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近日公布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全球前十基本被英美包攬,麻省理工連續7年拿下全球第一,創造了歷史記錄。而中國的大學也表現不錯,共有11所高校入選全球前100,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17名,亞洲區第3,成為中國最佳學府。
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英國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發表排行榜,跟泰晤士(Times)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被公認為四大權威的世界大學榜單。該榜單可以給國際學生在選擇不同地區大學的時候相應指引。
排行榜亮點
全球前十名
1.麻省理工學院(MIT),美國
2.史丹福大學,美國
3.哈佛大學,美國
4.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美國
5.牛津大學,英國
6.劍橋大學,英國
7.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
8.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
9.芝加哥大學,美國
10.倫敦大學學院,英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今年繼續創造歷史,連續七年拿下QS世界大學排名第一的寶座。而且,這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繼續改進,在評比的六個指標中每一個都達到去年相同等級或表現更好。
麻省理工學院逐漸發展成為教育巨頭,擁有約1,000名教職員工和11,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創新的原則仍然是MIT教育理念的核心。
研究人員在人工智慧、氣候適應、愛滋病、癌症和扶貧等領域的前沿,而過去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推動了科學的突破,如雷達的發展、磁芯記憶的發明以及不斷膨脹的宇宙。
榜單前10名仍然由美國和英國的高等教育機構主導,跟2018年相比,榜單前四位依然不變。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排名第七是唯一例外。牛津大學是英國最好的大學排在第5,主要競爭對手劍橋大學排第6,而去年是前者第6,後者第五。
亞洲區前十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超越南洋理工學院(第12名)重新成為新加坡最好的大學,同時也是亞洲區第一,在全球排行第11名。亞洲區排行第三是清華大學,全球排行第17。
之後是東京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京都大學、首爾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韓國科學技術院。
中國亮點
今年,中國共有11所大學進入全球前100名,其中內地6所,香港地區4所,臺灣地區一所。
內地大學排行前十的是清華大學(全球第17)、北京大學(第30)、復旦大學(第44)、上海交通大學(第59)、浙江大學(第68)、中國科技大學(第98)、南京大學(第122)、武漢大學(第257)、哈爾濱工業大學(第285)和同濟大學(第291)。
而香港的大學排名整體靠前,包括香港大學(第25)、香港科技大學(第37)、香港中文大學(第49)和香港城市大學(第55)。國立臺灣大學是臺灣地區排名第一的學府,排在72位。
6大評選標準
QS世界大學排名的方法保持跟之前一致,通過有效評價大學表現的六個簡單指標制定榜單。在此過程中,QS目標是確保年度比較有效,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變動。
以下是評價依據的六個指標:
學術聲譽(40%):指標中最高權重分配給機構的學術聲譽分數。根據我們的學術調查,匯總了80000多名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對這批世界大學教學和研究質量的意見。而這樣的評比,這份榜單在規模和範圍方面,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學術觀點調查,也是衡量學術界情況的手段。
就業機構意見(10%):學生在未來都會把大學教育當成一種為就業市場提供寶貴準備的手段。因此,大學機構可以提供的準備工作成功程度,對於全球學生社區關注的排名至關重要。
這項指標基於QS發放給僱主調查,收到40000多個回復,調查要求僱主確定他們從哪些機構尋找最有能力、最具創新性和最具經濟效益的畢業生。而QS僱主調查也是世界上同類調查中最大規模的。
師生比例(20%):在比較機構排名時,學生通常會將教學質量作為對他們最重要的指標。眾所周知,這個方面的衡量難度很大,但教師/學生比率是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指標。它評估了機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為學生提供有幫助的講師和導師,而且教師/學生比率越大,就表示老師的教學任務越輕。
研究論文(20%):教學是機構使命的關鍵支柱,而研究成果也是重要標準。我們使用教師的論文輸出指標,衡量機構研究質量。QS收集了一家學術機構五年內教職員工所發布的所有論文總數。同時還兼顧了不同學科的論文,確保評價同等真實。
所有論文數據均來自Elsevier的Scopus資料庫,Scopus資料庫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期刊資料庫。今年QS評估了1300萬篇論文,高達6600萬次引用,期刊自引量排除。
國際教師比例/國際學生比例(各佔5%):一所高度國際化的大學擁有各種優勢,它展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教師和學生的能力,而這個概念也可以反過來表明它擁有強大的國際品牌。
這兩個比例高也意味著高度全球化的前景,特別是國際化高等教育部門。它還為學生和員工提供了多國環境,促進了最佳實踐和信仰的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這些軟技能在職場越來越有價值。
以下是全球前100名的完整名單: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