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坤笑著說。江西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4棟318寢室的丁巍、劉興雷、張金坤、曹晨,4名採礦工程男生全部上岸其中,張金坤考取中南大學,曹晨考取北京科技大學,丁巍考取武漢理工大學,劉興雷則保研北京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每天都在攀比,每天都會比較誰進步得更多。」張金坤笑著說。
他們表示:寢室成員成功的秘訣就是相互「攀比」。
(從左至右:丁巍、劉興雷、張金坤、曹晨)
「我們整個寢室都有一個目標,就是盯緊最刻苦、最優秀的那個人。」張金坤告訴記者:每天吃飯、睡覺之前,寢室四人常聚在一起討論各自的學習情況,就像是武林爭霸賽,成員之間通過這種方法相互鼓舞和提醒,濃厚的「攀比之風」漸漸在寢室中蔓延。
「考研戰線長,十分消耗精力。我覺得學習的積極性和備考的心態很重要。」丁巍表示,如果有人壓力很大,寢室成員會為他放鬆一次,來一套按摩服務舒緩壓力。
「按摩服務基本上是輪流著來,每個人隔一段時間就得按一次,慢慢的就成寢室傳統了。」丁巍打趣道。
問及在寢室如何形成的這種風氣時,寢室長張金坤解釋道:「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高效學習的基礎,我們不僅可以相互交流每日所得,也可以相互提醒,提醒他人不要落下,由此大家都會主動地想要學得多一點。」
除了寢室內四人相互督促,寢室間、班級間也常常對照學習、相互幫助。
「一山更比一山高,沒有『常勝將軍』。我們也會和其他寢室『攀比』,督促學得好的室友繼續努力」。丁巍說。
曹晨回憶備考時光表示,寢室成員間走的是情感路線。劉興雷是四人中唯一一名保研的同學,學習成績排在專業前列。「他是我們的寶藏男孩,成績非常好,保研後一直堅守在後方,經常來自習室陪我們一起學習,為我們解答疑惑,大家以他為榜樣。」劉興雷自己也很樂意陪室友一起考研,他笑著說:「考研這個漫長的旅途中,大家相互監督、每天傳遞正能量,四個人靈魂彼此契合,相攜笑到最後。」
不僅是學習,在生活中四人也是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張金坤曾任院學生會主席,曹晨曾任院學生會副主席。在學生工作忙時,劉興雷和丁巍會幫張金坤和曹晨帶飯,一些寢室事務兩人也主動擔起。在其他三個備考的時候,劉興雷每天都把寢室整理得乾乾淨淨。
「寢室是一個整體,我想儘自己的努力,幫他們減輕些負擔。」劉興雷這樣解釋道。
此外,寢室四人中,張金坤、曹晨、劉興雷是中共黨員,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學習強國」。久而久之,丁巍也下載了學習強國,跟著室友一起學習,相互約定用挑戰答題模塊進行趣味比拼,相互比較誰能一次性通過測評並答出更多的題。
「我覺得勞逸結合很重要,可我是經得不起持久戰的人。」曹晨在考研期間曾幾度氣餒,室友一邊安慰他一邊「嘲諷」道:「不會吧,不會真有人學不動了吧?」在大家的鼓勵下,曹晨重新燃起了鬥志。他回憶道:「那段時間裡,大家早起都是相互叫醒,食堂吃完早餐就自習室約學習。」
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四人始終貫徹著相互幫助共同發展的精神。
當一個人某門課學習的較好而其他三個室友還不太懂時,寢室會開展「小課堂」的活動,由學習的較好的同學在寢室進行講解,把老師講過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看法幫助室友理解。
劉興雷擅長高數、物理,基本上這類科目的知識點都是他來講解;曹晨和丁巍也會定期給大家梳理知識點;考研初試成績399分的張金坤對專業課學習的較為透徹,巖石力學成績比較好,成了寢室的巖石力學「小老師」。
正是通過這種輪流教學的活動,四人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鞏固自己在課堂上的所學。
「我們能全部上岸,少不了學院和老師的支持以及同學支持。」丁巍感慨道。班主任王曉軍經常來寢室和自習室,幫助大家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報考院校。同專業的鄒檢沒有報考研究生,選擇了自己創業,他經常買許多水果鼓勵同學。備考期間,學院不僅安排了特定的自習室,還為考生們安裝了空調、WIFI、熱水。考研複試,學院為考生騰出了大量的複試場地,提供攝像頭、三腳架等設備。
寢室四人最終成功上岸,分散在北京、長沙和武漢。
但他們表示:「攀比」行動永遠不會停止,相約爭做學術界的「扛把子」。
「哈哈哈,四隻菜雞互啄,互相給力,一起走向人生巔峰」四個大男孩大笑道。
來源:江西理工大學 文字 | 明慧婷、袁慧婷、餘佳慧編輯 | 廖夢琦審核 | 祝繩健主編 | 李紫晴責編 | 朱賢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