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鬧翻」全臺灣 蔡英文沒搞懂的真相在這裡!

2020-12-13 東方網

原標題:這事「鬧翻」全臺灣,蔡英文沒搞懂的真相在這裡!

  臺灣慌了——電荒。島內連續十天出現超過36度的高溫天氣,打破自1897年以來120年的歷史紀錄,多地發生大停電的重大事故,蔡當局下令全臺公務機構在下午最熱的一點至三點關閉冷氣。

  兩三天後,8月17日晚上,由於「臺電線路跳脫」,臺北萬華區近7000戶遭遇停電。

△ 央視報導

△ 停電了,官員的腰都挺不直了

  這些對臺灣百姓來說,這可不是小事,畢竟從2003年以來,島內已長達十二年沒有限電。

  臺灣怎麼就缺電了呢?

  臺灣曾經是「大牛」

  時光倒流一百多年,臺灣可是「大牛」!

  中國大地上第一次點上電燈,是在1879年的上海虹口。

  9年以後,臺灣巡撫劉銘傳在臺北市東門創立興市公司,建設電燈廠,從國外購進蒸汽發電機組,建成發電。1905年,劉銘傳先期籌劃、日本侵臺後建成的龜山水電站建成發電。

△ 1905年建成時的龜山發電廠

△ 1913年重建的龜山發電廠

  龜山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中國國土上最早的一座水電站。

  而中國大陸最早的水電站,則是3年後建成的雲南石龍壩水電站。

△ 雲南石龍壩水電站

  在建設電站的歷史上,臺灣可是全國領先的。

  不僅如此。

  1934年建成的日月潭大觀電廠曾經是「亞洲第一大水力電廠」。

△ 大觀電廠

  多年後的臺中發電廠裝機容量為5780兆瓦,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

△ 臺中火電廠

  之所以說「一度」,是因為自從今年2月份以後,這個「世界最大」落在了內蒙古託克託發電公司身上了。

  很多年前臺灣的電充足得很。就拿曾經的「亞洲第一大水力電廠」來說,當時供應島內7成用電,發的電多到用不完,臺電公司還要成立「電力勸誘班」,千方百計引導民眾多用電。

  當時負責勸誘班的工作人員子女回憶說,大觀那時11萬千瓦電力原本預估要10年才能消化完,不過父輩每天不辭辛苦,背著燈泡到各家各戶拜訪,推廣多用電好處,結果3年內就把發電量用完。

  蔣家父子與發電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需要提醒一句,雖然日月潭的這個電站是日據時期建成的,不過「大觀」二字是1945年蔣介石視察時命名的。

  順便說一下,在臺灣,日月潭應該是蔣介石最喜歡的一個地方。他曾經說過日月潭「湖水之綠,山色之秀,風景可謂佳絕,實餘平生所理想之風景也」。

△ 大觀電廠在臺灣的位置

  當年蔣介石為電站起名「大觀」,並沒有講其意義,多年後的臺電公司董事長認為,這「是用來比喻日月潭壯闊的山水」。

  蔣介石在臺灣二十多年可不是躲在青山綠水間怡情養性,他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上世紀50年代,蔣介石力推「兩個開發電源五年計劃」,發展水電和火電,並且支持漲電價,發話說「反對漲電價的要開除出黨」。

  60年代,蔣介石下令撥專款1.4億美元,擬定了一個「新竹計劃」,打算研製核武器。但遭到美國反對,於是轉而發展核電站。從1971年2月到1985年5月,臺灣總共建造了三座核電站共六臺核電機組。這些核電站的名字就不像「大觀」那般講究,直接就叫核一、核二、和核三電廠。


△ 核一電廠

△ 核二電廠

△ 核三電廠

  在大陸剛剛實現核電零的突破的時候,臺灣的核電佔全島供電比已達20%以上。

  不過在1985年臺灣打算建第四個核電廠時,卻遭到多方反對,後來蔣經國指示暫緩興建。

  二十多年後,蔣經國的英文秘書馬英九執政,宣布重啟「核四」項目。但是跟老領導一樣遭受強烈反對。

△ 2013年的反核遊行

  這麼多年來歷經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五任領導人,「核四」依舊是臺灣省懸而未決的一個項目。

  而蔣經國之後的幾任領導人又可分為兩個陣營:李登輝、馬英九這兩名國民黨陣營的是贊成發展核電的;陳水扁、蔡英文這齣自綠營的,則是堅決反對,因為他們要「用愛發電」。

  臺灣的電從哪裡來

  政知見無意探討如此複雜的政治問題,就想看看臺灣的電力究竟是什麼情況。

  從時間縱向來看,在日據時期,臺灣電力主要依靠發展水電。

△ 日據時期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 日據時期的后里發電所

  在國民黨統治期間,隨著臺灣人口和經濟的增長,水電已經無法滿足臺灣的電力需求,急需其他形勢的能源作為補充。2014年臺灣總發電量為2600億千瓦時,其中火電(包括燃煤、燃油、天然氣等)佔比78%,核電16.3%,水電2.9%,可再生能源2.1%。

△ 臺電發電企業分布

  到了民進黨時期呢?

  這幾天你都看到了。

△ 停電後的店鋪

  臺灣自然資源不算豐富,電能是二次能源,要想獲得電能必須消耗其他能源。

  從政知見掌握的情況看,臺灣過於仰賴火力發電,佔整體發電八成比重。島內的火力發電中,燃煤佔40.3%、天然氣佔29.1%、燃油佔3.2%。

△ 臺電火電廠在臺灣島的分布圖

△ 離島火電廠

  這帶來兩個問題,一個是臺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用火力發電成本很高;另一個是臺灣中南部已經飽受火電汙染之害,這些年來,也有不少民眾抗議發展火電。

△ 民眾反對火電

  那麼,可再生能源發電呢?

  先說說最資深的水電吧。歷經一百多年發展,水力發電是各種發電技術最成熟的一種。

  臺灣島內可供發電的河流有25條,看上去水力資源還比較豐富 ↓↓↓

△ 臺灣的水力資源

  不過島上的水電潛力沒有你我想像的那麼大。業內人士介紹說,「靠天吃飯」的水力發電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川流式水力電廠,一個是水庫式發電。

  川流式發電要碰上降雨量少,發電量就會大幅降低甚至無法發電;水庫式發電廠,則受限於島內河流短促、地質脆弱、優良水庫有限等因素。即便那些建成的水庫,也有淤積嚴重、蓄水量低等問題,無法提供足夠的發電能量。

  再說了,水庫裡的水也都不能拿來發電啊,老百姓還要喝水用水呢。

  所以水力電廠常年有2/3的容量被迫停擺,水力發電常作為用電高峰時的調節角色。

  風力發電也是「靠天吃飯」。風太小時發不了電,颱風來了則要停止運轉,否則會造成設備毀損。風電在臺灣還有一個尷尬,那就是「供」「需」對接不上:9月至次年4月是臺灣的盛風期,發電效率很高,而臺灣用電高峰卻是每年的6月至9月,想用上的時候偏偏指不上。因此,臺灣的風力發電機組年利用率只有28%—38%。

  不僅如此,上風電必需要考慮地形因素,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約佔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

  △ 臺灣山地多,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多說了

  如果在山地建設風電站也意味著成本增加。而且巨大的風機噪音太大、影響風水,被居民視為「殺人風車」,也不太受歡迎。

  臺灣炎熱天氣很長,太陽能發電被認為有很大潛力,事實上除了晚上和陰雨天無法發電,臺灣多雲的特點也不利於太陽能的利用,平均每天可用於太陽能發電僅3到4小時,加上電池轉換的效率損失,只有約10%的太陽能可被轉換為電力。而海洋能,從國際上看都還沒有太成熟的技術,也是指望不上的了。

  可再生能源除了供應有難度,成本也是一個大問題。與化石燃料發電相比,即使是最便宜的陸上風力發電,成本也要2.6元/度,太陽能發電為4.9—7.2元/度,離岸風力為5.6元/度。

  專家說了,再生能源在國際上被定位為「輔助性能源」。想成主力,難。

  核電究竟是什麼問題

  政知見做了個比較,跟上述幾種發電方式相比,還是核電經濟划算。

  據測算每度電僅為0.7元新臺幣,燃煤、燃氣及太陽能發電分別是核電的2倍、4.7倍和10倍。

  根據2011年的數據,臺灣的3座核電站裝機容量佔全省12.4%,而實際發電量份額卻達到19%。這個數據表明,臺電公司更喜歡用便宜的核電,對其他發電方式則不出全力。

  順便提一下,臺電公司是一家很牛的公司,它在臺灣電力市場上屬於「寡佔」的地位。

  曾經有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臺灣的核電不得不建。

  拿臺灣北部來說,這一區域供電能力佔全島的35%,尖峰負荷用電量卻佔到全省的40%。

  各位估計也從圖表中看到,核一廠、核二廠、核四廠均位於臺灣北部。

△ 尷尬了20多年的核四

  尤其要注意的是,核一、核二分別在1978年、1981年前後投入使用。核能發電廠一般使用年限是40年左右,掐指算算,留給這兄弟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如果這兩個廠子關張,臺灣北部的電力缺口達到315萬千瓦。

  當然,世界是辯證的。也有意見認為核電不適合地狹人稠的臺灣。美國《華爾街日報》在福島核事故後評估,臺灣的4座核電站由於處在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高發地帶,被歸為「最危險」的核電站。

△ 臺灣核電廠的生存環境

  還有核廢料的問題。媒體透露,臺電公司以開發罐頭工廠的名義,暗中在蘭嶼島上建設核廢料處置場。多年後人們才發現這些所謂的「罐頭」其實是核廢料儲存罐。處置場有將近10萬桶核廢料的儲存罐因為海島氣候的侵蝕,已經出現鏽蝕破損,至今沒有解決。

  「不可能三角」怎麼破

  從報導上看,這次的缺電是「偶發」事件,不過背後顯現了一個問題——「不可能三角」。

  也就是說,在用電問題上有三個維度:廉價、環保、穩定可靠。任何一種發電技術,最多只能佔據其中兩項。想把好處都佔全了,沒戲。

  這時候得來談談這個「體制」問題。在美國和歐洲這種市場化的地區,電力用戶的電價一般是被允許月度或季度浮動的。

  而像臺灣這樣的非市場化的地區,電價被政府牢牢管控,一旦價格波動,民情激憤,對選舉的影響也極大。

  可能有人要問,臺灣不是資本主義嗎,不是自由市場嗎?

  在電力市場方面臺灣可是垂直一體化的。作為臺灣四大公營事業之一,臺電負責全省的發、輸、配、售等環節。由於核電等主力電源建設受阻,導致發電任務基本由油電、氣電、煤電承擔。而這些都受到國際燃料價格等影響,臺電方面也會受到很大壓力,今年上半年這家企業虧損近71億,成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管轄的四大公營事業中唯一虧損,累積虧損高達1010億元。

  這種「寡佔」地位,也受到多方指責和非議。自從1995年「電力自由化」開始,島內民營企業(如臺塑、長億集團)對臺灣國企臺灣電力的電力市場爭奪,美國通用電氣為首的島外力量也看上了臺灣的市場利益。

  從民眾角度看,不同的發電方式和調整,都可能引起島內的民間團體和不同利益集團的反對和抗議,這也使得一些政客在「民意」和「選票」面前,要做出更多的考量。

  最後,就是藍綠兩個陣營的恩恩怨怨。套用陳水扁的那句名言,真是「罄竹難書」了。

△ 都是聲音

  缺電的問題,看上去很撓頭。不過政知見注意到,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其實解決臺灣島的供電問題從技術層面看並不複雜,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海上距離僅140公裡左右,比海南島的海底電纜長不了太多,所以從大陸通過海底電纜向臺灣島內供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現在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是政治問題。只要臺灣方面有意願這是不難做到的。


相關焦點

  • 臺灣《遠望》雜誌:蔡英文不願面對的二二八真相
    觀察者網在2月22日刊發專欄作者張方遠的文章:轉折年代中的「二二八」,我們都無法身處其外批評「皇民造反論」】 去年初民進黨剛贏得兩項「選舉」,蔡英文就在臺北市的二二八69周年紀念會上重申要推動「轉型正義」,將在全面執政後,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讓「這個國家」「有真相,有正義,一起為這段黑暗的歷史,畫下一個『句點』」。
  • 民進黨不肯告訴民眾的真相,蔡英文給這代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
    編輯:晨星在李登輝時期,將臺灣歷史教科書徹底攥改,這也使得新的一代臺灣人成長的過程中徹底將臺灣和大陸分開看待,甚至有不少臺灣青年認為臺灣是臺灣,大陸則是大陸。而到了蔡英文這裡,更是推進了「臺獨」進程,將大陸人直接劃分到「外國人」這個行列中去。可蔡英文以及民進黨根本沒有看到的是,臺灣不可能「獨立」,臺灣永遠都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如果臺灣在「獨立」的道路上走得離大陸越來越遠,那就是逼著大陸對臺進行「武統」,屆時只會讓臺灣民眾接受時更痛苦。
  • 何為蔡英文的「臺灣價值」?國民黨發言人列這十件事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蔡英文要求柯文哲表態「臺灣價值」,才能讓綠營支持者了解柯「可以一起作戰」,而柯文哲則將問題丟回去,「我也很想知道她的臺灣價值是什麼」,引發討論。  國民黨發言人鍾沛君則列出蔡英文執政後的10件爭議之事,直言蔡英文是個「有趣的人」,老說著近乎不食人間煙火的話。
  • 《亞洲周刊》曝光「臺灣民選獨裁」真相,蔡英文不回應
    島內「三終審」之一的「最高行政法院」院長藍獻林將退職,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特任「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兼庭長吳明鴻接任,12月31日生效。蔡英文上午出席「2020年度法學會議暨第50屆會員大會」,由於吳明鴻的妻子是蔡英文的表姐林美珠,媒體今天上午詢問蔡對這項人事案的看法,她並未回應。
  • 臺灣一周侃:民進黨的"三把火"與蔡英文的"開口鏽"
    臺灣《旺報》發表文章,直批臺灣新當局「如果這不叫挑釁,什麼才叫挑釁」?新當局要做的事那麼多,卻偏偏挑了意識形態的「課綱」蠻幹。也許此舉讓「臺獨」基本教義派痛快了,但痛快之後就得承擔,臺灣付得起代價嗎?  對於上述三件事,臺媒報導指出,臺灣當局新行政團隊走馬上任,那是架勢了得,一上臺便燒出了廢止「課綱微調」、「撤告『太陽花學運』」、「取消高速優惠」「三把火」。這「三把火」不僅燒得臺灣民怨沸騰,也燒出了綠營「小人得勢」之後「為所欲為、無法無天」。
  • 蔡英文不肯告訴臺灣民眾的真相,民進黨這些年究竟做了什麼?
    編輯:晨星如今臺灣地區被蔡英文以及民進黨掌控著,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話語權也越來越高,他們不僅在政治方面具有絕對的權力,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的不正當獲利途徑。在李登輝時期由於歷史教科書已經被篡改,經過多年的教育,當年的這種卑劣行徑已經取得了成果,那就是新一代成長起來的臺灣年輕人,他們大多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且分開看待臺灣和大陸,很多年輕的臺灣人認為臺灣只是臺灣,大陸只是大陸,除了距離比較近沒有其他的聯繫蔡英文上臺以來,她更是繼承了李登輝的「臺獨」主張,進一步推動了「臺獨」的進程
  • 差別待遇 隱瞞真相 臺灣如此待客?
    香港中評社8月1日針對臺灣719遼寧陸客團火燒車事件後續處理發表社評文章。社評認為,全案真相呼之欲出,疑似司機自殺拉全車陪葬。先有蔡英文對臺陸籍罹難者的差別待遇,現在更發現,家屬疑似在被隱瞞真相之下,被催促籤下和解書。這樣的待客之道,能不讓人生氣!
  • 華春瑩揭露軍售真相,蔡英文花出去的錢,都要臺灣民眾還
    作者:年負「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表示,美國2020年對外軍售的最大客戶是臺灣地區,其軍售金額總計共118億美元。這也是臺灣歷史上軍售的最大金額。而且酈英傑聲稱,在明年,還將會有一筆52億美元的對臺軍售。
  • 蔡英文想給這代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
    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在臺灣一切以「臺獨」為執政目的的民進黨當局,他們會給這一代的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從李登輝時就開始在全臺灣各領域推行的「去中國化」,到了蔡英文這裡更加變本加厲。以最能「獨害」臺灣民眾頭腦的教科書來說,在民進黨當局多年的操弄下,如今的臺灣年輕一代在學校裡讀的歷史書,中國史已經被放入了「東亞史」的章節中。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要讓孩子們覺得:中國史完全跟臺灣史沒有關係,中國也完全跟臺灣沒有關係。但是,真的能夠做到沒有關係嗎?如果真的做到了「沒有關係」,那臺灣這個「孤島」會變成怎樣恐怖的模樣?
  • 蔡英文發表3周年「自high演講」 全臺灣都怒了!
    來源:中國臺灣網昨天是「520」,對於「正常人」來說,這是個「秀恩愛」的日子,但對於侃爺這樣敬業的人來說:520,那可是蔡英文就任3周年的日子啊!如此重要的日子,「辣臺妹」自然要秀一把!只不過,她這一「秀」的代價有點大,全臺灣的百姓都……自從2016年5月20日,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全面執政臺灣後,3年的時間,臺灣各行各業均遭「凌虐」,加之島內經濟每況愈下、兩岸關係始終未有解套之策等,島內百姓無不對執政黨怨聲載道。
  • 兩岸沒好壞? 蔡英文睜眼說瞎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自誇現在是臺美關係最好的時刻,柯文哲卻說現在兩岸關係是三十年來最壞的時候。柯文哲煞風景,因為真相總是如此令人難堪。面對柯文哲的調侃,蔡英文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兩岸關係沒有什麼好壞的問題,只有利益的問題。一個臺灣地區領導人能說出這樣的話,心中大概認為,全臺灣的人腦子都進水了,她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 臺專家:這六點是蔡英文不敢面對的真相
    導語:據報導,近日,蔡英文表示,之前所開放的美豬,不一定是讓臺灣民眾食用的。」國民黨前「民代」孫大千在社交平臺發文指出,「讓臺灣民眾失去信心的不是臺灣本身,而是蔡英文。」對此,孫大千還是羅列出了六點蔡英文不敢面對的真相:一、從臺灣開放美豬、美牛的進口,到今天為止,民進黨沒能從美國得到任何的好處,除了那子無虛有的MOU,剩下的就是臺灣民眾的健康失去的根本的保障。
  • 美國或允許臺灣飛行員赴美訓練 蔡英文還炒作一件事
    借著所謂《與臺灣關係法》40周年之機,蔡英文連日來和美國方面互動頻繁,不僅兩次接受美媒專訪,還渲染大陸所謂的「軍事威脅」,強調臺灣具有第一波防衛能力。蔡英文當局在島內經濟十分困窘情況下不惜花巨資向美軍購,還宣稱美國2019年對臺軍售規模將是史上最龐大,究竟是誰在不斷製造臺海的緊張局勢?具體到這一次對外公布的所謂軍購案來看,臺灣的飛行員到美國去上駕校。美國方面給臺灣地區的飛機提供一些類似於4S店的後續維修和保養服務,要花五億美元,蔡英文對此還歡呼雀躍。
  • 「我不相信的不是臺灣,是你蔡英文!」
    編輯:一水流殤近日,國民黨政客孫大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張圖片,圖片配文臺灣民眾不是不相信臺灣,而是不相信蔡英文。的確,臺灣地區內部局勢呈現出了分崩離析之勢,而這一切的幕後推手正是蔡英文。如果蔡英文不多番言語挑釁大陸,不與美國政府來往過密,臺海地區局勢本不會如此緊張。就現有的臺灣地區內部矛盾來說,如果蔡英文不堅持同意美國含瘦肉精豬肉流入,民眾之中怨念不會如此之深。孫大千指出,蔡英文有六個不願意面對的「真相」。其一,開放美國豬肉牛肉進口,對臺灣地區而言,沒有半分好處。事實上,美國豬肉牛肉的流入。不僅對臺灣地區沒有好處,反而壞處頗多。
  • 蔡英文大談「非核家園」 臺媒揭其沒說的真相
    蔡英文大談「非核家園」 臺媒揭其沒說的真相 2018年08月06日 14: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6日訊 臺灣「中時電子報」
  • 蔡英文吃著盒飯說:我們幹的事或全被推翻
    昨日(1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到臺中市與競選團隊及90多個「後援會」進行便當會,蔡英文聲稱,「2018年臺中這一局最重要,中部選情是整個執政團隊最重要的,年底選舉若沒贏,我們現在做的可能都會被翻轉。」據臺灣《中時電子報》消息,這場便當會,蔡英文與競選團隊、「後援會」成員近200人一起吃便當,蔡英文表示,「中部選情是整個執政團隊最重要的,若國民黨回來,可能我們的『年金改革』全部中斷,財政再度陷入困境,『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等也可能無法繼續下去。」
  • 臺灣名醫揭臺「健保署」記者會沒說的三個真相
    華夏經緯網6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健保署」推出健保自費醫材上限新制,引發軒然大波,島內醫界更是齊聲反彈,更有不少人直問為何不乾脆也幫房價制定天花板算了,臺灣地區胸腔重症名醫蘇一峰更在臉書砲轟,揭發「健保署」記者會三大真相。
  • 蔡英文公開回應,孫大千指出6大真相
    導讀:臺灣地區恢復進口萊豬事件,從蔡英文8月份宣布之後,到現在都沒有平息,越來越多的臺灣市民反對進口萊豬。除此之外,從目前的情勢來看,恢復萊豬對臺灣地區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蔡英文近日在公開場合回應萊豬事件:開放美豬美牛,不是要求民眾一定要食用。
  • 蔡英文犯下大錯,親手斷送臺灣未來
    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就有這樣的一個人:蔡英文。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不容辯駁的事實。可是蔡英文,卻始不認可「九二共識」,想要背離「一中原則」,妄想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分割兩岸關係,犯下歷史性錯誤。「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基礎這樣的行為,必然得不到全體中華兒女的認可,我們用行動告訴了她,什麼叫民心所向。
  • 蔡英文這一決定,「引爆」全臺灣
    導讀:據臺灣中時電子報近日報導,蔡英文於2020年12月26日任命吳明鴻為臺灣「最高行政法院院長」,人事令於12月31日生效。資料顯示,吳明鴻今年67歲,曾在臺灣多地擔任法官或檢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