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琳娜和鄰居組成「合唱團」,走到哪兒,就把音樂帶到哪兒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有一天,龔琳娜在「鄰居合唱團」的微信群裡,看到一個跟自己學過唱歌的18歲女孩,正在用自己教給她的練聲方法教雲南山村的小學生唱《快樂歌》。小女孩和小朋友們開心的樣子,就和龔琳娜自己教孩子們時一個樣。那一瞬間,龔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

  採風是每一位中國聲樂歌唱者吸收民間養分的重要途徑,但對歌唱家龔琳娜來說,採風還有另一重含義:這也是向民間回饋的機會。多年來,龔琳娜走到哪兒、教到哪兒,一邊向民間學習,一邊把自己多年總結的歌唱方法教給當地人,尤其是孩子和中小學老師,讓他們真正愛上音樂。

  「傳承傳承,有傳也要有承,小孩子和中小學音樂老師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們喜歡中國音樂,以後才能把中國歌的聲樂技巧繼承下去。」龔琳娜說。

  「唱高音就像學公雞叫」

  最近,龔琳娜剛剛結束甘肅和雲南的採風。採風時,她一邊向民間傳承者學習,一邊也在想,自己能為民歌的傳承做點什麼?

  在雲南哈尼族地區採風時,龔琳娜住在當地傳承人車志雄的家裡,每個周末,車志雄都免費教當地孩子唱民歌。「他唱一句孩子們唱一句,孩子們唱得都不在一個調上,他聽出來了,也不知道怎麼糾正。」龔琳娜說,「傳承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不會教很正常。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專業的人。」

  龔琳娜立馬臨時客串老師,她不直接教唱歌,也不教嚴肅的音樂理論,而是從練聲開始,就用她的丈夫、作曲家老鑼給她寫的10分鐘「練習曲」,「哈哈」「哼哼」地練習。孩子們從沒想過歌也能這樣練,練了一會兒,他們就高興地站成一排,手拉著手,「哈!哈!哈!」地吼著、唱著。「唱高音就像學公雞叫。」龔琳娜還用不同動物的聲音引導開嗓,孩子們馬上跟著學了起來。

  這不是龔琳娜第一次這樣教採風山村的小孩子們了,多年來,她在廣西、江西、重慶等地採風、參加公益活動時,都會把自己總結多年的中國聲樂技巧教給當地的音樂老師。山村裡要是沒有音樂老師,她就直接教小學生,把唱歌的技巧融合在跳操、遊戲中,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這是她獨特的「教學法」。

  自然而然的「鄰居合唱團」

  一直以來,龔琳娜都是「走到哪兒,唱到哪兒」,無論在採風時,還是在生活中,她都能把音樂和快樂帶給身邊的普通人。幾年前,龔琳娜搬離北京,在她現在常住的地方,就形成了一個完全由普通人組成的「鄰居合唱團」。

  「這個合唱團純屬自然形成,一開始是鄰居們教我打太極拳,教我中醫,那我能教什麼呢,就是唱歌吧!」龔琳娜說,最初三五個鄰居在一塊兒聚會、唱歌,她就把唱歌方法教給他們,人越聚集越多,後來竟達到30多人,大家就自然而然取名「鄰居合唱團」。

  後來,龔琳娜開始教鄰居們認譜,幾十人還分出了聲部。團員中有幾位是音樂老師,平時也教大家唱歌。每次聚會,鄰居們圍坐在一起,有十幾歲的學生,有年輕的媽媽,還有頭髮花白的老奶奶,一起開聲、練氣、唱民歌,唱到興頭上也站起來舞蹈,十分愜意。

  今年18歲的真真是「鄰居合唱團」的小團員,她的父母是合唱團的老團員了。龔琳娜認識她的時候,真真才14歲,寒暑假就在合唱團裡跟龔琳娜唱歌,從小學鋼琴和西洋音樂的她,不知不覺間愛上了中國民歌的發聲技巧,還跟著龔琳娜唱古詩詞和二十四節氣歌。

  今年,真真被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作曲系錄取,但因疫情還沒有前往報到,於是就在當地附近的山村小學支教。有一天,真真的父母在「鄰居合唱團」群中發了一段小視頻,真真正在用龔琳娜教給她的練聲方法教當地小學生唱《快樂歌》。看著真真和孩子們又唱又跳,龔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看到跟我學唱歌的人,把這份快樂傳遞給其他人,真的太開心了。」

  讓傳承的生態鏈轉起來

  在以往的採風和工作中,龔琳娜往往依靠自己,「我想的是,我走到哪兒就教到哪兒,能影響多少人就影響多少人。」但通過最近幾年的經歷,她發現了傳承中國音樂的新的可能。

  這次採風,龔琳娜和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官宇同行。每次聽老鄉唱民歌,官宇就回去分析、記譜,這些鮮活的民間音樂成果讓官宇非常興奮;等到龔琳娜想教當地人開聲和練習曲的時候,就託作曲專業出身的官宇寫練習曲,她教給當地人唱。

  「每個民族有不同的音樂,在音程關係、節奏特色和方言特色上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每個民族學唱歌的練習曲都是不同的。」龔琳娜說,之前她用的練習曲是老鑼寫的,可他一個人哪寫得完中國各地的音樂?這次採風,官宇還在網上發動同學和朋友一起加入。「這樣一來,作曲系的同學能吸收一手民間資源,以後還可以為民間傳承者寫歌,民間音樂傳承很需要專業人士指導。這樣一來,生態鏈不就轉起來了嗎?」

  採風歸來,龔琳娜把成果做成視頻,畫面上方是她向老鄉學唱歌,下方就是這段音樂的譜子,每一句都有對應。她把視頻發在網上,全國各地的網友都能看到。「必須依靠網絡,我採風時發現幾乎所有山村都通網了,孩子們都刷短視頻平臺學唱流行歌。」龔琳娜想,她把自己的唱歌技巧教給孩子,以後他們就能上網跟著自己的課程學習,全國各地的網友也可以學,這樣一來,傳承民歌的人不就又多了嗎?

  「中國的民歌和聲樂技巧要傳承,既要有傳,也要有承。」經過這些年的經歷,她更堅定以後的路要怎麼走:「我希望在傳與承之間能形成一個生態鏈,哪怕以後我不在了,這條生態鏈也能自動轉起來。」(記者 韓軒)

相關焦點

  • 走到哪兒,就把音樂帶到哪兒
    有一天,龔琳娜在「鄰居合唱團」的微信群裡,看到一個跟自己學過唱歌的18歲女孩,正在用自己教給她的練聲方法教雲南山村的小學生唱《快樂歌》。小女孩和小朋友們開心的樣子,就和龔琳娜自己教孩子們時一個樣。那一瞬間,龔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
  • 走到哪兒鋤頭和油燈帶到哪兒 聽聽他與非遺結緣的故事
    一把鋤頭,一盞油燈,走到哪兒,鋤頭和油燈帶到哪兒,成為了王智的象徵求學期間,他半工半讀教人漢語,一小時收入接近半個月工資,「語言也是無形的文化和遺產,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獨特價值,實實在在的。」回國的王智,對於民族文化,特別是極具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多了幾分理解和關注。他逐漸認識到,非遺是基因,是DNA,是文化血脈,保護非遺要從挖掘非遺的價值和文化內涵開始,從其根脈去探尋因果。
  • 龔琳娜:我是一隻自由的小鳥
    2002年,龔琳娜第一次踏進德國巴伐利亞森林。她穿過樹林,見到了斜坡上的菜園和老鑼的小木屋。老鑼興奮地給她聽了一段旋律,告訴她;給你寫的歌已經完成了。 龔琳娜五歲正式登臺演出,經過了系統聲樂學習,參加比賽進入體制,遊走於各大晚會的舞臺上。導演安排唱什麼,她就唱什麼。幾年後,她終於開始反思「自己在哪兒」。
  • 走到哪兒偷到哪兒 流竄作案的兩個江洋大盜栽了
    原標題:走到哪兒偷到哪兒,流竄作案的兩個江洋大盜在安陸栽了楚天都市報8月22日訊(記者陳詠通訊員趙路劉欣妮)兩名男子自稱江洋大盜,聯手作案,騎著摩託車走到哪偷到哪,但是最終還是在安陸栽了。民警從其中一名男子的褲袋裡搜出兩把特製的起子和一把錐子,從另一名男子身上搜出防曬衣和口罩,並發現停在他們旁邊的紅色摩託車有明顯的被撬痕跡,認定兩男子盜竊作案可能性較大,遂將其帶回所裡調查。
  • 龔琳娜:小滿知謙遜,是中國人對美學的獨特理解
    功不求盈,留點餘地,小滿節氣是非常謙遜的節氣環球網文化頻道:您把二十四個節氣唱成了歌,針對小滿節氣的特點和意義,您演唱了怎樣的古詩詞音樂?龔琳娜:在小滿節氣,耕種下去的穀物,開始抽尖,有了小小的飽滿,人們在辛苦的勞動中有了收穫的期待,心裡有了小小喜悅和滿足。
  • 被音樂療愈的特殊兒童組成「天使合唱團」
    這是廣東省智慧青少年宮音樂教師朱慧嫻《海韻啟童心·合唱療愈課》的說課開場白,「來自星星的孩子」指代自閉症兒童等特殊群體,他們通過公益音樂課程實現成長進步的故事讓現場觀眾淚目,掌聲雷動。最終朱老師斬獲「百花杯」二等獎。特殊群體值得全社會關愛。據介紹,智慧少年宮擔起社會教育使命,用藝術教育為「星星的孩子」點亮溫暖的燈,專門為他們打造了合唱療愈班。
  • 嚮往田園生活,龔琳娜從大自然中尋找音樂靈感
    上周江蘇衛視《蒙面唱將猜猜猜》中,龔琳娜「山中來客」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造型一出現就讓人眼前一亮。但當演唱完《南海姑娘》和《短歌行》兩首歌之後,那極具辨識度的嗓音就再也無法掩藏了。因為,她是唱著《忐忑》、《金箍棒》等眾多經典曲目的龔琳娜。
  • 龔琳娜歌曲巧取多元素 未來或與二人轉"結緣"
    5月27日,趁著山間煙雨濛濛,鳥飛鶯啼,居庸關長城腳下,酒仙廟村居庸書苑裡,遼瀋晚報、北國網記者得幸受邀,一道聆聽「中國神婆」龔琳娜,神曲之外音樂的別有洞天。  在這場沒有神曲,也沒有「美猴王」「神忐忑」等雷造型,只有器樂和龔林娜縹緲聲音的古詩詞音樂會中,龔琳娜演唱的歌,又幾乎首首都是「神曲」,是在山水氛圍之中,讓心靈與神靈在溝通的樂曲。
  • 走到哪兒吸到哪兒,菸頭隨手扔……這些陋習不可取!
    快到廣場,發現大約有幾十個菸頭散落在廣場最外圍的草叢旁和樹坑裡。銀泰百貨廣場邊散落著很多菸頭「商場10點才開門,估計都是昨晚留下的。」一位路過的居民猜測說。這位居民告訴記者,自從疫情降級之後,每天晚上廣場熱鬧非凡,唱歌的、跳舞的,附近居民紛紛過來度夏乘涼。「抽完煙不自覺的,就隨手扔地上了。」
  • 大哥你健身是不是妹子走到哪兒你跟到哪兒啊,這眼睛都看直了
    10、不要跑,我打電話叫人11、這是我見過最認真的鐵板燒了,一物兩用啊,哈哈哈哈12、大哥你健身是不是妹子走到哪兒你跟到哪兒啊,這眼睛都看直了。13、旺財:主人快點啊,我女朋友跟人跑了!
  • 上海夏季音樂節來了:風鈴吹夏音,音樂在流動,動物在狂歡
    上百根金屬管懸掛半空,拼出MISA字樣的風鈴,吹來一陣陣清甜的「夏音」;體型碩大、憨態可掬的河馬、駝鹿、長頸鹿等隔空相望,上演了一場「動物狂歡節」;唱片、手工藝品、咖啡小巴、音樂冰淇凌等「夜市」攤位玲琅滿目,吸引人們駐足、拍照、打卡……夏天到了,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來了,上海樂迷和音樂一年一度的夏季約會又熱鬧起來了。
  • 人工耳蝸兒童合唱團敬老院獻愛心
    上海2017年4月18日電  /美通社/ -- 4月16日上午,由美國耳蝸孩子組成的「>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到上海花木敬老院看望、慰問老人,這是上海首個人工耳蝸兒童合唱團。活潑的孩子們在哪兒,陽光就在哪兒,院內充斥著一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院長感謝孩子們為敬老院的老人們帶來了歡樂美好的一天,親自為每一位成員頒發了證書和徽章。
  • 《丟丟銅》網絡爆紅 龔琳娜再推"神曲"
    東方網2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一首網絡神曲《忐忑》,讓旅德民歌手龔琳娜一夜成名,日前,她再發「神威」的作品《丟丟銅》又在網絡爆紅,不少人說通篇只能聽懂「丟丟」二字,可謂神曲中的神曲。鮮為人知的是,這首神曲原是臺灣宜蘭民謠,此前鄧麗君曾翻唱過,只是極富喜感的龔式風格無一能敵。對此,正在德國度假的龔琳娜透露:「這首歌比《忐忑》難唱多了!」
  • 2020上海夏季音樂節聽見古今中外的聲音
    在龔琳娜和金承志的作品中,我們顯然能聽到那個年代的迴響。山水田園——龔琳娜與樂隊2020.7.22 周三 19:30山水田園詩,在中古代詩歌的流派中佔據著不小的一片天地,人們嚮往與山水自適的悠然田園生活,憧憬詩人筆下雋永綿長的詩意氛圍。
  • 牛津大學基督大教堂合唱團國家大劇院獻天籟之聲獲持久熱烈掌聲
    「半個月亮爬上來,咿啦啦爬上來……」當合唱團以中文唱起西北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現場觀眾先是獻上熱烈的掌聲,之後便安靜地聆聽起來。當歌曲幾近尾聲時聽眾們似乎屏住了呼吸般聆聽,歌聲一落,掌聲和歡呼聲頓時從四周響起。60秒鐘過去了,掌聲和歡呼聲還沒有停下的意思。
  • 龔琳娜:願用音樂傳播屈原文化,期待中小學生唱出屈原詩詞
    12月13日上午,龔琳娜走進屈子文化園,在莊嚴肅穆的祭屈儀式中,感悟屈原文化,詳細了解楚國的歷史和屈原的一生。這趟汨羅之行,龔琳娜覺得收穫滿滿。"這麼多年,我都在唱屈原的詩詞,對我的人生是非常有影響的。剛才在屈子祠祭祀的時候,我流淚了!屈原是偉大的詩人,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屈原傳承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太珍貴了。"
  • 蓋章達人乾隆皇帝,走到哪兒蓋到哪兒,被網友戲稱為古代彈幕俠
    乾隆在書法名畫上留下的這些墨寶和印章,讓後世的人們非常頭疼,因為,誰想在好好欣賞劇情的時候被彈幕分心呢?對現代人來說,當看電視劇和電影的時候如果彈幕太多影響觀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將彈幕屏蔽,但是乾隆的字和印章卻是沒有辦法屏蔽。
  • 爸爸去哪兒5第五季最後一期背景音樂 吳尊一家出場插曲是什麼
    12月7日,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正式收官,劇中背景音樂把觀眾拉回到了以前的時光,很多網友好奇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最後一期背景音樂是什麼?爸爸去哪兒5吳尊一家出場背景音樂是什麼?想知道的網友趕緊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 龔琳娜直播教你怎麼唱高音,唱歌其實很簡單!
    龔琳娜開始為人們所熟知,或許是因為湖南衛視跨年音樂會上的一首《忐忑》,眾人謂之「神曲」。2019年《我是歌手》的舞臺上,一曲《小河淌水》再次驚豔四座。當龔琳娜演繹高音吟唱時,她舉重若輕的聲音,令全場觀眾為之動容。
  • 暑期學校的圖書去哪兒了?
    圖書去哪兒了?「來借書的可多了,有老師,有學生,還有學生家長呢。」這是南關小學圖書室管理員梁希勤的答案。「每到暑假,『神獸』們的教育管理問題就成了家長的煩心事兒。在家,擔心上網看電視難約束;外出,又擔心有安全隱患。」梁希勤介紹,學校把每周一定為開放日,免費向學生提供圖書借閱,還組織教師志願者為學生解答暑期遇到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