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投資市場千變萬化,如果不能順應市場發展的趨勢,淘汰便是必然。一次次地適應改變中,帶來的是不斷地升級和進化。升級與進化,幣安從未停止過。
19年,初識幣安的時候還只是一個現貨交易所,BNB的強勢上漲彰顯出強大的實力與王者氣概。縱使是現在,BNB的價格對於其他兩大交易所來說也依舊是望塵莫及。
隨著幣圈用戶規模的增長,合約市場相對現貨市場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交易所在加密資產衍生品的賽道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具有先手優勢的BitMEX佔據了強大優勢,OK、火幣也都相繼入場。
CZ曾表示未來的一段時間衍生品交易量會比現貨交易市場更高,他希望合約交易平臺會成為「幣安根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幣安一直在關注,一直在準備,一直在布局,用戶的安全與體驗、產品的性能等都要確保萬無一失,水到渠成之時,幣安於19年9月上線了合約交易,並取得了優益的成績。上線一周成交量達18億美元,上線半年幣安合約平臺超越BitMEX, 成為穩居行業第一的「黑馬冠軍」。好不好,用戶說了算!
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說明幣安在合約上具有突出優勢。
優勢在於幣安有來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傳統期貨市場出身的精英團隊。精英團隊有具有豐富的知識,從安全、體驗感等方面抓住了用戶的心;
優勢在於建立了一個納斯達克水平的撮合引擎。每秒可處理交易量超過十萬筆,即使在極端的行情下,也可以保證交易的安全可靠。在這幾天的極端行情下,火幣斷網成了常態,相比之下,幣安合約的優勢自然而然地顯現了出來;
優勢在於在幣本位的市場格局下別出心裁,推出U本位合約。相對於幣本位合約,U本位合約更符合用戶的思考方式,更容易被接受,這一點雨凡深有體會,雨凡第一次合約交易使用的便是U本位合約,後來看到幣本位的合約,直覺得彆扭,至今沒有開過。同時U本位的合約,可以把所有的資產放在一起,全幣種通用,保證金共享,省去了為了開合約而不斷買賣幣種的麻煩,也避免了因為切換資產而錯失交易機會,這一點,短線操作者應該深有體會,畢竟每一秒的行情都千變萬化。比如正在做多以太時,萊特幣大漲,幣本位需要將資產換倉到萊特,可能換過去了,行情恰巧結束了。大寫的尷尬!
繼U本位之後,幣安又上線了幣本位合約。做大市場,方可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像雨凡喜歡U本位,但肯定也有喜歡幣本位的用戶存在,提供充分的服務,讓用戶來選擇。最重要的是牛市來了,大多數人都是持幣者,空倉觀望的人自然是少數的,如果在牛市堅持U本位,最慘的結果就是踏空整個牛市,比如U本位16000開的多單,比特幣漲到了19000,賺了很多,但是平單後,還要去買19000的大餅來屯幣,自然是不合理也不划算的,相對的,如果使用幣本位,開多單,不僅有合約本身的收益,幣種的上漲也使得資產增值。因此牛市適合幣本位,而熊市更適合U本位。當然什麼時候是熊,什麼時候是牛,就需要投資者自行判斷了。
相對於U本位來說,幣本位起步晚,合約的流動性自然是欠火候的,幣安通過加大對做市商的獎勵,讓做市商願意掛更多的單在訂單薄上和大家成交,進而重塑了幣本位合約的流動性。
從無到有,從現貨擴展到U本位,再從U本位擴展到幣本位。幣安一直都在進化,對流動性的重塑,幣安合約也一直在進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思想到了幣圈,就成了用戶選擇;得民心者的天下,得用戶心者方可長久!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雨凡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