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異物感、灼熱感、刺痛,眼睛發紅,看一下手機就累,到了晚上特別難睜開眼睛,這些都是乾眼症的常見症狀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實習生 楊楚瀅
視頻/張華 楊楚瀅
進入秋季,天氣乾燥,人的眼睛也不例外。眼科門診內,熙熙攘攘,乾眼症的病人明顯增加。
10月15日,由暨南大學附屬廣州愛爾眼科醫院發起的「乾眼關愛日」暨「乾眼公益檢查」項目在廣州啟動,同時「10萬國民乾眼公益檢查」項目也宣布正式啟動。
在活動現場,不少人因為乾眼前來檢查
眨眼次數不足,每5人中就有1人患乾眼
「眼睛有異物感、灼熱感、刺痛,眼睛發紅,看一下手機就累,到了晚上特別難睜開眼睛,這些都是乾眼症的常見症狀。」乾眼領域專家、廣州愛爾眼科醫院綜合病科主任何曼莎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乾眼是由多類原因造成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是一種現代人的高發眼病。據2013年乾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指出,全球乾眼發病率為5.5%-33.7%,我國乾眼發病率為21%-30%。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乾眼患者約有3.6億人,每5人中最少就有1人患乾眼症,乾眼症患者人數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已經成為眼科門診中第一常見眼病。
何曼莎主任提醒,「輕度乾眼,眼睛會很不舒服,有異物感,視力出現波動,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則會引起角膜潰瘍,甚至穿孔,導致失明。所以要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這四類人群易得乾眼症
我們的眼睛溼潤主要得益於瞼板腺,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分泌瞼脂,也是淚膜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潤滑眼表、溼潤和鎖水的功能。何曼莎主任說,「平時,我們眨一下眼,瞼板腺就會分泌一些瞼脂,鎖住水分。」
長期使用電腦,很容易導致瞼板腺萎縮從而引起乾眼症
「正常人每分鐘眨眼是15-20次,然而當我們緊盯著屏幕工作、學習、打遊戲專注用眼時,每分鐘眨眼次數僅為5次。隨著眨眼次數減少,瞼板腺分泌的脂質就會減少,淚膜亦因此缺乏脂質保護,穩定性降低,淚液蒸發加劇,從而產生乾眼。」何曼莎主任說。
專家介紹,有四類人群易得乾眼症:一是長期熬夜和長期用眼的人;二是長期化妝和戴隱形眼鏡的人;三是高齡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四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人群,以及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的人群,包括抗抑鬱藥、鎮痛藥等。
「腺體堵塞跟年齡有密切關係,年齡越大,腺體堵塞的可能性越大。從臨床經驗來看,在同樣受感染的情況下,女性會比男性更敏感,因而乾眼相關症狀及體徵更重。」何曼莎主任解釋,「我們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抑鬱症的人群長期服藥,會對人體產生一定改變,使得乾眼症發病率在這類人群中也會比較高。」
滴眼藥水就能治好乾眼症嗎?
眼睛出現不適時,有人選擇閉眼休息,減少用眼時間,而更多的人選擇滴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的乾澀疲勞,但這種方式可行嗎?
何曼莎主任指出,乾眼的治療不是隨意用點眼藥水就能好,需要區分其屬於哪種類型以及程度,再針對患者不同的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切忌自己隨便、過量使用眼藥水。
「人的內膜有三層,乾眼症也分為缺水、缺油、缺蛋白三個類型,需要針對眼睛缺什麼補什麼才能治療乾眼症。而一般的眼藥水只能補水,並不能補油或蛋白,因此隨便買眼藥水是不能治療乾眼,需要對症下藥才可以治癒。」何曼莎主任解釋。
目前,市面上有售一種由油脂製成為眼睛補油的凝膠。何曼莎主任認為,缺油型的乾眼症一般以理療為主,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眼睛每10秒鐘就需要補一次油,而市售的凝膠並不能滿足眼睛高頻的補油需求。
乾眼的治療包括對眼睛進行理療
預防乾眼,每天做10次眨眼操
環境汙染、電子屏幕的高頻使用及生活節奏的加快,每個人可能是乾眼症的下一個目標。專家提倡,每天做10次眨眼操,可預防乾眼發生。
「我們倡導市民每天都要進行10次正確的眨眼操訓練,眨眼操步驟為輕閉眼兩秒,緊閉眼兩秒,睜眼再兩秒,反覆循環。1次訓練1分鐘,同時有意識地增加眨眼頻率。」何曼莎主任解釋,「有兩類人群比較適合做眨眼操。一類是長期看電腦的人群,刻意練眨眼可以讓脂質層分泌得更好。另一類是眨眼眨不全的人群,眨眼操可以練習肌肉,讓眨眼更徹底,更全面。」
何曼莎主任表示,為了排查自己是否有「不完全眨眼」情況出現,建議大家一定要去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全面了解眨眼質量,預防乾眼發生。
在活動現場,愛爾眼科還對五十餘名參與活動的人員開展了乾眼檢查,包括查視力、電腦驗光、淚液分泌、裂隙燈和蟎蟲檢查等,並由眼科專家依據檢查結果進行一對一問診,讓大家及時了解自身眼部情況,排除乾眼威脅。
此外,在「10·10乾眼關愛日」當天,愛爾眼科同步啟動了「10萬國民乾眼公益檢查」項目,將為每一名患者進行專業的乾眼科普宣教及科學精準的檢查,如果有乾眼症狀、懷疑有乾眼症狀的人群均可預約參加篩查。(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王敏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宋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