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 燈夢傳承 皤灘開展針刺無骨花燈製作體驗活動 

2020-12-14 浙江在線

2019-09-29 10:02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應曉媚 周金德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全體黨員不忘入黨初心,牢記理想使命,9月28日,皤灘鄉機關黨支部開展了「秉持初心·燈夢傳承·獻禮70周年」為主題的針刺無骨花燈製作體驗活動。

初心課堂

活動中,在方荷玉老師的指導下,隨著黨員幹部們靈巧敏捷的手指一針針落下,呈現出來的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關精神,有共築中國夢的發展理念,更有喜慶建國七十周年的活動畫面。對黨員幹部們來說,通過製作針刺無骨花燈這樣的方式學習主題教育、喜慶祖國華誕,是新鮮生動且記憶深刻的。

「紅」色花燈

在這些燈盞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餘月華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8個字融入其中,把「建國70周年」等愛國元素與花燈相結合,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感悟使命

「今天的活動把主題教育融入到非遺傳承中,我認為非常有意義。在建國70周年之際,此次活動不但是對針刺無骨花燈這一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更是通過『紅色』花燈技藝學習的形式,增強黨員歸屬感,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皤灘鄉黨委書記婁宇飛說道。

」鄉組織委員應曉媚說:「我們舉辦這個『紅色花燈·初心課堂』活動,主要目的是通過元素挖掘,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關精神融入花燈製作中去,豐富學習形式,強化學習體驗,同時在祖國華誕來臨之際,弘揚愛國愛黨愛家的情懷,為祖國母親慶生,獻禮建國70周年。」

皤灘鄉機關黨支部新一期的入黨積極分子也參與了此次活動,其中顧晨輝說:「針刺無骨花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都希望有機會能夠學習製作,今天的活動結合了建國70周年的花燈圖案設計和刺圖體驗,還參觀了老師製作的慶祝建國70周年生日的新式花燈,收穫非常豐富。」

針刺無骨花燈

針刺無骨花燈,又稱為「唐燈」。其工藝源自唐代,整個花燈不用一根骨架,只以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張黏貼接合,再蓋上全用繡花針刺出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經13道精細工序製作而成。明清時技藝日趨精湛,民國初,發展到鼎盛,花色品種多達80餘種。截至2007年已搶救恢復27種。2006年被列入國務院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仙居針刺無骨花燈自挖掘與公眾亮相以來,先後多次獲獎,曾榮獲「中國民間藝術品博覽會」金獎、「第四屆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浙江省民間燈彩大賽映山紅獎」等多項榮譽,素有「中華第一燈」之美稱。

1569722539000

相關焦點

  • 池州學院志願者走進皤灘,探索「針刺無骨花燈」奧秘
    傳承藝術——針刺無骨花燈    「針刺無骨花燈」起源於唐朝,據當地宗氏堂薄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皤灘鄉民間就有盛大的鬧花燈活動。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詔每年進貢仙居「皤灘花燈」十對,曰:「十全十美」。唐之後的宋、元、明、清(至同治)各以十對花燈為數進貢皇上。仙居縣皤灘花燈造型別致,工藝獨特,製作精美,小巧玲瓏,古樸典雅。
  • 「婆媳組合」傳承針刺無骨花燈 巧手點亮千年燈彩
    圖為:陳彩平的仙居針刺無骨花燈作品 範宇斌 攝(新春走基層)「婆媳組合」傳承針刺無骨花燈 巧手點亮千年燈彩中新網台州2月19日電 (見習記者 範宇斌)又到一年元宵時,華夏大地「花市燈如晝」。圖為:王汝蘭正欣賞自己的花燈作品 範宇斌 攝陳彩平便跟隨王汝蘭學習針刺無骨花燈的製作技藝。27年來,對她而言,做花燈已經從一種「愛好」變成了「責任」。「明朝萬曆年間,皤灘已有盛大的掛燈和鬧燈活動,商賈富戶人家掛燈,盼望財源廣進,平民百姓掛燈,祈求風調雨順。」
  • 神奇的針刺無骨花燈
    從那時起,「神燈」的製作工藝就流傳到了民間,並被選送入皇宮作為「宮燈」,因此也叫「神燈」或「唐燈」。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燈體不大,高約40釐米,用紙粘貼而成,全身沒有一絲骨架。每盞燈由10到60個不等的燈面組成,形態各異,色彩豔麗,凹凸成像,點上花燈,璀璨的燈光從燈中射出,燈壁上的動物栩栩如生,燈體玲瓏剔透,似紗非紗,似帛非帛,非常美麗。
  • 皤灘:把十九大內容融入針刺無骨花燈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月24日上午,在仙居縣皤灘鄉以「謳歌十九大·花燈頌黨恩」為主題的花燈文化節上,500多名鄉村黨員幹部和學校師生現場製作,將十九大內容融入花燈製作。
  • 王汝蘭 × 針刺無骨花燈 | 穿越時間的流光溢彩
    做燈的時候,她們並不閒聊,安靜的空氣裡,只能聽到針刺破卡紙時發出的「噗噗」聲響。現年81歲的她,少時向其伯父王良波學習做花燈。20世紀80年代初,拜吳煥燈為師,製作針刺無骨花燈技藝,從此致力於鑽研花燈的燈面圖案和式樣,一做便是66年。2018年被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 學習針刺無骨花燈製作技藝
    11月27日,在皤灘鄉中心小學花燈工作室,非遺傳承人方荷玉老師向學生傳授針刺無骨花燈製作技藝。為保護與傳承針刺無骨花燈,皤灘鄉中心小學將針刺無骨花燈引入學校社團,每周請針刺無骨花燈非遺傳承人方荷玉老師給孩子們上課,讓孩子們了解本地的傳統文化,既豐富了師生的課餘生活,又傳承了家鄉的優秀文化,讓美麗的花燈在校園點亮。
  • 「百科校園」在微博直播仙居針刺無骨花燈製作工藝
    近日,百度百科旗下品牌「百科校園」官方微博發起了一場主題為非遺百科的網絡直播,直播中介紹了仙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針刺無骨花燈的製作工藝。  據悉,我國已入選世界非遺名錄30項,世界急需保護非遺名錄7項,數量世界第一,然而我國大部分非遺面臨著傳承人不足、傳統技藝流失、市場嚴重萎縮等問題。
  •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將參展上海世博會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將參展上海世博會 台州新聞 責任編輯:台州在線 台州在線 台州網絡電視臺
  • 海龍王降龍羅漢鬧元宵 針刺無骨花燈美豔絕倫
    」、「九龍燈」……隨著元宵臨近,一批花燈亮相。因為趕製花燈,這位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花燈的代表性傳承人一刻也沒閒著,她說每年元宵一家老小悉數上陣,才能勉強完成訂單。曹淑貞的弟弟、57歲的曹志猛說,曹氏花燈的製作主要有5道工序:扎骨架、燈光設計、扎布、上圖、裝飾,每道工序又分為十個左右的小步驟,頗費心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曹淑貞在設計上融入很多「龍」元素。
  • 被列為非遺的花燈 製作竟然不用一根骨架!
    不過,最近網上有種說法稱,沒有骨架也能做出一盞花燈來,這是真的嗎?為了驗證無骨花燈是否真的存在,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記者決定到網友所說的浙江皤灘一探究竟。皤灘,位於浙江省仙居縣附近的一座小鎮。一進入皤灘鎮,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靜,這裡聽不到商家的吆喝,更沒有嘈雜的音樂。
  • 巨形花燈首次亮相杭州 「非遺」仙居無骨花燈也太美了吧!
    製作工藝繁複,因為是純手工的,每一盞單燈都需要20-30天的製作周期,這盞「古亭燈組」是她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的,規模龐大,很有氣質。有著希望今年順順利利,風調雨順的美好寓意。相傳,無骨花燈始源於唐代,俗稱「唐燈」,明清時技藝趨於成熟。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浙江仙居:花燈傳承人線上直播傳承非遺文化
    2020年3月22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白塔鎮陳彩平技能大師工作室,陳彩平通過網絡向為廣大網友講解針刺無骨花燈文化和製作技藝。疫情防控期間,國家級非遺仙居花燈傳承人陳彩平一邊趕製花燈訂單,一邊當起非遺文化的「雲主播」,採取網絡直播方式,為廣大網友開設線上花燈課堂,幫助提升花燈製作技能。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素有「中華第一燈」之美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 橫店廟會有種神奇花燈,沒有燈架全用紙片黏貼,還是當地非遺代表
    其中在橫店廟會的舞龍節目,最重中之重的龍頭,就是在許村製作完成,而這裡還流傳著非物質文化遺產,針刺無骨花燈,我們都知道年會上最美麗的就是花燈,而橫店廟會所用的花燈可不一般,是來自仙居的針刺無骨花燈,民間也稱這些花燈為唐燈。其工藝源自唐代,正如它名字一樣,整個燈身沒有骨架,全由針刺而成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粘貼製作。
  • 元宵嬉遊記:泉州豐澤首亮燈 童趣花燈最受捧(圖)
    因為,看到了老藝人對技藝的傳承,吃到了南方別具風味的元宵圓,收到了細緻周到的出行服務,更是在民俗活動裡樂活了一把。  昨天,師父在泉州燈會的探營有了續集——豐澤首個亮燈,這不,又趕去探了探。而徒兒們,也都各自遊得樂乎。哪想,嬉遊已4天,累並快樂著,又巧到了周末,待我們休整一天,再繼續帶來精彩分享唄!
  • 神仙居皤灘古鎮,風景如畫鄉愁依舊!
    皤灘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始建於唐朝,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早在公元998年前,這裡因水路便利成為永安溪沿岸一個繁華的集鎮。千年的皤灘是濃縮了古代江南山區農村古鎮文化的典型,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叫賣聲裡記載的是繁榮與興衰。「龍舞九曲穿皤灘,人共溪聲到小堂。」歷史的洪荒沒有湮沒古鎮,反而讓它更加迷人。
  • 傳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兒體驗傳統「蓮花燈」手工製作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為了讓少年兒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攜手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小手傳承民俗,匠心潤養童心——少兒民俗手工藝製作體驗系列活動」。
  • 泉州花燈品類多造型多工藝考究 錫雕燈全國獨有
    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燈傳承人林偉忠介紹,堪稱南方花燈代表的泉州花燈以造型多樣、工藝考究而聞名海內外。以造型為參照,泉州花燈可分為人物燈、動物燈、花籃燈等,花燈的內容則多以山水風景、歷史人物、飛禽走獸、亭臺樓閣為主。論功能用途,泉州花燈有座燈、掛燈、水燈、提燈四大品種;按製作工藝劃分,泉州花燈有彩扎燈、刻紙燈、針刺燈等三大類。
  • 傳承非遺 花燈之鄉有個「守燈人」(組圖)
    「作為地方民俗文化,花燈唱詞廣泛來源於民間,有一些人則認為花燈的某些唱詞太過粗俗,甚至夾雜著一些『黃段子』,唱著、聽著,讓人感覺『不三不四』。」姚佔楷解釋道。  到如今,古藺花燈道具的製作物資,已經日趨豐富而精美;花燈的樣式色彩,也更加多樣而華麗。姚佔楷也帶頭去粗取精,將花燈唱詞重新改編,讓它們聽著順耳、上得臺面兒。
  • 仙居無骨花燈傳人作品獲「世界傑出 手工藝品徽章」
    2018-12-27 12:00 | 台州日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獲獎結果於近日揭曉,台州的陳彩平作品《繡球燈——五福捧壽》和《寶石燈——福祿壽禧》,以精湛的工藝、精美的外觀、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共性融合發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