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吳俏婧)2015年,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開始招收漢語言文學(創意中文實驗班)專業的考生,並納入一本招生。據了解,這是中國內地高校開設的首個創意中文專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一年來,溫大人文學院依託辦學優勢,不斷深化專業建設,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11月23日,當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行記者一行走進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這裡,一場激情澎湃的專業宣講會正在進行著。
培養高端寫作人才開創傳統中文專業轉型新模式
據了解,創意寫作學20世紀20年代末創生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美國作為創意寫作專業原產國,培養出包括理察.耶茨、瑪麗蓮.羅賓遜、理察.富特等屢獲大獎的作家。中國讀者熟悉的哈金、白先勇、嚴歌苓、李翎雲等也曾就讀該專業。
溫州大學創意中文專業隸屬於溫州大學人文學院,2015年招收了第一批學生。「其開設是溫大響應市場需求,重新審視當下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模式,建立新型文學方向的體現。」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小碧說。在當下,文學面臨著商業市場、新媒介和數字娛樂資訊等多重衝擊,文學也逐步走向實踐化,市場化,甚至產業化,如攝影文學、旅遊文學、廣告文學、口述文學、漫畫文學,影視同期書等新的跨界文學種類的出現,這也導致傳統的文學教育在有外力作用下的改革訴求。另一方面傳統的師範教育雖然成熟而穩定,但內部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瓶頸跡象,如就業面狹窄,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等問題,創意中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倚靠學院裡中文、歷史、廣告專業優質資源,進行文化創意方向建設,並建設了浙南地區唯一的文化創意實驗室。2017年,創意中文系將實行「三位一體」招生。該專業將以廣告文案創意和網絡寫作與評論為兩大抓手,培養新媒體時代應用型原創人才,開創傳統中文專業轉型的新模式。
實行導師制授課方式更加多元化
創意中文班的授課方式與普通中文系相比更加多元化。在「寫作工坊」課上,學生們能夠和著名記者東君、金丹霞等大咖面對面學習寫作實操技巧。許多名作家也會在課堂上開展講座,著名作家王手就曾向學生們傳授了生活化寫作的技巧。同時,創意寫作班採取小班化教學,實行導師制,五六個學生一個導師,讓學生能夠受到更加細緻的指導。在創意思維課上,學生通過捏泥塑,畫地圖,做剪貼畫,看圖編故事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創意能力。實踐中,學生能與新聞媒體、出版界、影視界橫向交流並親身到溫州周邊的城市進行文化考察。
「前幾周的外國文學課上,同學們互相交流了《希臘神話與傳說》中的《俄狄浦斯王》 ,而下一周的外國文學課,我們會根據《浮士德》展開討論。這是提高寫作水平很好的途徑之一。」創意中文15級學生陳奕汝對於寫作授課方式印象頗深。
此外,學院對創意中文專業的學生畢業要求也別具一格:每個學生在畢業時都需要上交10萬字的作品集。創意中文專業15級學生葉莉莉準備在自己畢業的作品集中放進自己的作業——平時的隨筆和在校報上發表的文章。作為校記者團的成員,葉莉莉的專業背景給了她很大的優勢,「溫州日報的前主編金丹霞老師擔任了我們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的主講老師,她的實操經驗和理論對我的專業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小碧表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在當下,文學不僅要陽春白雪,也要下裡巴人,走向民間,走向大眾是中文系的二度選擇。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簡介】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由原溫州師範學院中文、歷史專業與原溫州大學新聞、文秘專業整合而成。作為溫州大學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院系,國學大師孫詒讓、一代詞宗夏承燾、戲曲宗匠王季思、古文字學家戴家祥、著名作家王西彥、敦煌學專家蔣禮鴻、戲曲學家徐朔方等為學院鑄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1956年春,浙江省委、省政府決定於溫州師範學校原址成立溫州師範專科學校,秋季開始招收中文專業專科學生,1958年溫州師專升格為溫州師範學院,秋季開始招收文史專業本科學生。嗣後,學校雖幾經變遷,但文史專業的文脈賡續不斷,並於生聚積累中發展壯大。2004年原溫州師範學院與溫州大學合併,整合後的人文學院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廣告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語言文學和中國史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浙江省重點專業,歷史學專業為校品牌(特色)專業,廣告學專業為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溫州大學卓越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試驗區項目;中國語言文學是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A類),文藝學、民俗學是浙江省重點學科,語言學是溫州市重點學科。
目前學院共有教職工79人,其中專任教師68人,全日制在校碩士生229人,本科生859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者21人,副高職稱者25人;具有博士學位者41人;入選國家特支計劃入選者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20餘人分別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溫州市「新世紀551人才工程」等各類人才工程。
學院立足甌越大地,傳承人文精神,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教學科研氛圍。目前建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溫州市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溫州市中國南戲藝術研究中心等3個研究基地;設有溫州大學中國及周邊俗文學研究中心、溫州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溫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等13個校內研究機構。近年來,科學研究蔚然成風,成績斐然,共獲得29項國家社科基金(其中重大2項,重點2項),33項省部級項目,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近40篇,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政府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
學院目前擁有百年語文、校園話劇節、白暉華文學獎和「創意飛揚」廣告藝術節等4個校園文化品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