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Rock & Roll Part2》
(性侵犯歌曲引發巨大爭議)
電影裡的最讓人激動的小丑亮相時刻,是亞瑟變完裝,一身鮮亮地在臺階上跳舞,此時的亞瑟前所未有的自信,他終於在小丑身上找到了自我認同感,舞動的肢體和眼神之間滿是對世界的蔑視。
這裡的音樂用了加裡·格利特(Gary Glitter)的《Rock & Roll Part2》
雖然很出彩,但這段配樂成了這部電影爭議最大的地方——因為加裡·格利特是個徹頭徹尾的性侵犯
他的原名是保羅·加德,曾因戀童癖多次入獄,直到2015年,加裡·格利特被判強姦未遂、數項猥褻罪和另一項與13歲以下未成年女孩發生性關係罪,並被判處16年監禁,現在也在監獄服刑
在他受到刑事指控後,很多地方都不再用加裡·格利特的歌曲,而這次《小丑》卻做出了這個大膽的決定,雖然用他的歌曲並不違法,但從道德層面上來說仍然會受到大家的指責
「毫無疑問,新電影《小丑》的主要話題應該是加裡·格利特的音樂是如何出現在原聲帶上的?」
「我很喜歡這部《小丑》電影,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出色的攝影技術和傑昆·菲尼克斯的精彩表演。然而,對我來說,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聽到加裡·格利特的音樂。」
這都是上映之後網友對這部電影的評論
為了這個巨大的爭議,歌曲版權方Snapper音樂還特地站出來做了澄清,表示格利特幾年前已經將《Rock n』 Roll Part 2》的版權完全販售給了Snapper,歌曲的版權費完全由Snapper音樂公司獲取,加裡·格利特拿不到一分錢
其實拋開道德層面的壓力不談,單從音樂來說,這首歌曲一改前面的壓抑,充滿節奏感,再搭配小丑陰柔癲狂的舞步,是整部影片中最具爽感的時刻
四、《White Room》
(經典搖滾搭配戰慄美學)
Cream是最早的超級搖滾樂團之一
1966年,英國天才吉他手Eric Clapton與貝司手Jack Bruce、鼓手Ginger Baker創建了Cream樂隊。雖然Cream沒有逃過解散的命運,但仍然不影響他們在搖滾樂壇的地位,《White Room》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經典代表作
Eric Clapton在《White Room》中奉獻了一段神級吉他solo,這段solo入選了一份音樂榜單的史上第二哇音吉他solo
有人評價,
「Eric Clapton幾乎憑藉《White Room》為我們書寫了一本關於如何在搖滾吉他中使用哇音踏板效果器的教科書,而且這本教科書夠我們學習十多年的。」
除了歌曲本身的意義之外,前不久,就在Cream的鼓手也是一代英國搖滾巨星的Ginger Baker去世,也讓這次Cream的歌在《小丑》中的亮相更加意義非凡
I'll wait in this place where the sun never shines;
我等待的這個地方太陽永遠不會升起;
Wait in this place where the shadows run from themselves.
我等待的這個地方影子從他們腳下逃跑
——《White Room》·Cream
整個歌曲與[小丑]的氣質很搭,在小丑槍殺了主持人默裡之後,被逮捕的他坐在警車裡,頭靠在窗框上看著外面的一切,露出了狂妄的笑容
哥譚市已經被點燃,所有潛藏的矛盾都爆發出來,人們帶著小丑面具發起了這一場暴動,整個城市都開始戰慄......
絢麗的燈光與眼前黑暗的現實交錯起來,映在小丑的臉上,病態、癲狂、狠戾、狂熱,所有的小丑特質都在這一刻展露無疑
所以,單從配樂來說,《小丑》也是優秀的,沒有過度的音樂鋪墊,每一段音樂都緊貼人物的心理,起到了非常成功的渲染作用,大概是因為如此,才在影片的最後依然用了音樂做結尾
影片最後,小丑哼起《That’s Life》,伴隨音樂聲向醫院深處走去,每一步踏出都是一枚血腳印,他輕輕擺動著身體,眼前的窗戶透出溫暖的金色陽光,好像他走向的不是醫院的病房,而是希望的曙光
而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小丑故事的開始
文章:
《小丑》裡的神級電影配樂(上)
https://url.cn/598sdWm