年

谷建芬的父母是從山東威海到日本謀生的,6歲時,她隨家人返回中國,定居大連。而在日本的這6年,也種下了她在音樂上的根。

日本人注重音樂教育,大多從母親懷孕時就開始了。谷建芬現在還記得,小時候起床,媽媽一定要放音樂,不放音樂她就不會醒。她心裡委屈了,也會跑到平臺上一邊唱歌一邊哭。有音樂在,她就好像有了撒氣的地方。

就這樣,她在音樂的陪伴下一天天長大。父母對她顯露出的音樂天賦也持支持態度,父親給她買回了一臺低價出售的鋼琴,她非常高興,不會彈就自己學,每日與鋼琴為伴。

谷建芬在彈鋼琴。袁秀月 攝

回到大連,她也是學校裡音樂方面比較突出的一個,同學們唱校歌,她就在旁邊彈鋼琴。

1950年,谷建芬考入旅大文工團,擔任鋼琴伴奏,還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白米飯》。1952年,她進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現瀋陽音樂學院)學習作曲。

讀書時,擔任校長的著名作曲家李劫夫曾對谷建芬說,如果腦子裡沒有幾百首民歌墊底,是寫不好曲子的。谷建芬從此記住了這句話,這也給她以後的作品打下深深的烙印。

所以,相比各種榮譽和名聲,她更看重老百姓的評價。走在路上,很多人對她說過「谷老師,我聽你的歌長大」,在她心裡,這就是對她最大的獎賞。

谷建芬工作一角。袁秀月 攝

開風氣之先:寫流行歌、開培訓班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風吹向神州大地,音樂也破風氣之先,谷建芬寫出了那首著名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後來,她又陸續寫出了《綠葉對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是中國人》等,此外還創辦培訓班,培養出毛阿敏、那英、劉歡、孫楠等眾多歌唱人才。

不過,谷建芬的藝術之路也並非一路平坦。《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剛面世時,曾遭受諸多爭議。創辦培訓班時,她四處籌錢,條件艱苦,有的學生只能住在地下室。

但谷建芬心裡憋著一口氣,一定要把他們教好。第一批9個學生,她量體裁衣,一個一個教。哪個學生成才了就走,她再教下一個。

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思念》由谷建芬作曲

學生們也不負眾望,1986年,蘇紅獲得CCTV第二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專業組通俗一等獎,一下子就把「谷家班」的名聲打了出去。緊接著,李傑、孫楠、那英、毛阿敏也唱了出來,「谷家班」一時成為拿獎專業戶。

「困難變成力量,力量變成幸福。」谷建芬說,她很感謝以前所經歷的種種困難,這些都給了她無窮的力量。

《滾滾長江東逝水》封面

在創作上也是如此,寫《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時,有領導認為:「《三國演義》都是爺們兒的東西,不能找個女的寫。」聽了這話,谷建芬很生氣,回去就把寫好的部分重寫,把開頭較緩慢的部分改得更有氣勢。隨著電視劇播出,這首歌也紅遍大江南北。

所以谷建芬說,她很感謝那位領導,要是沒有他,《滾滾長江東逝水》可能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谷建芬《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手稿

為孩子寫歌

不管是寫歌,還是培養人才,谷建芬都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直到有一天,有人對她說:「現在的孩子們都沒有歌唱了,你看能不能給孩子們寫點歌。」

於是,從2005年開始,谷建芬開始為孩子們寫歌。她從唐詩宋詞中遴選作品,譜寫成《新學堂歌》。之所以用古詩詞,還是因為一次偶然。有次她到日本的華人學校,孩子們正在朗誦《春曉》,她便用鋼琴給他們伴奏,一句一句教他們唱,一堂課下來,很多孩子都學會了。

有了這次實驗,谷建芬覺得很有希望推廣開來。然而,她從小在日本長大,對於中國古代的文化和藝術了解不多,為此她專門找了一些專家給她講解詩詞。所以創作的過程較為緩慢,3個月寫一首,12年的時間,總共寫了50首。

谷建芬在教孩子們唱《新學堂歌》。應妮 攝

第一次錄《遊子吟》時,聽著孩子們唱「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清脆聲音,谷建芬和在場的人都感動地落淚。

谷建芬已經80多歲了,但她說,《新學堂歌》不是50首就完了,她還要繼續寫,不光寫漢族的,還要寫各個民族的,讓孩子們通過音樂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

現在不叫唱歌,叫說歌

除了給孩子們寫歌,谷建芬還一直關注音樂版權的發展。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期間,她最多的發言,就是呼籲保護著作權。這些年來,人們的版權意識逐漸增強,但在谷建芬看來,做的還不夠。她經常能看到,電視上有人演唱或改編她的歌,但沒有得到授權。

「改編的人可能比我智商還高,但是你要在我授權的基礎上改編,這才可以。」她說,再大的腕兒也得授權,尤其年輕人,版權的保護意識應該提高。

谷建芬

對於當下的音樂現狀,谷建芬也有自己的思考,她總結為,「現在不叫唱歌,叫說歌」,因為沒有旋律。在她看來,這樣的音樂創作太危險。而沒有旋律,沒有好作品,再有天賦或技巧的歌手也無從發揮。

不過,她也知道,年輕一代有自己的理念和審美觀,所以她只希望他們能熱愛音樂事業,把音樂作為心靈的感嘆唱出來。

而她自己的希望是,再寫個20年。1980年,她曾寫下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之後又寫了《二十年後再相會》,今年又創作了《再次相約二十年》。

谷建芬笑著說,為了這首歌,她也爭取活到104歲。(完)

相關焦點

  • 譜就心曲 數代傳唱——著名歸僑女作曲家谷建芬
    谷建芬1935年出生於日本大阪,6歲時隨家人回到中國大連,開始了她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70餘年。1950年穀建芬進入了當時的文工團,第二年她考入了東北音樂專科學校(今瀋陽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北京,進入了中央歌舞團擔任創作員,主要給舞蹈表演創作音樂,直到70年代末谷建芬才逐漸轉向通俗歌曲的創作。在內地樂壇,提起谷建芬,可謂無人不知。谷建芬親手創作千餘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歸僑作曲家谷建芬:譜就心曲 數代傳唱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題:歸僑作曲家谷建芬:譜就心曲 數代傳唱作者 馬秀秀「要看歌詞給我的感覺,走心的詞打動我,我可能會有想法(去創作)。」談及如何選擇歌詞創作,著名歸僑作曲家谷建芬如是回答。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北京市政府僑辦主任劉春鋒為歸僑作曲家谷建芬頒獎。中新社記者 陸春豔 攝近日,谷建芬獲評「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組委會授予的頒獎詞為「譜就心曲,數代傳唱。」谷建芬1935年出生於日本,6歲時隨家人回到中國,定居大連。
  • 作曲家谷建芬經典的國慶獻禮和心願
    《今天是你的生日》是作曲家谷建芬和作詞家韓靜霆198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十周年而創作的一首愛國歌曲。著名歌手韋唯1989年在首都體育館的國慶晚會首唱此歌,讓全國人民首次欣賞了這首慶祝國慶的悅耳動聽的經典歌曲。
  • 歸僑作曲家谷建芬:寄情以歌 傳承經典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歸僑作曲家谷建芬:寄情以歌 傳承經典  作者 馬秀秀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歌》歡快奔放的旋律,從小型掛牆音箱裡緩緩流出,不禁讓人心生愉悅。  「我老伴給這首歌打100分。」談及此,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一臉欣慰。  近日,中新社記者在北京拜訪了這位老人。
  • 寫了50首兒歌 作曲家谷建芬決定和中國流行樂說「再見」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 谷建芬 (海外網 謝明 攝)海外網8月28日電第十屆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將於北京舉行,會議前夕,「中國僑界傑出人物」代表28日下午與媒體見面。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歸國華僑傑出代表谷建芬女士在現場分享了她創作《新學堂歌》的初心,也表達了她對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發展前景的擔憂。70歲,在絕大多數人頤養天年的年紀,谷建芬仍然堅持歌曲創作,只是為了孩子們有歌唱。谷建芬1935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41年回國。是中國歌壇的一面旗幟。
  • 瀋陽音樂學院80周年校慶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到賀
    瀋陽音樂學院80周年校慶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到賀 2018-10-20曾創作《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燭光裡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歌聲與微笑》等千餘首膾炙人口作品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出席,為母校80周年華誕獻禮。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大會上致辭。 李晛 攝  83歲的谷建芬表示,如果沒有瀋陽音樂學院,我的人生將無法談起。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帶給我音樂,用音樂抒發生活的一切感受,這是最好的職業。
  • 在央視秋晚的舞臺,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彈奏起31年前創作的這首歌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在昨晚的2020央視秋晚上,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鋼琴彈奏、歌手楊坤演唱的節目《今天是你的生日》為偉大祖國祝福。
  • 作曲家谷建芬:把古風古韻寫進童謠
    作曲家谷建芬:把古風古韻寫進童謠 2018-09-29 10:08於是,我把目光投向那些千百年來久誦不衰、既朗朗上口又意蘊豐富的中華文化經典作品。剛開始,我試著為大家熟悉的一些古詩詞譜上曲子,共譜了6首。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們通過傳唱這些歌曲,理解和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把這些歌曲稱為「新學堂歌」。  《遊子吟》是第一批「新學堂歌」中的一首。我至今仍記得第一次在錄音棚裡聽孩子們用稚嫩的童聲唱《遊子吟》的情景。
  • 「80後」谷建芬克服抑鬱寫兒歌
    (原標題:「80後」谷建芬克服抑鬱寫兒歌)
  • 歸僑作家馬陽:潑墨如泉抒寫赤子情
    馬陽(原名蔣明元)是祖籍廣東羅定,在馬來西亞出生、讀書,後來又回到祖國求學、創作、生活的著名歸僑作家。他已出書10多部,榮獲過國家級和省級文學獎。他的作品涉及小說、散文、雜文、詩歌、文藝評論各個門類,其中有長篇小說和長詩的宏篇巨製。他的作品獲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新加坡及世界各大報刊的廣泛好評。
  • 我有幸與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一面之交
    她,就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每每提起她,總令我深深的敬重和冥冥的亢奮,因我與她有過難以忘懷的一面之交。▲成昆鐵路建設大會戰那是1965年之秋,舉世聞名的成昆鐵路建設大會戰剛打響,中央慰問團前來慰問奮戰在成昆線上的鐵道兵指戰員。當時,我在八師三十七團一營四連當統計員。
  • 泉州市僑聯「紀念印尼歸僑回國60周年」座談會圓滿召開
    2020年是印尼歸僑回國60周年。歸僑們大都性格開朗樂觀,喜愛唱歌和跳舞,工作閒暇之餘,大家拿起吉他、沙錘,穿上印尼傳統服裝,跳起歡快的印尼民間舞蹈『伊娜奈』,歌唱日益美好的新生活,也思念著遠在異國他鄉的親人們。」崢嶸歲月難忘,愛國初心不變。座談會伊始,與會印尼歸僑代表紛紛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感激之情,笑容寫在臉上,幸福充滿心間,代表們越說越激動,笑聲常伴淚花飛。
  • 泉州緬懷歸僑將領李子芳
    李子芳祖籍石獅子英村,菲律賓歸僑,新四軍組織部首任部長,皖南事變被捕後犧牲在上饒集中營,年僅32歲。他1930年參加革命,1932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徵,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位參加長徵的泉籍歸僑將領。10月24日,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和泉州市新四軍研究會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暨緬懷李子芳英雄事跡座談會」。
  • 泉州市僑界紀念印尼歸僑回國60周年座談會召開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27日電 (許錦龍)泉州市僑界紀念印尼歸僑回國60周年座談會25日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召開。  福建省僑聯黨組成員、秘書長朱根娣,泉州市僑聯副主席王巧麗和印尼歸僑老同志陳秋菊、林玉蓮、郭景仁、吳金炎及各華僑農場(廠)歸僑代表等出席座談會。泉州華僑歷史學會會長劉以榕主持會議。  與會印尼歸僑代表觀看了視頻《僑雁歸鄉——紀念印尼歸僑回國60周年》,一起深情地回顧60年前甫回歸國期間的美好時光。
  • 當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來洛參加央視中秋晚會節目演出 她說:「我...
    來洛陽幾天就學會了洛陽話,坦言龍門石窟激發了創作衝動,最喜歡洛陽的古詩詞文化……近日,當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來洛參加央視中秋晚會節目演出,今年85歲的她在昨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中,暢談4天來的感受,她飽含深情地說:「我要為洛陽寫歌。」
  • 梅州華僑故事:拳拳赤子心 錚錚愛國情
    原標題:客僑與海上絲綢之路③|拳拳赤子心 錚錚愛國情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在銘記這一歷史,感恩革命先烈奉獻犧牲的同時,還有一群人不應該被遺忘。他們就是曾經為民族復興出錢出力的海外華人華僑。
  • 閩南漳浦縣僑聯為歸僑僑眷維護僑益 情暖僑心
    中新社漳浦十月二十一日電題:維護僑益,情暖僑心  ——著名僑鄉閩南漳浦縣僑聯為歸僑僑眷辦實事記  作者 嚴利人  今年來,漳浦縣僑聯在全縣認真開展「僑聯群眾工作年」活動,深入基層,深入僑戶,進行調查研究,積極協助有關部門為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排憂解難,維護了僑益,溫暖了僑心。
  • 王源飾演愛國作曲家聶耳,重現國歌是怎麼誕生的,導演:表情激烈
    主題是國歌,王源飾演了才華橫溢的愛國作曲家聶耳,重現了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愛國作曲家是聶耳是怎麼根據田漢歌詞創作出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整個表演中,王源通過自己對聶耳的理解,還有導演的幫助下,王源逐漸釋放出自我的力量,開始「敢演」起來,慢慢的將聶耳演活了,而最後王洛勇也對王源誇獎:我在看他(王源)時覺得真有點像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