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tha Franklin這個名字,對許多國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即使是一些年輕的歐美樂迷,對歐美音樂圈有一定的了解,你可能也沒聽過這個名字。當各位津津樂道Adele和Beyonce誰的唱功更好,Mariah Carey的音樂成就影響了多少人時。小編在這裡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已逝的Aretha奶奶才是diva中的diva,國寶中的國寶。
一生斬獲包括終身成就獎在內的21座格萊美,70多首Billboard Hot 100,20餘首R&B冠軍單曲,入選搖滾、福音、R&B、全英四大名人堂,首位進入搖滾名人堂的黑人女歌手,首位登上《時代》雜誌的黑人女性,《滾石》史上最偉大百位歌手榜首,美國藝術獎章,總統自由獎章。這些隨隨便便就能佔據幾張百度詞條的榮譽是她一生的縮影,但她最大的成就,依然存在於她的歌聲裡,並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Aretha出生于田納西州孟菲斯的一個牧師家庭,和許多偉大的黑人歌手經歷類似,她從小在教堂的唱詩班中韜光養晦,磨礪著來自黑人歌手獨特來自非洲草原的音樂野性,美式教堂的福音教育為這份野性套上了旋律的外衫,自由的本能透過音樂釋放出來,成為了音樂方面通俗上說的「黑人天賦」。
由於在福音界的小有名氣,Columbia唱片看中了Aretha的音樂天賦,1960年18歲的Aretha憑藉哥倫比亞專輯中的《Won’t Be Long》一舉打入Billboard Hot 100初露頭角,可是由於唱片公司無法定位Aretha的音樂方向,此後6年Aretha所錄製的12張唱片,或爵士、或甜美的流行歌曲、或音樂劇都沒有使他大紅大紫。對唱片公司而言,Aretha是個很會唱歌但並不頂尖的小姑娘,只是助力哥倫比亞展翅高飛眾多羽毛中的一支。
歌手成功的快車道上首當其衝的是歌手的顏值,與Beyonce相比她並沒有出眾的外貌和身材,與同期的Diana Ross相比她沒有那種只需試個音就能得到市場熱捧的雍容華貴的音色。Aretha只有比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付出百倍努力才能在不公平的機制下找到通往公平的出口。
1967年,在製作人Jerry Wexler的勸說下,Aretha與哥倫比亞解約來到Atlantic。這是她人生的重大轉折,她真正的潛能終於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在遼闊的音域內自由馳騁,閒聊般的切詞斷句,抑揚頓挫地或低吟或吶喊。她的聲音感染和她獨創的演唱敘事能力凌駕在一切的單一音色流、技術流、感情流之上,更像是娓娓道來用旋律講述一個故事。
Aretha在大西洋唱片旗下的首張單曲《I Never Loved A Man》一經推出便拿下了R&B榜的冠軍,並打入了Billboard Hot 100的第九名,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韜光養晦下的鋒芒出鞘便是傳奇。
1967年正值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鬥爭的最高峰,Aretha以一介「黑人之輩,女流之輩」,鏗鏘有力地向世界發出吶喊:R-E-S-P-E-C-T!
現場演繹的Aretha飛快增加了原曲的速度,上下翻飛,閒庭信步。她強大的自由和自信迅速在黑人世界和女性世界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旗幟。《Respect》成為當時黑人的「國歌」。
1968年,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在這個鬥爭惡化的時刻,Aretha勇敢的站了出來,在自己人生領路人的葬禮上深情吶喊,高亢而堅定的聲音薪火相傳。引領人們將鬥爭的火焰進行到底,直到勝利的那一天。
60年代,美國深陷越戰的泥壇,民眾反戰情緒高漲,Aretha再次登上舞臺,以女性祈禱丈夫平安歸來的口吻呼喚著和平,她溫柔又炙熱的聲音又成為了一面旗幟。
當然,Aretha Franklin不只是一名社會變革的參與者,更是一名音樂發展的推動人。她以Gospel(福音)起家,遊走於Soul(靈魂樂)和Blues(藍調)之間。1968年起,Aretha連續九年連斬格萊美,並和同時代的搖滾先驅們將萬千水源注入Rock(搖滾樂)這條大河。Aretha雖然不是搖滾歌手,但她對搖滾樂的影響和貢獻無可厚非地是她進入了搖滾名人堂,甚至早於披頭四。
時代總是喜新厭舊的,在70年代Disco(迪斯科)浪潮的席捲下,Aretha的Soul和Blues漸漸褪去了光芒,她也一度離開了音樂的榜單。
時間來到80年代,同時代的Sarah Vaughan等老一輩的藝術家們都慘遭「大浪淘沙」,而Aretha強大的兼容性卻使她足以面對各個時代的變更。Aretha繼而在Gospel和Soul上大放異彩,重返榜單,連續三年格萊美捧獎,為Soul Gospel注入了全新的時代血液。
1993年柯林頓就職典禮上,從業近40年的Aretha跨界演唱了音樂劇名篇《I Dreamed A Dream》,低聲深情傾訴,高音振聾發聵,澎湃的Soul篤定而震撼長空,那一聲「Listen world!I had a dream!」仿佛還迴蕩著三十年前馬丁路德金堅毅果敢的聲音。
Aretha強大的技術和樂感帶來了廣泛的兼容性,最津津熱道的是1998年的格萊美。原定演唱《今夜無人入眠》的帕瓦羅蒂因為健康突發情況無法登臺,這時正在後臺吃三明治的Aretha臨危受命,在沒有任何彩排的情況下穿著睡衣直接登臺以男聲原Key演唱。低音下探到C#3,高音在原調B4的基礎上攀升到G#5,強大的聲壓達到了通俗唱法的極致。值得一說的是,這段轉播直接影響了電視機前的Adele成為一名歌手。
(因平臺規定每篇推送僅能查放一個視頻,以下這個是視頻網址)https://v.qq.com/x/cover/mrqg1y2yyt7es85/u0195u73qp0.html
Aretha這種話裡而震撼的唱法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整個歐美樂壇,特別是在80至90年代,她的教女「美國之聲」Whitney Houston通過模仿Aretha將寬廣的音域和華麗的花腔中引入大段的成人抒情,將最容易打動人心的成人抒情和最震撼人心的高音炫技相結合,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隨後Mariah Carey將這一風潮推向了巔峰,開創了如今的Vocal Diva時代。
然而為了迎合商業上的快餐性,W和M將技術撐得過滿,為了討好觀眾而竭盡全力地表演音樂雜技,如今國內的音樂鑑賞類節目也是如此,評判一個歌手唱功的方式不再是情緒推動和飽滿細膩的敘事性,而是比誰的高音能唱更高。而Aretha則不然,她在高低音上的傾訴吶喊一氣呵成,就像是在聽一個完整的故事一般,哪怕她的高音其實比惠特尼唱得更高。
轉眼來到了2009年,在黑皮膚的馬丁路德金於林肯紀念堂發布《I Had A Dream》演講後的46年,黑色皮膚的布萊克歐巴馬站在林肯紀念堂對面的國會大廈宣布就職美國總統。Aretha作為曾經的民權運動的旗幟之一,仿佛成為了時間的使者,跨越時空見證了民權的推動,政治的變遷。
41年前,Aretha在黑人運動領袖的葬禮上獻唱為其「安魂」,41年後,Aretha在第一位黑人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獻唱為其「加冕」。時代巨變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推翻了無數的歷史,他們的事跡和他們的人生被歷史的車輪碾過,但宏偉的名字和聲音終將被歷史銘記,成為永恆。
Aretha Franklin的偉大是多方面的。
在音樂成就上,她是Soul、Blues、Gospel最中重要的大師之一,是Rock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她為後世留下了大量堪稱時代象徵的作品,完美教科書式的演唱橫跨歐美樂壇60年,是影響世界音樂的不朽傳奇。
在社會層面,她是美國50多年來社會變革的重要參與者,黑人運動、女權運動、越南戰爭。她目送了馬丁路德金的離去,又完整的見證了歐巴馬的兩任任期。她是時代的見證人,同時她也是一個時代。
或許你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是你生活在一個被她影響過的世界裡,潛移默化。
最後,緬懷英雄,讓我們記住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歌手,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