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學生「慢就業」

2020-08-29 綏化中公教育

【給定材料】

應屆畢業生認為,「慢就業」的大學生一般面臨的生活壓力不大,父母的觀念比較開明,不會因為孩子不工作而焦慮,而且會支持孩子進修、遊學、考察就業市場或者暫時放鬆。「從主觀方面看,有些學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學生不工作是因為怕累、怕承擔責任」。

調查顯示,沒提前規劃好未來(62.4%)是大學生選擇「慢就業」的最常見原因。而其他主觀原因還有:不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42.7%);想「錯峰」就業(36.7%);自己水平不夠,得先彌補短板(34.3%);計劃創業,先了解市場環境(28.0%);「喘口氣」,適應角色轉變(27.8%)等。

「慢就業」是「90後」新生代高校畢業生逐漸展現出來的一個新的就業特點。學生上學期間很難對自我有充分的認知,很多學生對於自己以後的生活方式和職業道路都比較迷惘。而當下社會的寬容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改善,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父母對孩子的自我意願也更加尊重。

「慢就業」表面上看起來與家庭經濟好轉和社會環境變化有關,但也反映出如今「職業生涯教育」的缺失,所以應強化學生對職業生涯的了解。而政府相關就業服務部門也應出臺政策,注重發揮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對它們的扶持力度。同時,將校園招聘納入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範圍,做好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

從長遠來看,求職速度的快慢其實並不重要,大學生應強大自己的內心,不再逃避。「與其拖延進入職場的時間,還不如拿出勇氣步入職場,主動迎接挑戰,千萬不要因為『慢就業』而蹉跎了大好時光。總之,大學畢業生應儘早樹立起職業理想,形成相對明確的職業規劃,這樣未來的發展才會更順暢。

【題目】

根據「給定資料」,對當前存在的部分大學生因不明確未來發展而選擇「慢就業」這一現象,提出你的對策建議。

要求:內容全面,合理可行,條理清晰,語言簡練;不超過350字。

【參考答案】

針對當前部分大學生因不明確未來發展而選擇「慢就業」的現象,應從政府、高校、個人三方面著手:

政府:一是相關就業服務部門出臺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發揮其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將校園招聘納入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範圍,做好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

高校:一是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匹配,促使大學生畢業後能找到對口工作。二是開設實用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並與學分掛鈎。向學生介紹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行業發展狀況,使其通過參觀或體驗各種職業找到興趣點;進行職業人格測試,使其充分認知自我,明確未來生活方式和職業道路。

個人:一是強大內心,拿出勇氣步入職場,主動迎接挑戰。二是重視並積極參與職業生涯規劃課,儘早樹立職業理想,形成相對明確的職業規劃。

相關焦點

  • 廣東公務員申論模擬題:如何看待大學生「慢就業」
    【給定材料】應屆畢業生認為,「慢就業」的大學生一般面臨的生活壓力不大,父母的觀念比較開明,不會因為孩子不工作而焦慮,而且會支持孩子進修、遊學、考察就業市場或者暫時放鬆。「從主觀方面看,有些學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學生不工作是因為怕累、怕承擔責任」。
  • 2020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如何看待大學生「慢就業」?答案來啦
    【給定材料】應屆畢業生認為,「慢就業」的大學生一般面臨的生活壓力不大,父母的觀念比較開明,不會因為孩子不工作而焦慮,而且會支持孩子進修、遊學、考察就業市場或者暫時放鬆。「從主觀方面看,有些學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學生不工作是因為怕累、怕承擔責任」。
  • 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圖)
    與此相反,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開幕之前由於場館建設等方面的原因,對就業實際上是利好的。奧運會之後,與奧運相關的領域就業自然會下降。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   毫無疑問,這些事件不僅影響到總體就業狀況,也必然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然而,對於大學生就業而言,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還是「結構性的」。
  • 俞洪敏老師評價大學生慢就業,如果是你你怎麼看?
    媒體稱現在大學生有「慢就業」現象,大學生畢業後沒有立馬找工作,讓自己暫時處於待定狀態。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緩衝謹慎就業?還是立馬找工作?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大學生畢業後在半年後就業的人數佔了很大的比例。那麼這種「慢就業」是如何產生的?真的是讓自己處於待定狀態?期待更好的工作出現?老王不這麼認為。大學是人生在象牙塔裡學習的最後階段,除非你繼續往上考或者出國。他也是你出了校門進部門的重要階段。當人在經歷一段時間死板的生活與學習後,想要做的是放鬆自己,大學四年,那些個框框拘束了四年,畢業後我可以放鬆下自己麼?
  • 大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又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
    大學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規劃職業生涯,就是指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相結合,通過個人能力分析、總結並測定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設想的過程。且大學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自己自我定位、認清自己、明確自己的前進方向。簡單的說就是,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要做到得往哪個方向努力。至於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你想啊!
  • 工人日報:高校畢業生選擇「慢就業」傳遞出哪些信號
    近日,一份對南開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的大學生群體的問卷調查顯示,明確表示畢業馬上就業的受訪大學生只有近三成。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數據顯示,暫不就業青年人數從9.5萬增長到13萬人,青年創業活動率從11.7%提高到12.4%。
  • 「慢就業」:大學畢業生的新選擇
    認同者覺得「慢就業不失為一種選擇」,「更多地考慮未來規劃和就業質量」。批評者認為「慢就業要麼是懶,要麼是啃老」。   山西也有些高校畢業生在告別校園後,沒有直接步入工作。他們有的因為另懷夢想,有的因為不滿意眼前市場崗位……選擇了推遲就業。他們心裡有著堅持,有著迷茫,也有恐慌。近日,記者採訪了幾名慢就業者,他們的慢就業故事是怎樣的?他們的經歷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有何啟發?
  • 如何看待大學生兼職?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大學生和以前的大學生已經有所不同了。現在的大學生大多不如以前的人刻苦學習,因為,讀書已經不再是學生在大學裡唯一要做的事了,現在的大學,要求培養出的是全面型人才。圖片來源於網絡大學生被要求全面發展,越來越多的社團組織和兼職"闖入"了大學。其中,兼職就是很多大學生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大學生會在大學的時候選擇做一些兼職。不過,雖然這個想法是不錯,卻也還是存在一些隱患。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大學生就業,觀念須「鬆綁」
    當大家都在關心「大學生就業哪家強」的時候,卻出現了一種被媒體稱為「慢就業」的現象,即部分畢業生不急於求職和求學,而是讓自己暫時處於待定狀態。怎麼看待這一選擇,成為近來媒體討論的話題。   對「慢就業」持批評態度的聲音認為,這是在為那些不努力的年輕人開脫。比如有人「犀利」地指出,「慢就業要麼是懶,要麼是啃老」,認為這部分年輕人缺乏責任感和獨立意識。
  • 95後慢就業成常態,高等教育該不該擔責?
    社會就業問題牽動著千萬人的神經,從農民工就業到大學生擇業穩定的收入是維持社會發展的根本,畢業季的到來社會上提供的崗位能否滿足高校畢業生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目前畢業生以95後居多,究竟95後的就業觀念究竟如何?
  • 主編筆記丨大學生艱難就業季,有心「過渡」總比無心「慢等」強
    (原標題:《有心「過渡」總比無心「慢等」強》)高考剛結束,大學生就業接踵而至。有機構近日向全國80餘所高校的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59.2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況下願意接受過渡性工作,33.98%的大學生表示「說不準」,6.75%的大學生拒絕接受過渡性工作。這份調查結果旋即引發人們熱議。
  • 「慢就業」莫成「懶就業」
    張立美據統計,我國越來越多90後,尤其是95後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邊是數量屢創新高的高校畢業生,一邊是受疫情影響調整招聘計劃的用人單位,壓力之下,2020年應屆畢業生「慢就業」現象更加凸顯。大學畢業生直接選擇就業還是選擇「慢就業」,都是個人的選擇,我們應當予以尊重。
  • 如何看待大學生離開學校外出租房?
    隨著我們離開高中,離開家裡面,步入了大學,大學可能是一個天堂,大學不再有高中那麼繁重的學業,也不會再有老師去管著你,同時家長對你的約束也就少了,如果成為了一個自由人,你可以去幹自己想做的事,那麼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你大學裡面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出去租房子住,那麼大學生選擇出去租房住,對自己或者說對於你的身邊人有哪些影響呢,那麼現在我們就來談一談吧。
  • 解讀《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
    我們該如何研判大學生就業的總體形勢?22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分析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  從整體看,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怎麼樣?《報告》顯示,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求職申請人數增加,3月份畢業生開始進入春季招聘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43.25%。綜合來看,在疫情衝擊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均受到一定影響,使得一季度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這個「不容樂觀」該如何看待?
  • 「不就業」「慢就業」人數增多
    2019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近日落幕。記者從市教委獲悉,2019年上海高校畢業生總量為17.56萬,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與往年相比基本持平,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整體平穩。不過,上海高校畢業生「不就業」、「慢就業」的人數增多。
  • 慢就業,畢業生「拖得起」?
    來源:半月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不少畢業生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採取慢就業的方式,對就業持觀望態度。他們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1就業心態「慢下來」?防疫期間,就業難讓原本抱著「換工作如換衣服」心態的年輕人不再隨心所欲。「鐵飯碗」崗位也成了畢業生的優先選項。
  • 警惕「慢就業」淪為「懶就業」
    當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時,有一小部分學生既不著急就業,也沒有繼續深造,而是選擇去遊學、支教或者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人生道路。這種做法被稱為「慢就業」。我國越來越多90後,尤其是95後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所謂的「慢就業」,就是畢業後不著急找工作。應該說,「慢就業」是一個中性詞。
  • 「就業雖困難,但依然充滿希望」——解讀《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
    我們該如何研判大學生就業的總體形勢?22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分析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從整體看,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怎麼樣?《報告》顯示,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求職申請人數增加,3月份畢業生開始進入春季招聘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43.25%。綜合來看,在疫情衝擊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均受到一定影響,使得一季度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這個「不容樂觀」該如何看待?
  • 美國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
    目前正是國內大學生離開校園走向就業崗位的時候。在美國大學當訪問學者的我,自然關心起美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我所在的密蘇裡大學,有一個職業生涯中心(car eer cent er )。之前,我就聽過該中心下屬的國際學生生涯諮詢輔導部給外國留學生做的專題講座,指導留學生如何在美國找工作。
  • 2019廣西事業單位面試模擬:你如何看待大學生創業,選擇送外賣?
    雖然關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說法在2014年已經提出,但創業的趨勢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之下日益增長,特別是對於大學生而言,將近畢業或者剛畢業的情況,創業是面向社會的第一次嘗試,有些成功了,但失敗的更多,可不管怎樣,這些都是他們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